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政府,在八年任期內,一共換了六個閣揆,但前五個都是活在馬英九的陰影下,並沒有自己,他們下台後很快就被忘記,沒有留下一絲雲彩。
但最後一個看守的閣揆張善政卻是個大例外。他是在毛治國在總統大選敗選後堅辭時接任,注定是最短命的閣揆。這是他的不幸,但不幸卻也是幸。國民黨敗選,整個國民黨政權形同是個沒有老大的濫攤子,因此張善政這個看守無權的閣揆,遂少了許多公公婆婆。馬英九即將下台,對行政院已沒有興趣去干涉,國民黨大敗後,已沒有新的山頭人物會去對行政院指指點點。因此,張善政的幸乃是他處於一個空窗期,沒有太多的怪手干涉,他遂能本於事理的判斷去作決定和發言表態。馬政府時代,在張善政之前有過五個閣揆,這五人都實質上是馬英九的分身兼傀儡,根本無法有所表現,也得不到人們的正面評價,反而是空窗期的張善政因禍得福,他是馬英九任內,任期最短,也最沒有權力的閣揆,但卻是風評最好的閣揆!
處境與張善政相同的還有另一人,他就是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曾在當官時沒有聲音,也無建樹,他已註定了如果官場下台,必將被人遺忘。但在選舉時,他成了不分區立委。他成了立委後,由於已不受上級管壓,所以他遂能放手而為,在極短的時間內,他的品牌形象遂各確立。國民黨在敗選後,重要的山頭人物可謂已政治生命死亡,有些人據此推論,宣稱國民黨已經完蛋。但大家都疏忽了,死亡了大批山頭派系人物,卻也創造出了許多空間,讓新人物可以成長出現。張善政和曾銘宗就是國民黨內的新人物!
於是我就想在這個時候來談一下領袖人物的利與弊,近代中國歷史,由於內憂外患不斷,所以中國遂出現了一種牌型的領導學,中國人相信,國家一定要有強而有力的領導人,才可集中意志,應付難關。中國人的這種領導學,它雖然有助於國家的應付危機,但卻有兩個最致命的缺點,一是強而有力的領導,必是專制威權的領導,它會影響到民主的發展。二是強而有力的領導,會形成官僚體系只知有領導人而不知有公共利益的褊狹心態,它會造成領導人無知自大的心態。馬英九時代,它甚麼事情都一知半解,但卻自認無所不知,遂使得他的意志凌駕於政府之上,過去的行政院長和部會首長只知道唯唯諾諾,曲意附和,不能就事論事,這乃是歷任行政院長都缺乏品牌形象的原因。因此目前國民黨大敗,它的領袖結構整個瓦解,這對台灣其實是一種良性的啟發。一個政府並不需要有個領導中心或太陽,一個政府真正需要的部門自主,就事論事的協調折衷能力,那才能產生好的集體領導。國民黨大敗,馬英九下台在即,不再管事,因而產生了新的扭曲空間,張善政和曾銘宗等人才可能出現。如果國民黨不敗,他們是沒有機會的。張善政和曾銘宗的崛起,已顯示了國民黨政治大轉型的方向。
因此國民黨的這種變化,也值得民進黨借鏡。現代的民主國家,並不需要一個太陽式的領導人,那種領導人並不是國家之福。如何強化部門自主,有傑出的治理團隊,那才是一個政府可長可久的關鍵!
二○一六.五.三
但最後一個看守的閣揆張善政卻是個大例外。他是在毛治國在總統大選敗選後堅辭時接任,注定是最短命的閣揆。這是他的不幸,但不幸卻也是幸。國民黨敗選,整個國民黨政權形同是個沒有老大的濫攤子,因此張善政這個看守無權的閣揆,遂少了許多公公婆婆。馬英九即將下台,對行政院已沒有興趣去干涉,國民黨大敗後,已沒有新的山頭人物會去對行政院指指點點。因此,張善政的幸乃是他處於一個空窗期,沒有太多的怪手干涉,他遂能本於事理的判斷去作決定和發言表態。馬政府時代,在張善政之前有過五個閣揆,這五人都實質上是馬英九的分身兼傀儡,根本無法有所表現,也得不到人們的正面評價,反而是空窗期的張善政因禍得福,他是馬英九任內,任期最短,也最沒有權力的閣揆,但卻是風評最好的閣揆!
處境與張善政相同的還有另一人,他就是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曾在當官時沒有聲音,也無建樹,他已註定了如果官場下台,必將被人遺忘。但在選舉時,他成了不分區立委。他成了立委後,由於已不受上級管壓,所以他遂能放手而為,在極短的時間內,他的品牌形象遂各確立。國民黨在敗選後,重要的山頭人物可謂已政治生命死亡,有些人據此推論,宣稱國民黨已經完蛋。但大家都疏忽了,死亡了大批山頭派系人物,卻也創造出了許多空間,讓新人物可以成長出現。張善政和曾銘宗就是國民黨內的新人物!
於是我就想在這個時候來談一下領袖人物的利與弊,近代中國歷史,由於內憂外患不斷,所以中國遂出現了一種牌型的領導學,中國人相信,國家一定要有強而有力的領導人,才可集中意志,應付難關。中國人的這種領導學,它雖然有助於國家的應付危機,但卻有兩個最致命的缺點,一是強而有力的領導,必是專制威權的領導,它會影響到民主的發展。二是強而有力的領導,會形成官僚體系只知有領導人而不知有公共利益的褊狹心態,它會造成領導人無知自大的心態。馬英九時代,它甚麼事情都一知半解,但卻自認無所不知,遂使得他的意志凌駕於政府之上,過去的行政院長和部會首長只知道唯唯諾諾,曲意附和,不能就事論事,這乃是歷任行政院長都缺乏品牌形象的原因。因此目前國民黨大敗,它的領袖結構整個瓦解,這對台灣其實是一種良性的啟發。一個政府並不需要有個領導中心或太陽,一個政府真正需要的部門自主,就事論事的協調折衷能力,那才能產生好的集體領導。國民黨大敗,馬英九下台在即,不再管事,因而產生了新的扭曲空間,張善政和曾銘宗等人才可能出現。如果國民黨不敗,他們是沒有機會的。張善政和曾銘宗的崛起,已顯示了國民黨政治大轉型的方向。
因此國民黨的這種變化,也值得民進黨借鏡。現代的民主國家,並不需要一個太陽式的領導人,那種領導人並不是國家之福。如何強化部門自主,有傑出的治理團隊,那才是一個政府可長可久的關鍵!
二○一六.五.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