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好視力,完全不費力!》
第1章 視力能靠自己恢復!
日本近視人口持續增加的原因
現代社會中,電腦、智慧型手機和一般手機等高科技用品急速普及,觀看近處的機會比以前激增不少,同時近視人口也增加了。
日本總人口當中約有四千萬人罹患需要矯正的近視,占了約三分之一,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年年增加。
說的誇張一點,這可是社會問題。
兒童的情況尤為嚴重。根據二○一三年年度的學校保健統計調查可知,裸眼視力未滿1.0的學生當中,小學生約佔全體的30%,國中生約佔52%,高中生也佔了高達66%,這項數值有年年增加的傾向。
日本人的視力為什麼會惡化成這樣呢?
我認為眼科醫生也要負部分責任。
假如孩子在學校做視力檢查後,拿到視力低落的結果通知單,幾乎所有家長都會跑到眼科求診。然後眼科醫生就會說:
「這是近視,必須配副眼鏡才行。」
遵照醫生囑咐配了眼鏡讓孩子戴上後,過了一年,視力再次下滑,又去了眼科一趟。醫生說:
「近視加深了,調高眼鏡的度數吧!」
於是眼鏡的度數就調高了。
經過一段時間後,視力又再次下滑,眼鏡的度數又再次上升……
反反覆覆之下,近視就不斷加深了。
要是以為遵照眼科醫生的囑咐戴眼鏡後近視就不會加深,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多數情況下反而會不斷加深。
普通眼鏡與隱形眼鏡治標不治本
幾乎所有眼科醫生都堅持認為「近視不是疾病」。
供應眼科製劑的藥廠針對患者編纂的宣傳冊上會有說明文,由身為眼科學會權威的大學教授所執筆。內容寫道:
「大部分的近視並非疾病,只不過是普通的眼睛看不清遠處而已。現代社會中出現許多要看近物的工作,也為看得清近處的近視提供有利的條件。」
這段說明文的意思,指的是裸眼視力在0.5~0.7左右的輕度近視,而不是沒戴眼鏡就過不了日常生活的深度近視。
然而,許多眼科醫生的解釋都認為,只要用一般眼鏡或隱形眼鏡觀看,就完全沒問題了。
這就是一般眼科醫生的觀念。
所以眼科醫生不會找出近視的根本原因對症下藥。
他們只會胡亂開出戴一般眼鏡或隱形眼鏡的處方箋。
不過,一般眼鏡和隱形眼鏡絕對「治」不好近視。
這就跟受傷時支撐身體的「拐杖」一樣治標不治本,本身並沒有療效。而且,拐杖的前提在於早晚都會放下,但一般眼鏡和隱形眼鏡只要使用一次,就會持續使用一輩子,使用時視力會不斷下降,度數也會上升。
醫生放任這樣的狀態不管,日本近視的患者就逐漸增加了。
「視力低落就馬上戴眼鏡」會導致視力低落!
近視患者增加的原因並不只是眼科醫生的錯,部分原因也出在患者身上。每個人到眼科診斷出近視後,都會遵照醫生的囑咐,立刻配一般眼鏡和隱形眼鏡。
換做是其他疾病的話會怎樣?
