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回 紫玉無瑕
牡丹世稱百花之王,素有國色天香之譽,獨為唐人所鍾。盛唐以降,帝都長安城裡的牡丹,以西明寺最為知名,常邀騷人墨客青睞。中唐詩人元稹有《西明寺牡丹》詩,詠霽月光風之中的牡丹。與他合稱「元白」的白居易,則有《西明寺牡丹花時憶元九》《重題西明寺牡丹》等詩作,再再對於這座寺院中的牡丹多所吟詠讚頌。
白居易另有一闋排律《牡丹芳》,中有二聯:
衛公宅靜閉東院.西明寺深開北廊
戲蝶雙舞看人久.殘鶯一聲春日長
香山居士曾任刑部尚書,有資格成為衛公宅裡座上客。而他更是知名造園大家,所到之處必築居。在渭上有蔡渡之居,在江州有草堂之居,在長安有新昌之居,在洛中有履道之居,皆有詩作以記其勝。更嘗自謂:「予自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門,凡所止,雖一日二日,輒覆簣土為臺,聚拳石為山,環斗水為池。」因而得有「君子之居,一日必葺」之稱。
諸多居處之中,最得詩人心儀者,首推洛陽履道坊的庭園。他在《洛下卜居》詩中言道:
天竺石兩片.華亭鶴一支
東南得幽境.樹老寒泉碧
池畔多竹陰.門前少人跡
豈獨為身謀.安吾鶴與石
如此一位造園成癖的醉吟先生,竟在詠頌牡丹芳茂的詩作之間,將衛公宅與西明寺相提並論。可知當時,平康坊李衛公府邸的牡丹,是如何萬紫千紅繁華錦簇!
然則牡丹為唐人所摯愛,乃是盛唐之後的風流。時值貞觀九年,非但這「國色天香」的芳華,仍待攫獲帝都貴冑的青睞,西明寺更尚未創建。
西明寺是大唐京城長安的著名寺院,其受重視的程度,甚至經歷兩百餘年之後的會昌滅法,依然能與大慈恩寺、薦福寺、莊嚴寺繼續並肩挺立。這座寺院位於皇城西南、西市東南的延康坊西南隅,貞觀前期是李世民第四子魏王李泰的府邸。如若更往前數,這裡原是隋代越國公楊素的宅第。將近五十年前,也正是在此處,楊素曾經盛讚李藥師:「老夫這席座位,你遲早是要坐上的。」而如今,李藥師的高度非但已與當年的楊素相匹儔,甚且猶有過之。未料百數十年之後,兩處庭園牡丹之盛,竟爾又相頡頏。
不過當下,「衛公宅」尚不知名。只因此時李藥師仍是代國公,還沒有徙封衛國公。如今代國公百畝宅內的東北隅,水榭之外,山池之間,正有一葉扁舟,悠然碧波之漪。舟尾一名崑崙奴閒閒撐篙,前立二位長者。一位?偉魁秀,恬泰疏朗,正是李藥師;另一位清矍峬峭,澄澹高逸,則是孫思邈。太上皇李淵大行甫過百日,眼前這迤邐瀲灩的山水之間,人人均仍披縗裳、繫麻絰。
只聽孫思邈輕聲一嘆:「相君這處山池建成,匆匆已有數年。其間僕雖多次造訪,卻從未能似今日,如此優游閒適。」
李藥師聞言,緩緩點頭:「只緣大國手一向鶴蹤杳然,難得常駐京師啊。」
「相君取笑了!」孫思邈卻緩緩搖頭:「僕意以為,只緣相君一向宵衣旰食孜孜國是,未嘗得有餘暇啊。」
李藥師轉身面對摯友,正色說道:「這多年來每犯舊疾,總要勞煩大國手枉駕,毋任感荷!」邊說邊微微躬身。
