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兒童教育養成73個準則

79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2.2注意的效能
  
細心的家長一定會注意到,凡有經驗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都要求學生的目光注視並跟隨著老師;當你步入一個學習風氣良好的班級時,同樣會發現,學生與老師的神態、目光也都並不為旁人的出現而轉移;人們有時還會驚訝於這樣一種情景,對於一些學習優秀的學生來說,即使是家中正播放著電視節目,他也照樣能專心致志於自己的學業。如此種種,都反映出一個共同的現象,那就是集中注意力。這對於發展學生的智慧,使其能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實在是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不少家長卻過度地看重學習的結果—分數,而忽視學習過程。有的即使是發現了學習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也常常以「孩子是聰明,就是有些粗心」、「孩子懂是懂的,就是思想不集中」等言語輕描淡寫地加以原諒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當前對小學生學習的指導,很多做法都忽視甚至背離了小學生學習心理發展的規律。
  
人們的學習,就其實質來說,是一種認知活動。「注意」做為一種心理現象,是始終伴隨著認知活動全過程的。
  
假如我們將一個人的認知儲備比作一座大倉庫,那麼「注意」便是這倉庫的大門,教師好比是一位運輸知識的車夫,它要把知識一車一車地推進學生這座知識的倉庫,首先就要經過「注意」這扇大門,倘若大門緊閉,那不管教師送來多少知識都是進不去的。當然,這個說法僅僅是個比喻。因為人不是消極被動地認識客觀世界的。但是對於擔當輸送傳遞知識任務的教師而言,只有努力喚起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願望,引起學生對學習的注意才會開始產生效果。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物件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又可分為三種類型:

一、事先沒有預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無意注意

例如,一個人無論在幹什麼,都會對事物的強度、大小、刺激、變化、起始、新鮮程度等產生無意注意。注意都是有物件的,物件的特徵會直接影響孩子。因此,家長要善於利用事物的形狀、大小、色彩等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

二、有預定目的,必要時還須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有意注意

鐵杵磨成針是典型的有意注意,意志薄弱的人是很難做到的。只有將孩子的注意力指向活動的本身,注意才有其合理性與興趣性。三、事前有預定目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地對這項事物本身引

發了興趣,不再需要意志努力而能繼續保持注意的有意後注意然而無論哪種「注意」,做為一種內部的心理狀態都是以集中性、穩定性、廣度、分配、轉移等特徵表現在人的行為之中的。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注意力指向於一定事物時的聚精會神的程度。無數教學實務證實,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學生學習時注意的集中性是呈正相關的,對於小學生來說,注意的集中性是逐步發展的:從集中注意於事物的表象,逐步發展至專注於事物的本質;由注意集中的時間較短而逐步發展至時間較長。
  
注意的穩定性指的是在一定時間內把注意集中於某一事物或活動上的能力。例如,一個學生在完成某種作業時,先後發生了看書、畫圖、演算等一系列活動,這些不同行為都是為了完成作業,所以其注意仍然是穩定的。注意力穩定,就能在較長時間內連續不斷地進行學習,自然就能較好地獲得豐富而系統的知識。心理學研究揭示,一般來講一個人的注意能夠保持十至二十分鐘,但如果在此之後,能夠允許其有幾至幾十秒鐘的短暫休息,那麼之後的穩定性則能保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注意的集中性和穩定性是學習知識的前提,而注意的廣度、分配及轉移等則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
  
注意的廣度也稱注意的範圍,指的是在同一時間內所能注意到的客體的數量。小學生的注意廣度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發展,但教師如果能注意到認知材料呈現時的系統性、條理性、光亮度、色彩、速度等因素,那麼學生的注意廣度也將隨之而擴大。
  
