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 懂得自律,造就卓越的工作品質
到底是什麼決定你在工作上優不優秀?
態度決定高度
成為主管眼中最可靠的部屬
養成敬業的工作習慣
例行工作也要盡本分
忠誠是最受青睞的形象
懂得自律,才能維持強烈的進取心
當個少說多做的實踐者
日本著名的趨勢專家大前研一:
追著業績跑,是「他律生活」;追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前進,才是「自律生活」。
公司裡有些人總是特別受到上司的器重,不是因為他們IQ比較高,或是因為長相比較好看,而是因為他們的工作品質比其他人來得好。這項特點讓他們不論是在工作過程或結果中的表現,均遠勝於一般人,所謂的又快又好,說得大概就是這類人吧!不過,沒有人天生就是工作高手,還是得透過後天的磨練,才能成為達人級的角色,而自律能力,正是培養與優化工作品質的最佳要件。
到底是什麼決定你在工作上優不優秀?
有的人在職場大環境中浮沉多年,卻始終無法從工作中體會到成就感:業績不好不壞,薪水不高不低,即使短期間內無須擔心失業的問題,但同樣也看不到升官加薪的機會。於是,時間一久,各種抱怨牢騷紛紛出籠,開始嫌棄工作乏味、抱怨主管偏心、同事難相處、客戶太難搞……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例子,或者以上的描述,讓你覺得似曾相識,好像就是你自己的縮影?
如果你正陷於這種極度不快樂的工作情緒中,也許轉個念頭就能解救你喔!
請你先試著問問自己,想一想,自己與老闆跟前的大紅人,究竟哪裡不一樣?為什麼對方可以成為心腹愛將,而你怎麼好像是可有可無的邊緣人?許多和你有類似處境的人,第一個躍上腦袋的念頭就是:「哼~還不是因為他會拍馬屁!」
原來,問題是出在對方懂得討好?!是與非我們暫且擱下,單就「拍馬屁」一事先討論吧!倘若關鍵點真的如人所想,那麼,為什麼你不一起試著討好你的主管或老闆呢?因為……你不要?你不屑?還是你不願意?
選擇權掌握在「你」手中
發現了嗎?真正的關鍵在於「你」,是你的選擇要求你這麼做的!所以,如果光靠討好的工夫,就能達成目的,那也是你選擇不要的。
再回過頭來,我們討論令所有上班族嗤之以鼻或者咬牙切齒的「拍馬屁」。
也不曉得從什麼時候開始,主管與部屬之間,不僅上下分明,還有敵我兩派的較勁意味,所以,舉凡聽從主管指示,或者和上級有一致目標、看法的同事們,時常被工作夥伴當成「叛徒」,要不是對對方心懷警戒,就是私底下不願有所交集,只因為他們沒和大家站在同一陣線,跟主管唱反調!
撇開少數幾個光說不練的特例不談,冷靜下來,試著客觀地觀察這些「叛徒」,也許你會發現,所謂的拍馬屁、抱大腿等討好行為,其實並不是取巧,相反的,對方可能要付出更多心力。比方說,當主管要求提升部門業績,所有人無不在暗地裡大肆撻伐之際,他在做什麼?是不是積極地拜訪客戶或自願加班?
難道這些體力與時間上的付出,只因為想拍馬屁?不,他正在想辦法達成主管的要求。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他能成為愛將!
每間辦公室裡所發生的狀況可能都不大一樣,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不思檢討,我們永遠也無法明白問題出在哪?縱使道理非常非常的簡單:優秀或者平庸,取決於你自己的選擇!