比方說,假如診斷出糖尿病或其他文明病,患者就會留意飲食和運動,自己也會努力抵抗病魔。
但若診斷出近視時,就連患者都不會認為那是「疾病」,所以也不會想到要去醫治,毫不猶豫地仰賴一般眼鏡或隱形眼鏡。
不過,健康的眼睛用裸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仔細想想,動物並沒有戴眼鏡。動物生活在弱肉強食的自然界中,要是視力變糟就活不下去。
不僅動物如此,人類要是無法靠裸眼清楚視物,難保不會喪命。
最近地震、水災、火山爆發及其他自然災害在增加當中。
半夜突然發生災害時,也不曉得能不能馬上找得到眼鏡,更別說當下沒空戴隱形眼鏡了。
即使裸眼看不清東西,只要用一般眼鏡和隱形眼鏡矯正就沒問題,這種馬虎了事的心態才危險。
「視力低落就馬上戴眼鏡」的觀念,是自絕良機恢復不了視力的重要原因。為什麼呢?因為視力其實能靠自己恢復。
切記「視力能靠自己恢復」
其實在醫學上還有許多對視力不了解的地方。
有時替診所的患者看病後,會發現同一個人的視力時而上升,時而下降。另外,還有人罹患近視之後,經過一段時間就痊癒了。
視力往往會像這樣變動不居。
我們往往以為「視力下滑後就恢復不了」,但其實視力會依身體狀況、生理時鐘、心情、姿勢和天氣等要素而異。
要是熬夜工作及用功,或是長時間持續對著電腦工作,視力往往會暫時下滑。
另外,即使早上看得清楚,但在工作時用眼過度到傍晚後,視力也常常會低落。
換句話說,視力會常常變動,即使覺得視力下滑了,也要稍微觀察一下情況再說。
診所中也常會看到視力恢復的實例。那些患者在發現視力下滑時就實踐視力恢復法,改善生活習慣和環境,於是就用不著一般眼鏡和隱形眼鏡了。
因此,即使在我的診所診斷出近視時,我也會告訴患者,除了一般眼鏡和隱形眼鏡之外,還有其他的選擇。尤其是在視力會暫時下滑的「假性近視」階段中,願不願意靠自己治療,結果可是天差地遠。沒治近視會就此加深,治了視力就會恢復。
能否抱持「治療近視」的觀念,將對往後人生的「視覺表現」造成巨大的差異。
關鍵在於,即使在眼科診斷出近視,也不要馬上放棄。
恢復視力不可或缺的要件,就是要先思考「為什麼視力會下滑」,重新審視自己用眼的方式和生活習慣,再努力改善。
只要自己處置得當,老花眼也能控制
就像近視能夠自己治療一樣,其實老花眼也能靠自己的力量改善。
過了四十歲以後,「最近看近物時很難對焦」的感覺會與日俱增,這就是俗稱的「老花眼」前兆。
大多數人發現自己罹患老花眼後會立刻放棄,覺得「都這把年紀了也沒辦法」。不過,這種想法也是錯誤的。
假如腰腿隨著年齡漸長而衰弱,就會開始健行或做其他運動;假如內臟功能隨著年齡漸長而減退,就會注意飲食,對吧?
眼睛的老化也是一樣,只要自己處置得當就能控制其惡化。
第二章將會詳細描述,老花眼不只是年紀大的錯,還有其他各種因素,包括眼睛的血液循環不夠。
即使無法阻止年齡增長,但只要自己改善這些病因,也可以抑制及延緩眼睛的老化。
「近視會遺傳」也是錯誤觀念
覺得「近視治不好」的人往往以為這是遺傳的問題,「因為父母近視,所以我跟著近視也是無可奈何的」。
然而,近視並不是遺傳的錯。
先天遺傳性疾病發生的頻率幾乎是固定的,但近視發生的頻率會因時代不同而造成很大的差異。這就證明了原因出在後天環境上。
我經常對宣稱原因出在遺傳的患者說:
「那麼,要是追溯到江戶時代的祖先會怎麼樣呢?」
由此可知,絕不能斷言問題出在遺傳。
同卵多胞胎的研究也指出,環境不同會導致肉體的差異。
最近「表徵遺傳學」(epigenetics,由後天決定的遺傳機制)的觀念深入人心,壓力和其他環境因素會開啟或關閉基因的開關。
換句話說,遺傳也有可能受環境左右。
親子都近視是因為用眼的環境和習慣相似。比方像是在黑暗的房間看電視,熬夜上網和打電動,要是家人用眼的習慣都不好,就會全家都近視。
用眼的環境和用眼的方式會造成近視。
反過來說,只要記得正確的用眼方法和愛護眼睛的環境再加以實踐,即使雙親都近視得很厲害,自己這輩子也有可能跟近視無緣。關鍵在於「治療近視」,而不是誤以為「原因在於遺傳」。
我本人也靠自己恢復視力,不知老花眼為何物。
其實,我本人就曾經靠自己恢復視力。