注意的分配指的是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力分配到兩種或多種不同物件上的能力。例如學生在上課時,一邊聽講一邊做筆記,這就是注意的分配。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固然十分重要,但分配注意也不可少。因為它能幫助人們以較少的精力從事較多的學習活動。當然分配注意是要有條件的,即在同時進行的兩種或多種活動中,只有一種是不熟悉的,需集中注意去觀察、思考,其餘的動作都要能達到「自動化」的程度。因而,一個人越是能熟練地掌握某種有關動作、知識、技能,注意的分配也就越發容易。注意的轉移,指的是根據新的學習任務,主動地將注意從一個物件轉移到另一個物件上去的能力。例如一個小學生剛經歷了下課的愉快活動,上課鈴響後,該生的注意就理應從所愛好的遊戲活動中轉移到上課中來,由此可見,能較好地完成注意的轉移對好動愛玩的小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現在進一步討論怎麼樣有針對性地進行注意的訓練和培養。

一、在教學環境中避免和排除與教學無關因素的干擾
  
為了使學生的注意集中在學習上,要儘量防止引起注意分散的刺激物的出現,教室的周圍環境要盡可能安靜。上課過程中,也應儘量避免被打擾,家長要配合教師做到這一點,不要在上課時間闖入教室打斷課程進行。有事來訪也該等到下課再說。否則既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也影響了教師的授課情緒。另外,教師的穿著儀表要整潔大方,不要過於鮮豔時髦,又不可太過邋遢,以免引起學生注意和議論。

二、加強學習目的性的教育,發展學生的有意注意
  
教師要重視學習的目的性教育,並且將之滲透到各門課程的內容中去。在開始講授一門新課時,要說明該學科的學習目的、任務及其重要性。每堂課、每次作業、每個教學環節,都要使學生明確學習要求,激發其求知慾望,從而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學生對學習目的與意義的認識愈清楚深刻,在學習過程中也就愈能加強意志努力,維持有意注意。

三、調動激發廣泛的學習興趣
  
人的興趣和注意是密切相關的,各種注意的發生和維持,都是以一定興趣為主要條件的。人們一旦對某一門學科、某項工作發生興趣,就會精力集中,樂此不疲,專心致志地關注它、研究它。反之,則往往會注意分散、恍神。為此,一方面我們要充分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考量學生的能力來設計教學模式,在講課時可以根據實際,改變聲音頻率和言語節奏,做到抑揚頓挫,維妙維肖,用富於表情的語言形式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對某些重要內容加重語氣,或做必要重複,並伴之以適當的手勢動作和板書。另一方面,設法運用各種直觀性的教具來增強客體刺激物的新奇性、強度和運動性等,注意加強教與學的雙向溝通等手段,激發學生「我要學」的情緒,以此提高學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穩定性。四、注意知識難易的適度
  
給予學生的知識必須是適度的,過難或過易的學習都會使人喪失興趣,削弱注意。值得一提的是。時下有不少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常常強迫性地給孩子做所謂「超前教育」,這樣一來由於知識難度偏高,孩子將畏之如虎,之後,當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按計畫接觸此項知識時,孩子又將因已「一知半解」而失去新奇性,造成注意的分散。此間的得失是不言而喻的了。

五、善於運用兩種注意相互轉換的規律
  
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只依靠有意注意來學習,容易引起學習疲勞和注意分散。所以,應運用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轉換的規律。一般說來開始上課時,學生的注意往往還停留在上一節課的某些內容或課間活動的某些事情上,需要透過「組織教學」以引起對新課的有意注意。接著就要激發學生對新課內容的興趣,轉入無意注意,認真思考理解。經過緊張的有意注意之後(不超過二十分鐘),教師應再次改變教學方式,加入趣味性和活動性的教學內容,如:分組討論、小小競賽、分角色朗讀等。在下課之前,學生的注意最易分散,所以在結束之前,要著重把重點再提醒一遍。尤其在出回家作業時,要交待清楚,必要時可以讓學生複述一遍要求,使全體學生都能明白。當然兩種注意的交替運用並沒有固定程式,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靈活創造地運用。

六、培養良好的注意習慣
  
其內容是多方面的,例如,學習一開始,就能立即投入集中注意;學習過程中,能始終保持高度注意,不讓其分散;遇到困難時,仍能使注意保持集中狀態,有始有終,絕不虎頭蛇尾等等。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如果一個人養成了有利於學習的種種注意習慣,那他就會自然而然地集中注意去學習,從而獲得大量系統的知識。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