許多人都忽略了這樣顯而易見的事實:當我們走進鞋店要買鞋的時候,你可能會選擇一雙平底鞋,也可能會選擇一雙高跟鞋;走進服飾店買衣服的時候,你可以選擇買一件紅色的上衣,也可以會選擇買一條藍色的褲子;打開電視機的時候,看新聞也可以,看棒球賽也可以,電視連續劇當然也可以;當我們走出家門,想到戶外接近大自然,好好放鬆休息一下的時候,可以到山上呼吸新鮮空氣,也可以到海邊感受海天連線的一望無際。
這些描述統統指向同一件事:「選擇權就在你自己手中」。
選擇,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賦本能,無須經過特別的訓練,也不限定非得擁有什麼特殊的能力,或者是特定的背景條件,幾乎是從剛出生開始,我們就在有意識與無意識的狀態下,自然而然地運用了這項能力。不論貧富、不分貴賤、不計出身,所有的人都能掌握它、利用它,因為它是上天所公平賦予每個人,最主要且重要的能力之一。如果我們能夠正視這種力量的存在,並且保持著謹慎、妥善的態度加以運用,就很有機會使我們的生活完全改觀,甚至達到理想的狀態,所有在腦海中建構起來的人生藍圖,也能夠透過一次又一次的選擇,一步步具體實現。
選擇可以化失敗為成功、化自卑為自信、化浮躁為沉穩,可以使我們受傷的心靈得以痊癒,可以使我們煩惱不堪的生命獲得解脫……,選擇是所有問題的解答!
透過以下這則寓言故事,我們或許能夠對選擇的威力窺視一二。
在一座小山上,住著一位天才老人,據說他能回答任何人提出的任何問題。有兩名居住在當地的小孩不相信也不服氣,打算愚弄他,整一整大家口中說的天才老人。於是,他們活捉了一隻小鳥,然後來到老人的住所。其中有名小孩握著那隻小鳥,問老人:「你說,鳥是死的還是活的?」
老人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孩子,如果我說鳥是活的,你就會捏緊你的手,把它弄死;如果我說鳥是死的,你就會放開手讓牠飛掉。你的手,掌握著這隻鳥的生死大權。」
這則中國古老的寓言故事,所要告訴我們的就是選擇的重要性。機會或許是稍縱即逝的,可能一不注意就從你手中溜走,但決定權卻能永遠掌握在自己的手上,關鍵只在於你會做出甚麼樣的選擇呢?機會與選擇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有幾乎多到數不清的機會,必須面對許許多多的分岔路口;每當走到這樣的關鍵時刻,都必須靜心定神的思索一番,從眼前紛紜雜沓的選項中,做出正確的選擇,因為我們永遠也不可能同時踏上兩條路。
對於在職場中打拼的你我來說,無論是勞動階層、白領小職員還是主管級人物,我們每個人的面前也同樣都有兩條路,一條通往優秀,一條通往平庸,最終會走向哪裡?由自己決定!
人生的每一章節中,你都是自己的主筆人,從序文一路到最後的大結局,一字一句無一不是自己創造,但是如何創造就要看你每一次的選擇了。也許你和你的工作都很平凡,但是,只要你選擇以正面的態度和積極的投入來面對工作,就有機會脫離平庸,大步迅速地朝優秀走近。
態度決定高度
忠於企業就會被企業所重視;踏實肯付出,就會被視為主力戰將,並擁有獨當一面的機會;以進取的精神面對工作,總是能用熱忱感染周圍的同伴,就能被眾人所推崇。反之,如果總是斤斤計較付出與獲得是否對等,對公司文化缺乏認同感,以馬馬虎虎、得過且過的態度對待工作,那麼就只能永遠在蹲守在次要的崗位上,百無聊賴地扮演著可有可無的角色。
你希望自己的工作屬於前者還是後者?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或許也應該先想想,自己能為工作付出到什麼樣的程度?付出與態度,決定了第一個問題的答案。自律的工作態度是創造卓越績效的首要前提。
一批新人同時進入公司,擔任相同的職位,做著同樣工作,若干年過去後,同一群人裡,有的被炒魷魚,有人留在原職位,有人仍舊做著同樣的工作,有些人則一路平步青雲,連年升官加薪,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為什麼有這種差別?全憑運氣好壞嗎?不,區別就在於是否能做到時時自律,是自律敦促人不斷進步。在下面這則古老的故事中,或許可以更加直接地感受到自律的重要。
法國古代有一位劍術高超的擊劍大師。經過多年的精心挑選,選中了兩位天賦極高的學生,傳授他們劍術,希望他們能夠繼承自己的衣缽。
學生多戈認為自己天資聰穎,領悟力強,不費什麼力氣就能學會劍術招式,因此在大師授劍術的時候,他總是想著鄰家的少女和勝利的勳章,不肯在劍術上多下功夫。
而學生尼斯則不同了,他總是專注地聆聽講解,精心地揣摩劍術的奧妙,無事時便潛心鑽研各派劍術的精妙所在。
幾年過去了,學生尼斯的劍術大躍進,甚至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架式,聲名遠揚。而學生多戈的劍術仍舊十分平庸,他會的那幾個招式,只夠他在不懂劍術的朋友面前賣弄一下。
多戈感到很不公平,認為老師一定偏袒了尼斯,把較多的劍術傳授給對方,於是便跑去質問老師。老師給他的回答十分簡短,只有兩個字,態度!
