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虛作假,盛產黑心食品
製造假冒偽劣產品,是中國人的絕活。給白酒加入工業甲醇,在奶粉裡添加三聚氰胺,對豬牛肉注水,給雞鴨蛋摻入致癌物質「蘇丹紅」,向寵物食品注入有毒化學劑,用消炎藥加速豆芽生長,用二甘醇冒充藥用糖漿,用染色白面饅頭冒充玉米饅頭,用地溝油炒菜,用化學品合成假雞蛋……
中國民間流傳一個黑色幽默段子,說的是:一個農民喝農藥自殺,結果沒死,因為農藥是假的;送到醫院打點滴(輸液),結果死了,因為點滴是假的。
中國人的創新天才,沒有體現在科學技術產品上,卻發揚在假冒偽劣產品上。即便中國國內媒體,也時不時會泄露中國人造假的傑作:近一半中國消費者購買的頂級傢具是假貨;北京桶裝水,一半是假水;聞名於世的北京「秀水市場」,就是大明其白的「假貨一條街」;廣東市場上的名牌酒,90%摻假……
中國假貨毒物,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在美國海關查獲的假貨中,60%以上來自中國。國際食品市場上的「黑心食品」,大多來自中國。這些「黑心食品」,讓越來越多的人肝腎衰竭或罹患癌症。對兒童,則導致腦部和身體發育不全,甚至早夭。
一九九七年,海地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八十八名兒童死亡,肇因追蹤到中國大連的一家公司,中國政府一再阻擾外國人士前往調查,一年後則宣布,那家公司已經搬走,記錄已被銷毀。犯罪,並銷毀罪證,在中國,不僅是民間犯罪分子的行為,更是政府行為。
中國的黑心食品,不僅危害人類,還危害人類的朋友—─動物、寵物。二○○七年三月,在美國,發生大規模寵物中毒事件,四千多隻貓、狗等寵物先後中毒死亡,肇因就是從中國進口的寵物食品。類似事件,同期,也發生在加拿大。經化驗,來自中國的寵物食品中,含有致命的三聚氰胺。
冷漠,冷血,幸災樂禍
有一回,在紐約的地鐵裡,我見到一個中國人模樣的女子,提著沉重的箱子上樓梯,便不由自主地想上前幫她。因為,在美國生活這麼多年,我已經學會並養成像其他美國人那樣的習慣,見到弱小,就盡量上前幫忙,尤其在地鐵裡,見到攜帶行李的婦孺、老人或殘疾人,總應該上前幫一把。但這一回,我踢到了鐵板。那名女子不僅果斷地揚手拒絕了我,還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我愣怔了片刻,霍然明白:這一定是中國人,剛從中國出來。
中國人疑心重,對什麼人都不相信。比如這個女子,如果你幫她提行李,她會懷疑你要搶奪她的行李。尤其經歷文化大革命後,中國人都變得疑神疑鬼,對人充滿戒心,不相信這世界上會有好人。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日,在中國南京市,一名叫彭宇的男子,見一位老婦人跌倒,便上前將她攙扶起來,得知她受傷,又送她去醫院檢查。此事經過,有目擊者陳二春等人證實。老婦人在接受檢查後,被發現股骨骨折,需進行股骨換置手術。但這位名叫徐壽蘭的老婦人,突然對彭宇翻臉,說自己是被彭撞倒在地的,要求彭支付醫療費。彭驚駭,當即拒絕。
徐壽蘭把彭宇告上了法院,法院裁決彭宇賠償徐壽蘭四萬五千八百七十六元,理由是:「如果被告是做好事,根據社會情理,待老太太的家人到達後,其完全可以說明事實經過並讓老太太的家人將她送到醫院,然後自行離開。但彭宇未做此等選擇,他的行為顯然與情理相悖。」目擊者陳二春聞知判決,激動驚呼:「朋友們,以後還有誰敢做好事?」
