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的事需要花很多時間去完成,不可能的事只要多花一點時間就可以完成。」
這是不久前在和依晨吃飯時所談到的一句話。
是的,依晨就是比別人多花那麼一點時間、心力,所以她完成了很多人都認為不可能的任務--4年不蹺課,兼顧學生與專業演員角色。
其實身為導師的我,每次看到依晨拖著疲憊的身心來上課,心中總有許多的不捨和心疼。依晨不只一次告訴我,她很遺憾沒能當一個專職的學生,全心在功課上,也無法和同學們一起喜怒哀樂,但在老師們的心中,依晨已是難能可貴了。我們都清楚她在挑戰一項艱鉅的任務,事實也證明依晨達到了。
雖然依晨很難有時間參與同學們的各項活動比賽,不過她往往會以來賓的身份現身在會場,為大家打氣;看到同學們為韓歌大賽練唱練得那麼辛苦,無法參加比賽的她,只好買彭大海去慰勞大家,幫同學潤潤喉。
對於依晨無法參與團體活動,同學們不僅不曾抱怨,也都樂意為她分攤工作,這是依晨一直感念在心,對同學既感激又抱歉的事。我告訴依晨,這就是同學愛!其實依晨對同學也很好,記得大二她到大陸去拍片,回來時帶了好多當地的小飾品分送給同學,禮物雖小,但每位同學都感受到依晨滿滿的心意。依晨喜歡吃零食,但怕胖,無法多吃,每每拆包後,只吃一口,祭祭五臟內腑,聊表心意,其餘的就大家分享。有時依晨會為了系上活動提供自己的簽名照當作比賽獎品,學弟妹們搶得踴躍,也提高了大家的參與率。
這就是林依晨!總是珍惜所有、總是感恩點滴、總是默默付出!
因為是導生關係,和依晨有了幾次深刻的談話,更瞭解她光鮮亮麗背後的辛苦。每當看著她娓娓道出心中的感受所流下的淚水時,往往為之動容。她真摯的眼神裡告訴我,好想像其她年輕學子般,談戀愛、參加社團、到處亂逛、邊八卦邊吃零食……,不用管什麼形象不形象的。所謂「人不痴狂枉少年」,當別人恣意地揮灑青春,不讓青春留白時,依晨卻只能日以繼夜地趕著拍戲。
不過比起很多人更幸運的是,演戲對依晨來講,是工作也是興趣,所以即使拍戲辛苦,她也樂在其中,畢竟能在對的事業舞台上,盡情地展現才能、發揮所學,是可遇不可求的機會。所以依晨很踏實、滿足地在走人生的每一步。依晨告訴我說,每當她知道她拍的戲有很多人在看,內心就充滿感激,成就感也會伴隨而來,成為她更努力拍戲的動力。為了在戲劇方面更專精,依晨不僅修習韓文本系的學分,也到傳播學院選修電影製作等相關課程,以補不足之處。
這就是林依晨!永遠堅持理想、永遠不辭辛勞、永遠向前邁進!
依晨原本就是個很成熟、心思很細膩的女孩,所以往往自行背負了一些自認為要扛的責任,而讓自己過於沈重。如今選擇演員這個公眾角色,除了外界加諸在她身上有形的無形的期許之外,她自己給自己的壓力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天蠍座的依晨個性堅強,當然也就很少訴苦,更不輕易將內心的委屈表達出來,凡事忍耐,凡事低調。我想這也是她年紀輕輕就可以在演藝界受到肯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很快,依晨的四年大學生涯即將結束,正式要告別學生身份,當一個更專職的演員,接受更多的挑戰。我相信未來的依晨一定不會只是一個每天忙著軋戲賺錢的演員,她的成就不會僅止於此,我們都相信她是被賦予天命要來影響很多人的。所以,當她告訴我要出書時,我便提醒她,這本書的內容一定要可以給人正面的鼓舞力量,是深刻的,是認真的,不要在乎是否成為暢銷書,重要的是要帶給讀者一些具有意義的訊息。很高興依晨也有同樣的自我期許,所以當她來找我寫序時,我也就義不容辭地答應她,希望依晨的這本書是她接受另一個挑戰的開始,而我也堅信這會是一個美好的開始!