當時我是個國中生,有一次在眼科檢查時,發現右眼的視力掉到0.3左右,於是醫生就告訴我:「配副眼鏡吧。」
只不過,當時我討厭戴眼鏡,覺得掛個東西很礙事,所以沒有聽醫生的話。後來我戒掉躺著看書的習慣,把書桌的燈光弄得更亮,徹底改善會導致近視的因子。
而且在我持續鍛鍊眼睛之後,視力就恢復正常,再也不必配眼鏡了。
這恐怕屬於「假性近視」,調整焦距的能力暫時下降,導致視力低落。當時我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成功阻止近視加深。
只不過,當我成人之後,視力卻暫時降到0.1。那時我還是沒去配一般眼鏡或隱形眼鏡,密集施行好幾種視力恢復法之後,就再度找回原本的視力。
從此以後,我右眼的裸眼視力為1.0,左眼比1.0稍微低一點,沒戴一般眼鏡和隱形眼鏡,至今已將近六十歲,還是不知老花眼為何物。
換句話說,我現在的視力比讀國中時還要好。
平常盡量不戴眼鏡
人類的身體具備能自行治療的「自然治癒能力」,我們最好將這份力量發揮到極致,而不是仰賴一般眼鏡和隱形眼鏡。
我根據自身的經驗,不斷向患者強調「即使視力檢查的結果不好,也不要急著配眼鏡」。
我會建議患者「別戴眼鏡」,當做防止眼睛惡化為深度近視的方法。
我會建議患者,即使配了一般眼鏡或隱形眼鏡,也要考慮到將來會脫掉,使用眼鏡時要記得「只在必要時戴上,看得清楚就脫掉」。
很多患者實踐這項方法後,視力檢查的數值就真的提高了,用裸眼看東西也比以前清楚。
假如是輕度近視的話,只要不戴眼鏡,幾乎一整天都能裸眼看東西。另外,就算是惡化到某種程度的人也能阻止近視加深,恢復視力。
平常盡量不戴眼鏡,實踐這本書介紹的視力恢復法之後,效果就會提高。
《拯救智慧型手機老花眼,避免頭痛、乾眼症、肩膀僵硬,以及憂鬱症!》
也在年輕族群中迅速蔓延的新型「老花眼」
大家對「老花眼」的印象如何?
「我還年輕,這個話題跟我八竿子打不著。」
「才二十多歲,所以難以想像……」
是不是多了「老」字,就讓不少人懷有這種想法呢?
「老花眼」其實是每個人都得面對的眼睛老化現象。
提早出現的話,四十歲開始就會在視覺方面產生變化。「難以對焦近物。」
「對小字體的閱讀及書寫都變得困難。」
到了一定年紀,任誰都會產生像這樣的不適感。
不過,請您冷靜,仔細往下看。
目前新型「老花眼」也持續蔓延至非「老花族群」。
蔓延至哪種族群呢,就是「常常使用手機的人」。
換言之,原本應該與眼睛問題沾不上邊的二十∼四十歲族群,反而成為最危險的一群。
或許會感到訝異,一時之間難以接受。
不過應該也能讓很多人看穿「智慧型手機老花眼」的名稱,意識到「並非與自己無關」,懷有危機感。
請先簡單理解成非「老化型的老花眼」,而是「產生與老花眼類似的症狀」。
其中的機制,之後會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
在此列出幾項檢視項目,請確認自己符合幾項吧!
【智慧型手機老花眼檢視】
❶ 手機一天使用三小時以上(包含電子郵件、遊戲、瀏覽網頁、LINE、推特、臉書、動畫視聽等)
❷ 使用手機後,眼睛一離開螢幕,就無法立即對焦周圍事物
❸ 看了遠處再看近處,就無法對焦(視覺模糊)
❹ 看了近處再看遠處,就無法對焦(視覺模糊)
❺ 手機螢幕在早上看得很清楚,到了下午卻變得吃力
❻ 以前可以閱讀的手機文字,最近變得不易閱讀
❼ 因為不明原因肩膀與頸部的僵硬、頭痛等比以前更嚴重
怎麼樣呢?
這些檢視項目中,其實只要符合三項以上,就很有可能是「智慧型手機老花眼」。
「總會自己好轉。」
「視力模糊只是因為累了。」
請不要輕忽,立即運用本書訂定對策。
為什麼我要大聲疾呼正視智慧型手機老花眼呢?
第一個理由是,因為很多患者都是年輕人。
和「真正的老花眼」世代不同,一般來說年輕世代很少因為眼睛健康而感到「煩惱」。因此就算罹患「智慧型手機老花眼」也毫無自覺,即使留意到黃色警戒,但懷有危機感的人還是少之又少。
第二個理由是,智慧型手機老花眼與「真正的老花眼」不同,侵蝕全身的風險很大,甚至可能引起憂鬱症等疾病,關於這部分之後會詳細解說。
甚至可以說智慧型手機老花眼比「真正的老花眼」更恐怖。
很可惜的是,無法「隨意用老花眼鏡進行矯正」。
第1章 視力能靠自己恢復!