孫思邈連忙還禮:「不敢!相君實乃公侯干城,兆民賴之。僕有幸得略盡綿薄,誠乃不勝之慶。」
「如今北荒蕩平,西極戡定,正待偕同道兄徜徉山水。未料卻是道兄,不復得有餘暇啊。」李藥師不免搖頭太息。
只因去年春夏,太上皇李淵風疾漸趨沉重,皇帝李世民召孫思邈入朝侍疾。如今太上皇雖已崩逝,長孫皇后卻犯氣疾,仍須這位大國手留在京師。他與李藥師交遊數十載,又是相互首肯的兒女親家。雖因國喪不得成禮,這兩位好友卻不時抽暇小敘。尤其此時,李藥師戡定吐谷渾歸來,尚未抵達長安,便已遭遇誣譖。返京之後蟄居家中,孫思邈更願意不時撥冗前來相伴。
只聽欸乃一聲,扁舟側偏,悠然婉轉。前方景象霎時已由適才的蒼岩障目,變為粼光漫眼。秋陽篩過岸邊樹梢,將清影盪漾在碧波之涯。孫思邈略為瞻望,便遙遙指向前方:「相君請看,那水際陂岸,便是去歲分株的木芍藥。」初唐稱牡丹為木芍藥,以其花似芍藥而宿幹似木。
這座平康府邸,當初是李德謇在陸澤生指導之下規劃興建。而在更早之前,李德獎已從甄權、孫思邈習醫。因此建邸之初,便闢有一方園圃,栽植各種草藥,木芍藥也在其中。移入的植株三五年後開始著花,未料其間竟有兩色,花朵特為雍容。其一潔白無瑕,另一白瓣韞紫,紋彩如玉,雙雙令人愛不忍釋。於是兩兄弟各與自家老師商討之後,便在去歲秋季,將園圃裡這兩色佳種,分株植入山池院中。今年春夏,李藥師行軍崑崙之時,這一白一紫兩色木芍藥,已首度在山池院中展露風華。
撐篙的崑崙奴將扁舟泊在岸邊,架上舷梯。這裡早有侍從迎候,服侍二老下舟。前方不遠便是叢叢木芍藥,時值仲秋,花季已過,而蔥蘢綠葉,仍在晴空豔陽之下兀自繁茂。
李藥師邊隨孫思邈前驅,邊問道:「德獎告知,這木芍藥與芍藥一般,也是根皮入藥?」
「是。」孫思邈點頭道:「當此仲商八月,正是採根之期。刻下園圃那邊,只怕還沒有忙完哪。」他見李藥師望過來,眼神中似略有疑惑,便即笑道:「木芍藥根皮入藥,惟取紅、白單瓣者為上。這兩色複瓣異種,賞翫固佳,入藥則否。」
李藥師謝道:「多承指點!」又問道:「也是德獎告知,木芍藥根皮入手、足少陰、厥陰四經,最有活血化瘀之功?」
孫思邈微微頷首:「確然如此。」他二人相識之初,孫思邈便已診斷,李藥師的足疾,傷及左足厥陰肝經。
李藥師聞言,再度轉身朝向摯友:「道兄請看……」他邊說邊略為活動腿腳:「今日遊園至此,僕竟無須柱杖幫扶,此皆緣由道兄之妙手高明啊。」邊說邊微微躬身。
「不敢!」孫思邈還禮:「此皆相君持志養氣,修為精湛,非徒醫者之所能爾。」
兩人相與連袂而行,步下的石徑徐緩上坡。侍從趨前服侍,李藥師示意無需,自與孫思邈相攜,登上坡間平坦之處。舉目但見豁然開朗,左側出現山池院中的池水主景,迤邐瀲灩盡收眼底。池中三座小島,徜徉碧波環抱之掖,一派具體而微的海上神山意象。
孫思邈雖已多次造訪平康府邸,卻從未來過此處。此時他放眼而眺,頷首嘆道:「素聞府上山池院,池水作『心』字形。今日卻是首度,將這『心』字一覽無遺。」
李藥師同樣頷首嘆道:「也惟有在此處,方能將這『心』字一覽無遺。」