在各方面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態度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發展與前程。就拿多年之前,因合作一單案件所認識的S君來說吧!
剛進入公司的時候,S君只是一名默默無聞的小職員,那時幾乎沒有人注意到他。但他總是每天面帶笑容地和每一位同事打招呼,每天都帶著飽滿的熱忱,努力工作。
因為雙方公司有合作往來,前往對方公司開會時,我不只一次見到主動要求承擔更多的責任(在其他同事的眼中看來叫做「麻煩」的責任),而且盡可能地力求完美,把工作做到最好,因此特別留下了印象。
有一回,對方公司的企畫出了問題,導致整個合作案遇到了大麻煩,在危機處理會議中,幾乎每個人都束手無策,無法針對我的問題提出解答,結果最後竟然是S君挺身而出,利用自己平時積累的經驗,順利解決了難題,也化解那次合作危機。據我所知,不久他就連升數級,因為他的認真付出,終於為人發現!
希望每一名想要有所作為的人,都能從自律中汲取力量,透過正確的工作態度邁向成功。當然,成功可能還得靠許多其他的條件相互配合,但至少以自律的態度面對工作,絕對不會讓自己成為一個無關輕重的邊緣人。
成為主管眼中最可靠的部屬
服從是優秀的人面對工作時,所展現的特質之一,也是一個團隊需要強大凝聚力時,不可缺少的要素。仔細觀察一下,將不難發現,那些以頂撞主管或上司為榮、為樂,執行任務時總是有所保留,所謂「孤鳥型」的員工,幾乎沒有任何一人能成為優秀者。由此可以想見,看似簡單的「服從」二字,並不那麼容易達到,必須以高度的自律精神為依託、為準據。
想要在服從方面達到自律,首先就必須充分理解,服從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從職場倫理來看,服從無庸置疑是一種美德,是每一位職場環境中的成員,必須視為第一要義的項目。不能學會服從,或者是沒有服從觀念的人,便很難在職場中立足。
在部屬與主管這類下對上的關係中,服從更是第一順位,是無時無刻都需要被執行的任務。服從你的主管,是保持正常工作關係的大前提,也是融洽相處的一種默契,更是主管觀察和評價我們的準則之一。相信在絕大多數的主管眼中,什麼人是合格的部屬,判定的首要條件,必定是對方的服從性。
任何一名處於服從者位置的人,都必須遵照在上位者的指示行事。當然,只要是稍有想法的人,遇到事情肯定會有自己的觀點,但工作不是一場個人秀,尤其當主管下達了指令,更應該要暫時放棄個人的觀點,以協助執行的角度,全心全意地遵循公司價值觀念。而透過這樣學習服從的過程,個人也將會對公司的經營理念與運作方式,有更加透徹的瞭解。
一所企業,擁有良好的運行機制,能締造高效率,通常代表企業裡優秀者眾,而優秀的人必然擁有絕佳的服從意識。反推回來,我們可以說,倘若服從觀念深入人心,那麼該企業表現必然不俗。
獨立思考也是優秀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很多人會誤以為,獨立思考能力與服從意識,兩者是相衝突的,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優秀的人會獨立思考,所以他們十分清楚,主管的地位使他有權、有責任發號施令,而優秀者之所以願意照單全收、聽命行事,除了認清上下之間的從屬關係,尋求工作關係的和諧之外,最重要的是,優秀者明白,唯有服從命令,才能為團隊獲取最大利益。倘若身為團隊中的一份子,卻過度主張個人主義,沒辦法無條件的服從命令,那麼在缺乏一致性方向的狀況下,團隊的共同目標將難以達成。換句話說,團隊裡的每一名成員都能服從上級指示,將可發揮超強的落實能力,使團隊表現更勝競爭對手。
主管的命令一定要遵循,但是,難道主管沒有判斷錯誤的時候嗎?當然有!主管雖然比我們有經驗,或者比我們優秀,但他始終也是一般人,偶爾也可能出現失誤。不過!重點就在這裡,即便主管的決策不正確,我們仍應該遵從執行。
你心裡是不是想大喊:「有沒有搞錯?」,為什麼明知錯誤的指示也得照辦?因為發號施令是主管的權責,而身為部屬,主要的權責則是服從。
如果真的面臨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選擇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讓主管明白,作為部屬的你並不是刻板且不動腦地執行命令,而是一直都在斟酌考慮著,該怎麼做才可以盡可能妥善地維護公司與主管的利益。
但是意見表達歸表達,請記住,決定權仍然在主管手上。無論你在公司的職位有多高,既然身為公司的員工、某人的部屬,就要謹記:「你的任務是協助上司落實經營決策,而不是制定決策。」,因此,即使你已經充分而和緩地表達過意見,主管的決定仍與你不同調,甚至完全相反,你就應該完全放棄自己的意見,全心全力去落實對方的決策。執行過程中,要是發現這項決策的確是錯誤的,身為部屬的責任,應該是盡可能地修正這項錯誤,使損失降到最低,這才是我們應有的態度,而不是在一旁說些「我早就說吧!」之類的風涼話!