郭秋雯(政治大學韓語系助理教授) The dearest家族朋友們~大家好!
好久沒上來給大家留言了,最近依晨想了很多,對許多事情也漸漸有了不同的體悟,不想只是單純的感謝,更想將近來的想法向大家報告,有點嚴肅,還請大家包含嚕!
我今年21歲,即將升上大三,還有2年左右就要從大學畢業了,其實我愈來愈確定自己將來會在演藝圈裡長久耕耘,但目前我仍想藉著尚在政大就學的優勢,多修些課、多學點東西,以後才更有本錢和別人競爭,畢竟藝能界裡主要還是有才能者的天下。
我有一位非常替我著想、對我非常好的經紀人,我們就像親人般,她覺得:我是因這兩年興起的偶像劇而讓大家認識我的,但偶像劇的前景堪憂,最終仍是得回歸到正統戲劇,因此現在的我必須打穩根基、保持一定的曝光率,並多交出一些好作品,才能避免「曇花一現」的下場。可是目前亦是我學校課業最繁重的時候,為了通告好安排,我必須將所有的課集中在幾天之內,導致我已幾乎沒有空堂可排進輔系或雙主修的課程,這是我進大學以來最大的遺憾,沒能多學點東西在身上真的很可惜。
若要問我:覺得什麼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家人?事業?健康?友情?愛 情?……老實說,我覺得它們都很重要,也貪心地想將它們一把抓,但我也知道有得必有失,更何況我是處在這樣一個五光十色、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演藝圈內,變化之大、之快速更非一般環境可比擬。
常常有時候,我會覺得好累、好累,那種累、那種龐大無形的壓力會讓人突然淚水不住地奔流……覺得自己雖然正在做自己興趣所在的事;雖然經濟情況好轉;雖然外表光鮮亮麗;雖然……雖然好像”真的”爭了那麼一口氣,讓從前瞧不起、欺負妳的人刮目相看,甚至反向奉承時……妳知道自己已失落了更多、更多……當我必須戴著眼鏡、口罩,或將帽簷壓得極低才能自在大方地在街上行走時;我必須承受許多根本不了解我,甚至壓根沒見過我一面的人狂潮似的批評時;我必須放棄一段刻骨銘心,或有機會開始的愛情時;我必須數倍於從前地在意同學、老師、朋友、親戚、影迷、一般人們的眼光與看法時;我必須痛苦地節食減肥,卻得眼巴巴看著別人大嗑頂呱呱時;我必須忍氣吞聲,不得罪任何人時;我必須……天哪!我排除萬難,如此努力,為的竟就是這麼多個身心煎熬的時候嗎?!我常想。
不過沒關係!我還有這麼多支持我的親朋好友、師長、fans,很多我也都不認識呀!袁詠儀姊姊曾告訴我,她有一次到國外一偏遠地區的鄉下地方時,看見一個年約12、13歲的可愛女孩,便上前和她聊了起來,本來還聊得挺高興的,但當她問那女孩:「以後想做什麼呀?」時,那女孩一雙深邃的大眼直盯著她約莫5分鐘,什麼話也沒說。袁姊姊一開始很生氣,覺得這女生怎麼那麼沒禮貌,後來同行的人告訴她~那裡的女孩「根本就不曉得」自己「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未來,自然會被問得啞口無言了。
是呀!我是多麼幸福!至少我可以選擇追求我的夢想:成為一位優秀的演員。雖然如此,我的內心對於未來還是時常感到很徬徨,可是每次只要一上網看看家族朋友們給依晨加油、打氣、支持、鼓勵的留言後,就又有勇氣繼續向前行了!衷心希望大家能和依晨一起加油、為自己的生命做努力,好嗎?
