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妳該如何迎向成功?

我從小被教育成「卡文教徒」(Calvinist),妳可能以為妳知道卡文主義是什麼,但請容我用母親以前常對我和我三個姊妹說的話,來向各位說明究竟何謂卡文教徒:「我都買卡文‧克萊(Calvin Klein)名牌給我女兒,讓她們只認識這個品牌,等他們進入社會之後,便必須想辦法讓自己有能力買得起這個品牌。」

就這樣,這就是她的教育哲學,可惜我遇過的人都誤會了卡文主義。母親的教育哲學對我們影響非常深刻。

我們家排行第一是大姊溫蒂,她是電影製片,曾經製作的電影包括《穿著Prada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親親小媽》(Stepmom)、《阿甘正傳》(Forrest Gump),更贏得奧斯卡獎項的榮耀。不同於其他電影人,溫蒂初踏入好萊塢時,沒有任何靠山,她用堅強的意志力,終於在製作人史蒂夫‧提許(Steve Tisch)那裡找到了第一份工作,《阿甘正傳》這本書能翻拍成電影也全靠她無比的恆心與毅力,才能創造出美國影史上最成功的電影之一。

我們家排行第二的是大哥馬克,雖然母親沒有對他特別施以卡文教育,但是他仍然成為一個非常成功的房地產金融師,在業界名聞遐邇,所有我遇過來自房地產業的人,在聽到他的名字後,每個人都燦爛地笑著說:「我好喜歡妳哥哥。」他剛出社會時,曾經短暫當過專業網球選手,後來他意識到自己人生有兩個選擇:教別人打網球賺錢,或是學習商業技巧,教自己賺錢。

原先他教房地產大亨如何對付上旋球的球路,然後他意識到自己也能成為房地產大亨,而且他早就學會上流社會休閒活動─網球。他先後成為兩位房地產大亨——日本野村控股公司(Nomura)與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的左右手,接著再成為商業抵押擔保證券(如果妳沒聽過這是什麼,別擔心)、金融辦公室大樓、購物中心等領域的頂尖高手,無人能出其右,此後事業發展更是步步高升,然而在這些外表之下,他還是我從小一起長大的那個調皮男孩,雖然他住在康乃狄克州格林威治,在成人世界中擁有一棟成人的房子,但是他就像《飛越未來》(Big)中的湯姆漢克斯(Tom Hanks),家中放滿各式妳想像得到的玩具─汽車、馬匹、彈珠機台、樹屋、卡丁車、蔬菜果園、室內籃球場、糖果機─而且他仍然熱愛觀看卡通。我是家裡的老三,是個男人婆、書呆子,也是避險基金創辦人。

緊接在我之後還有兩位妹妹,大妹是萊絲莉,柏克萊大學畢業後,她和我一樣進入金融業,先在摩根士丹利工作,接著跳槽到一間大型信用避險基金公司擔任分析師,最近她做了少見的人生抉擇(尤其在我們家族中)——當個全職母親(暫時)。她是我們家最具時尚品味的人,甚至能在懷孕九個月時大刀闊斧地整修公寓,扮演起總承包商的角色。

最後是小妹史黛西,她應該是我們之中最聰明的一個,從沃頓商學院(Wharton)畢業後,她馬上進入所羅門兄弟公司(Salomon Brothers)工作,接著被蘇格蘭皇家銀行(The Royal Bank of Scotland)挖角,二○○八年金融危機後,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更邀請她擔任要職,後來某次與男朋友分手後,她決定將下班後的時間投注在世界鐵人競賽的培訓上,將自己鍛鍊成超乎常人的耐力鐵人,她不僅想完成十七小時全能競賽,更將目標放在突破個人最佳紀錄十二小時的三項競賽,包括游泳二點四英里、自行車一一二英里、馬拉松二十六點二英里。
回想起來也挺有趣的,我們家所有兄弟姐妹,竟然先後都從悠閒的南加州來到繁華的紐約(或紐約附近),各自闖出一片天。