不服從主管指令、無法和主管保持友好融洽的上下關係,往往只能帶來尷尬的結局。放眼職場環境,無論在小公司還是大企業,「主管指揮部屬、部屬服從主管」的秩序,就好像「太陽打從東邊出來」般。貿然違背這樣的定律,不僅會給自己和主管帶來困擾,也會影響團隊整體的利益。
想在職場裡出類拔萃,成為優秀的人,我們無可避免的,得學習成為一名好的服從者。拿出更多的自律精神,克制衝動,預防出軌行為都是十分必要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表現慾,更何況是對自己的未來有想法,希望能變得更優秀的你,當所屬的主管,做出了不完全正確的領導決策時,自我表現的慾望便會更強烈。但是,優秀的人能夠分清楚,服從前提下的善意提醒,與拒不服從之間的界限。況且,越是在這種時候,越是以高度的自律精神,展示你過人優秀的最佳機會。
到底是什麼決定你在工作上優不優秀?
態度決定高度
成為主管眼中最可靠的部屬
養成敬業的工作習慣
例行工作也要盡本分
忠誠是最受青睞的形象
懂得自律,才能維持強烈的進取心
當個少說多做的實踐者
日本著名的趨勢專家大前研一:
追著業績跑,是「他律生活」;追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前進,才是「自律生活」。
公司裡有些人總是特別受到上司的器重,不是因為他們IQ比較高,或是因為長相比較好看,而是因為他們的工作品質比其他人來得好。這項特點讓他們不論是在工作過程或結果中的表現,均遠勝於一般人,所謂的又快又好,說得大概就是這類人吧!不過,沒有人天生就是工作高手,還是得透過後天的磨練,才能成為達人級的角色,而自律能力,正是培養與優化工作品質的最佳要件。
到底是什麼決定你在工作上優不優秀?
有的人在職場大環境中浮沉多年,卻始終無法從工作中體會到成就感:業績不好不壞,薪水不高不低,即使短期間內無須擔心失業的問題,但同樣也看不到升官加薪的機會。於是,時間一久,各種抱怨牢騷紛紛出籠,開始嫌棄工作乏味、抱怨主管偏心、同事難相處、客戶太難搞……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例子,或者以上的描述,讓你覺得似曾相識,好像就是你自己的縮影?
如果你正陷於這種極度不快樂的工作情緒中,也許轉個念頭就能解救你喔!
請你先試著問問自己,想一想,自己與老闆跟前的大紅人,究竟哪裡不一樣?為什麼對方可以成為心腹愛將,而你怎麼好像是可有可無的邊緣人?許多和你有類似處境的人,第一個躍上腦袋的念頭就是:「哼~還不是因為他會拍馬屁!」
原來,問題是出在對方懂得討好?!是與非我們暫且擱下,單就「拍馬屁」一事先討論吧!倘若關鍵點真的如人所想,那麼,為什麼你不一起試著討好你的主管或老闆呢?因為……你不要?你不屑?還是你不願意?