依晨 2003.03.28 我愛演戲
有時候覺得從事「藝人」這行真不是「普通」、「正常」人能幹的,尤其是當「演員」這一塊。
在我的認知中,當一個演員不容易,當一個「好的」演員更是不容易!所謂「好」,可不僅僅是指戲能演得好,他本身對於戲劇的認知、面對戲劇的態度,身為劇中人物的當下及之後如何與原本的自己相處,此外還有他與導演、其他演員,甚至工作人員之間微妙的互動,在在都會影響著一個演員的演出,表現出這個演員的專業程度。
演員以他的身體、腦筋及內心來演出。肢體語言、面部表情表現出的是大致上的動作,還需要動腦筋讓動作有意義且不落俗套,更需要內心敏銳的感受力讓演出更有感情、動人心弦。因此演員最好能擁有健康的身體、經歷過各種感受與情緒的「生活經驗」以及源源不絕的「創意」,再加上豐富的「感受性」及「想像力」。
「笑」只是一個表情,但若是一百個不同的角色來笑,那就有一百種不同的笑法,如果再考慮到每個角色當時的身體狀況和心情,甚至所處的各種特殊情境,那笑的方式就又可以多上好幾倍了。
很多演員對於哭戲都有自己的一套辦法及看法,對我而言,我覺得「眼淚」挺重要的。(人家常說:「眼睛為靈魂之窗」,那麼自雙眼流竄而出的淚水,不就等同於「溢出的靈魂」嗎?嘩!從字面上就足見它有多麼重要!)不過這意思並非是指演出時一定要「流」淚才理想,而是像笑一樣,哭泣也有分很多種呀!壓抑的啜泣、酒醉時放縱的大哭、喜極而泣、氣憤地落淚、茫然不自覺地潸然淚下,身體上疼痛的哭泣、心痛時哀傷的抽泣,或只是因眼睛進沙或打呵欠而流淚,都不一樣的∼對,還沒加上不同人哭的方式也不同哩!而淚水存在或流動的樣子亦千變萬化:僅是眼眶含著淚光,或是淚珠就這麼凝在雙睫邊,或「最傳統」的如斷了線的珍珠般落下,或無法抑制的狂「噴」,淚水爬滿了面頰(也就是白居易琵琶行詩中「夢啼妝淚紅闌干」的模樣),還有一種~僅剩下未乾的淚痕及早已哭乾,空洞無神的雙眼……。因此,演哭戲要「哭出來」或許並非那麼難,有的演員為了自己雙眼的健康著想,本身又具備「方法演技」的底子與能力,就會借助眼藥水或舞台專用,可刺激淚水分泌的噴劑(味道聞起來有點像「萬金油」,涼涼辣辣的,美國紐約某些劇場的演員會使用這種小道具來製造舞台表演時所需呈現出泛淚光,甚至流淚的效果,第一次看到這種東西時,我還真有些傻眼呢!)據我自己的經驗,台灣的導演都比較希望演員是情緒到了而真的情不自禁地流下淚水,他們認為這樣比較真實、自然,也比較有「感覺」。但去到內地拍戲時,一直到了即將殺青之際,我才自劇組的場記及當地一些助理口中得知,他們那裡幾乎大部分的演員演哭戲都是倚靠眼藥水,再加上表情做足便成了,只有少數幾場可能他們認為很重要或可能需要很激動的哭戲,才會培養情緒「來真的」。 嗯……總覺得好像就是少了那麼點味道……。怎麼說呢,這其實也正是我表演時存在的矛盾心理之一,傾盡全部心力去演出,有時弄得自己精疲力竭,無以為繼,但若不這樣,心裡又覺得這並不是我最真實、盡力的演出。而且有時候像哭戲這種情緒上波動較大、較激動的戲,其實很難短時間內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覆來過許多遍,卻還是在與最初次演出時相同的力度上。記得前輩劉松仁曾說過:「能夠一再重來的東西就不是藝術品了。」唉!我只能說,某些台灣的電視劇演員實在是太厲害了,一定要拍爛手掌以示佩服之意(呃……太誇張了喔?!)他(她)們怎麼能做到隨時隨地都能說哭就哭,還有所謂的「三秒鐘」落淚,甚至還有更誇張的∼一個彎軌鏡頭,軌道先推至演員左邊,他的左眼便聽話地掉下淚來,當軌道順推至其右半邊臉時,他的右眼就十分「湊巧」地選在此時落淚了……嘩塞!簡直是「哭神」了嘛!我是不是應當像他(她)們效法,勤加練習,才能達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境界?
