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聽身體說故事

9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過往心情的軌跡,身體會照單全收、概括承受,更如實的呈現。

不想被「小看」的臀部


除了拍證件照片之外,我們很少在拍照時正面對著鏡頭,就算是大堆頭的團體照,也不難發現總是有些人特別習慣站在左邊或右邊的位置。若是追問原因,可能會得到這樣的答案:「我習慣站在右邊。」或是「我的左側臉比較好看。」
  
照相時,習慣站右邊的人,重心在身體左側;喜歡露出左臉的人,右邊的身體是隱藏的。心理學家可以從這些有意無意的舉動中,分析出人的心理狀態與人格特質。你是否也曾經好奇我們的身體竟然可以大量存取過往的心情故事?不論是太過複雜,腦袋來不及分析記憶的,或是太過難堪,內心不願意回應感受的等等,身體都照單全收、概括承受。

身形體態,其來有自
  
從小,我的下半身就特別「顯眼」,尤其是臀部與大腿的部分,粗壯、結實、有力。對於愛漂亮的我來說,這根本是難以忍受的「礙眼」。除了想盡辦法利用服裝「遮醜」之外,還積極地運動減肥,希望一舉殲滅我的心頭大患。
  
學生時代,我參加賽跑與三鐵競技等運動;出了社會,學習有氧舞蹈。不論我多麼努力認真練習,碩大的臀部與大腿依然頑強地盤據身上,甚至一度成為我學習瑜伽時的「身心障礙」。
  
學習瑜伽,確實讓我的體重不再忽高忽低,讓我的身形不再忽胖忽瘦,但是,依身體整體的比例來說,臀部與大腿依然「不容小覷」。慢慢地,迫於現實與無奈,我投降了,開始自我安慰:「天生就是梨形身材,這是基因問題,沒辦法改變。」
  
直到某次的瑜伽冥想,我找到了臀部與大腿「不想被小看」的原因——它來自一段不願被記起、不想面對的童年。

陪伴與連結,照見癥結

一直以來,我靜坐的時間不論長短,總是身心自在、悠然自得,但那次的靜坐過程中,骨盆腔與雙腿痠麻難耐,心中難免生起不服輸的舊習氣,而抱怨道:「為什麼要跟我唱反調?我才剛坐下沒多久而已!」
  
好勝心起,瞋恨心生,心裡愈是氣惱不平,身體的痠麻就愈強烈,漸漸地竟變成了痛,那痛鑽入骨裡、滲入血脈,我再也無法以抗衡的心,置之不理了。
  
於是,心對著骨盆腔與雙腳說:「我們和平共處吧!你怎麼了?想要什麼呢?」
  
當我在這個時候開啟與身體親密的對話,我開始「看見」它們的好,「感謝」它們的辛勞,跟它們「道歉」,並承諾會全然、全心的「陪伴」它們正在經歷的狀態。當我真心地與身體連結,感受骨盆腔與雙腿的痠麻難耐,接受它們這樣的撒嬌時,我聽見身體所傳達的訊息:「『我』可以站得很穩、坐得很穩,不要看不起『我』!」
  
這句話像一記悶雷,「轟」的一聲,震裂了我的心魂。眼淚奔流,無法抑止。

身體封存傷痛記憶
  
另一段記憶,則是我的童年。我的母親是父親續絃再娶的妻子,當時父親已有五名子女,而我是入門喜。「後母」的身分讓母親的行事風格像個小媳婦,從小我就看不慣母親事事退讓、樣樣委屈,所以我爭強好勝、勇猛剽悍。母親原來期待我是男孩,能為她爭氣、奠定家族地位,可惜,母親連生了四個都是女孩,因此身為長女的我,認為自己有責任要成為母親的依託,並且扛起照顧妹妹們的責任。
  
小時候,若是哥哥說了不得體、不禮貌的話,母親總因為自己身分特殊,而無奈地默默不語,在她臉上經常可以看見一絲委屈無助的神情。每當我和大我7歲的姊姊發生爭吵,媽媽一定不分青紅皂白,毒打我一頓,所以我的心裡也總是愁苦、總是委屈、總是不甘,幼小的心靈雖然渴望著母愛,卻也暗藏對母親的不諒解,心中隱隱覺得能依靠的人只有自己了,我一定要成功,一定要佔有一席之地。
  
小時住在四合院中,堂兄弟姐妹總是一起玩耍,遊戲中難免有所碰撞,而小妹妹因為較為瘦弱,所以經常會跌倒、撞傷,哥哥只要一看見妹妹跌倒受傷,就馬上衝過來打我,說我沒有照顧好妹妹。我總是站得直挺挺的,任由哥哥打罵,雙腳像是黏在地上一般,一動也不動,心裡有股莫名的驕傲:「我可以站得很穩,不要看不起我!」
  
幼小的我,覺得母親無法在家中坐穩地位、站穩腳步,一切都是因為她太過柔弱,所以我要反其道而行。我逼自己強悍、叫自己不能輸,心心念念要站穩腳步、坐穩地位,而身體收受了我的心意,有了回應——臀部與雙腿變得特別「顯眼」,粗壯、結實、有力,完全「不想被小看」。
  
當身體密碼被破解之後,我感動也感謝,感動它們的無言相挺,感謝它們的無盡付出。於是,我衷心地讚美與感謝它們,並且告訴它們:「我現在已經可以站穩、坐穩了,你們不用再擔心我了,可以放下了。」從那一天起,我的身體漸漸的回復了應有的比例。

鑑賞身體,探究內心

人是習慣的動物。許多不經意的生活習慣,不只形塑出我們的體態,更影響著我們的言行舉止,而這些言行舉止又深深的左右著、牽引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如此因果相生、果因相繫,漸漸地我們落入了自我設定的輪迴程式中。就像肢體肌肉的不平衡,是來自於不平衡的習氣,而生活中的不順心,也彰顯輪迴程式的奧妙!
  
