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一意
【簡單來說】想法堅定、不變。
【原來如此】
杜畿是三國時代曹操的將領,曹操去世之後,曹丕繼位,仍然非常欣賞杜畿,繼續重用他。
有一年,杜畿負責為皇帝製作有樓層的大船,在試船的時候遇上大風浪,杜畿不小心跌落水中溺死,曹丕知道後非常難過,還為他流下眼淚。
杜畿去世後,兒子杜恕繼承了官位。杜恕是個正直的人,不會和人結黨圖利,只專心在工作上,公事上如果有什麼對錯,一定會根據道理來詳細說明。也因為這種個性,他常常得罪人,自己卻不知道。
尚書袁侃曾經告誡他,要防範程喜這個人,但是杜恕一點也不在意。有一次,鮮卑人不經過關塞,直接帶著幾十個騎兵進到州府,杜恕為阻擋進入,便斬殺了其中一個騎兵,之後也沒有將這件事往上報告。
程喜把這件事情提報出來,杜恕因此被判死刑。但是因為父親杜畿為國家造船而死,便免除了死刑,只是除去官職,把他降為平民。
後來,杜恕在寫給長官宋權的信中提到:如果每件事情都要先報告長官才能做,那麼長官又何必訂規矩。所以在執行事情上會先揣測長官的想法︱︱長官可能會怎麼做,他就怎麼去做。
杜恕在信中用「推一心,任一意」,就是「先揣測長官的想法,長官可能會怎麼做,我就怎麼做。」有和長官「同心同意」的意思。
「推一心,任一意」後來演變為「一心一意」,就是「同心同意」。後來「一心一意」也帶有「想法堅定、不變」或者是「沒有其他的念頭」的意思。
【出處】劉宋 裴松之注《三國志.杜畿傳》(引用自《杜氏新書》)
【造個句子】
阿明用功讀書,一心一意要在期末考上拿到好成績。
【成語小劇場】
恐龍古恩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來到了山腳下的小村子。一路上,他打聽到一個不好的消息和一個好消息。
不好的消息是:地球上的恐龍消失了。
好消息就是:還有一種名叫「保麗龍」的同類,繼續在地球上生存。
他還聽說生命力旺盛的「保麗龍」,埋在土裡一百年都不會腐壞,他們永遠不會消失在地球上。
走過鄉村、越過沙漠,恐龍古恩一心一意要去尋找人類口中的「保麗龍」……
欲知後情,且看下回
一毛不拔
【簡單來說】非常吝嗇、自私。
【原來如此】
楊朱是戰國時代有一個學問、有想法的人。他的想法是「貴己」、「為我」,認為人在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皇帝,而是自己;一切都以自己為主,不必管別人的看法。他的想法在戰國時代非常有名。
另外一位也很有想法的人是墨子。只是墨子的想法和楊朱恰巧相反,他認為要愛每一個人,不管是陌生人、親人、朋友、不常見面的人,都要用同樣的心去愛他們。
這兩個完全不同的想法,在戰國時代引起了大家的討論,孟子在他的書裡,談到這兩個學派。形容楊朱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意思是拔下一根細毛,就能讓天下人得到好處,這種事楊朱也不肯做。
後來這句話演變為「一毛不拔」,用來形容人小氣、吝嗇、自私、自利,不願意為別人著想。
【出處】戰國 孟軻《孟子.盡心(上)
【造個句子】
阿明的每一塊錢都不亂花掉,可說是到了一毛不拔的程度。
【成語小劇場】
恐龍古恩終於來到有人煙的地方,他又累又餓又渴,想要喝喝田裡的水。正在田裡插秧的農夫,從來沒有看過這麼巨大的動物,嚇得跌坐在水田裡。
「這是什麼動物啊?」農夫大喊。
恐龍沒有說話,彎下脖子大口大口的喝起水來。