會這樣說,是因為自己很幸運,遇到的都是很會講戲、很善於也很樂於幫助演員培養情緒的導演,讓我能在劇中自然地、放心地釋放自我,號啕大哭,讓淚水盡情奔流,但難保哪天遇到的導演耐心不足,劇組的進度又趕,到時候完全就只能靠自己了。雖說這本來就是演員理所當然應具備的能力,自己也不斷在如此磨鍊著,但心底還是很怕會訓練過頭而變成演戲的機器,為流淚而流淚,為做動作而做動作,那多可怕呀!戲劇中最動人的,應該是人與人之間那真實的情感流動,而非僅是在場景中走位、做完該做的動作,說完該說的台詞而已呀!
演員有時還會面臨另一種問題~入戲太深,無法自拔。演員往往自己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去建構出關於這個角色的一切價值觀、所信仰的人事物、快樂或不快樂的任何回憶……等等,但當四、五個月後戲殺青了,自己卻必須親手摧毀這一切!……好殘酷……後來才知道為何有些演員會無法承受這樣的心理壓力而變得「怪怪的」 ……可能需要多些經驗才能說抽離就抽離吧?!可是當我們能真正悠遊其中的那個時候,是不是也表示我們心中的某塊地方已經麻痺了呢?認真的程度又像當初那樣嗎? 以前拍過不少MV,廣告作品也有累積一些,目前是以電視劇為主要的表演舞台,電影作品不多,其他如舞台劇、廣播劇、音樂劇等則還未有機會嘗試。常聽說很多電視劇演員一旦有機會接觸到電影,就不願再回去小銀幕了。也有些舞台劇演員則視其他商業類的戲劇表演如敝屣,只願堅守舞台劇這塊領域。其實個人的專長偏好本就不同,能夠在哪一種戲劇表演中發揮出最大的自己,擁有最大的成就感固然都是幸福,但我總覺得若能悠遊於各種戲劇舞台間,演技既能內斂亦能外放,才是一個專業演員的能耐。So……期許自己囉!正如我的大學班導郭秋雯老師曾引述達賴喇嘛的一句話:「『學習』是快樂的開始。」只有經由不斷的學習與自我充實,時時重新檢視自己、調整自己,才會有源源不絕的「快樂動力」。
其實從出道至今,周遭的親朋好友、許多fans還有我自己都會一直提醒著自己“莫忘初衷”。我的初衷~就是單純的「我熱愛演戲」,其它衍生而來的,大多是依附著「藝人」這個身份而來,而非「演員」。原本預計大學畢業後,就立即出國進修,但有很多很多事情是目前的我無法控制的,也許是由於當前的我正處於演藝事業的起步階段(以長久規劃看來,第四年仍算是「開頭」);也許是由於家計問題;也許是弟弟至法國當交換學生的時間和我計劃出國的時間重疊,家中將只剩媽媽一人;亦也許是由於和經紀人之間共同打拚的約定與默契……太多太多的也許,在外界看來似乎是我有太多的顧慮,但有時我們不能以別人的標準來評斷一切,最重要的是自己心中的那把尺、那個計時器,或許只有你自己曉得,時候到了,就走,就一定要做某些事,放下某些東西,不用再管外界的指指點點、千萬種看法……。只是目前在多種因素交織之下,我必須是能變通、flexible的,我會繼續進修,只是換成另外幾種形式,可能是短期進修,可能將時間往後移,可能分多次進行……等等。
總之呢~期許自己能盡量做到「在最困難的環境中做最快樂的自己」,也希望每個人都能莫忘初衷,堅持自己心中最初、最真的想法!