當你在好奇心理學家是如何透過身體,解析出人的心理狀態與人格特質時,不妨也試著裸體站到鏡子面前,仔仔細細地端詳自己,不批判、不比較,用鑑賞的心,審視身體,看看自己的身體是否失去平衡、生活是否找不到重心?
  
透過身體,我們可以看見過去;透過身體,我們可以解讀現在,找到當下的著力點;透過身體,我們可以預約一個美麗的未來。瑜伽跟生活一樣,只要懂得脈絡,方法自然來。

交代動作,不等於教學


現代人很忙,忙著工作、忙著賺錢,天天被事情追著跑,一刻也不得閒。忙的目的,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是,愈來愈多人忙到沒空好好生活。日子從「忙」到「茫」,再到「盲」,看不清未來、找不到生命的出口。小芳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算命先生告訴小芳:「今年是工作的基礎年,將來好命或歹命就看這一年所打的根基穩不穩了。」但是,小芳根本沒有心思、也沒有體力衝刺事業。因為小孩目前託付南部的外公外婆照顧養育,所以小芳經常南北奔波,像蠟燭兩頭燒。身心俱疲之後,哪有時間、精力打江山?!

為了不讓自己那麼累,也為了可以有多一點時間與孩子相處,小芳夫妻倆決定要把孩子接回來台北住。為了與孩子一起,要籌畫的事情可真不少,光是找保母和找房子,就已經讓他們倆人仰馬翻了。

平常上班,小芳夫妻倆各忙各的,不加班的日子便分頭找保母和看房子;假日時,小芳回南部看孩子,老公繼續找保母和看房子。夫妻相處的時間少之又少,生活品質也愈來愈差,老公終於受不了而發飆了:「我見房屋仲介的次數比見你還多,我不想要這樣的婚姻,我要離婚!」

工作、房事、孩子、婚姻……,層層疊疊的煩惱環環相扣著,像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毛線球,更像是愈滾愈大的雪球正在追著小芳跑。跑慢了,馬上被雪球吞沒;想快跑,卻又有心無力。

瑜伽體位,有人生況味

在瑜伽教室裡,小芳正「賣力」地帶領學員做暖身操。一堂課只有八十分鐘,當時間已經過半,暖身尚未結束,所伸展的肌肉也僅限於雙腿。對於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來說,雙腿的伸展運動超過半個鐘頭,人開始顯得疲累,加上這堂瑜伽課是在上了一整天班之後,有些學員已經面露難色了。

時間壓力,加上學員的臉色,小芳教得愈來愈吃力,肢體動作愈來愈不協調,但是她沒有出聲求救,因為她掉入自己的恐慌情緒之中,任由無力感將她吞噬。看著小芳茫然的樣子,我出手相救,接下後半段的課程。
  
後半段的課程裡,我是老師,小芳成了學員兼助教。回到學員的身分,小芳顯得很安心,輕鬆地跟著大家一起做。但是,現在她擔任助教幫學員調整姿勢時,小芳又落入瑜伽體位法的迷思:「重視動作的呈現,而忘了過程。」她只是不斷的想辦法幫助學員「拗」身體,而不是「引導」學員如何去尋找身體的重心、著力點,去感受身體、愛身體。
  
事後,我問小芳:「知道自己教學哪裡出問題了嗎?」
  
小芳說:「時間沒控制好,動作順序沒決定好,學員沒照顧好。」
  
我再問:「為什麼會這樣呢?」
  
小芳說:「因為我準備得不夠。」
  
「要準備多久,才夠?」看著小芳頹喪的臉,我繼續說:「所有人都是當了媽媽,才學做媽媽的,重要的是做中學,學中覺。瑜伽跟生活一樣,要懂得去釐清脈絡,方法就自然來了。」

事不擾人,人唯自擾

現代人很忙,忙著工作、茫著前途、盲著生活,看不清未來、找不到生命的出口。因為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所以在原地兜兜轉轉,陀螺似的人生,忙翻了,卻沒有成果,因為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做,更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去做。生命沒有目的、生活沒有重心,找不到著力點、找不到施力點、也找不到支撐點,團團轉,轉不出自己為自己框架的迷宮。
  
生命是有脈絡可循的,只要我們願意「定下來看,靜下來想」,先找到自己要什麼,為什麼而做,自然會知道該怎麼去做。因為凡事都有輕重緩急、先後順序。所以,你可以這麼練習:

  有些事一定要做。
  有些事一定要做,但可以晚點做。
  有些事一定要做,但可以叫別人做。
  有些事可做可不做。
  有些事可做可不做,但要就趁早做,不然就不要做。
  有些事可做可不做,但是要去做,就要歡喜做甘願受。
  有些事真的不用做。
  有些事真的不用做,如果要做,就配合天氣、心情做。
  有些事真的不用做,因為那是別人的事,根本不關我的事。

要釐清事情的先後順序真的不難,難的是要如何釐清自己的心、穩住自己的心,不要跟著外界眼光與環境團團打轉。就像瑜伽的體位法真的不難,動作的變化與技巧都是表象,重要的是如何讓每塊肌肉都感受到飽足的愛——給愛之前,要先認識身體,知道哪裡最渴望愛,適時給愛、適量給愛,慢慢拉齊身體各處愛的水平之後,才能進一步全面提升身體愛的能量。若是太心急、太心慌,而「盲亂」澆灌,反而會出現虛不受補的狀況,導致更嚴重的身心失衡、生活失調、生命失序。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