前言
喜樂豐盈的人生下半場
一九八〇年代初期,我和朋友合夥的律師事務所全面改組,所有同仁都覺得前途茫茫。我需要明智審慎地抉擇自己的方向,但完全不清楚有哪些選項,更別提如何協調靈修生活與律師工作。
當時的靈修輔導建議我用「平日避靜」的方式做「聖依納爵神操」,也稱為「日常生活中的神操」(《神操》19號);從那時起,我踏進了依納爵靈修的寶庫,尤其學會了用聖經祈禱。
做日常生活中的神操,每週要見輔導一次;從將臨期到聖神降臨節,就算我手上的訴訟案件十萬火急,每週二晚上還是能順利抽出時間與輔導談話。一連數月的靈修進度就這麼不可思議地完成了,這是我在神操體驗到的第一個恩寵。現在四十多個年頭過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學會如何用聖經祈禱,而這個神操經驗所帶來的恩寵,至今仍一直陪伴著我。
當時,我最有共鳴的一篇默想是舊約聖經《出谷紀》中梅瑟蒙召的故事(出三1~七7)。天主召叫梅瑟去執行非比尋常的任務:「我要派你到法郎那裡,率領我的百姓以色列出離埃及。」(出三10)梅瑟聽了直搖頭,接著找各式各樣的理由推辭。這不禁讓我自問:我也跟梅瑟一樣嗎?我是不是也常用各種藉口,把「可是、但是、不過」掛在嘴邊,來答覆天主的召叫?
另一段讓我記憶猶新的經文,則是新約聖經《瑪竇福音》中若瑟的召叫(瑪一18~24)。天使在夢中顯現給若瑟,向他傳達天主的訊息。若瑟並未與天使交談,甚至在四部福音中,找不到他說過任何一句話。然而,正是「靜默」讓我們得以聽見天主在對我們說話。若瑟是教我們用安靜的心更接近天主的榜樣。
多年後,我開始從事熟齡族靈修輔導工作,才發現這兩段經文有一個重要的共同點。梅瑟最後接受天主交付的使命時,已經高齡八十歲(出七6~7);若瑟的年齡雖不詳,但傳統賦予他的形象是個可敬的老人。這兩位都是我們老年時蒙召以新的方式成為門徒的楷模。
希伯來聖經(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中還有許多類似的典範,有男有女,他們晚年階段的生命經驗皆可啟發廿一世紀的我們。比如,八十四歲的亞納(路二36~37)、七十五歲的亞巴郎(創十二4),以及「雖在老年」的依撒伯爾(路一36),天主可沒說他們任何一位「太老了」,老得不能做見證,老到不能信靠祂,或者老到喜樂不起來。
在這個著重年輕甚至迷戀青春的社會,老年人的靈修典範屈指可數,而我們上了歲數的人也經常感到遭受漠視。然而,不少聖經人物在垂暮之年卻更加親近天主,我們用他們的故事來祈禱,或許有助於導正這種厚此薄彼、不重視老年人的情形。
除此之外,我們也可將自己讀經祈禱的收穫,介紹給尚未體驗過聖言奇妙力量的弟兄姊妹,一起來親近這豐富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