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後記】輸在起跑點,贏在終點

在一次應哈佛企管主辦的充電會之邀赴台中演講,我提到:「周遭有許多朋友,一年到頭忙得團團轉,工作非常辛苦,結果不但沒賺到什麼錢,反而賠得一身債務。有些人則不然,不但有耕耘,有收穫,甚且一分耕耘,數分收獲,上天看似很不公平。」

一位從事成衣批發的女性經營者,當場淚流滿面。原來,她多年來勞心勞力,每天工作都超過十二小時,卻仍陷在負債的困境中。上帝豈真是如此不公呢?

想到我在公司,擁有一群優秀的夥伴,每個人都開朗、敬業,都能順利完成公司託付的任務,同事之間相處愉快。我每天在公司裡走來走去,好像看電影一般,欣賞一群優秀的人完成工作,我只負責決定公司方向,公司業績卻能順利成長,上帝真是不公平!

好用的人,才能變成有用的人

但如果往前推,其實一切的獲得,皆來在於平常的努力,以及對人的敬重。

每個人都擁有一種與眾不同的能力,但不是每個人都會被發掘、被欣賞。我喜歡和員工一起玩、一起做事、一起聊天,長期下來,我知道他們的優點和長處,找機會讓他們表現,我只負責讚美和欣賞,員工們也得以適才適任,工作勝任愉快,能力不斷提升,當然待遇也跟著水漲船高了。

許多人之所以沒有這樣的運氣,並非全然是不幸,反而應該感謝自己運氣太好,因為唯有處於這樣的環境中,才會有夠多的問題需要解決、突破,也才能培養出足夠的生命力。

相對地,生長在富裕、安逸的環境中,求學、就業也很順利。但就是因為這些順境,減少了吃苦、磨鍊、自行解決問題的機會,容易造成自大、強烈的主觀意識,拒絕欣賞別人、接受別人的建議。這樣的人喜歡挑簡單的工作做,一遇到太複雜困難的工作,他們通常會先想到藉助於人脈關係,許多事情未失敗前,就先找好了理由……在這種情形下,「成長」對他們而言自然是困難的。

剛出社會的人,沒有任何經驗,當然很難有足夠的自信,但只要在開始的時候,做好心理準備,效法王永慶的「瘦鵝理論」,拚命學、拚命做(老闆要我做什麼,就立刻去做),自然而然會成為一個「好用的人」。而只有好用的人,才能變成「有用的人」。

愈窮困,就愈有生存本事

唯有真正了解自己不足之處,才會虛心接受指導、用心吸收。我認為從就業到現在,對自己幫助最大的刺激是自卑感;自卑感使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才會珍惜任何工作機會,拚命要學要做,自然而然變成好用的人,進而成長為有用的人。

與其因為工作繁重、競爭激烈,而時時抱怨工作太累、壓力太大,不如為自己訂下明確目標,專注努力。在追求成就的過程中,滿腦子只想著怎麼做,雙手、雙腿拚命的做。一旦能做到這個程度,怎麼會想得到壓力,怎麼會覺得累?只有慢慢地做,勉強被動地做,才會意識到疲累。

全力追逐自己設定的目標,整個過程就會變成享受。金革長年來培養的企業文化,就是要每個人投入努力,主動追逐自己的目標,享受奮鬥的快感。所以一有任務,大家就會主動迎戰,效率自然也就不同。

幾十年的業務生涯,讓我衣食無虞,尤其退休後住在這美麗的小島,一個童年的夢境,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做著所有自己想做的事,悠閒而快樂。現在回想起來,一切也不是遙不可及,上天還是公平的,只要肯努力,人人都有機會。大膽投入,追尋自己想要的,任何人都可能美夢成真。

我確信,愈是窮困,愈具備足夠的生存本事。只要想法正確,每個人皆有完成工作的本事,就好像袋鼠,天生具有跳躍的本領一般。所以在金革流行一句話:「你一定可以!」接受這句話,遇到再大困難,你也會覺得沒什麼了不起,因為「我一定可以」!

生命本該美好,世界多麼的美麗,業務天空,寬廣無邊,任人遨翔!,但不出征的青年,如何能找一個屬於自己舒服的位子?