母親用自己的「卡文主義」教育我們,有違當時主流教育風格,那時一般家長喜歡用溫暖的言語鼓勵孩子做自己,他們閱讀與聆聽《幸福是一隻溫暖的小狗》(Happiness is a Warm Puppy)與《自由自在,做自己》(Free to Be……You and Me)。我想,母親可能認為只用溫暖與愛滋養孩子,表示妳接受孩子的現況,但沒辦法助孩子一臂之力,督促他們超越自我。她總是告訴我們,不管在學業、運動、興趣、人生志向上,我們也應該不斷精益求精,好還要更好。如果妳能回到過去訪問我母親:「妳希望孩子成功,還是幸福?」她肯定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是成功,不成功怎麼可能幸福?」

母親的教誨我始終銘記在心,我記不得自己何時學到的,只知道,它一直烙印在我心上。來過我家廚房的朋友(我家廚房根本是社區活動中心),都聽過我母親說過類似的話。通常到別人家去,人家的母親可能問:「妳吃飽了嗎?」或「最近有沒有暗戀哪個男生呀?」我母親卻會對某些看來較安於現狀的朋友說:「妳一點計畫都沒有,以後怎麼養活自己?」青少年時期的我,不渴望追求名聲(我們住在世界娛樂之都——洛杉磯,當地許多青少年都夢想成名)、幸福、滿足或心靈成長(也很普遍),我唯一的目標只有成功,我當時心想,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吧,「朝未來邁進」(Onward)成了我的座右銘。

我想探索外面的世界,有一份人人稱羨的工作,闖出一番名號,看看自己有多少能耐,我要用卡卡女神般的風格與態度,去實踐母親從小灌輸給我的人生哲學,好像怕全世界不知道我要做什麼一樣:我要成功。因為先有成功,才有幸福。
所以我為自己規劃的職業生涯目的是賺錢,取得獨立,立足華爾街,但是當我達到目標後,我發現華爾街教會我的東西,也適用於人生中的其他層面。有規劃當然很好,妳可以投資未來,取得財務安全,找到真愛或個人滿足,甚至是追求幸福,如果妳將個人幸福列為追求的目標,等妳達到這麼目標之後,一定會繼續追求更多幸福。機緣是好事,但是妳不應該期望好運與機會從天而降,或以此為懈怠的藉口,我自己也是從慘痛的經驗中學到:等待絕不是一種人生計畫。

在追求成功與幸福的旅程中,我累積了不少智慧,透過效法成功人士,分析為什麼有些能力傑出的人會遇到瓶頸、動彈不得或重蹈覆轍,我觀察到,許多女性經常成為自己的絆腳石,所以我決定寫這本書,分享我的故事與人生經驗,有些智慧來自朋友、手足、同事,告訴大家我如何學習不成為自己的障礙,勇往直前,朝目標邁進。我不是天生就懂得如何成功(事業與生活皆是),看看妳周遭所有人的掙扎努力,妳還會覺得成功是一種天賦嗎?我不斷嘗試與失敗,但我從不放棄,並且不斷豐富母親給我的「卡文主義」,增添新原則與規則。這一切得來不易,因為沒有人會預先告訴妳,出社會後的世界長什麼樣子,職場對女性特別充滿挑戰,因為她們不敢大聲說出心裡,殊不知如果她們勇於開口,將可以造福許多女性,我則是不介意自己是否「政治不正確」。我開始寫這本書後,發現我的孩子並不完全了解,甚至沒有認真思考過我這些年來不斷灌輸給他們的想法:希望他們學會獨立自主,靠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這些,他們必須從小就銘記在心。從小,我的目標就非常清楚─成功,對我而言(希望對妳也是),這代表擁有金錢,我希望妳擁有足夠的金錢,享受金錢帶來的獨立性,讓金錢不會成為扯妳後腿的因素,害妳這個不能做,那個也不能做,或者渴望成為什麼,但卻因為缺乏金錢,而只能抱憾終身。此外,有錢可以帶來樂趣,我還記得剛上大學時,那種全然自由所帶來的快樂:我不必在固定時間上床睡覺、沒有宵禁、無拘無束─我愛上了那種感覺,我可以自己決定任何事,不必聽命於人。

四年半後當我賺到人生第一個獎金時,我再次感受到相同的快樂,我想怎麼花(或存)這筆錢,就可以怎麼花(或存),這種快樂就如同於不必聽命於人,那六千美元的獎金,讓我在職場上第一次有成功的感覺。隨著我在金融業的職位不斷上升,獎金金額也隨之增加,但是那第一筆獎金所帶來的成功感與快樂感,深深烙印我心中,意義非凡。