此事經由新聞報導,轟動一時,網路上,中國人再次掀起「有人跌倒該不該扶」的大討論。其實,中國人早就不會、不願、不敢扶起那些跌倒的路人了,簡單的理由就是,害怕反而被跌倒者賴上,遭其訛詐,惹禍上身。那位名叫彭宇的男子,逆社會風氣而行,獨樹一幟,所以被法官定性為「與情理相悖」。可見,即便是法院、法官,也深知中國社會的「情理」:中國人不管閒事,路見危難,袖手旁觀,更不可能見義勇為、樂於助人、幫人幫到底。
二○一五年八月,同樣是在南京,極其相似的情節再次發生。一名姓葛的年輕人,見一名中年婦女遭汽車撞倒,趕緊跳下自行車去扶。旁邊一位李姓老大爺勸他:「小夥子你不要扶,我沒有車我來扶不要緊。」葛姓年輕人仍堅持扶起那位婦女,果然,立即被後者一口咬定,誣為「肇事者」。人心險惡,中國敗壞的社會風氣早已定型,滋長頑固。
二○一四年八月十九日,上海市地鐵二號線,一位外國人暈倒在車廂裡,中國乘客見狀,無一人上前救助,都呼啦啦起身,倉惶逃向其他車廂,因驚慌推擠,有人摔倒,有人撞上門框,僅十秒鐘,這節車廂便已空空蕩蕩,只剩下那名暈倒的外國人,獨自躺在地板上。中國人的崇洋媚外之心,此時蕩然無存。一個因病倒地的外國人,比一個因病倒地的中國人,更能讓中國人恐懼。中國人具有無窮的負面想像力,潛意識裡,以為那外國人得的,必是某種怪病,具有壓倒一切的傳染性。故而驚恐萬狀。
二○一○年七月十五日,在重慶市,一名女子因向公司追討欠薪不成,站上十三層樓的窗檯,準備跳樓,引來大批人圍觀。有人嬉笑喝彩,大喊:「怎麼還不跳?」「有本事就跳啊!」「不跳不是英雄!」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三日,在上海市的一個居民區,一名輕生的女子,坐在五樓的窗檯上,打算跳樓,引來路人圍觀。這名年輕女子,一手抓住窗框,一手拿著手機,一會兒打電話,一會兒哭泣,猶豫不決。然而此時,樓下圍觀人群中,卻不時傳來嬉笑聲和喊叫聲:「這才多高啊,跳下來也不會死!」「你爽氣點兒,要跳趕快跳!」有人下流地朝女孩做出勾手動作。有人互相打賭:「她肯定不會跳,不信我跟你打賭,跳了,晚上我請你(吃飯)!」人群中,只有一位九十三歲的老人,急得從輪椅上站起來,揮著手,沙啞著嗓子喊:「不要跳,不要跳,有什麼事情回家和媽媽講講,就都解決了。」僵持四個小時後,一聲巨響,女子最終從五樓縱身跳下。
二○一四年六月二十六日,在陝西省漢中市,一名女子因債務問題,輕生跳樓,但她的半截身體掛在樓外,此時,有公安和消防人員趕來營救,勸說她不要輕生。圍觀的人群中,有一批小學生,竟然興奮地大喊:「這太好玩了!」「跳啊,趕緊給哥跳啊!」「不跳,吊人胃口!」連小學生的心靈,都被毒化到這等程度,足見中國社會的毒瘤之劇、沉痾之深。在許多中國人看來,所謂道德、良心,都是可有可無的事,除了能裝裝門面,並無實用價值,何必認真?
有些良心未泯的中國人,聞知上述人間醜劇,中國社會的光怪陸離,不禁重嘆連連,乃至激憤地大叫:「中國人真壞!中國人太壞了!中國人不是一般的壞!」也有人哀嘆:「這個民族沒救了!徹底沒救了!」
「良心被狗吃了!」
一名兩歲的女童,一個弱小的生命,連續被兩部汽車輾軋;兩車前後輪,共輾軋四次;七分鐘內,十八個過路人,盡都熟視無睹,見死不救;直到第十九個人,一位名叫陳賢妹的拾荒婦,才將這個血淋淋的小生命抱起。小女孩送醫後,不治身亡。這便是「小悅悅慘案」,發生在中國廣東省佛山市,時間:二○一一年十月十三日。
兩名司機連續輾過小女孩的身體,尤其,頭名司機在前輪輾倒孩子後,猶豫片刻,又繼續開行,讓後輪再次輾過孩子。猶豫之時,他想到的,不是救人,更可能想到了「撞殘不如撞死」的潛規則,於是,一瞬間,他下了狠心,讓後輪再次輾軋小生命,並快速逃離。
因為路邊的攝像頭錄下了整個慘劇的過程,視頻上網後,激起公憤,成為一樁轟動海內外的大案。許多中國人譴責冷漠路人:「良心被狗吃了!」其實,人性冷漠、良心喪失的,在中國,又何止那十八個見死不救的中國人?