牡丹世稱百花之王,素有國色天香之譽,獨為唐人所鍾。盛唐以降,帝都長安城裡的牡丹,以西明寺最為知名,常邀騷人墨客青睞。中唐詩人元稹有《西明寺牡丹》詩,詠霽月光風之中的牡丹。與他合稱「元白」的白居易,則有《西明寺牡丹花時憶元九》《重題西明寺牡丹》等詩作,再再對於這座寺院中的牡丹多所吟詠讚頌。
白居易另有一闋排律《牡丹芳》,中有二聯:
衛公宅靜閉東院.西明寺深開北廊
戲蝶雙舞看人久.殘鶯一聲春日長
香山居士曾任刑部尚書,有資格成為衛公宅裡座上客。而他更是知名造園大家,所到之處必築居。在渭上有蔡渡之居,在江州有草堂之居,在長安有新昌之居,在洛中有履道之居,皆有詩作以記其勝。更嘗自謂:「予自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門,凡所止,雖一日二日,輒覆簣土為臺,聚拳石為山,環斗水為池。」因而得有「君子之居,一日必葺」之稱。
諸多居處之中,最得詩人心儀者,首推洛陽履道坊的庭園。他在《洛下卜居》詩中言道:
天竺石兩片.華亭鶴一支
東南得幽境.樹老寒泉碧
池畔多竹陰.門前少人跡
豈獨為身謀.安吾鶴與石
如此一位造園成癖的醉吟先生,竟在詠頌牡丹芳茂的詩作之間,將衛公宅與西明寺相提並論。可知當時,平康坊李衛公府邸的牡丹,是如何萬紫千紅繁華錦簇!
然則牡丹為唐人所摯愛,乃是盛唐之後的風流。時值貞觀九年,非但這「國色天香」的芳華,仍待攫獲帝都貴冑的青睞,西明寺更尚未創建。
西明寺是大唐京城長安的著名寺院,其受重視的程度,甚至經歷兩百餘年之後的會昌滅法,依然能與大慈恩寺、薦福寺、莊嚴寺繼續並肩挺立。這座寺院位於皇城西南、西市東南的延康坊西南隅,貞觀前期是李世民第四子魏王李泰的府邸。如若更往前數,這裡原是隋代越國公楊素的宅第。將近五十年前,也正是在此處,楊素曾經盛讚李藥師:「老夫這席座位,你遲早是要坐上的。」而如今,李藥師的高度非但已與當年的楊素相匹儔,甚且猶有過之。未料百數十年之後,兩處庭園牡丹之盛,竟爾又相頡頏。
不過當下,「衛公宅」尚不知名。只因此時李藥師仍是代國公,還沒有徙封衛國公。如今代國公百畝宅內的東北隅,水榭之外,山池之間,正有一葉扁舟,悠然碧波之漪。舟尾一名崑崙奴閒閒撐篙,前立二位長者。一位?偉魁秀,恬泰疏朗,正是李藥師;另一位清矍峬峭,澄澹高逸,則是孫思邈。太上皇李淵大行甫過百日,眼前這迤邐瀲灩的山水之間,人人均仍披縗裳、繫麻絰。
只聽孫思邈輕聲一嘆:「相君這處山池建成,匆匆已有數年。其間僕雖多次造訪,卻從未能似今日,如此優游閒適。」
李藥師聞言,緩緩點頭:「只緣大國手一向鶴蹤杳然,難得常駐京師啊。」
「相君取笑了!」孫思邈卻緩緩搖頭:「僕意以為,只緣相君一向宵衣旰食孜孜國是,未嘗得有餘暇啊。」
李藥師轉身面對摯友,正色說道:「這多年來每犯舊疾,總要勞煩大國手枉駕,毋任感荷!」邊說邊微微躬身。
孫思邈連忙還禮:「不敢!相君實乃公侯干城,兆民賴之。僕有幸得略盡綿薄,誠乃不勝之慶。」