選擇權掌握在「你」手中
發現了嗎?真正的關鍵在於「你」,是你的選擇要求你這麼做的!所以,如果光靠討好的工夫,就能達成目的,那也是你選擇不要的。
再回過頭來,我們討論令所有上班族嗤之以鼻或者咬牙切齒的「拍馬屁」。
也不曉得從什麼時候開始,主管與部屬之間,不僅上下分明,還有敵我兩派的較勁意味,所以,舉凡聽從主管指示,或者和上級有一致目標、看法的同事們,時常被工作夥伴當成「叛徒」,要不是對對方心懷警戒,就是私底下不願有所交集,只因為他們沒和大家站在同一陣線,跟主管唱反調!
撇開少數幾個光說不練的特例不談,冷靜下來,試著客觀地觀察這些「叛徒」,也許你會發現,所謂的拍馬屁、抱大腿等討好行為,其實並不是取巧,相反的,對方可能要付出更多心力。比方說,當主管要求提升部門業績,所有人無不在暗地裡大肆撻伐之際,他在做什麼?是不是積極地拜訪客戶或自願加班?
難道這些體力與時間上的付出,只因為想拍馬屁?不,他正在想辦法達成主管的要求。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他能成為愛將!
每間辦公室裡所發生的狀況可能都不大一樣,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不思檢討,我們永遠也無法明白問題出在哪?縱使道理非常非常的簡單:優秀或者平庸,取決於你自己的選擇!
許多人都忽略了這樣顯而易見的事實:當我們走進鞋店要買鞋的時候,你可能會選擇一雙平底鞋,也可能會選擇一雙高跟鞋;走進服飾店買衣服的時候,你可以選擇買一件紅色的上衣,也可以會選擇買一條藍色的褲子;打開電視機的時候,看新聞也可以,看棒球賽也可以,電視連續劇當然也可以;當我們走出家門,想到戶外接近大自然,好好放鬆休息一下的時候,可以到山上呼吸新鮮空氣,也可以到海邊感受海天連線的一望無際。
這些描述統統指向同一件事:「選擇權就在你自己手中」。
選擇,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賦本能,無須經過特別的訓練,也不限定非得擁有什麼特殊的能力,或者是特定的背景條件,幾乎是從剛出生開始,我們就在有意識與無意識的狀態下,自然而然地運用了這項能力。不論貧富、不分貴賤、不計出身,所有的人都能掌握它、利用它,因為它是上天所公平賦予每個人,最主要且重要的能力之一。如果我們能夠正視這種力量的存在,並且保持著謹慎、妥善的態度加以運用,就很有機會使我們的生活完全改觀,甚至達到理想的狀態,所有在腦海中建構起來的人生藍圖,也能夠透過一次又一次的選擇,一步步具體實現。
選擇可以化失敗為成功、化自卑為自信、化浮躁為沉穩,可以使我們受傷的心靈得以痊癒,可以使我們煩惱不堪的生命獲得解脫……,選擇是所有問題的解答!
透過以下這則寓言故事,我們或許能夠對選擇的威力窺視一二。
在一座小山上,住著一位天才老人,據說他能回答任何人提出的任何問題。有兩名居住在當地的小孩不相信也不服氣,打算愚弄他,整一整大家口中說的天才老人。於是,他們活捉了一隻小鳥,然後來到老人的住所。其中有名小孩握著那隻小鳥,問老人:「你說,鳥是死的還是活的?」
老人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孩子,如果我說鳥是活的,你就會捏緊你的手,把它弄死;如果我說鳥是死的,你就會放開手讓牠飛掉。你的手,掌握著這隻鳥的生死大權。」
這則中國古老的寓言故事,所要告訴我們的就是選擇的重要性。機會或許是稍縱即逝的,可能一不注意就從你手中溜走,但決定權卻能永遠掌握在自己的手上,關鍵只在於你會做出甚麼樣的選擇呢?機會與選擇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有幾乎多到數不清的機會,必須面對許許多多的分岔路口;每當走到這樣的關鍵時刻,都必須靜心定神的思索一番,從眼前紛紜雜沓的選項中,做出正確的選擇,因為我們永遠也不可能同時踏上兩條路。
對於在職場中打拼的你我來說,無論是勞動階層、白領小職員還是主管級人物,我們每個人的面前也同樣都有兩條路,一條通往優秀,一條通往平庸,最終會走向哪裡?由自己決定!