如果處境倒換,事後的譴責人群,會不會就是事發時同樣冷漠的過路人?事發時的過路人,會不會就是事後同樣憤怒的譴責人群?事實上,不只是那十八個中國人出了問題,而是整個中國社會出了問題。人類最基本的惻隱之心、友愛之情,以及嫉惡如仇、見義勇為的品格,在今日中國,已經蕩然無存。
「撞殘不如撞死」
時下中國,流行一個說法:「撞殘不如撞死。」意思是,如果你駕車撞倒了人,與其撞殘他,不如撞死他。因為,如果撞殘,受害者會報案,你無從逃脫;而且意味著,你要從此承擔受害者的醫療費、賠償費。但如果撞死,你可以逃離現場,而且可以逃脫巨額的賠償。
於是,在中國,出現了這樣一種離奇的現象:某人駕車,不巧撞倒了人,見那人痛苦掙扎,駕車者不僅不救人、不報警,還乾脆把車開回去,將那人再度輾軋至死。殺人滅口,然後逃離。在天良喪盡的中國社會,「撞殘不如撞死」,竟已成為整個社會公認的潛規則之一。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河北省石家莊市,司機馬英豪酒後駕車,撞倒了一名男子,他見狀,果斷地調轉車頭,加速開車衝向那名已經受傷倒地的男子,與他同車的朋友驚呼:「你這是幹什麼?」結果,馬英豪的二次輾軋,導致那名男子死亡。之後,馬英豪假裝向警方報案。後因此案露出破綻,馬英豪被判處死刑。
二○一○年九月七日,江蘇省新沂市,一輛寶馬車撞倒一名三歲男童,司機下車查看,發現車後輪輾過了男童上半身,司機趕緊上車,故意往後倒車,用前後輪再次輾軋男童,導致男童慘死。司機逃之夭夭。
二○一一年十一月九日,甘肅省嘉峪關市,大學生張慶達駕駛一輛卡車,撞倒一名老人,張下車查看,發現老人重傷,於是返回車上,點火,啟動,掉頭,再次輾軋老人,致其死亡。之後,張假裝報案。後被警方識破,被判刑十五年。
這樣的例子,不計其數。不慎撞倒人,那是事故;故意撞死人,那是犯罪。故意撞死人,就是故意殺人,這是所有犯罪中,最嚴重的罪行。這些中國人,竟能如此輕易地犯下故意殺人罪!不要說良心,哪裡還有一點人性?
中國人活命哲學:好死不如賴活
筆者初到美國時,有機會出席過一些喪葬之事。我發現,美國人致詞,除了莊嚴肅穆的一類,還有一類,詼諧風趣,竟能談笑風生,述說死者生前的趣事,令參加者哄堂大笑,而死者盛妝的遺體就橫躺在眾人面前,在敞開的棺木裡,栩栩如生,彷彿在聆聽追思者的述說。我大吃一驚,以為那是對死者的大不敬。
後來我逐漸了解到,美國人並不像中國人那樣,把死亡看得那麼不得了,他們認為,死者只是去了另外一個世界,比如天國。值得哀悼,值得追思,但也可以「慶賀」:那人去了天國,從此安樂。西方國家,宗教信仰普遍,對待死亡的態度,普遍淡定。
日本人對待死亡,又是另一種淡定。日本人的精神,傾向神道教,會到神社參拜,但不一定有執著的信仰,有人也可兼信佛教或基督教。在我看來,日本人信的是:生命無常,死亡是生命的自然延續。生命像一陣風,可能長,可能短;可能今天來,可能明天去。因而處之泰然。最重要的是,日本人認為,生命要有美感。與其苟且的生,不如壯烈的死;寧願死得光彩,不願活得難看。
日本人崇尚自然,既然死亡是生命的自然延續,日本人並不畏懼死亡,甚至敢於追求死亡,在歷史上的一些階段,有人甚至嚮往死亡。具有傳統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甚至用痛楚、壯烈的方式,如切腹自戕,來彰顯死亡的意義。在親友的葬禮上,日本人靜默,克制感情,盡量抑制哭泣,或默默拭淚,並不嚎啕大哭;服喪的兒女,盡量不讓淚水滴落在父母的遺體上。追思者可以用手觸摸死者的遺容,並讚歎:他(她)看上去那麼好,鮮豔如生!