我這輩子大多數時間都在男人堆中打滾,小時候是個男人婆,長大後到華爾街上班。小時候我喜歡各種運動,我沒辦法跟不愛運動的女生相處,所以我午後時光都和男孩子在一起。中學時,學校特別通融我去上男生班的體育課,六十五個乳臭未乾的男孩子,再加上我一個女生,我從不覺得自己能力不如男生,直到高中,我加入了女生網球隊。

雖然我熱愛運動,但進入青春期的我發現,我不可能成為專業運動員,因為培訓過程非常傳統封閉,有些同儕的父母更是霸道不已、盛氣凌人,此外我也隱約感覺,自己可能不夠厲害,沒辦法走上專業運動員的道路。

有鑑於母親的教育,我知道我需要重新計畫,我下意識開始尋找新志向,但是尚未找到。母親意志堅定,是個充滿熱情的老師,但在家中,她似乎卻是個不具權力的女性角色,從經驗看來中,許多家庭都由負責賺錢的人掌握大權,唯一的差別在於,那個經濟支柱是否使用(濫用)這個權力。我父親的收入不錯,是個知名、備受尊敬的骨科醫師(也是洛杉磯加州大學足球隊與籃球隊的指定醫生),但一次要養五個孩子,肩上的擔子仍舊不輕,這讓我學到,金錢有限,不僅數量有限,更會限制妳能做什麼,我也學到,絕對不要讓自己走到需要向男人(或任何人)伸手要錢的地步,我想要擁有母親所沒有的自由,而金錢正是取得自由的關鍵。此外,有錢也沒什麼不好。母親一直幻想自己是個天才橫溢的室內設計師,我一直記得,有天她買了一個非常喜歡的雙人沙發,但父親認為太昂貴,要她退貨,母親非常受傷,困窘地將沙發退還給店家,見她如此沮喪,我內心非常難過,要是她不需要向父親伸手討錢就好了。

我下定決心追求財務獨立,十五歲那年,一篇刊登在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財經版的頭條報導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上面有一張伊萬‧布斯基(Ivan Boesky)的照片,他是華爾街出名的風險套利者(多年後爆發出內線交易的醜聞),當時我看著那篇報導,覺得企業界的收購交易、股票買賣非常有趣,為之著迷,布斯基是華爾街的巨人,專營高風險交易,經手的金額高得嚇人,只要他押對寶,要賺多少就有多少,這份工作看起來很簡單,誰都可以勝任,當然我也可以。

就這樣,我找到了新志向:我要當一個風險套利者,「套利者」三個字唸起來真的很棒,我想實際操作,成為賺大錢的那個人。一想到我能創造自己的命運、掌控人生,我內心興奮不已。雖然我的志向與其他想成為時尚設計師或歌手的女生不太一樣,但我清楚知道自己天生要吃這行飯,我註定要踏入華爾街。

我告訴父母親,我打算申請賓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因為這是通往華爾街最可靠的跳板,如果沒申請上,我就放棄唸大學。

這一生中,我做一些愚蠢的風險/報酬決定,而這就是其中非常值得紀念的一個,所幸我順利申請上沃頓商學院。去大學的那天,我清楚感受到母親沒說出口的心願:「沒闖出一番名號,就不要回來。」母親意志堅定,是個充滿熱情的老師,但在家中,她似乎卻是個不具權力的女性角色,從經驗看來中,許多家庭都由負責賺錢的人掌握大權,唯一的差別在於,那個經濟支柱是否使用(濫用)這個權力。我父親的收入不錯,是個知名、備受尊敬的骨科醫師(也是洛杉磯加州大學足球隊與籃球隊的指定醫生),但一次要養五個孩子,肩上的擔子仍舊不輕,這讓我學到,金錢有限,不僅數量有限,更會限制妳能做什麼,我也學到,絕對不要讓自己走到需要向男人(或任何人)伸手要錢的地步,我想要擁有母親所沒有的自由,而金錢正是取得自由的關鍵。此外,有錢也沒什麼不好。母親一直幻想自己是個天才橫溢的室內設計師,我一直記得,有天她買了一個非常喜歡的雙人沙發,但父親認為太昂貴,要她退貨,母親非常受傷,困窘地將沙發退還給店家,見她如此沮喪,我內心非常難過,要是她不需要向父親伸手討錢就好了。

