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為甚麼我們聊不起來?翻轉你說話無趣的壞印象!

你不是不擅長,只是還沒找對聊天的方法而已

如果忽然被問到:「你很健談嗎?」這時候的你,會怎麼回答呢?而充滿自信,認為自己很健談的人,又佔了全體的幾成呢?這邊有一份數據,針對二十~三十歲一千名上班族進行了問卷調查:「你擅長跟別人聊天嗎?」

˙三〇.五%的人回答「擅長」。

˙六九.五%的人回答「不擅長」。

由此可知,大約有七成上班族覺得自己不擅長跟別人聊天。這也就表示,當你正煩惱要跟對方聊些什麼的時候,對方心裡很可能也想著同樣的事情。所以,沒有必要特別擔心「只有我在煩惱這些嗎?」因為不只是你,每個人可能都曾為類似的狀況感到煩惱。

一般人覺得自己不擅長聊天的原因是什麼呢?最常聽到的可能有下列幾項原因:

「找不到適合的話題。」

「缺乏自己熟悉領域以外的知識。」

「沉默總讓人尷尬。」

「覺得自己講話很無趣。」

不過,也不需要太過擔心。上述的任何煩惱,本書都會提供相對應的解決方法,請放鬆心情,慢慢閱讀下去吧。

總是「開不了口」是因為……

在這個項目中,我想先問問覺得自己不擅長跟別人聊天的讀者,你曾經有過以下任何一項想法嗎?

「要跟別人聊天,也總該言之有物吧。」

「講話要夠幽默,才能炒熱談話氣氛。」

「如果我說的話無法得到認同,那還不如保持沉默。」

「聊的話題如果太膚淺,會被別人看不起。」

總歸一句,就是認為:「不該聊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對於有這種想法的人來說,「談話要有內容,與他人的對話才能夠成立」,因此總是下意識避免跟別人漫無目的的閒聊。

會這樣想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覺得「人際上的溝通,只是單純的情報交流」。不過,光只有「情報交流」,是無法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友好關係的,這是人際關係中增進親近感的一個重要過程。

第二種,則是過度在意別人眼中的自己。這種類型的人,內心不希望「被別人貶低」,也因此會想得更多,過度重視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在這兩種狀況下,學習正確的聊天技術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如何做個說話有趣、好聊的人?

在辭典中,「聊天」的定義是「沒有特定目的,與他人輕鬆地對話」。不擅長聊天的人,通常也很難抱持著輕鬆的心情與別人談話。為什麼有些人會排斥沒有特定目的的對話呢?其一,可能是因為覺得聊天浪費時間。會有這種感覺,乍看之下其實也是十分合理的。不過,每個人的個性不同,大多數人如果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是會像橡皮筋一樣彈性疲乏。

「感謝您的協助。」

「您辛苦了。」

這是在寫商業書信時,常會使用到的開頭用語,但有些人會習慣省略這些形式上的用詞,只著重於需要聯絡的事項。這類重視效率的人,通常也不喜歡花時間跟他人閒聊。

這種類型的人十分有自信,經常會把「做人不能吃虧,得要精打細算,不浪費時間」這種想法掛在心上。但,希望能夠合理、有效率地過生活,有時反而是種損失。太過重視效率,會無法兼顧到周遭的人際關係。

舉例來說,有的人工作效率明明比其他同事好很多,卻遲遲無法獲得上司的認同,跟同事之間相處得也不算融洽。就像以前的我一樣,經常想到什麼說什麼,得理不饒人,因此被認為是個自傲的人,有些社會適應不良,這或許就是我曾經遭遇的損失吧。正因為有過這樣的經歷,我認為越是在乎效率的人,就越應該了解「聊天」的重要性。

想為你的好印象加分,祕訣在「主動」!