對照之下,中國人絕對不敢碰觸死者的身體,否則,大為不吉。在中國人看來,人死了,就去了陰間,就變成了鬼,鬼能禍害活人。如果活人被鬼纏住,輕則倒霉背運,重則隨鬼而去,同入陰曹地府。故而,任何接近或碰觸屍身,都可能引來厲鬼纏身,從而厄運當頭。中國人甚至不敢正視亡者的遺容,哪怕瞥上一眼,都會膽顫心驚,不寒而慄。
多數中國人,是無神論者,卻是有鬼論者。他們認為,天地之間,可能沒有神,卻可能有鬼。對崇拜物質、高度物化的中國人而言,這無疑是一個精神上的困惑、矛盾與反諷。中國人自我定位:死後只有陰間,沒有天國。在中國人的意識裡,鬼魂不同於靈魂,分處陰陽兩界。總結中國人的生死觀:人死如燈滅,一死百了。於是,中國人極度怕死。貪生怕死,為各民族之最。
「好死不如賴活。」這是中國人的活命哲學。解釋得通俗一些,就是:與其死得好看,不如活得難看;與其壯烈地死,不如苟且地活。這一點,與日本人的生死觀,正好相反。中國人忍氣吞聲,忍辱含垢,即便活得像豬狗一樣,也要活著。活著就是一切,死了,就什麼也沒有,萬念俱灰,萬事俱滅。
兩部當代中國電影《活著》和《芙蓉鎮》,展現毛澤東時代的中國人處境。電影中有這樣的台詞:「活著,一定要活下去,哪怕像牲口一樣活著。」「活著,像狗一樣活著。」(在中國,狗被視為低賤動物)這些台詞,充分寫照了中國人的活命哲學,頗能激起中國人的共鳴。
中國人佩服活著的能耐。有個名叫韓信的人,受胯下之辱,成為千古名談。那是秦朝末年,這個韓信,整日挎一把刀,上街遊盪。某日,遇到一個武藝高強的惡人,嘲笑韓信武藝不高,卻整日挎刀。這惡人故意要與韓信比試,看誰殺得了誰。韓信畏懼不敢。惡人便說,如果不敢,就從我胯下爬過去。韓信為了保全性命,竟在眾目睽睽之下,卑怯地從那惡人胯下爬了過去。這個韓信,後來成了名將,領軍打仗,善用兵法,百戰百勝,為劉邦創立漢王朝,立下蓋世之功。中國人於是佩服韓信,忍胯下之辱,卻成就萬世之名。
然而,韓信的結局,卻是功成身死。劉邦當上皇帝之後,總懷疑別人要篡位,像韓信這等有本領的人,更要懷疑。最終,韓信遭劉邦妻子呂后設計殺死,身首異處。如果歷史上沒有韓信這個名將又如何?如果沒有劉邦建立的漢王朝又如何?周而復始、惡性循環的中國專制王朝,並無多少差別。韓信因胯下之辱而活,卻給中國人留下一個惡劣示範:好死不如賴活。有了韓信的故事,中國人的脊梁,就愈加直不起來了。中國人活得更加實際。
家裡死了人,就跟塌了天似的。親人死亡,中國人會哭得死去活來,一則為親情喪失的悲痛,二則出於對死亡的恐懼。依中國文化,哭是必要的,是萬萬不可缺少的。當今中國,甚至發展出代人哭喪的職業。那代哭者一路假哭過來,震天動地,連有些死者親戚都訝異而不解:「一個請來的外人,她怎麼會哭得那麼傷心!」請人的和被請的,可不管這感情的邏輯。一場假哭,就能掙下千元、萬元的報酬。
因為害怕死亡,中國人及時行樂,腐敗,淫亂,沉淪,今朝有酒今朝醉。中國人道德淪喪,由來之一,就是貪生怕死的文化根基。
中國的「鐵達尼號」故事
一九九七年七月,中國遊輪「東方之珠」航行至長江西陵峽時,與一艘貨輪相撞,在激流中失控。船員們急忙穿上救生衣,敲碎玻璃窗,收拾錢財,準備逃命。遭遺棄的三百多名乘客中,一位帶著四歲小孫子的老婦人懇求船員給小孩一件救生衣,船員冷冷地回答:「你自己去找!」老太太給船員下跪,嚎啕大哭道:「求求你救救我的孫子吧!」船員頭都不回,兀自尋思如何棄船逃生。「東方之珠」後來被路過的拖輪和駁船所救。救援到來時,身穿救生衣的船員們竟然粗暴地將眾多乘客推趕到他們身後,自己搶先跳上駁船。
二○一五年六月,中國遊輪「東方之星」在長江中游翻覆沉沒。從船長、船員到政府、媒體,上演的醜陋而荒誕的中國大戲,更是令人咋舌。而一年前,韓國也曾發生客輪翻沉事故。中韓客輪載客均達四百多人,均釀成重大死亡慘禍。對照兩起船難,盤點其中諸多的相似與不同之處,令人感嘆。