日本近視人口持續增加的原因
現代社會中,電腦、智慧型手機和一般手機等高科技用品急速普及,觀看近處的機會比以前激增不少,同時近視人口也增加了。
日本總人口當中約有四千萬人罹患需要矯正的近視,占了約三分之一,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年年增加。
說的誇張一點,這可是社會問題。
兒童的情況尤為嚴重。根據二○一三年年度的學校保健統計調查可知,裸眼視力未滿1.0的學生當中,小學生約佔全體的30%,國中生約佔52%,高中生也佔了高達66%,這項數值有年年增加的傾向。
日本人的視力為什麼會惡化成這樣呢?
我認為眼科醫生也要負部分責任。
假如孩子在學校做視力檢查後,拿到視力低落的結果通知單,幾乎所有家長都會跑到眼科求診。然後眼科醫生就會說:
「這是近視,必須配副眼鏡才行。」
遵照醫生囑咐配了眼鏡讓孩子戴上後,過了一年,視力再次下滑,又去了眼科一趟。醫生說:
「近視加深了,調高眼鏡的度數吧!」
於是眼鏡的度數就調高了。
經過一段時間後,視力又再次下滑,眼鏡的度數又再次上升……
反反覆覆之下,近視就不斷加深了。
要是以為遵照眼科醫生的囑咐戴眼鏡後近視就不會加深,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多數情況下反而會不斷加深。
普通眼鏡與隱形眼鏡治標不治本
幾乎所有眼科醫生都堅持認為「近視不是疾病」。
供應眼科製劑的藥廠針對患者編纂的宣傳冊上會有說明文,由身為眼科學會權威的大學教授所執筆。內容寫道:
「大部分的近視並非疾病,只不過是普通的眼睛看不清遠處而已。現代社會中出現許多要看近物的工作,也為看得清近處的近視提供有利的條件。」
這段說明文的意思,指的是裸眼視力在0.5~0.7左右的輕度近視,而不是沒戴眼鏡就過不了日常生活的深度近視。
然而,許多眼科醫生的解釋都認為,只要用一般眼鏡或隱形眼鏡觀看,就完全沒問題了。
這就是一般眼科醫生的觀念。
所以眼科醫生不會找出近視的根本原因對症下藥。
他們只會胡亂開出戴一般眼鏡或隱形眼鏡的處方箋。
不過,一般眼鏡和隱形眼鏡絕對「治」不好近視。
這就跟受傷時支撐身體的「拐杖」一樣治標不治本,本身並沒有療效。而且,拐杖的前提在於早晚都會放下,但一般眼鏡和隱形眼鏡只要使用一次,就會持續使用一輩子,使用時視力會不斷下降,度數也會上升。
醫生放任這樣的狀態不管,日本近視的患者就逐漸增加了。
「視力低落就馬上戴眼鏡」會導致視力低落!
近視患者增加的原因並不只是眼科醫生的錯,部分原因也出在患者身上。每個人到眼科診斷出近視後,都會遵照醫生的囑咐,立刻配一般眼鏡和隱形眼鏡。
換做是其他疾病的話會怎樣?