在之前的座談會中,我曾向在場的聽眾提出問題:「為什麼你覺得自己不擅長聊天?」而得到這樣的回答:「在工作時跟客戶或同事聊天,會擔心害對方浪費時間,又要考慮到個人隱私,不能觸及太深入的話題,所以也只能聊些自己覺得有點無聊的小事……」

不過,反過來問,在有人主動找你聊天時,你會有什麼感覺?會心想「這個人說話真的好無聊」嗎?當有人主動找我聊天,我大多會有這種感受。

「對方有在注意我。」

「並且願意主動表達出自己的友善。」

諸如此類,我想通常主動找人聊天的那方,容易給人良好的印象。所以其實不需要想太多,可以盡量嘗試主動開啟與他人之間的話題。當然,這其中也是有例外的。譬如有些客戶,會認為跟業務建立友好關係是多餘的,當關係良好,要下決定時反而難以推辭,因此總會營造出一種「不用多聊廢話,趕快進入正題」的談話氣氛。

不過,這種類型的客戶反而會是業務老手眼中的肥鵝,因為反過來說,一旦建立起基本的友好關係,他們就會難以推辭業務的提議。正因為客戶本身也多少有意識到這點,才會想避免能夠增進彼此認識的閒聊。2014941481659如果試圖主動跟對方搭話,卻感到難以繼續話題,最常見的解釋是「對方仍然對你保有戒心」,所以為了良好的溝通,就必須努力讓對方卸下心防。因此,就算從最簡單的話題開始也沒關係,例如聊些天氣、時事等等生活上的瑣事,讓對方感受到你積極的友好態度。

如何聊出好氣氛?

在自覺「不擅長聊天」的人當中,許多人是特別重視結論與結果的「完美主義者」。這種類型的人,在工作上通常有著傑出的表現。在報告及會議時,總是能夠流暢、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但一遇到必須跟他人聊天交談的場合,嘴巴就突然變笨了。因為這種類型的人,容易過度重視做事的結果,導致「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

結論與結果當然十分重要,在工作上,「先從結論說起」可說是基本中的基本。但,聊天這件事可就不一樣了。先不論結論或結果,聊天所要享受的就是「過程」,而不是什麼具體的目標。真要說起來,也是為了增進與他人之間的友好關係。

而聊天也沒有什麼準則,搞笑也罷,漫無邊際地閒聊也罷,都不需要重視結論與結果。就算聊一聊被什麼事情中斷,也不會有任何人責怪你或感到困擾。這樣想是不是比較能夠輕鬆面對了呢?

「最近好熱喔!」

「今天附近的烏鴉是不是特別吵?」

「我最近肩頸超痠痛……」

最近比較熱中的事、今天的新聞等等,想到什麼說什麼也沒問題。任何小事都足以成為聊天的話題。如果希望增進與他人的友好關係,就不需要重視結論或結果,自由自在地展現最真誠的一面,開啟話題,主動跟對方聊天吧。

沒有目的性的談話,才能打開對方的心防

看著同事之間聊得開心,你曾經冷眼旁觀,並且心底浮現以下的想法嗎?

「真無聊,怎麼可以吵成這樣?」

「聊那種沒營養的話題,根本就是在浪費時間。」

這樣想的人常有逃避人際關係的傾向。如果總是因此避免跟別人談天,對方很可能會覺得「你不想跟他(們)深交,彼此之間只存在利益關係」。這樣自然難以拓展人際關係,人生也會因此缺乏相當大的樂趣。

用辭典查詢「聊天」這兩個字,會出現:

「輕鬆談論各種內容的對話。」

「沒有特定主題的談話。」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聊天的內容本來就不具目的性,所以有時會覺得無聊、沒營養也是理所當然的。只要習慣這樣的想法,在尋找話題時就不會想得太多。人際關係良好、精通於話術的人,只是比一般人懂得以這種「不具目的性的閒聊」,來建立周遭的人脈網絡,在溝通上其實都有共通的規則可循。這些潛規則也收錄在本書中,請各位參考後面的章節。

說話想要不無聊,「聊天能力」不能少

「同事之間愛閒聊,會嚴重影響工作效率。有時間聊天,不如趕快去做事!」如果一家公司的高階管理人員是這樣教育員工,會讓公司內部氣氛緊繃,高壓式管理的結果也會讓公司成為一家死板的獨裁企業。

朝日啤酒社長泉谷直木就說過:「聊天的能力就是一項重要的商業技能。一家好的公司,一定會非常重視『聊天』這件事!」

如果禁止員工聊天,那公事上的所有溝通,都會變成單純的指示、命令。之前我曾經看過一段話:「面對一項任務,該做些什麼,是取決於企業策略,而要做到什麼程度,則是取決於企業文化。」但我認為,影響部屬工作心態、瞭解企業策略的關鍵,在於企業文化,而要打造出成功的企業文化,就取決在不需要答案的溝通對話,也就是「聊天」這件事。

