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人的智慧?人工智慧?

當有人問我「在研究些甚麼呢?」此時我會回答「人工智慧」,接著大約會得到這樣的回應「是喔,似乎很厲害呢。那人工智慧又是什麼?」

雖然媒體上幾乎天天都會提到「AI」和「人工智慧」等名詞,但不知為何,人工智慧總給人一種很深奧的感覺。

「人工智慧」顧名思義,就是由人類所製造的智慧,然而聽完這樣的解釋,還是會想再問「人類所製造的智慧是什麼?或者更深入一點,智慧又是什麼?」

會有這樣的疑問無可厚非。

即使在集合了許多人工智慧研究者人工智慧學會,其中每個會員所研究的東西、研究的目標都因人而異,故實在很難一言以蔽之。

智慧是什麼?我們要如何以人工方式製造智慧?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從人與人造物的差異在哪裡?人的智慧又是什麼?從這些哲學問題開始討論。

因為我原本對人的智慧來源很感興趣,也做過相關研究,故常會試著思考「如果可以用人工方式製造智慧,是否能讓我們更加了解人的智慧是什麼?」、「歸根究底,為什麼我們會知道自己以外的人和自己一樣是人呢?」這類問題。

然而,對以人工智慧為研究主題的人們來說,目標並不在於探究人類的智慧來源,而是在於以人工方式(工程技術)製造出類似人類智慧的東西。

AI的歷史<達特茅斯會議>

雖然我們說,人工智慧是伴隨著電腦發展的,然而「人工智慧」一詞究竟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呢?

1 人工智慧(AI)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這個名詞是在1956年夏天,於美國東部達特茅斯所舉行的會議中初次登場。對於人工智慧研究者來說,這是一個傳說級的會議。

在這個達特茅斯會議中,人們將像人一樣會思考的電腦稱作「人工智慧」,於是「人工智慧」一詞才終於定案了下來。

在這之前,其實已有可稱為人工智慧研究出現。1946年,公認為世界第一個電腦,ENIAC誕生,這是一個使用了17,000個真空管的巨大計算機。那時人們已經相信,總有一天電腦可能會超越人類。達特茅斯會議將所有以此為目標的研究者聚集在一起,目的正在於此。這個會議中有許多著名的研究人員參加,包括約翰.麥卡錫(John McCarthy*1;1927-2011)、馬文.閔斯基(Marvin Minsky;1927-2016)、艾倫.紐厄爾(Allen Newell*2;1927-1992)、司馬賀(Herbert Simon;1916-2000)。許多研究者在這個會議上發表了當時最新的研究結果。2016年去世的閔斯基,便曾在1951年,利用以硬體實現的類神經網路製作機器學習裝置,這可說是世界上第一個可進行自我學習的人工智慧。

AI的歷史<第一次AI熱潮>

經過達特茅斯會議,到了1950年代後期至1960年代流行的是,用電腦進行推論或探索,以解決特定問題的研究。

以走迷宮為例,目標是要從迷宮起點走到終點。人類走迷宮,碰到死路時會稍微後退尋找其他路徑,一步步朝終點邁進。

相對的,讓電腦來走迷宮,不會真的沿道路前進。而是從起點開始進行分類,分成往A走的情況,往B走的情況等。接著將往A走會碰到的情況,以及往B走的情況,進行分類。

在不斷的分類下,最後便能找到終點。這就是人工智慧所使用的方法。

近年來因為電腦的優異表現而廣受媒體矚目的西洋棋、將棋、圍棋等棋類競賽,用的都是這種探索法。

西洋棋、將棋、圍棋等棋類競賽與迷宮不同,在探索時必須考慮對手會用何種方式回應棋步,使得排列組合數大量增加,因此拉高了處理難度。舉例來說,將棋的可能走法有10的220次方,而圍棋更是有10的360次方,簡直是天文數字。

乍看之下,用探索法處理這類問題似乎很麻煩,但隨著電腦處理速度的提升,使電腦在這些棋類競賽中的成績愈來愈好。且隨著各種機器學習方法的問世,電腦展現出壓倒性的優勢。關於機器學習將在本書第三章中解說。

1960年代,人們熱衷於以探索法解決棋類競賽的問題,形成了第一次AI熱潮。然而對於疾病治療,以及其他亟待解決的現實社會問題,人工智慧卻毫無幫助。再加上備受產業界期待的機器翻譯,發展不順,美國政府認為無望,於是切斷了研究資金的提供,成為最後一根稻草,直接造成第一次AI熱潮結束,使得1970年代成為人工智慧的寒冬。

AI的歷史<第二次AI熱潮>

第一次AI熱潮人工智慧,其能力的強弱主要依賴電腦的計算能力。然而,電腦有辦法累積相當龐大的知識,這對人類來說是不可能辦到的事。運用電腦的儲存功能,將「知識」存入電腦讓它變聰明,這就是第二次AI熱潮中研究人員們做的事。「專家系統」指的是具有特定領域的龐大知識,在該領域內稱得上是專家人工智慧。1970年代初期,史丹佛大學所開發的MYCIN就是一個很有名的例子。

在第一次AI熱潮中,人工智慧無法為疾病治療作出貢獻,使相關研究進入寒冬。不過MYCIN卻能夠將過去所有診斷為細菌感染病人的症狀與其他狀況(條件)等,作為知識記錄在資料庫。當有新的患者出現時,輸入患者症狀與其他狀況,就能夠推測患者感染某種細菌的機率,如「這種症狀的病人有69%機率感染△△細菌」等。

然而,要讓電腦具有這些知識,需要聽取許多專家的相關知識,並進行許多調查研究,以累積資料,這會耗費相當多的時間與費用。

現在進行式,第三次AI熱潮!

隨著第二次AI熱潮結束,人工智慧寒冬又再度到來。不過到了1990年代中期,搜尋引擎誕生,網路爆炸的普及至每一個角落。到了2000年代,隨著網站數量的增加,人類得以取得大量資料,使得輸入知識至電腦這件事變得容易許多。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