比方說,假如診斷出糖尿病或其他文明病,患者就會留意飲食和運動,自己也會努力抵抗病魔。
但若診斷出近視時,就連患者都不會認為那是「疾病」,所以也不會想到要去醫治,毫不猶豫地仰賴一般眼鏡或隱形眼鏡。
不過,健康的眼睛用裸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仔細想想,動物並沒有戴眼鏡。動物生活在弱肉強食的自然界中,要是視力變糟就活不下去。
不僅動物如此,人類要是無法靠裸眼清楚視物,難保不會喪命。
最近地震、水災、火山爆發及其他自然災害在增加當中。
半夜突然發生災害時,也不曉得能不能馬上找得到眼鏡,更別說當下沒空戴隱形眼鏡了。
即使裸眼看不清東西,只要用一般眼鏡和隱形眼鏡矯正就沒問題,這種馬虎了事的心態才危險。
「視力低落就馬上戴眼鏡」的觀念,是自絕良機恢復不了視力的重要原因。為什麼呢?因為視力其實能靠自己恢復。
切記「視力能靠自己恢復」
其實在醫學上還有許多對視力不了解的地方。
有時替診所的患者看病後,會發現同一個人的視力時而上升,時而下降。另外,還有人罹患近視之後,經過一段時間就痊癒了。
視力往往會像這樣變動不居。
我們往往以為「視力下滑後就恢復不了」,但其實視力會依身體狀況、生理時鐘、心情、姿勢和天氣等要素而異。
要是熬夜工作及用功,或是長時間持續對著電腦工作,視力往往會暫時下滑。
另外,即使早上看得清楚,但在工作時用眼過度到傍晚後,視力也常常會低落。
換句話說,視力會常常變動,即使覺得視力下滑了,也要稍微觀察一下情況再說。
診所中也常會看到視力恢復的實例。那些患者在發現視力下滑時就實踐視力恢復法,改善生活習慣和環境,於是就用不著一般眼鏡和隱形眼鏡了。
因此,即使在我的診所診斷出近視時,我也會告訴患者,除了一般眼鏡和隱形眼鏡之外,還有其他的選擇。尤其是在視力會暫時下滑的「假性近視」階段中,願不願意靠自己治療,結果可是天差地遠。沒治近視會就此加深,治了視力就會恢復。
能否抱持「治療近視」的觀念,將對往後人生的「視覺表現」造成巨大的差異。
關鍵在於,即使在眼科診斷出近視,也不要馬上放棄。
恢復視力不可或缺的要件,就是要先思考「為什麼視力會下滑」,重新審視自己用眼的方式和生活習慣,再努力改善。
只要自己處置得當,老花眼也能控制
就像近視能夠自己治療一樣,其實老花眼也能靠自己的力量改善。
過了四十歲以後,「最近看近物時很難對焦」的感覺會與日俱增,這就是俗稱的「老花眼」前兆。
大多數人發現自己罹患老花眼後會立刻放棄,覺得「都這把年紀了也沒辦法」。不過,這種想法也是錯誤的。
假如腰腿隨著年齡漸長而衰弱,就會開始健行或做其他運動;假如內臟功能隨著年齡漸長而減退,就會注意飲食,對吧?
眼睛的老化也是一樣,只要自己處置得當就能控制其惡化。
第二章將會詳細描述,老花眼不只是年紀大的錯,還有其他各種因素,包括眼睛的血液循環不夠。
即使無法阻止年齡增長,但只要自己改善這些病因,也可以抑制及延緩眼睛的老化。
「近視會遺傳」也是錯誤觀念
覺得「近視治不好」的人往往以為這是遺傳的問題,「因為父母近視,所以我跟著近視也是無可奈何的」。
然而,近視並不是遺傳的錯。
先天遺傳性疾病發生的頻率幾乎是固定的,但近視發生的頻率會因時代不同而造成很大的差異。這就證明了原因出在後天環境上。
我經常對宣稱原因出在遺傳的患者說:
「那麼,要是追溯到江戶時代的祖先會怎麼樣呢?」
由此可知,絕不能斷言問題出在遺傳。
同卵多胞胎的研究也指出,環境不同會導致肉體的差異。
最近「表徵遺傳學」(epigenetics,由後天決定的遺傳機制)的觀念深入人心,壓力和其他環境因素會開啟或關閉基因的開關。
換句話說,遺傳也有可能受環境左右。
親子都近視是因為用眼的環境和習慣相似。比方像是在黑暗的房間看電視,熬夜上網和打電動,要是家人用眼的習慣都不好,就會全家都近視。
用眼的環境和用眼的方式會造成近視。
反過來說,只要記得正確的用眼方法和愛護眼睛的環境再加以實踐,即使雙親都近視得很厲害,自己這輩子也有可能跟近視無緣。關鍵在於「治療近視」,而不是誤以為「原因在於遺傳」。
我本人也靠自己恢復視力,不知老花眼為何物。
其實,我本人就曾經靠自己恢復視力。
當時我是個國中生,有一次在眼科檢查時,發現右眼的視力掉到0.3左右,於是醫生就告訴我:「配副眼鏡吧。」