製造假冒偽劣產品,是中國人的絕活。給白酒加入工業甲醇,在奶粉裡添加三聚氰胺,對豬牛肉注水,給雞鴨蛋摻入致癌物質「蘇丹紅」,向寵物食品注入有毒化學劑,用消炎藥加速豆芽生長,用二甘醇冒充藥用糖漿,用染色白面饅頭冒充玉米饅頭,用地溝油炒菜,用化學品合成假雞蛋……
中國民間流傳一個黑色幽默段子,說的是:一個農民喝農藥自殺,結果沒死,因為農藥是假的;送到醫院打點滴(輸液),結果死了,因為點滴是假的。
中國人的創新天才,沒有體現在科學技術產品上,卻發揚在假冒偽劣產品上。即便中國國內媒體,也時不時會泄露中國人造假的傑作:近一半中國消費者購買的頂級傢具是假貨;北京桶裝水,一半是假水;聞名於世的北京「秀水市場」,就是大明其白的「假貨一條街」;廣東市場上的名牌酒,90%摻假……
中國假貨毒物,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在美國海關查獲的假貨中,60%以上來自中國。國際食品市場上的「黑心食品」,大多來自中國。這些「黑心食品」,讓越來越多的人肝腎衰竭或罹患癌症。對兒童,則導致腦部和身體發育不全,甚至早夭。
一九九七年,海地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八十八名兒童死亡,肇因追蹤到中國大連的一家公司,中國政府一再阻擾外國人士前往調查,一年後則宣布,那家公司已經搬走,記錄已被銷毀。犯罪,並銷毀罪證,在中國,不僅是民間犯罪分子的行為,更是政府行為。
中國的黑心食品,不僅危害人類,還危害人類的朋友—─動物、寵物。二○○七年三月,在美國,發生大規模寵物中毒事件,四千多隻貓、狗等寵物先後中毒死亡,肇因就是從中國進口的寵物食品。類似事件,同期,也發生在加拿大。經化驗,來自中國的寵物食品中,含有致命的三聚氰胺。
冷漠,冷血,幸災樂禍
有一回,在紐約的地鐵裡,我見到一個中國人模樣的女子,提著沉重的箱子上樓梯,便不由自主地想上前幫她。因為,在美國生活這麼多年,我已經學會並養成像其他美國人那樣的習慣,見到弱小,就盡量上前幫忙,尤其在地鐵裡,見到攜帶行李的婦孺、老人或殘疾人,總應該上前幫一把。但這一回,我踢到了鐵板。那名女子不僅果斷地揚手拒絕了我,還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我愣怔了片刻,霍然明白:這一定是中國人,剛從中國出來。
中國人疑心重,對什麼人都不相信。比如這個女子,如果你幫她提行李,她會懷疑你要搶奪她的行李。尤其經歷文化大革命後,中國人都變得疑神疑鬼,對人充滿戒心,不相信這世界上會有好人。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日,在中國南京市,一名叫彭宇的男子,見一位老婦人跌倒,便上前將她攙扶起來,得知她受傷,又送她去醫院檢查。此事經過,有目擊者陳二春等人證實。老婦人在接受檢查後,被發現股骨骨折,需進行股骨換置手術。但這位名叫徐壽蘭的老婦人,突然對彭宇翻臉,說自己是被彭撞倒在地的,要求彭支付醫療費。彭驚駭,當即拒絕。
徐壽蘭把彭宇告上了法院,法院裁決彭宇賠償徐壽蘭四萬五千八百七十六元,理由是:「如果被告是做好事,根據社會情理,待老太太的家人到達後,其完全可以說明事實經過並讓老太太的家人將她送到醫院,然後自行離開。但彭宇未做此等選擇,他的行為顯然與情理相悖。」目擊者陳二春聞知判決,激動驚呼:「朋友們,以後還有誰敢做好事?」