我下定決心追求財務獨立,十五歲那年,一篇刊登在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財經版的頭條報導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上面有一張伊萬‧布斯基(Ivan Boesky)的照片,他是華爾街出名的風險套利者(多年後爆發出內線交易的醜聞),當時我看著那篇報導,覺得企業界的收購交易、股票買賣非常有趣,為之著迷,布斯基是華爾街的巨人,專營高風險交易,經手的金額高得嚇人,只要他押對寶,要賺多少就有多少,這份工作看起來很簡單,誰都可以勝任,當然我也可以。

就這樣,我找到了新志向:我要當一個風險套利者,「套利者」三個字唸起來真的很棒,我想實際操作,成為賺大錢的那個人。一想到我能創造自己的命運、掌控人生,我內心興奮不已。雖然我的志向與其他想成為時尚設計師或歌手的女生不太一樣,但我清楚知道自己天生要吃這行飯,我註定要踏入華爾街。

我告訴父母親,我打算申請賓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因為這是通往華爾街最可靠的跳板,如果沒申請上,我就放棄唸大學。

這一生中,我做一些愚蠢的風險/報酬決定,而這就是其中非常值得紀念的一個,所幸我順利申請上沃頓商學院。去大學的那天,我清楚感受到母親沒說出口的心願:「沒闖出一番名號,就不要回來。」回首這一路,許多事情都比想像中順利,我努力不懈,非常受到老天眷顧,但同時也跌過好幾次跤。

進展順利的事物包括:我有摯愛的家人,還有兩對龍鳳胎(一九九七年生下傑克與露西,二○○一年生下凱特與威廉);更沒讓丈夫羅倫斯‧古勒博從人生中溜走,不管好壞,我們都一同經歷,他是我一生中的最愛;我有研究所、高中、大學時代就一直陪伴我到現在的好友,還有不同時期認識的朋友,他們砥礪我,讓我開心大笑,更完全接納我;最後,我有個出色的事業,讓我取得金錢、自由、影響力與快感,後來我成了CNBC電視節目「熱錢」(Fast Money)的固定來賓,能與大眾分享市場與投資心得。

進展不順利的事物包括:多年來,我一直覺得自己不夠成功,老是憂心別人的評價,虛耗許多精力,也造成許多壓力;我連續兩次懷雙胞胎,不知道為什麼,這兩次懷孕過程都對身體、心理、婚姻帶來極大考驗(誰能料到不孕門診會這麼「有趣」);在事業的投資與領導方面,我一路跌跌撞撞,犯錯的次數多到數不清;我的公司曾經一度瀕臨倒閉,問題不是出在全球市場,而是我們自己的失誤與自大:我因為身為職業婦女而有點罪惡感(但不嚴重),現在我已經完全不以此為咎:最後,我從來沒有休息時間。展望未來,我知道到前方的路充滿困難與挑戰,我還是會犯錯,但我不打算庸人自擾。

沒預期到的事物包括:成為成功投資人並進駐華爾街,幫助我在人生其他層面找到幸福與「成功」,沒想到投資組合管理決策就像人生中的每個決策一樣,尤其在以男性為主的金融業中,更讓我深刻體會到這項教訓。妳可能不在金融業,妳的人生可能與我不同,但是我希望妳知道什麼情況之下,女性可能屈居弱勢,並教你如何克服這些情況。我不想浪費時間抱怨男女差別,或埋怨女性在男性產業中面臨的困難與挑戰,我要妳向男性看齊,學習他們的優點。我希望妳知道,從別人的身上獲得前車之鑑是多麼重要,如果妳可以從我的經驗中獲得教訓,或許妳就不需重蹈覆轍,而且老實說,如果我能對妳有這麼一點貢獻,我深感榮幸,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妳會面臨許多抉擇,包括職場抉擇,以及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的種種面向,只要妳願意誠實面對自己與他人,就可以省下很多麻煩,而要做出各種抉擇,是有方法的。我們都知道承擔風險是門大學問,既然風險一直都在,何不想想如何面對,而非逃避或屈服於非自願的選擇呢?我們可以學習勇敢展現自我,經常覺得展現自我是不潔且錯誤的行為,但其實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表現,值得鼓勵。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