「如今北荒蕩平,西極戡定,正待偕同道兄徜徉山水。未料卻是道兄,不復得有餘暇啊。」李藥師不免搖頭太息。
只因去年春夏,太上皇李淵風疾漸趨沉重,皇帝李世民召孫思邈入朝侍疾。如今太上皇雖已崩逝,長孫皇后卻犯氣疾,仍須這位大國手留在京師。他與李藥師交遊數十載,又是相互首肯的兒女親家。雖因國喪不得成禮,這兩位好友卻不時抽暇小敘。尤其此時,李藥師戡定吐谷渾歸來,尚未抵達長安,便已遭遇誣譖。返京之後蟄居家中,孫思邈更願意不時撥冗前來相伴。
只聽欸乃一聲,扁舟側偏,悠然婉轉。前方景象霎時已由適才的蒼岩障目,變為粼光漫眼。秋陽篩過岸邊樹梢,將清影盪漾在碧波之涯。孫思邈略為瞻望,便遙遙指向前方:「相君請看,那水際陂岸,便是去歲分株的木芍藥。」初唐稱牡丹為木芍藥,以其花似芍藥而宿幹似木。
這座平康府邸,當初是李德謇在陸澤生指導之下規劃興建。而在更早之前,李德獎已從甄權、孫思邈習醫。因此建邸之初,便闢有一方園圃,栽植各種草藥,木芍藥也在其中。移入的植株三五年後開始著花,未料其間竟有兩色,花朵特為雍容。其一潔白無瑕,另一白瓣韞紫,紋彩如玉,雙雙令人愛不忍釋。於是兩兄弟各與自家老師商討之後,便在去歲秋季,將園圃裡這兩色佳種,分株植入山池院中。今年春夏,李藥師行軍崑崙之時,這一白一紫兩色木芍藥,已首度在山池院中展露風華。
撐篙的崑崙奴將扁舟泊在岸邊,架上舷梯。這裡早有侍從迎候,服侍二老下舟。前方不遠便是叢叢木芍藥,時值仲秋,花季已過,而蔥蘢綠葉,仍在晴空豔陽之下兀自繁茂。
李藥師邊隨孫思邈前驅,邊問道:「德獎告知,這木芍藥與芍藥一般,也是根皮入藥?」
「是。」孫思邈點頭道:「當此仲商八月,正是採根之期。刻下園圃那邊,只怕還沒有忙完哪。」他見李藥師望過來,眼神中似略有疑惑,便即笑道:「木芍藥根皮入藥,惟取紅、白單瓣者為上。這兩色複瓣異種,賞翫固佳,入藥則否。」
李藥師謝道:「多承指點!」又問道:「也是德獎告知,木芍藥根皮入手、足少陰、厥陰四經,最有活血化瘀之功?」
孫思邈微微頷首:「確然如此。」他二人相識之初,孫思邈便已診斷,李藥師的足疾,傷及左足厥陰肝經。
李藥師聞言,再度轉身朝向摯友:「道兄請看……」他邊說邊略為活動腿腳:「今日遊園至此,僕竟無須柱杖幫扶,此皆緣由道兄之妙手高明啊。」邊說邊微微躬身。
「不敢!」孫思邈還禮:「此皆相君持志養氣,修為精湛,非徒醫者之所能爾。」
兩人相與連袂而行,步下的石徑徐緩上坡。侍從趨前服侍,李藥師示意無需,自與孫思邈相攜,登上坡間平坦之處。舉目但見豁然開朗,左側出現山池院中的池水主景,迤邐瀲灩盡收眼底。池中三座小島,徜徉碧波環抱之掖,一派具體而微的海上神山意象。
孫思邈雖已多次造訪平康府邸,卻從未來過此處。此時他放眼而眺,頷首嘆道:「素聞府上山池院,池水作『心』字形。今日卻是首度,將這『心』字一覽無遺。」
李藥師同樣頷首嘆道:「也惟有在此處,方能將這『心』字一覽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