這個農夫在村子裡,是出了名的吝嗇,大家都知道他一毛不拔的個性,要他放一點水到別人的田地,簡直是要他的命;給恐龍喝一點水,那更是像在吸他的血。
但是,農夫這一次竟然一句話也沒說,只是張大嘴巴,看著這隻大得不得了的動物,把他田裡的水喝光……
欲知後情,且看下回
一目十行
【簡單來說】看書看得快、記得牢。
【原來如此】
《梁書》是一本記載南朝梁的史書,書中梁簡文帝蕭綱,從小就展露出特別的聰明才智。蕭綱六歲時, 寫出來的文章讓父親梁武帝不相信是蕭綱寫的, 要他當場寫一篇, 一試果然又是一篇好作品。
「這孩子會是我們家的『曹植』。」曹植是三國時代曹操的兒子, 很小就寫得一手好文章, 讓曹操以為是別人代他寫的,所以梁武帝才會這麼形容。
再大一點,蕭綱看書時可以十行一起往下讀,速度快、理解力強, 而且看過了就能記住。寫文章的時候, 不管是什麼文體, 不必多加思考, 提起筆來落下就是佳作。在魏晉南北朝時代, 蕭綱真就像父親說的, 跟「曹植」一樣, 在文學上綻放光芒。蕭綱看書的時候,十行一起往下看,《梁書》中的形容是「十行俱下」。後來就演變為「一目十行」, 形容讀書的速度很快。然而,「一目十行」不僅僅是看得快,還要能了解、記得住,才算是真的「一目十行」。
【出處】唐 姚思廉《梁書.簡文帝本紀》
【造個句子】
一本厚厚的小說,半天就看完,老師誇讚小明有一目十行的本領。
【成語小劇場】
恐龍走遠了,農夫才慌慌張張跑回村子,他比手畫腳形容了半天,沒有人聽得懂他說的是什麼動物。
村長聞出不尋常的味道,立刻找出孫子讀的《動物圖鑑》,要農夫在裡面找找看。農夫一個字也不認識,他看著圖片,雙手發著抖,一頁頁的翻著書。
「這裡!」農夫終於找到一張很像很像的圖片。
村長捧著又厚又重的書, 一目十行飛快的看完裡面密密麻麻的字………
欲知後情,且看下回
【簡單來說】想法堅定、不變。
【原來如此】
杜畿是三國時代曹操的將領,曹操去世之後,曹丕繼位,仍然非常欣賞杜畿,繼續重用他。
有一年,杜畿負責為皇帝製作有樓層的大船,在試船的時候遇上大風浪,杜畿不小心跌落水中溺死,曹丕知道後非常難過,還為他流下眼淚。
杜畿去世後,兒子杜恕繼承了官位。杜恕是個正直的人,不會和人結黨圖利,只專心在工作上,公事上如果有什麼對錯,一定會根據道理來詳細說明。也因為這種個性,他常常得罪人,自己卻不知道。
尚書袁侃曾經告誡他,要防範程喜這個人,但是杜恕一點也不在意。有一次,鮮卑人不經過關塞,直接帶著幾十個騎兵進到州府,杜恕為阻擋進入,便斬殺了其中一個騎兵,之後也沒有將這件事往上報告。
程喜把這件事情提報出來,杜恕因此被判死刑。但是因為父親杜畿為國家造船而死,便免除了死刑,只是除去官職,把他降為平民。
後來,杜恕在寫給長官宋權的信中提到:如果每件事情都要先報告長官才能做,那麼長官又何必訂規矩。所以在執行事情上會先揣測長官的想法︱︱長官可能會怎麼做,他就怎麼去做。
杜恕在信中用「推一心,任一意」,就是「先揣測長官的想法,長官可能會怎麼做,我就怎麼做。」有和長官「同心同意」的意思。
「推一心,任一意」後來演變為「一心一意」,就是「同心同意」。後來「一心一意」也帶有「想法堅定、不變」或者是「沒有其他的念頭」的意思。
【出處】劉宋 裴松之注《三國志.杜畿傳》(引用自《杜氏新書》)
【造個句子】
阿明用功讀書,一心一意要在期末考上拿到好成績。
【成語小劇場】
恐龍古恩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來到了山腳下的小村子。一路上,他打聽到一個不好的消息和一個好消息。
不好的消息是:地球上的恐龍消失了。