此事經由新聞報導,轟動一時,網路上,中國人再次掀起「有人跌倒該不該扶」的大討論。其實,中國人早就不會、不願、不敢扶起那些跌倒的路人了,簡單的理由就是,害怕反而被跌倒者賴上,遭其訛詐,惹禍上身。那位名叫彭宇的男子,逆社會風氣而行,獨樹一幟,所以被法官定性為「與情理相悖」。可見,即便是法院、法官,也深知中國社會的「情理」:中國人不管閒事,路見危難,袖手旁觀,更不可能見義勇為、樂於助人、幫人幫到底。
二○一五年八月,同樣是在南京,極其相似的情節再次發生。一名姓葛的年輕人,見一名中年婦女遭汽車撞倒,趕緊跳下自行車去扶。旁邊一位李姓老大爺勸他:「小夥子你不要扶,我沒有車我來扶不要緊。」葛姓年輕人仍堅持扶起那位婦女,果然,立即被後者一口咬定,誣為「肇事者」。人心險惡,中國敗壞的社會風氣早已定型,滋長頑固。
二○一四年八月十九日,上海市地鐵二號線,一位外國人暈倒在車廂裡,中國乘客見狀,無一人上前救助,都呼啦啦起身,倉惶逃向其他車廂,因驚慌推擠,有人摔倒,有人撞上門框,僅十秒鐘,這節車廂便已空空蕩蕩,只剩下那名暈倒的外國人,獨自躺在地板上。中國人的崇洋媚外之心,此時蕩然無存。一個因病倒地的外國人,比一個因病倒地的中國人,更能讓中國人恐懼。中國人具有無窮的負面想像力,潛意識裡,以為那外國人得的,必是某種怪病,具有壓倒一切的傳染性。故而驚恐萬狀。
二○一○年七月十五日,在重慶市,一名女子因向公司追討欠薪不成,站上十三層樓的窗檯,準備跳樓,引來大批人圍觀。有人嬉笑喝彩,大喊:「怎麼還不跳?」「有本事就跳啊!」「不跳不是英雄!」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三日,在上海市的一個居民區,一名輕生的女子,坐在五樓的窗檯上,打算跳樓,引來路人圍觀。這名年輕女子,一手抓住窗框,一手拿著手機,一會兒打電話,一會兒哭泣,猶豫不決。然而此時,樓下圍觀人群中,卻不時傳來嬉笑聲和喊叫聲:「這才多高啊,跳下來也不會死!」「你爽氣點兒,要跳趕快跳!」有人下流地朝女孩做出勾手動作。有人互相打賭:「她肯定不會跳,不信我跟你打賭,跳了,晚上我請你(吃飯)!」人群中,只有一位九十三歲的老人,急得從輪椅上站起來,揮著手,沙啞著嗓子喊:「不要跳,不要跳,有什麼事情回家和媽媽講講,就都解決了。」僵持四個小時後,一聲巨響,女子最終從五樓縱身跳下。
二○一四年六月二十六日,在陝西省漢中市,一名女子因債務問題,輕生跳樓,但她的半截身體掛在樓外,此時,有公安和消防人員趕來營救,勸說她不要輕生。圍觀的人群中,有一批小學生,竟然興奮地大喊:「這太好玩了!」「跳啊,趕緊給哥跳啊!」「不跳,吊人胃口!」連小學生的心靈,都被毒化到這等程度,足見中國社會的毒瘤之劇、沉痾之深。在許多中國人看來,所謂道德、良心,都是可有可無的事,除了能裝裝門面,並無實用價值,何必認真?
有些良心未泯的中國人,聞知上述人間醜劇,中國社會的光怪陸離,不禁重嘆連連,乃至激憤地大叫:「中國人真壞!中國人太壞了!中國人不是一般的壞!」也有人哀嘆:「這個民族沒救了!徹底沒救了!」
「良心被狗吃了!」
一名兩歲的女童,一個弱小的生命,連續被兩部汽車輾軋;兩車前後輪,共輾軋四次;七分鐘內,十八個過路人,盡都熟視無睹,見死不救;直到第十九個人,一位名叫陳賢妹的拾荒婦,才將這個血淋淋的小生命抱起。小女孩送醫後,不治身亡。這便是「小悅悅慘案」,發生在中國廣東省佛山市,時間:二○一一年十月十三日。
兩名司機連續輾過小女孩的身體,尤其,頭名司機在前輪輾倒孩子後,猶豫片刻,又繼續開行,讓後輪再次輾過孩子。猶豫之時,他想到的,不是救人,更可能想到了「撞殘不如撞死」的潛規則,於是,一瞬間,他下了狠心,讓後輪再次輾軋小生命,並快速逃離。
因為路邊的攝像頭錄下了整個慘劇的過程,視頻上網後,激起公憤,成為一樁轟動海內外的大案。許多中國人譴責冷漠路人:「良心被狗吃了!」其實,人性冷漠、良心喪失的,在中國,又何止那十八個見死不救的中國人?