因為這樣的想法,我在上班時會盡可能增加與員工閒聊的機會。有時間的話就到營業處跟員工聊聊,約他們下班去喝幾杯。試著瞭解員工,同時也適度展現自我,這是打造優良企業文化的第一步。所以身為領導者,營造高高在上的形象是最要不得的。領導者必須具備的能力,是策略規劃力、目標達成力、領導力這三項。其中能仰賴研修課程學習到的,只有策略規劃力,其他兩項都必須透過人際溝通這個管道來學習。而溝通技巧中的核心,就是我剛剛提到的「聊天能力』,聊天是「語言之火」,足以引起一連串的化學反應!(出自《THE21》二〇一三年六月號)

朝日啤酒以開發創新技術而深獲好評、家喻戶曉,而培育出嶄新思維的企業文化,起點竟是再平常也不過的「聊天」。因此,正如我開頭所提及,無法接受員工閒聊的獨裁企業,是缺乏未來發展性的。別說是一般員工,管理人員若是能夠積極提升「聊天能力」,對於企業的發展必定能帶來相當大的助益。五種讓場子活起來的談話方向

聊天的主要目的,可以大致區分成五種。

1、打發時間。像在電梯裡,坐計程車或電車時,人們大多會趁閒就聊個幾句。這種時候如果是跟上司或長輩聊天,許多人會因此感到特別緊張。但別忘了,當你感到「尷尬」的時候,對方也是同樣的感受,因此別太拘泥談話的內容,努力讓對話氣氛熱絡起來吧。

2、拉近距離。公事、業務上的交涉,應該避免剛開口就突然進入正題。如果沒有先敲敲對方的心門就談起正事,很可能會遭遇不必要的失敗。此外,工作結束後,聊聊天、慰勞一下對方也很重要。無論於公於私,要建立互信關係,聊天都是不可或缺的環節。

3、分享感受。跟同事、朋友、家人等關係親近的人聊起天來,常會忍不住吐露自己的煩惱、最近令人高興的事,以及生活中的許多感受。這種聊天類型,會特別希望獲得他人的聆聽及認同。

4、整理思緒。將腦海中浮現的想法化為言語,有時候十分重要,有些人在想到一些事情時,會將想法說出口,藉以整理思緒,並達到分享情報的目的。

5、刺激靈感。在會議等需要統合眾人想法的時候,用聊天的方式刺激靈感,是有效的做法。例如腦力激盪法,就是要求眾人遵守某幾項規則,以自由談話的方式,得到普通會議所無法討論出的新鮮點子。

改變自己的說話習慣,你就不會「歹到陣」

在公司,明明跟前輩的推銷話術差不多,自己所負責的產品卻完全沒有銷路,想跟客戶建立良好關係,比想像中還來得困難。就算想主動搭話,對方如果抱持強烈的警戒心,業務也只能中規中矩地介紹產品了。偶爾想閒話家常,卻感受到對方質疑且不信任的眼光,也只能無奈地把想說的話給吞回去。

想到前輩曾經強調:「總之就是要稱讚客戶!不然東西根本賣不出去!」於是我依樣畫葫蘆,想盡辦法讚美客戶。但這種話說多了,總覺得怪怪的,到後來甚至連自己都覺得馬屁拍過了頭。有些客戶也不是省油的燈,從他們回應的態度中,我可以感受到懷疑及不信任感。

邊默默煩惱著該如何跟客戶搏感情,我就這樣得過且過地當了三年以上的業務。在過了三十歲生日之後,我終於下定決心轉職,認為「自己不適合業務這份工作」,於是開始研修心理諮商師的課程,這也成為我人生中希望的一道曙光。在學習心理學之後,我原本自認為不擅長人際溝通的想法,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也因此建立起自我認同感。原本一直認為自己是個「沒用的人」,許多負面想法也跟著煙消雲散。

無論是在生活、工作、人際關係上,我都得到相當大的幫助。因此,我忍不住想:「自己能不能為有相同煩惱的人做些什麼?如果未來能夠擔任這種課程的講師,該有多好……」

三十歲那年浮現在腦海中的模糊輪廓,也成為我夢想的原點。當時遭遇到的煩惱與困難,對現在的我而言都是最珍貴的寶物。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