好消息就是:還有一種名叫「保麗龍」的同類,繼續在地球上生存。
他還聽說生命力旺盛的「保麗龍」,埋在土裡一百年都不會腐壞,他們永遠不會消失在地球上。
走過鄉村、越過沙漠,恐龍古恩一心一意要去尋找人類口中的「保麗龍」……
欲知後情,且看下回
一毛不拔
【簡單來說】非常吝嗇、自私。
【原來如此】
楊朱是戰國時代有一個學問、有想法的人。他的想法是「貴己」、「為我」,認為人在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皇帝,而是自己;一切都以自己為主,不必管別人的看法。他的想法在戰國時代非常有名。
另外一位也很有想法的人是墨子。只是墨子的想法和楊朱恰巧相反,他認為要愛每一個人,不管是陌生人、親人、朋友、不常見面的人,都要用同樣的心去愛他們。
這兩個完全不同的想法,在戰國時代引起了大家的討論,孟子在他的書裡,談到這兩個學派。形容楊朱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意思是拔下一根細毛,就能讓天下人得到好處,這種事楊朱也不肯做。
後來這句話演變為「一毛不拔」,用來形容人小氣、吝嗇、自私、自利,不願意為別人著想。
【出處】戰國 孟軻《孟子.盡心(上)
【造個句子】
阿明的每一塊錢都不亂花掉,可說是到了一毛不拔的程度。
【成語小劇場】
恐龍古恩終於來到有人煙的地方,他又累又餓又渴,想要喝喝田裡的水。正在田裡插秧的農夫,從來沒有看過這麼巨大的動物,嚇得跌坐在水田裡。
「這是什麼動物啊?」農夫大喊。
恐龍沒有說話,彎下脖子大口大口的喝起水來。
這個農夫在村子裡,是出了名的吝嗇,大家都知道他一毛不拔的個性,要他放一點水到別人的田地,簡直是要他的命;給恐龍喝一點水,那更是像在吸他的血。
但是,農夫這一次竟然一句話也沒說,只是張大嘴巴,看著這隻大得不得了的動物,把他田裡的水喝光……
欲知後情,且看下回
一目十行
【簡單來說】看書看得快、記得牢。
【原來如此】
《梁書》是一本記載南朝梁的史書,書中梁簡文帝蕭綱,從小就展露出特別的聰明才智。蕭綱六歲時, 寫出來的文章讓父親梁武帝不相信是蕭綱寫的, 要他當場寫一篇, 一試果然又是一篇好作品。
「這孩子會是我們家的『曹植』。」曹植是三國時代曹操的兒子, 很小就寫得一手好文章, 讓曹操以為是別人代他寫的,所以梁武帝才會這麼形容。
再大一點,蕭綱看書時可以十行一起往下讀,速度快、理解力強, 而且看過了就能記住。寫文章的時候, 不管是什麼文體, 不必多加思考, 提起筆來落下就是佳作。在魏晉南北朝時代, 蕭綱真就像父親說的, 跟「曹植」一樣, 在文學上綻放光芒。蕭綱看書的時候,十行一起往下看,《梁書》中的形容是「十行俱下」。後來就演變為「一目十行」, 形容讀書的速度很快。然而,「一目十行」不僅僅是看得快,還要能了解、記得住,才算是真的「一目十行」。
【出處】唐 姚思廉《梁書.簡文帝本紀》
【造個句子】
一本厚厚的小說,半天就看完,老師誇讚小明有一目十行的本領。
【成語小劇場】
恐龍走遠了,農夫才慌慌張張跑回村子,他比手畫腳形容了半天,沒有人聽得懂他說的是什麼動物。
村長聞出不尋常的味道,立刻找出孫子讀的《動物圖鑑》,要農夫在裡面找找看。農夫一個字也不認識,他看著圖片,雙手發著抖,一頁頁的翻著書。
「這裡!」農夫終於找到一張很像很像的圖片。
村長捧著又厚又重的書, 一目十行飛快的看完裡面密密麻麻的字………
欲知後情,且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