只不過,當時我討厭戴眼鏡,覺得掛個東西很礙事,所以沒有聽醫生的話。後來我戒掉躺著看書的習慣,把書桌的燈光弄得更亮,徹底改善會導致近視的因子。
而且在我持續鍛鍊眼睛之後,視力就恢復正常,再也不必配眼鏡了。
這恐怕屬於「假性近視」,調整焦距的能力暫時下降,導致視力低落。當時我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成功阻止近視加深。
只不過,當我成人之後,視力卻暫時降到0.1。那時我還是沒去配一般眼鏡或隱形眼鏡,密集施行好幾種視力恢復法之後,就再度找回原本的視力。
從此以後,我右眼的裸眼視力為1.0,左眼比1.0稍微低一點,沒戴一般眼鏡和隱形眼鏡,至今已將近六十歲,還是不知老花眼為何物。
換句話說,我現在的視力比讀國中時還要好。
平常盡量不戴眼鏡
人類的身體具備能自行治療的「自然治癒能力」,我們最好將這份力量發揮到極致,而不是仰賴一般眼鏡和隱形眼鏡。
我根據自身的經驗,不斷向患者強調「即使視力檢查的結果不好,也不要急著配眼鏡」。
我會建議患者「別戴眼鏡」,當做防止眼睛惡化為深度近視的方法。
我會建議患者,即使配了一般眼鏡或隱形眼鏡,也要考慮到將來會脫掉,使用眼鏡時要記得「只在必要時戴上,看得清楚就脫掉」。
很多患者實踐這項方法後,視力檢查的數值就真的提高了,用裸眼看東西也比以前清楚。
假如是輕度近視的話,只要不戴眼鏡,幾乎一整天都能裸眼看東西。另外,就算是惡化到某種程度的人也能阻止近視加深,恢復視力。
平常盡量不戴眼鏡,實踐這本書介紹的視力恢復法之後,效果就會提高。
《拯救智慧型手機老花眼,避免頭痛、乾眼症、肩膀僵硬,以及憂鬱症!》
也在年輕族群中迅速蔓延的新型「老花眼」
大家對「老花眼」的印象如何?
「我還年輕,這個話題跟我八竿子打不著。」
「才二十多歲,所以難以想像……」
是不是多了「老」字,就讓不少人懷有這種想法呢?
「老花眼」其實是每個人都得面對的眼睛老化現象。
提早出現的話,四十歲開始就會在視覺方面產生變化。「難以對焦近物。」
「對小字體的閱讀及書寫都變得困難。」
到了一定年紀,任誰都會產生像這樣的不適感。
不過,請您冷靜,仔細往下看。
目前新型「老花眼」也持續蔓延至非「老花族群」。
蔓延至哪種族群呢,就是「常常使用手機的人」。
換言之,原本應該與眼睛問題沾不上邊的二十∼四十歲族群,反而成為最危險的一群。
或許會感到訝異,一時之間難以接受。
不過應該也能讓很多人看穿「智慧型手機老花眼」的名稱,意識到「並非與自己無關」,懷有危機感。
請先簡單理解成非「老化型的老花眼」,而是「產生與老花眼類似的症狀」。
其中的機制,之後會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
在此列出幾項檢視項目,請確認自己符合幾項吧!
【智慧型手機老花眼檢視】
❶ 手機一天使用三小時以上(包含電子郵件、遊戲、瀏覽網頁、LINE、推特、臉書、動畫視聽等)
❷ 使用手機後,眼睛一離開螢幕,就無法立即對焦周圍事物
❸ 看了遠處再看近處,就無法對焦(視覺模糊)
❹ 看了近處再看遠處,就無法對焦(視覺模糊)
❺ 手機螢幕在早上看得很清楚,到了下午卻變得吃力
❻ 以前可以閱讀的手機文字,最近變得不易閱讀
❼ 因為不明原因肩膀與頸部的僵硬、頭痛等比以前更嚴重
怎麼樣呢?
這些檢視項目中,其實只要符合三項以上,就很有可能是「智慧型手機老花眼」。
「總會自己好轉。」
「視力模糊只是因為累了。」
請不要輕忽,立即運用本書訂定對策。
為什麼我要大聲疾呼正視智慧型手機老花眼呢?
第一個理由是,因為很多患者都是年輕人。
和「真正的老花眼」世代不同,一般來說年輕世代很少因為眼睛健康而感到「煩惱」。因此就算罹患「智慧型手機老花眼」也毫無自覺,即使留意到黃色警戒,但懷有危機感的人還是少之又少。
第二個理由是,智慧型手機老花眼與「真正的老花眼」不同,侵蝕全身的風險很大,甚至可能引起憂鬱症等疾病,關於這部分之後會詳細解說。
甚至可以說智慧型手機老花眼比「真正的老花眼」更恐怖。
很可惜的是,無法「隨意用老花眼鏡進行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