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INTERVIEW# 11
美惠教我的事
只要有心想學,沒有什麼辦不到的

某天,我騎車帶老媽去附近的火雞肉飯餐廳吃午餐。日頭熱,我請老媽先進去,停好車子後,便向老闆點菜。才一進門就坐,老媽便鬼鬼祟祟壓低聲音說:「櫃台那個太太,應該是老闆的媽媽,以前住在我們榮華街。你小時候那一條刻著吉祥如意的玉珮,我就是跟她買的。」

我回頭望,根本認不出來她是誰。待老闆送上火雞肉飯和幾道小菜,老媽舉起筷子,忽然失魂般盯著那盤涼拌茄子,「為什麼他們的茄子這麼紫?」

「對啊,為什麼妳每次煮的都黑黑的?妳問她啊,說不定她也認得妳。」

「不要啦,那麼久了,拍謝。」說完,老媽揮揮手,要我閉嘴吃飯。

那時,我有一股衝動,想要call out給台中的美惠,向她請教如何把茄子煮成漂亮的紫色。美惠是這次採訪計畫中,煮菜手藝數一數二的主婦。

「以前我的廚藝真的很差。」

拜訪她的那一天,我和藝堂、這次隨行的出版社工作人員宛芳,看著滿滿一桌媲美大餐廳的手路菜,都覺得不可思議。

「不是只需要蛋炒飯嗎?」

「這根本家宴等級了!」於是我們大方拿起筷子,吃將起來。

「拜託你們幫我多吃一些。」美惠殷勤地叮嚀著。

「這盤泰式涼拌海鮮,洋蔥為什麼這麼甜?完全不會嗆?」宛芳問。

「洋蔥切絲後,泡在冰水裡,味道就比較不嗆,但不要泡太久,不然連甜味都會消失。記得泡有冰塊的水,而不是只泡冰水。」

「冰一下是要冰多久?」

「五分鐘左右就可以。」

美惠像是廚藝老師一樣,從容回答,反覆提醒我們多吃一些,她自己碗裡的飯菜倒是吃得慢。很難想像眼前這一位廚藝高手,以前連蛋炒飯都不會做。

「以前我們都在食堂吃飯,偶爾宵夜才會想弄點什麼來吃。十三歲時,有人要我炒飯,我從沒炒過,他們卻說炒飯每個人都會做,我被逼急了,想說是蛋炒飯嘛,便把蛋和飯一股腦倒進炒鍋,大家看了都傻眼。那時我廚藝真的很差。」

「妳應該沒想過自己後來會寫食譜吧?」

「對,我婚前不是很會煮。」

婚前,先生曾告訴她,家裡有人煮飯,所以她不需要下廚。「但我覺得煮飯和生小孩好像是結婚該做的事情,所以買了人生第一本川菜食譜,開始慢慢學。」交往時,老公也說會在很多人的地方向她公開求婚,不過美惠拒絕了。「我先生不愛說話,但人真的很好。不用什麼求婚,我就點頭願意嫁了。」說完,又笑了起來,「早知道就答應讓他公開求婚了,現在好後悔。」

美惠的先生的確寡言,採訪過程中,他在樓上房間待著,一旦美惠需要,才下樓泡茶或準備餐具;同桌吃飯時,他較少吃創意料理,多半吃滷肉等家常菜色,吃飽了便上樓,留給美惠自在的空間與我們交談。

美惠與先生聊天時,幾乎都說帶著淡淡台中腔的台語,遇到少數字詞,才聽得出差異。她老家在福建閩西,是客家人,她們家鄉的客家話和一小時車程外的客家村落便有所不同,更不用提與台灣客家話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她從小父母離異,和弟弟跟著媽媽,哥哥則跟著爸爸。媽媽在公家單位上班,吃飯時間都在食堂,用糧票支付。

「小時候媽媽常做菜嗎?」

美惠搖搖頭,「因為都吃食堂,我媽媽不大會做菜。」

小時候,她鮮少玩耍,多半忙著做家事。外婆養豬,美惠也幫她到附近撿拾豬吃的菜葉。

雖然童年生活貧苦,但在當時的中國已經算是不錯,因為她和媽媽的戶口身分屬於一般居民,居民便可以在公司上班,領固定薪水;若被歸屬為農民,就得種菜,和天公搶飯吃,收入較不固定。美惠讀到初二,還沒畢業就開始工作了,她曾在公家單位上班,後來則留職停薪到沿海地區見見世面。她半工半讀遇到當時經營房地產公司的先生。

一九九六年,她二十歲,決定結婚。

「很幸運嫁進來,公公婆婆都很疼我。」

一個從來沒出過遠門的女兒,竟要嫁去台灣,這讓美惠媽媽非常擔憂。鄉里朋友也有傳聞,說嫁到台灣的女孩往往會當男人的小老婆。她怕,但丈夫的體貼終究讓她心安。「大陸是很競爭的地方,而結婚之後,老公對我娘家的人,比我自己對他們還要好,我的個性也受到老公的影響變得不像以前那麼尖銳。」

「當時的個性,是不是像媽媽?」

「我是在單親家庭長大,媽媽是一個堅強的女人,她母兼父職,且為了保護自己與小孩,而變得比較強勢。我的個性不像媽媽,當時也不能理解媽媽的做事風格。」

「她一人把我們拉拔長大,後來卻生了病,我那時人在台灣,弟弟在北京,弟弟得知媽媽的身體狀況後,曾回到廈門照顧。可是媽媽個性強,不要人照顧,中途還一個人搬回老家,自己洗衣做飯打理一切。」美惠的媽媽得的是胃癌,手術後沒多久又移轉成骨癌。骨癌很痛,她連睡覺都沒辦法躺,只能坐著睡。「她一輩子省吃儉用,寧願痛到走不動也不坐車,想把所有東西都留給小孩。我以前總覺得,為什麼她一直管我,那麼嘮叨,現在當了媽媽,才後悔當初沒有理解她的苦。」

但美惠是幸運的,夫家環境比娘家好得多,讓美惠不用擔心生活。而原本遠嫁台灣,又要與公婆同住的懼怕,也因為公婆的疼惜而放下。「我婆婆常講一句話,媳婦是娶進來的,所以更要疼惜人家。我很慶幸嫁進這個家庭,也儘量做好媳婦的本分。」

「我婆婆的手藝很好,傳統的菜我都是向她學的。」因為以前大家族的關係讓她習慣做很多菜。婆婆得知家人喜歡吃腸旺,過年一次買了五副大腸。「婆婆每次都說,她有三個媳婦,每一家分一分就沒有多少。所以老公告訴我千萬不能跟婆婆說喜歡吃什麼,說了就會讓你吃到怕。」

我的老媽也是這樣,每次做醉雞、滷肉或是粽子,總會一次準備一堆。「老爸和哥哥都在中國,現在家裡只有我們兩個,怎麼吃得完?」印象中她會自己找出容器,看是拿回外婆家或與鄰居分享,或是請阿姨來吃,或是宅配到台中給我姪女。有時沒有人可以送了,她便溫柔地凝視著我,帶點懇求地說:「來,你把這盤菜吃光,我把這盤菜吃光,這樣就結束了。」

寧願吃進肚子,也不想浪費,這就是我的老媽。顯然的,美惠在這一件事上,與我抱持著相同的態度。「我的份量都做得少,但樣式稍微多一點。可以吃完要緊。」

桌上那鍋滷肉,是婆婆教美惠的拿手菜。肉質滷得軟硬適中,不會死鹹,也有淡淡八角香。「我婆婆不喜歡加香料,現在她不在了,我才會加八角。」……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