這是不久前在和依晨吃飯時所談到的一句話。
是的,依晨就是比別人多花那麼一點時間、心力,所以她完成了很多人都認為不可能的任務--4年不蹺課,兼顧學生與專業演員角色。
其實身為導師的我,每次看到依晨拖著疲憊的身心來上課,心中總有許多的不捨和心疼。依晨不只一次告訴我,她很遺憾沒能當一個專職的學生,全心在功課上,也無法和同學們一起喜怒哀樂,但在老師們的心中,依晨已是難能可貴了。我們都清楚她在挑戰一項艱鉅的任務,事實也證明依晨達到了。
雖然依晨很難有時間參與同學們的各項活動比賽,不過她往往會以來賓的身份現身在會場,為大家打氣;看到同學們為韓歌大賽練唱練得那麼辛苦,無法參加比賽的她,只好買彭大海去慰勞大家,幫同學潤潤喉。
對於依晨無法參與團體活動,同學們不僅不曾抱怨,也都樂意為她分攤工作,這是依晨一直感念在心,對同學既感激又抱歉的事。我告訴依晨,這就是同學愛!其實依晨對同學也很好,記得大二她到大陸去拍片,回來時帶了好多當地的小飾品分送給同學,禮物雖小,但每位同學都感受到依晨滿滿的心意。依晨喜歡吃零食,但怕胖,無法多吃,每每拆包後,只吃一口,祭祭五臟內腑,聊表心意,其餘的就大家分享。有時依晨會為了系上活動提供自己的簽名照當作比賽獎品,學弟妹們搶得踴躍,也提高了大家的參與率。
這就是林依晨!總是珍惜所有、總是感恩點滴、總是默默付出!
因為是導生關係,和依晨有了幾次深刻的談話,更瞭解她光鮮亮麗背後的辛苦。每當看著她娓娓道出心中的感受所流下的淚水時,往往為之動容。她真摯的眼神裡告訴我,好想像其她年輕學子般,談戀愛、參加社團、到處亂逛、邊八卦邊吃零食……,不用管什麼形象不形象的。所謂「人不痴狂枉少年」,當別人恣意地揮灑青春,不讓青春留白時,依晨卻只能日以繼夜地趕著拍戲。
不過比起很多人更幸運的是,演戲對依晨來講,是工作也是興趣,所以即使拍戲辛苦,她也樂在其中,畢竟能在對的事業舞台上,盡情地展現才能、發揮所學,是可遇不可求的機會。所以依晨很踏實、滿足地在走人生的每一步。依晨告訴我說,每當她知道她拍的戲有很多人在看,內心就充滿感激,成就感也會伴隨而來,成為她更努力拍戲的動力。為了在戲劇方面更專精,依晨不僅修習韓文本系的學分,也到傳播學院選修電影製作等相關課程,以補不足之處。
這就是林依晨!永遠堅持理想、永遠不辭辛勞、永遠向前邁進!
依晨原本就是個很成熟、心思很細膩的女孩,所以往往自行背負了一些自認為要扛的責任,而讓自己過於沈重。如今選擇演員這個公眾角色,除了外界加諸在她身上有形的無形的期許之外,她自己給自己的壓力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天蠍座的依晨個性堅強,當然也就很少訴苦,更不輕易將內心的委屈表達出來,凡事忍耐,凡事低調。我想這也是她年紀輕輕就可以在演藝界受到肯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很快,依晨的四年大學生涯即將結束,正式要告別學生身份,當一個更專職的演員,接受更多的挑戰。我相信未來的依晨一定不會只是一個每天忙著軋戲賺錢的演員,她的成就不會僅止於此,我們都相信她是被賦予天命要來影響很多人的。所以,當她告訴我要出書時,我便提醒她,這本書的內容一定要可以給人正面的鼓舞力量,是深刻的,是認真的,不要在乎是否成為暢銷書,重要的是要帶給讀者一些具有意義的訊息。很高興依晨也有同樣的自我期許,所以當她來找我寫序時,我也就義不容辭地答應她,希望依晨的這本書是她接受另一個挑戰的開始,而我也堅信這會是一個美好的開始!