人生的每一章節中,你都是自己的主筆人,從序文一路到最後的大結局,一字一句無一不是自己創造,但是如何創造就要看你每一次的選擇了。也許你和你的工作都很平凡,但是,只要你選擇以正面的態度和積極的投入來面對工作,就有機會脫離平庸,大步迅速地朝優秀走近。
態度決定高度
忠於企業就會被企業所重視;踏實肯付出,就會被視為主力戰將,並擁有獨當一面的機會;以進取的精神面對工作,總是能用熱忱感染周圍的同伴,就能被眾人所推崇。反之,如果總是斤斤計較付出與獲得是否對等,對公司文化缺乏認同感,以馬馬虎虎、得過且過的態度對待工作,那麼就只能永遠在蹲守在次要的崗位上,百無聊賴地扮演著可有可無的角色。
你希望自己的工作屬於前者還是後者?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或許也應該先想想,自己能為工作付出到什麼樣的程度?付出與態度,決定了第一個問題的答案。自律的工作態度是創造卓越績效的首要前提。
一批新人同時進入公司,擔任相同的職位,做著同樣工作,若干年過去後,同一群人裡,有的被炒魷魚,有人留在原職位,有人仍舊做著同樣的工作,有些人則一路平步青雲,連年升官加薪,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為什麼有這種差別?全憑運氣好壞嗎?不,區別就在於是否能做到時時自律,是自律敦促人不斷進步。在下面這則古老的故事中,或許可以更加直接地感受到自律的重要。
法國古代有一位劍術高超的擊劍大師。經過多年的精心挑選,選中了兩位天賦極高的學生,傳授他們劍術,希望他們能夠繼承自己的衣缽。
學生多戈認為自己天資聰穎,領悟力強,不費什麼力氣就能學會劍術招式,因此在大師授劍術的時候,他總是想著鄰家的少女和勝利的勳章,不肯在劍術上多下功夫。
而學生尼斯則不同了,他總是專注地聆聽講解,精心地揣摩劍術的奧妙,無事時便潛心鑽研各派劍術的精妙所在。
幾年過去了,學生尼斯的劍術大躍進,甚至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架式,聲名遠揚。而學生多戈的劍術仍舊十分平庸,他會的那幾個招式,只夠他在不懂劍術的朋友面前賣弄一下。
多戈感到很不公平,認為老師一定偏袒了尼斯,把較多的劍術傳授給對方,於是便跑去質問老師。老師給他的回答十分簡短,只有兩個字,態度!
在各方面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態度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發展與前程。就拿多年之前,因合作一單案件所認識的S君來說吧!
剛進入公司的時候,S君只是一名默默無聞的小職員,那時幾乎沒有人注意到他。但他總是每天面帶笑容地和每一位同事打招呼,每天都帶著飽滿的熱忱,努力工作。
因為雙方公司有合作往來,前往對方公司開會時,我不只一次見到主動要求承擔更多的責任(在其他同事的眼中看來叫做「麻煩」的責任),而且盡可能地力求完美,把工作做到最好,因此特別留下了印象。
有一回,對方公司的企畫出了問題,導致整個合作案遇到了大麻煩,在危機處理會議中,幾乎每個人都束手無策,無法針對我的問題提出解答,結果最後竟然是S君挺身而出,利用自己平時積累的經驗,順利解決了難題,也化解那次合作危機。據我所知,不久他就連升數級,因為他的認真付出,終於為人發現!
