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夢想,真的好想贏!熱血主播徐展元

9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一章 率性而為,恣意而行,擊壤青春

一九六八年,出身窮困偏鄉的紅葉少棒隊痛擊來訪的日本少棒明星隊,勵志故事感動許多人,也讓台灣的三級棒球熱潮就此展開。

一九六九年,金龍少棒隊揚威美國威廉波特,在我國逐漸失去國際地位的年代,少棒英雄鼓舞了千萬國人的愛國心。

一九七一年,以許金木、徐生明、葉志仙、李居明等選手為主體而組成的台南巨人少棒隊,再度稱霸世界棒壇!台灣的少棒王朝自此打造完成,棒球成為街頭巷尾野孩子們消耗過剩體力的運動,有些人也在棒球中找到了夢想。

台北長大的美濃客家子弟

一九七二年五月二日,我出生於高雄美濃的客家庄。

說到美濃,大家的印象一定是好山好水加上滿滿的人情味,但我對於這個田園故鄉,記憶是很淡薄的。因為爸媽在我三歲時,就舉家搬遷到台北來工作打拼,只有讀小學寒、暑假時才回去玩,探望阿公、阿嬤。等於說我懂事以來的成長記憶,幾乎都是台北。

我與美濃的緣分,在我播報棒球之後才又重新建立起來。

專業的棒球痴、棒球狂,一定都知道台灣棒球的傳奇──徐生明教練──也是生長自美濃這片土地。由於庄頭很大,家族成員枝葉繁茂,雖然徐總是我的堂叔,卻是等我開始播報棒球之後,才在球場上相認的哩。關於堂叔與展元的故事,在本書的後面章節會告訴大家喔!首先,在書的開場,先談談我的調皮幼年時光。

我出身於一般的雙薪家庭,母親是幼稚園老師,而父親是一般上班族。我從小就是個自動自發的孩子,清楚明白自己什麼時候該做什麼,因為我認為爸媽賺錢養家已經很辛苦了,不應該再讓他們操心。因此,爸媽也採取自由與開明的管教方式,他們灌輸我「不要麻煩別人」的哲學,使我自己摸索這個世界,也讓我的人格得到自由發展。

說出來讀者可能不相信,小時候的我可是允文允武、「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啊!除了非常喜歡閱讀,也學過畫畫,更喜歡馳騁在球場上揮灑汗水的爽快感受。

夢想是當漫畫家!

國小時,我還曾經有成為漫畫家的夢想,那時候很迷手塚治虫的《怪醫秦博士》,甚至買了作者的傳記來讀。這樣是不是透露出我的年齡了啊?嘻嘻。我跟姐姐都有學畫畫,但平心而論我畫的比較好,比如說參加競賽,我如果得第二名,她就只拿佳作。但或許這就是造化弄人,升上國中後,媽媽說「學畫畫的男生會沒飯吃」,就不讓我繼續學畫了。反而是我姐姐就走上藝術這條路,後來念國立藝專,還去美國拿了個藝術碩士,現在在龍華科技大學教授美術相關課程。

除了繪畫以外,我也很喜歡閱讀,尤其是文學。大約國小四、五年級時,我就懂得搭公車去光華商場買二手書,也會上圖書館借書,像是琦君、張曉風等人的書都讀過;倪匡、古龍、瓊瑤的大眾小說我也愛看,涉獵範圍很廣,甚至連老子、莊子的書都是我的案頭名品。我一對某件事著迷,總是非常熱血且不顧後果地全心投入。

國中念的是介壽國中,因升學壓力超大,所有的時間幾乎都在讀書,也是非常慘綠又沉悶的時期。幸好有閱讀這個習慣幫助紓壓,像《水滸傳》、《三國演義》、《金瓶梅》、《紅樓夢》這些經典的古典章回小說,我國中時就都讀完了,《紅樓夢》甚至讀過很多個版本。或許,不知不覺中,這些都成為我在主播台上恣意揮灑的養分。

街頭巷尾棒球啟蒙 肩膀脫臼沒在怕

我與棒球結緣很早,讀敦化國小高年級時,就跟同學一起打街頭巷尾的棒球賽。街頭巷尾棒球賽雖然不正式,但卻是台灣熱血球兒人人必經的成年儀式啊!

