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中年啟程,逆襲之始

1.龍種、俠客、流氓和亭長

  西元前256年,秦人出兵滅了周室,東周末代天子周赧王憂憤而死。

  從秦襄公立國算起,秦人歷三十餘代國君,終於取代周室。戰國紛爭五百年,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並立,然而經過秦人多年攻戰,東方六國,早已奄奄一息,且六國各懷鬼胎,非但不能齊心協力對付秦人,反而爭相向秦人割地求和,只圖一時的苟延殘喘,毫無長久打算。

  因此,秦滅六國,一統天下只是早晚之事。

  天下爭戰不休,黎民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就在秦滅周這一年冬月二十四日(西元前256年12月28日),楚國沛縣豐邑中陽里一戶劉姓人家,新添一名男嬰,排行為季,取名為劉季,他就是後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漢高祖劉邦。

  劉邦的父母沒有留下詳細名字,後世只能按照當時習慣稱他們為劉太公、劉媼,也就是劉大爺、劉老太太的意思。

  劉太公長子劉伯已早逝,老二劉仲(名喜),為人忠厚老實,善於勤儉持家,老倆口對他很滿意,劉家之所以能在亂世年間艱難維持生計,與劉仲的勤勞吃苦分不開。

  中國歷史上有個傳統,大凡每個王朝的開國帝王,都免不了在史書中大肆神話一番,使他們頭上籠罩上一層神祕光環,顯得與普通凡夫俗子不同,以此表明,帝王們是奉天命降臨凡間,他們的帝位是上蒼授予的,任何人都不得違背和質疑,否則就是違抗天命,會遭到天譴。

  劉邦亦未能免俗,在史書中就記載不少關於他的神奇事蹟,最離奇的,還要屬他是龍之子的傳說。據說,在劉邦出生前,有一次劉媼外出,眼看天色將暗,大風驟起,一場暴風雨就要來臨,劉太公在家遲遲不見老伴歸來,焦急萬分,情急之下,決定親自出門探個究竟。

  劉太公頂著大風前行,步履蹣跚,每一步都分外艱難,等他趕到離家不遠處的一處大沼澤地時,已是電閃雷鳴,風雨交加,令劉太公詫異的是,在大澤畔的半山處,劉媼竟然在暴風驟雨中酣然入睡,毫無知覺,更讓他瞠目結舌的是,一條蛟龍正伏在老伴身上,劉太公又驚又嚇,一時不知所措,又不敢靠前,只得遠遠站著,眼睜睜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幕。

  好在沒過多久,雲消雨散,蛟龍也不見了蹤影,劉太公才上前喚醒劉媼,攙起老伴,老倆口相互扶持返回家中。一路上,劉太公問起剛才發生的事,誰知老伴卻一臉茫然,渾然不知。

  回家後不久,劉媼便有了身孕,再後來生下了劉邦。

  這樁看似民間志怪的軼事,卻是堂而皇之的記載在一貫以嚴謹著稱的信史《史記》中,究其原因,無外乎證明劉邦生來就不凡,是命中注定的真龍天子!

  其實,這種騙人的鬼話,糊弄一下愚夫愚婦尚可,大凡稍有思考能力之人,沒幾個會當真。

  而實際情況是,劉邦的出生,對劉家來說,談不上是多大喜事,反而使得本就不寬裕的日子,更加窘迫了。

  時光流逝,眼看著兒子們一天天長大,劉太公心情可謂五味雜陳,兒子們性格迥異,可謂天壤之別,劉仲吃苦肯做事,鄉鄰們提起劉家老二無不交口稱讚,反觀劉邦,整日跟一幫狐朋狗友廝混在一起,吃肉喝酒,好吃懶做,遊手好閒,一副流氓無賴樣子。

  真所謂騾馬比腳力,男兒拚能耐,沒有比較就沒有差別,劉太公對劉仲看在眼裡,喜在心頭,再看看劉邦那副沒心沒肺的嘴臉,氣就不打一處來。

  只是,他除了生氣,實在拿劉邦沒辦法。

  劉季雖說為人無賴,但模樣倒也不差,鼻梁挺拔,五官方正,也算是相貌堂堂了。只可惜,再好的皮相,也掩蓋不了膚淺的靈魂。

  客觀地說,劉太公並非一開始就厭棄劉邦這個兒子,天下父母之心都一樣,那個不想自家孩子能夠出人頭地,活出個人樣來。

  劉太公早就察覺出,劉邦這小子不是個能老實過日子的人,自家那幾畝地是攏不住這匹野馬的,與其讓他戴上籠頭,強按著耕田,還不如讓他去讀書識字,或許說不定還能混出個名堂來。

  知識改變命運,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身為農家子弟,想從底層晉升,讀書從來就是為數不多的一個選項。在任何時代,讀書人總是有碗飯吃。相比土裡刨食,知識分子的生活,肯定要體面的多。

  劉邦出生那天,中陽里有家盧姓人家,也生了兒子,取名盧綰。兩家人覺得有緣,經常來往,劉季和盧綰的關係,自小非常親密,不是兄弟,勝似兄弟。

  劉太公主動提出,讓兩個孩子一起去讀書,盧家人非常贊同,一起送劉邦和盧綰去上學。不過,沒過多少時日,劉太公就失望了,他發現,兒子的心思根本不在讀書上,

  日子久了,劉太公也心灰意冷了,懶得管束這個不成器的兒子,乾脆由著他胡鬧去。

  整個中陽里,都知道劉家出了個流氓無賴,老實了大半輩子的劉太公,在鄉鄰們眼裡活成了一個笑話。

  只是,無論劉太公還是鄉鄰們,看到的都是劉邦的表面,其實,他們沒有一個人真正懂得劉邦的內心世界。

  劉邦看似頗為無賴,實則他也並非完全沒有追求,沒有理想,只是周圍的人,根本不願意認真去了解他。

  劉邦每天的生活是在喧囂中度過,而他心中敬慕的人,卻是一群內心孤獨的人,這類人在歷史上有個獨特的稱呼——遊俠。

  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遊俠,並非像武俠小說中那樣武功超群和不食人間煙火,恰恰相反,歷史上的遊俠,他們不一定飄零江湖,也不見得都是身懷絕技的劍客。

  相反,他們中的不少人,卻是身居高位,對武術之類一竅不通,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成為萬眾敬仰的俠者,因為他們身上展現著一種勇於挑戰強者、不畏暴力,能夠仗義疏財等可貴的品格。

  所以,像遊走諸侯,重信守諾,不惜性命,勇於仗劍挺身而出之人是俠,同樣,像魏信陵君魏無忌、趙平原君趙勝、齊孟嘗君田文、楚春申君黃歇等戰國四大公子,也可以稱為俠。

  尤其是信陵君魏無忌,以禮賢下士名揚天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