第6章 沒路,就自己開路

失敗是生命的常態,請不要耿耿於懷。
不管跌了多少跤、前面又有多少橫逆,
繼續走,你將感受那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

「三萬四千零八十元,這是我們員工的待遇,如果不想月入三萬以上的話,請你不要來。」這是「出版家文化事業」當時在報紙上登的徵人廣告,他們要徵的正是我最想做的推銷員。

和當時制式的廣告相較之下,這則廣告的切入角度深富創意,尤其對像我這種一心想當推銷員賺大錢的人來說,特別有吸引力。這也是後來金革特別重視徵人廣告文案的原因,我們的每一則廣告都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菜鳥慢飛

我抱著興奮的心情去應徵,到了公司門口,人還真不少,東一群西一群地交頭接耳,我自己一個人來,只能東看看、西看看,很好奇,還聽到有人詢問:「這是什麼工作,待遇這麼好?」

在這樣的場合,有人問就有人答:「待遇這麼高,當然是做推銷員。」

那個年頭,做推銷員和做保險一樣,在社會評價上好像都不怎麼高尚,不是到最後關頭,很少有人衷心願意投入這一行。大概只有我是異類吧,居然非業務這一行不幹。

所以,我看到有人一聽是徵求推銷員就打退堂鼓,還覺得很奇怪:「推銷員不是最好的工作嗎?」聽過大哥的描述,推銷員既可以賺很多錢、又有出息的印象,已經在我當時的腦海裡根深柢固,不能動搖了!

終於輪到我「面試」了,戒慎恐懼,先把大哥教的說詞默唸一遍,才敢上場。

當時的面試官是業務經理浦錫仲,我心裡預計可能會問的問題,他都沒問,只詳細問了身家背景。一開始我有點失望,到了最後一個問題,才覺得有點意思。

浦經理問:「為什麼要來應徵這份推銷工作?」

這可是讓我大大發揮了一下,我侃侃而談想賺錢、想創業的抱負,聽來就像個有熱情、有理想的青年。

結果,我當場就被錄取了,我不知道和抱負有沒有關係,只是看起來好像大部分應徵的人都被錄取了。第二天到公司上課聽簡報,浦經理對著這一梯次新加入的六個人講解工作性質和待遇。

我們的工作就是推銷《現代生活百科全書》,一套八大冊,印製規格是菊八開、一百八十磅銅板紙、彩色印刷、精裝,每套售價兩千三百元,每賣一套,業務員可以賺四百元。

其他簡報內容我都沒有認真聽進去,腦子始終停留在賣一套可以賺四百元,如果一天賣兩套,就可以賺八百元,一個月可以賺兩萬多,如果一天賣三套,一個月不就有三萬六了嗎?哇,這太好賺了,感覺就要發財了!我心裡默默地想,這麼漂亮的書,任何人只要口袋裡有一點錢,肯定都會買,應該很好賣。

我打死都沒想到,竟然連續五天業績掛零,也就是我工作了五天,一套書也沒有賣出去。



在掛零的壓力下,尋找出口

出門推銷的第一天,我把目標放在南京東路。印象中,那條路是商業區,有很多高級的商店,猜想一定很好賣。但是,不管是禮品店、服裝店、旅行社,我在南京東路上走過來又晃過去,就是不敢進去,在門口東張西望,假裝沒事經過,一路走過去。

這時候我才曉得推銷還真的有點不簡單,前一天上課的時候,我還在做發財夢,怎麼一上工,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一個早上很快就過去,到了中午,肚子餓得發慌,找家麵店吃了一碗排骨麵,心想:糟糕!一塊錢都沒賺到,已經花了三十元!

吃完了麵,我坐在摩托車上,心裡不停掙扎。想來想去,知道繼續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反正大家都不認識,頂多是不買,有什麼了不起呢?想通了立刻行動,看到旁邊有家旅行社,立刻跨大步走進去。

進去之後,看到一個又一個打扮入時的小姐,眼睛繞了一圈、腦子一陣暈眩,不知從哪裡開始。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中年人進了辦公室,我就提著書莫名其妙地跟著他。他走到一張桌子前,拿起電話就打,我呆呆站在旁邊,他電話講了十幾分鐘,我也就站在他旁邊十幾分鐘。

他講完電話,看我站在旁邊,就問我有什麼事。

我說:「沒事,只是想請你看一下一套很棒的書。」

他看都沒看就說:「我不需要。」我沒多講什麼,說了聲謝謝就離開了。

接著我又繞到巷子裡,感覺巷子裡比較沒那麼恐怖,經過一家高級服飾店,看到店裡有個年輕漂亮的小姐,心裡又浮起同樣一句話:「反正彼此不認識,就當作練習好了。」

於是走到小姐面前,大方地說:「小姐,妳好!請問可以打擾幾分鐘嗎?」

小姐問:「什麼事?」

我說:「我帶了一套很棒的書,想請妳參考。」隨即打開皮箱,把書拿出來。

小姐看了一眼,很客氣地說:「對不起,這個我不需要。」我說了聲謝謝,又離開了。

整個下午,我一連拜訪了好幾間店家,狀況差不多都是這樣。我在街上走來走去,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打電話回公司,想問清楚:到底要怎麼做才賣得出去?賣不出去可不可以回公司?小姐一接電話,劈頭就問:「今天業績好嗎?」