郭秋雯(政治大學韓語系助理教授) The dearest家族朋友們~大家好!
好久沒上來給大家留言了,最近依晨想了很多,對許多事情也漸漸有了不同的體悟,不想只是單純的感謝,更想將近來的想法向大家報告,有點嚴肅,還請大家包含嚕!
我今年21歲,即將升上大三,還有2年左右就要從大學畢業了,其實我愈來愈確定自己將來會在演藝圈裡長久耕耘,但目前我仍想藉著尚在政大就學的優勢,多修些課、多學點東西,以後才更有本錢和別人競爭,畢竟藝能界裡主要還是有才能者的天下。
我有一位非常替我著想、對我非常好的經紀人,我們就像親人般,她覺得:我是因這兩年興起的偶像劇而讓大家認識我的,但偶像劇的前景堪憂,最終仍是得回歸到正統戲劇,因此現在的我必須打穩根基、保持一定的曝光率,並多交出一些好作品,才能避免「曇花一現」的下場。可是目前亦是我學校課業最繁重的時候,為了通告好安排,我必須將所有的課集中在幾天之內,導致我已幾乎沒有空堂可排進輔系或雙主修的課程,這是我進大學以來最大的遺憾,沒能多學點東西在身上真的很可惜。
若要問我:覺得什麼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家人?事業?健康?友情?愛 情?……老實說,我覺得它們都很重要,也貪心地想將它們一把抓,但我也知道有得必有失,更何況我是處在這樣一個五光十色、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演藝圈內,變化之大、之快速更非一般環境可比擬。
常常有時候,我會覺得好累、好累,那種累、那種龐大無形的壓力會讓人突然淚水不住地奔流……覺得自己雖然正在做自己興趣所在的事;雖然經濟情況好轉;雖然外表光鮮亮麗;雖然……雖然好像”真的”爭了那麼一口氣,讓從前瞧不起、欺負妳的人刮目相看,甚至反向奉承時……妳知道自己已失落了更多、更多……當我必須戴著眼鏡、口罩,或將帽簷壓得極低才能自在大方地在街上行走時;我必須承受許多根本不了解我,甚至壓根沒見過我一面的人狂潮似的批評時;我必須放棄一段刻骨銘心,或有機會開始的愛情時;我必須數倍於從前地在意同學、老師、朋友、親戚、影迷、一般人們的眼光與看法時;我必須痛苦地節食減肥,卻得眼巴巴看著別人大嗑頂呱呱時;我必須忍氣吞聲,不得罪任何人時;我必須……天哪!我排除萬難,如此努力,為的竟就是這麼多個身心煎熬的時候嗎?!我常想。
不過沒關係!我還有這麼多支持我的親朋好友、師長、fans,很多我也都不認識呀!袁詠儀姊姊曾告訴我,她有一次到國外一偏遠地區的鄉下地方時,看見一個年約12、13歲的可愛女孩,便上前和她聊了起來,本來還聊得挺高興的,但當她問那女孩:「以後想做什麼呀?」時,那女孩一雙深邃的大眼直盯著她約莫5分鐘,什麼話也沒說。袁姊姊一開始很生氣,覺得這女生怎麼那麼沒禮貌,後來同行的人告訴她~那裡的女孩「根本就不曉得」自己「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未來,自然會被問得啞口無言了。
是呀!我是多麼幸福!至少我可以選擇追求我的夢想:成為一位優秀的演員。雖然如此,我的內心對於未來還是時常感到很徬徨,可是每次只要一上網看看家族朋友們給依晨加油、打氣、支持、鼓勵的留言後,就又有勇氣繼續向前行了!衷心希望大家能和依晨一起加油、為自己的生命做努力,好嗎?