希望每一名想要有所作為的人,都能從自律中汲取力量,透過正確的工作態度邁向成功。當然,成功可能還得靠許多其他的條件相互配合,但至少以自律的態度面對工作,絕對不會讓自己成為一個無關輕重的邊緣人。
成為主管眼中最可靠的部屬
服從是優秀的人面對工作時,所展現的特質之一,也是一個團隊需要強大凝聚力時,不可缺少的要素。仔細觀察一下,將不難發現,那些以頂撞主管或上司為榮、為樂,執行任務時總是有所保留,所謂「孤鳥型」的員工,幾乎沒有任何一人能成為優秀者。由此可以想見,看似簡單的「服從」二字,並不那麼容易達到,必須以高度的自律精神為依託、為準據。
想要在服從方面達到自律,首先就必須充分理解,服從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從職場倫理來看,服從無庸置疑是一種美德,是每一位職場環境中的成員,必須視為第一要義的項目。不能學會服從,或者是沒有服從觀念的人,便很難在職場中立足。
在部屬與主管這類下對上的關係中,服從更是第一順位,是無時無刻都需要被執行的任務。服從你的主管,是保持正常工作關係的大前提,也是融洽相處的一種默契,更是主管觀察和評價我們的準則之一。相信在絕大多數的主管眼中,什麼人是合格的部屬,判定的首要條件,必定是對方的服從性。
任何一名處於服從者位置的人,都必須遵照在上位者的指示行事。當然,只要是稍有想法的人,遇到事情肯定會有自己的觀點,但工作不是一場個人秀,尤其當主管下達了指令,更應該要暫時放棄個人的觀點,以協助執行的角度,全心全意地遵循公司價值觀念。而透過這樣學習服從的過程,個人也將會對公司的經營理念與運作方式,有更加透徹的瞭解。
一所企業,擁有良好的運行機制,能締造高效率,通常代表企業裡優秀者眾,而優秀的人必然擁有絕佳的服從意識。反推回來,我們可以說,倘若服從觀念深入人心,那麼該企業表現必然不俗。
獨立思考也是優秀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很多人會誤以為,獨立思考能力與服從意識,兩者是相衝突的,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優秀的人會獨立思考,所以他們十分清楚,主管的地位使他有權、有責任發號施令,而優秀者之所以願意照單全收、聽命行事,除了認清上下之間的從屬關係,尋求工作關係的和諧之外,最重要的是,優秀者明白,唯有服從命令,才能為團隊獲取最大利益。倘若身為團隊中的一份子,卻過度主張個人主義,沒辦法無條件的服從命令,那麼在缺乏一致性方向的狀況下,團隊的共同目標將難以達成。換句話說,團隊裡的每一名成員都能服從上級指示,將可發揮超強的落實能力,使團隊表現更勝競爭對手。
主管的命令一定要遵循,但是,難道主管沒有判斷錯誤的時候嗎?當然有!主管雖然比我們有經驗,或者比我們優秀,但他始終也是一般人,偶爾也可能出現失誤。不過!重點就在這裡,即便主管的決策不正確,我們仍應該遵從執行。
你心裡是不是想大喊:「有沒有搞錯?」,為什麼明知錯誤的指示也得照辦?因為發號施令是主管的權責,而身為部屬,主要的權責則是服從。
如果真的面臨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選擇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讓主管明白,作為部屬的你並不是刻板且不動腦地執行命令,而是一直都在斟酌考慮著,該怎麼做才可以盡可能妥善地維護公司與主管的利益。
但是意見表達歸表達,請記住,決定權仍然在主管手上。無論你在公司的職位有多高,既然身為公司的員工、某人的部屬,就要謹記:「你的任務是協助上司落實經營決策,而不是制定決策。」,因此,即使你已經充分而和緩地表達過意見,主管的決定仍與你不同調,甚至完全相反,你就應該完全放棄自己的意見,全心全力去落實對方的決策。執行過程中,要是發現這項決策的確是錯誤的,身為部屬的責任,應該是盡可能地修正這項錯誤,使損失降到最低,這才是我們應有的態度,而不是在一旁說些「我早就說吧!」之類的風涼話!
不服從主管指令、無法和主管保持友好融洽的上下關係,往往只能帶來尷尬的結局。放眼職場環境,無論在小公司還是大企業,「主管指揮部屬、部屬服從主管」的秩序,就好像「太陽打從東邊出來」般。貿然違背這樣的定律,不僅會給自己和主管帶來困擾,也會影響團隊整體的利益。
想在職場裡出類拔萃,成為優秀的人,我們無可避免的,得學習成為一名好的服從者。拿出更多的自律精神,克制衝動,預防出軌行為都是十分必要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表現慾,更何況是對自己的未來有想法,希望能變得更優秀的你,當所屬的主管,做出了不完全正確的領導決策時,自我表現的慾望便會更強烈。但是,優秀的人能夠分清楚,服從前提下的善意提醒,與拒不服從之間的界限。況且,越是在這種時候,越是以高度的自律精神,展示你過人優秀的最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