如果處境倒換,事後的譴責人群,會不會就是事發時同樣冷漠的過路人?事發時的過路人,會不會就是事後同樣憤怒的譴責人群?事實上,不只是那十八個中國人出了問題,而是整個中國社會出了問題。人類最基本的惻隱之心、友愛之情,以及嫉惡如仇、見義勇為的品格,在今日中國,已經蕩然無存。
「撞殘不如撞死」
時下中國,流行一個說法:「撞殘不如撞死。」意思是,如果你駕車撞倒了人,與其撞殘他,不如撞死他。因為,如果撞殘,受害者會報案,你無從逃脫;而且意味著,你要從此承擔受害者的醫療費、賠償費。但如果撞死,你可以逃離現場,而且可以逃脫巨額的賠償。
於是,在中國,出現了這樣一種離奇的現象:某人駕車,不巧撞倒了人,見那人痛苦掙扎,駕車者不僅不救人、不報警,還乾脆把車開回去,將那人再度輾軋至死。殺人滅口,然後逃離。在天良喪盡的中國社會,「撞殘不如撞死」,竟已成為整個社會公認的潛規則之一。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河北省石家莊市,司機馬英豪酒後駕車,撞倒了一名男子,他見狀,果斷地調轉車頭,加速開車衝向那名已經受傷倒地的男子,與他同車的朋友驚呼:「你這是幹什麼?」結果,馬英豪的二次輾軋,導致那名男子死亡。之後,馬英豪假裝向警方報案。後因此案露出破綻,馬英豪被判處死刑。
二○一○年九月七日,江蘇省新沂市,一輛寶馬車撞倒一名三歲男童,司機下車查看,發現車後輪輾過了男童上半身,司機趕緊上車,故意往後倒車,用前後輪再次輾軋男童,導致男童慘死。司機逃之夭夭。
二○一一年十一月九日,甘肅省嘉峪關市,大學生張慶達駕駛一輛卡車,撞倒一名老人,張下車查看,發現老人重傷,於是返回車上,點火,啟動,掉頭,再次輾軋老人,致其死亡。之後,張假裝報案。後被警方識破,被判刑十五年。
這樣的例子,不計其數。不慎撞倒人,那是事故;故意撞死人,那是犯罪。故意撞死人,就是故意殺人,這是所有犯罪中,最嚴重的罪行。這些中國人,竟能如此輕易地犯下故意殺人罪!不要說良心,哪裡還有一點人性?
中國人活命哲學:好死不如賴活
筆者初到美國時,有機會出席過一些喪葬之事。我發現,美國人致詞,除了莊嚴肅穆的一類,還有一類,詼諧風趣,竟能談笑風生,述說死者生前的趣事,令參加者哄堂大笑,而死者盛妝的遺體就橫躺在眾人面前,在敞開的棺木裡,栩栩如生,彷彿在聆聽追思者的述說。我大吃一驚,以為那是對死者的大不敬。
後來我逐漸了解到,美國人並不像中國人那樣,把死亡看得那麼不得了,他們認為,死者只是去了另外一個世界,比如天國。值得哀悼,值得追思,但也可以「慶賀」:那人去了天國,從此安樂。西方國家,宗教信仰普遍,對待死亡的態度,普遍淡定。
日本人對待死亡,又是另一種淡定。日本人的精神,傾向神道教,會到神社參拜,但不一定有執著的信仰,有人也可兼信佛教或基督教。在我看來,日本人信的是:生命無常,死亡是生命的自然延續。生命像一陣風,可能長,可能短;可能今天來,可能明天去。因而處之泰然。最重要的是,日本人認為,生命要有美感。與其苟且的生,不如壯烈的死;寧願死得光彩,不願活得難看。
日本人崇尚自然,既然死亡是生命的自然延續,日本人並不畏懼死亡,甚至敢於追求死亡,在歷史上的一些階段,有人甚至嚮往死亡。具有傳統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甚至用痛楚、壯烈的方式,如切腹自戕,來彰顯死亡的意義。在親友的葬禮上,日本人靜默,克制感情,盡量抑制哭泣,或默默拭淚,並不嚎啕大哭;服喪的兒女,盡量不讓淚水滴落在父母的遺體上。追思者可以用手觸摸死者的遺容,並讚歎:他(她)看上去那麼好,鮮豔如生!