依晨 2003.03.28 我愛演戲
有時候覺得從事「藝人」這行真不是「普通」、「正常」人能幹的,尤其是當「演員」這一塊。
在我的認知中,當一個演員不容易,當一個「好的」演員更是不容易!所謂「好」,可不僅僅是指戲能演得好,他本身對於戲劇的認知、面對戲劇的態度,身為劇中人物的當下及之後如何與原本的自己相處,此外還有他與導演、其他演員,甚至工作人員之間微妙的互動,在在都會影響著一個演員的演出,表現出這個演員的專業程度。
演員以他的身體、腦筋及內心來演出。肢體語言、面部表情表現出的是大致上的動作,還需要動腦筋讓動作有意義且不落俗套,更需要內心敏銳的感受力讓演出更有感情、動人心弦。因此演員最好能擁有健康的身體、經歷過各種感受與情緒的「生活經驗」以及源源不絕的「創意」,再加上豐富的「感受性」及「想像力」。
「笑」只是一個表情,但若是一百個不同的角色來笑,那就有一百種不同的笑法,如果再考慮到每個角色當時的身體狀況和心情,甚至所處的各種特殊情境,那笑的方式就又可以多上好幾倍了。
很多演員對於哭戲都有自己的一套辦法及看法,對我而言,我覺得「眼淚」挺重要的。(人家常說:「眼睛為靈魂之窗」,那麼自雙眼流竄而出的淚水,不就等同於「溢出的靈魂」嗎?嘩!從字面上就足見它有多麼重要!)不過這意思並非是指演出時一定要「流」淚才理想,而是像笑一樣,哭泣也有分很多種呀!壓抑的啜泣、酒醉時放縱的大哭、喜極而泣、氣憤地落淚、茫然不自覺地潸然淚下,身體上疼痛的哭泣、心痛時哀傷的抽泣,或只是因眼睛進沙或打呵欠而流淚,都不一樣的∼對,還沒加上不同人哭的方式也不同哩!而淚水存在或流動的樣子亦千變萬化:僅是眼眶含著淚光,或是淚珠就這麼凝在雙睫邊,或「最傳統」的如斷了線的珍珠般落下,或無法抑制的狂「噴」,淚水爬滿了面頰(也就是白居易琵琶行詩中「夢啼妝淚紅闌干」的模樣),還有一種~僅剩下未乾的淚痕及早已哭乾,空洞無神的雙眼……。因此,演哭戲要「哭出來」或許並非那麼難,有的演員為了自己雙眼的健康著想,本身又具備「方法演技」的底子與能力,就會借助眼藥水或舞台專用,可刺激淚水分泌的噴劑(味道聞起來有點像「萬金油」,涼涼辣辣的,美國紐約某些劇場的演員會使用這種小道具來製造舞台表演時所需呈現出泛淚光,甚至流淚的效果,第一次看到這種東西時,我還真有些傻眼呢!)據我自己的經驗,台灣的導演都比較希望演員是情緒到了而真的情不自禁地流下淚水,他們認為這樣比較真實、自然,也比較有「感覺」。但去到內地拍戲時,一直到了即將殺青之際,我才自劇組的場記及當地一些助理口中得知,他們那裡幾乎大部分的演員演哭戲都是倚靠眼藥水,再加上表情做足便成了,只有少數幾場可能他們認為很重要或可能需要很激動的哭戲,才會培養情緒「來真的」。 嗯……總覺得好像就是少了那麼點味道……。怎麼說呢,這其實也正是我表演時存在的矛盾心理之一,傾盡全部心力去演出,有時弄得自己精疲力竭,無以為繼,但若不這樣,心裡又覺得這並不是我最真實、盡力的演出。而且有時候像哭戲這種情緒上波動較大、較激動的戲,其實很難短時間內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覆來過許多遍,卻還是在與最初次演出時相同的力度上。記得前輩劉松仁曾說過:「能夠一再重來的東西就不是藝術品了。」唉!我只能說,某些台灣的電視劇演員實在是太厲害了,一定要拍爛手掌以示佩服之意(呃……太誇張了喔?!)他(她)們怎麼能做到隨時隨地都能說哭就哭,還有所謂的「三秒鐘」落淚,甚至還有更誇張的∼一個彎軌鏡頭,軌道先推至演員左邊,他的左眼便聽話地掉下淚來,當軌道順推至其右半邊臉時,他的右眼就十分「湊巧」地選在此時落淚了……嘩塞!簡直是「哭神」了嘛!我是不是應當像他(她)們效法,勤加練習,才能達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境界?