我說不好,連一套都沒賣出去。她說那就繼續拜訪幾家客戶,等到五點再回來,接著又說:「加油!」

本來想問她問題,但我連問都還沒問,對方就已經掛斷電話。我只好繼續努力,到了下午五點才回公司。

我一開始抱著滿心的賺錢夢,沒想到前五天推銷的業績卻都掛零,如果再加上應徵和訓練的時間,我已經整整浪費了七天!大哥每天都打電話來問:「今天做得如何?」我心想,如果坦白說掛零,他一定會以為我根本沒有認真推銷,所以我總是騙他賣了一套或兩套,但心裡又擔心著:「等到領薪水時就會穿幫了。」因為怕穿幫,到了晚上我又去住宅區試試,企圖做出成績來。

雖然遭遇挫折,不知道該怎麼跨越難關,但我抱定決心--這是我想走的路,不論多難、不論花多少時間,我一定要找到出口,絕對不甘願隨便放棄。



困境幫我淘汰對手

這五天對我的一生非常重要,因為在這五天當中,每天害怕、掙扎、徘徊、挫敗的經驗,使我體會了業務成長的正常過程。擔任業務主管以後,我從不在乎剛入門的推銷員第一天的業績。

我很清楚,如果剛入門的推銷員第一天有很好的業績,要不是運氣好,就是靠家裡的關係弄來的,絕對不是靠自己拜訪陌生人得來的,這種人鐵定做不長久。習慣性的依靠和過於順遂的過程,反而是未來成長的阻力。

唯有一開始業績很差,整天害怕、惶恐、在掛零的處境中掙扎,才是有助於成長的正常過程。也許,第一天新進人員連一個店家都不敢進去拜訪,只在街頭遊蕩,在心裡掙扎,但那些過程都是成長必經的重要過程。只有經過遊蕩和掙扎,自己心裡努力調適、力求突破,經過足夠的磨練適應,業績才開始出現,這時的業績才是屬於你的成就。像這樣的流程才健康,而經過這段流程的人,也才有生存下去的本事。

在這掛零的五天中,即使挫折不斷,我始終不認輸,我相信困境的背後一定有可以學習的功課,一旦學到,就可以戰勝難關。於是,我一面努力,一面冷靜觀察出版家文化事業的辦公室生態,因此有了很多的體會和收穫,也才領悟到為何許多公司不能永續經營。

我觀察到的第一個現象是--生手永遠無法變成老手。

和我同一梯次上課的六個人,第二天早上只剩下三個;到了第三天晚上,另外兩個也不見了,原本熱鬧的六個人,頓時只剩下我孤單一人。

公司每天都在徵人,但每天也都有人「陣亡」。推銷人員永遠來來去去,永遠都是生手上陣,撐不了一、兩天就「陣亡」,形成惡性循環,多數的生手也永遠無法變成老手。

這並不是說,推銷這一行培養不出好手,而是沒有培養好手的環境。在出版界的直銷體系,有一群業務高手,他們不會長期隸屬於某家公司,只要哪家公司出新書、書好賣,就加入哪家公司。出版家文化事業當時剛出版一套《現代生活百科全書》,吸引了一批高手,而我正好恭逢其盛。

我觀察到的第二個現象是--推銷員沒有傳承和交流。

當時出版家文化事業辦公室牆上都貼有英雄榜,表現最好的前十名推銷員,名字和業績會被公布在大張紅色海報上,一方面是獎勵,另一方面是可以刺激其他人。我每天都會去看海報,發現許多上榜的新手也只是曇花一現,過沒多久就不見了,常出現在榜上的永遠是那幾個老手。

我僅能遠遠地羨慕,不能親近,無法從這些推銷明星身上學到任何技巧,因為這一行是各憑本事,沒有傳承的觀念。

當時公司有很多人,大概四、五十個。到了傍晚,大家紛紛回來。回來以後自然自動分類,三五成群--業績好的一群、業績不好的一群 ,新人一群、老人一群,好像兩個世界。業績好的人在一起有說有笑,自信又愉快;業績不好的人在一起,搖頭苦笑,說不出什麼名堂,最後總丟下一句話:「我不做了!」這種放棄的心態是會相互感染的,當有人說「我不做了」,就會有人跟著說「我明天不來了」。

整個公司裡,我完全沒有感受到傳承和交流。因為推銷好手沒有把經驗教給生手,生手碰到問題,也沒有人替他們解決,所以生手才學不到推銷技巧,沒辦法成長。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