對照之下,中國人絕對不敢碰觸死者的身體,否則,大為不吉。在中國人看來,人死了,就去了陰間,就變成了鬼,鬼能禍害活人。如果活人被鬼纏住,輕則倒霉背運,重則隨鬼而去,同入陰曹地府。故而,任何接近或碰觸屍身,都可能引來厲鬼纏身,從而厄運當頭。中國人甚至不敢正視亡者的遺容,哪怕瞥上一眼,都會膽顫心驚,不寒而慄。
多數中國人,是無神論者,卻是有鬼論者。他們認為,天地之間,可能沒有神,卻可能有鬼。對崇拜物質、高度物化的中國人而言,這無疑是一個精神上的困惑、矛盾與反諷。中國人自我定位:死後只有陰間,沒有天國。在中國人的意識裡,鬼魂不同於靈魂,分處陰陽兩界。總結中國人的生死觀:人死如燈滅,一死百了。於是,中國人極度怕死。貪生怕死,為各民族之最。
「好死不如賴活。」這是中國人的活命哲學。解釋得通俗一些,就是:與其死得好看,不如活得難看;與其壯烈地死,不如苟且地活。這一點,與日本人的生死觀,正好相反。中國人忍氣吞聲,忍辱含垢,即便活得像豬狗一樣,也要活著。活著就是一切,死了,就什麼也沒有,萬念俱灰,萬事俱滅。
兩部當代中國電影《活著》和《芙蓉鎮》,展現毛澤東時代的中國人處境。電影中有這樣的台詞:「活著,一定要活下去,哪怕像牲口一樣活著。」「活著,像狗一樣活著。」(在中國,狗被視為低賤動物)這些台詞,充分寫照了中國人的活命哲學,頗能激起中國人的共鳴。
中國人佩服活著的能耐。有個名叫韓信的人,受胯下之辱,成為千古名談。那是秦朝末年,這個韓信,整日挎一把刀,上街遊盪。某日,遇到一個武藝高強的惡人,嘲笑韓信武藝不高,卻整日挎刀。這惡人故意要與韓信比試,看誰殺得了誰。韓信畏懼不敢。惡人便說,如果不敢,就從我胯下爬過去。韓信為了保全性命,竟在眾目睽睽之下,卑怯地從那惡人胯下爬了過去。這個韓信,後來成了名將,領軍打仗,善用兵法,百戰百勝,為劉邦創立漢王朝,立下蓋世之功。中國人於是佩服韓信,忍胯下之辱,卻成就萬世之名。
然而,韓信的結局,卻是功成身死。劉邦當上皇帝之後,總懷疑別人要篡位,像韓信這等有本領的人,更要懷疑。最終,韓信遭劉邦妻子呂后設計殺死,身首異處。如果歷史上沒有韓信這個名將又如何?如果沒有劉邦建立的漢王朝又如何?周而復始、惡性循環的中國專制王朝,並無多少差別。韓信因胯下之辱而活,卻給中國人留下一個惡劣示範:好死不如賴活。有了韓信的故事,中國人的脊梁,就愈加直不起來了。中國人活得更加實際。
家裡死了人,就跟塌了天似的。親人死亡,中國人會哭得死去活來,一則為親情喪失的悲痛,二則出於對死亡的恐懼。依中國文化,哭是必要的,是萬萬不可缺少的。當今中國,甚至發展出代人哭喪的職業。那代哭者一路假哭過來,震天動地,連有些死者親戚都訝異而不解:「一個請來的外人,她怎麼會哭得那麼傷心!」請人的和被請的,可不管這感情的邏輯。一場假哭,就能掙下千元、萬元的報酬。
因為害怕死亡,中國人及時行樂,腐敗,淫亂,沉淪,今朝有酒今朝醉。中國人道德淪喪,由來之一,就是貪生怕死的文化根基。
中國的「鐵達尼號」故事
一九九七年七月,中國遊輪「東方之珠」航行至長江西陵峽時,與一艘貨輪相撞,在激流中失控。船員們急忙穿上救生衣,敲碎玻璃窗,收拾錢財,準備逃命。遭遺棄的三百多名乘客中,一位帶著四歲小孫子的老婦人懇求船員給小孩一件救生衣,船員冷冷地回答:「你自己去找!」老太太給船員下跪,嚎啕大哭道:「求求你救救我的孫子吧!」船員頭都不回,兀自尋思如何棄船逃生。「東方之珠」後來被路過的拖輪和駁船所救。救援到來時,身穿救生衣的船員們竟然粗暴地將眾多乘客推趕到他們身後,自己搶先跳上駁船。
二○一五年六月,中國遊輪「東方之星」在長江中游翻覆沉沒。從船長、船員到政府、媒體,上演的醜陋而荒誕的中國大戲,更是令人咋舌。而一年前,韓國也曾發生客輪翻沉事故。中韓客輪載客均達四百多人,均釀成重大死亡慘禍。對照兩起船難,盤點其中諸多的相似與不同之處,令人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