會這樣說,是因為自己很幸運,遇到的都是很會講戲、很善於也很樂於幫助演員培養情緒的導演,讓我能在劇中自然地、放心地釋放自我,號啕大哭,讓淚水盡情奔流,但難保哪天遇到的導演耐心不足,劇組的進度又趕,到時候完全就只能靠自己了。雖說這本來就是演員理所當然應具備的能力,自己也不斷在如此磨鍊著,但心底還是很怕會訓練過頭而變成演戲的機器,為流淚而流淚,為做動作而做動作,那多可怕呀!戲劇中最動人的,應該是人與人之間那真實的情感流動,而非僅是在場景中走位、做完該做的動作,說完該說的台詞而已呀!
演員有時還會面臨另一種問題~入戲太深,無法自拔。演員往往自己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去建構出關於這個角色的一切價值觀、所信仰的人事物、快樂或不快樂的任何回憶……等等,但當四、五個月後戲殺青了,自己卻必須親手摧毀這一切!……好殘酷……後來才知道為何有些演員會無法承受這樣的心理壓力而變得「怪怪的」 ……可能需要多些經驗才能說抽離就抽離吧?!可是當我們能真正悠遊其中的那個時候,是不是也表示我們心中的某塊地方已經麻痺了呢?認真的程度又像當初那樣嗎? 以前拍過不少MV,廣告作品也有累積一些,目前是以電視劇為主要的表演舞台,電影作品不多,其他如舞台劇、廣播劇、音樂劇等則還未有機會嘗試。常聽說很多電視劇演員一旦有機會接觸到電影,就不願再回去小銀幕了。也有些舞台劇演員則視其他商業類的戲劇表演如敝屣,只願堅守舞台劇這塊領域。其實個人的專長偏好本就不同,能夠在哪一種戲劇表演中發揮出最大的自己,擁有最大的成就感固然都是幸福,但我總覺得若能悠遊於各種戲劇舞台間,演技既能內斂亦能外放,才是一個專業演員的能耐。So……期許自己囉!正如我的大學班導郭秋雯老師曾引述達賴喇嘛的一句話:「『學習』是快樂的開始。」只有經由不斷的學習與自我充實,時時重新檢視自己、調整自己,才會有源源不絕的「快樂動力」。
其實從出道至今,周遭的親朋好友、許多fans還有我自己都會一直提醒著自己“莫忘初衷”。我的初衷~就是單純的「我熱愛演戲」,其它衍生而來的,大多是依附著「藝人」這個身份而來,而非「演員」。原本預計大學畢業後,就立即出國進修,但有很多很多事情是目前的我無法控制的,也許是由於當前的我正處於演藝事業的起步階段(以長久規劃看來,第四年仍算是「開頭」);也許是由於家計問題;也許是弟弟至法國當交換學生的時間和我計劃出國的時間重疊,家中將只剩媽媽一人;亦也許是由於和經紀人之間共同打拚的約定與默契……太多太多的也許,在外界看來似乎是我有太多的顧慮,但有時我們不能以別人的標準來評斷一切,最重要的是自己心中的那把尺、那個計時器,或許只有你自己曉得,時候到了,就走,就一定要做某些事,放下某些東西,不用再管外界的指指點點、千萬種看法……。只是目前在多種因素交織之下,我必須是能變通、flexible的,我會繼續進修,只是換成另外幾種形式,可能是短期進修,可能將時間往後移,可能分多次進行……等等。
總之呢~期許自己能盡量做到「在最困難的環境中做最快樂的自己」,也希望每個人都能莫忘初衷,堅持自己心中最初、最真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