最有印象的一場,是在社教館後面的一塊地,當時我守外野,為了追一顆球,整個人飛撲在水泥地上,神勇的姿態足可入選「今日五大好球」!說時遲那時快,起身後感覺左肩非常痛,但是因為我們人數不足、缺一不可,說什麼也要帶傷上陣!

結果直到回家才發現已經脫臼了,還是父親帶我去國術館,才把肩膀「喬」回來。但我下個星期仍然繼續去打棒球!

我想,這樣的經驗,應該是台灣喜愛棒球、熱愛棒球的球迷朋友們的集體記憶,因為台灣棒球場地的缺乏,讓很多小朋友都只能在簡陋的場地玩棒球,甚至有一些職業球員當初都是從街頭巷尾大賽中脫穎而出的喔!

我在小學的時候,因為不像現在的小學生有一大堆課業要補習以及上才藝班,課餘時間我經常跟同學玩棒球,扎下我喜愛棒球的心,值得紀念的第一個棒球手套還是自己存零用錢買的。有一回令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位「有在練」的高中生,跑來加入我們。他的球很快,對當時的我們來說,簡直是不同次元的。同學都不敢接他的球,所以我就自告奮勇去當捕手,接捕他的剛速球。結果真的非常震撼,疾速快感不斷襲來,我接到手套縫線都斷了!我因此深刻體會到「人外有人」的道理,以及棒球的魅力。

多愁善感的擊壤青春

我就讀台北市中正高中,當時是北市聯招男生的第四志願。學校位在石牌,校園相當寬敞,抬頭就可以仰望很大一片天空,對於心靈的開闊很有助益,沒有水泥叢林的擁擠和疏離感。只要踏進校園,就有心曠神怡、神清氣爽的感覺,對台北市的高中來說,是很少見、很奢侈的享受!

中正高中的操場,除了四百公尺的土質跑道(非PU材質),外圈還設立五百公尺障礙賽道(有爬桿、矮牆、獨木橋等等)。學校擁有好幾座籃球場和排球場,甚至還有游泳池以及小型孔雀園。學校後方是一大片稻田,我曾經徒步穿過稻田,到承德路六段旁的打擊練習場揮棒。

這時正值台灣剛解嚴,許多文藝思潮與作品都如泉湧一般噴灑在社會上。那個時代的同儕大多有文藝青年的一面。

我很喜歡琦君、張曉風、席慕蓉和白先勇等作家的作品,尤其愛死了朱天心寫的《擊壤歌:北一女三年記》,我深深著迷於書中刻劃的青春故事,至少讀了五遍以上。因為自己酷嗜閱讀文學作品,所以我高二時的志願是考上師大國文系,然後去北一女當國文老師,可惜我考不上師大國文系,嗚嗚。但演英文話劇時,我的戲服就是同學姊姊的北一女「小綠綠」制服喔!

青春期的我不時編織著在女孩堆裡教書的夢幻憧憬,也譜出一段初戀,還經歷了「初失戀」!往事莫再提,這段情事就不多說囉!因為「變了心的女朋友,回不來啦!」

大量閱讀對我的影響,大概就是表達能力的大幅升級吧。記得高中的作文課,我特別喜歡寫抒情文,而沒那麼喜歡論說文。

我會嘗試運用很多詞藻來修飾文章,這也影響到後來的播報工作,我總是絞盡腦汁想出很多語錄,希望以與眾不同的哏,用創意特殊且不失幽默的方式去形容賽場上的情況,讓螢幕前的觀眾更有臨場感。如果讀者朋友也想朝成為運動主播努力,多閱讀各種書絕對非常必要。青春就是有無窮的時間與精力可供揮霍,棒球與閱讀可沒用完我的時間,高中時我還迷電玩!原本就喜歡《三國演義》的故事,所以非常熱衷任天堂的「三國志」遊戲,這些遊戲卡帶我至今仍收藏著。每天想著治理國家與攻城防守等策略,不僅紓解了課業壓力,更透過遊戲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補足課堂上的不足,所以學校那時考到三國歷史,我們一掛同學幾乎都拿滿分。

或許很多家長對電玩遊戲都有某些偏見,覺得青年學子如果沉迷其中,會無法把持,影響到學業的表現。其實,根據很多國外的研究,對於遊戲給大腦帶來的正面效應,都是肯定的,反而是有助於學習。而且現在已經不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時代了,專注在遊戲的領域,就像電競選手,也有可能成為台灣之光呢!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