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走進房樹人,認識你自己!
你是否對美國影集中的心理工作者充滿了好奇與敬畏?就像《謊言終結者》(lie to me)裡的卡爾萊特曼博士(Cal Lightman),可以把人的微表情放大10倍,即使對方不說話也能知道他在想什麼。作為心理諮詢師的我,也常常遇到身邊的朋友或者諮詢者對我說:「你到底是不是真的能知道我在想什麼?」老實說,我不是魔法師,無法猜測對方的內心,但是我能夠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對方描繪出自己的內心世界──只須讓諮詢者在紙上畫出房屋、樹木和人物,便能夠將其壓抑在內心的潛意識釋放出來。
現在,請你準備好,跟隨我一起進入這個神秘的房樹人世界吧!
「房樹人測驗」,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主要是圍繞Tree(樹)、House(房)、Person(人)這三個元素展開的,所以又被簡稱為THP。早在1948年,美國心理學家John Buck就發明了一種叫作「畫樹實驗」的方法,他要求被測者在三張白紙上分別畫出房屋、樹及人。這就是最早期的「房樹人測試」。Robert C.Burn在前人的基礎上提出了動態的「房樹人測驗」,要求被測者將房、樹、人三個元素畫在同一張紙上,這樣可以更好地觀察三者之間的互動關係。這也成了現今運用最為廣泛的「房樹人測驗」。
「房樹人測驗」屬於心理投射測驗。它的目的是挖掘出被測者壓抑在最深層的沒有被意識識別出的原始心理,可以投射出被測者真實的心理狀態,系統地把潛意識釋放出來,從而幫助被測者發現自己的各種潛在心理問題。特別是當個人發展遇到問題、內心有困擾,或者選擇存在困難的時候,「房樹人測驗」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導和提示性作用。
本書的開篇是我的現身說法:作為心理諮詢師,當我也遇到職業選擇障礙時,我是如何運用房樹人的測驗方法發現自身問題並最終克服困難的。另外,我還通過對幾個具體案例的分析,來揭示我是如何幫助身邊的人們瞭解他們自身的問題,並啟發式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
如果你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給自己做個測試,你完全可以利用本書的第二部分,跟隨我給出的提示語,畫出房、樹、人這三者,然後在我羅列出的一些基本解釋中,與自己的畫做比對,從而更深入地瞭解自己的內心世界。
但要提醒讀者的是,本書所列出來的解釋僅供參考,更多詳盡的解釋,還需要通過諮詢師對測試者的提問,或者測試者以自問自答的方式深入瞭解和挖掘。
在本書的最後,我闡述了一些繪畫心理學在兒童世界的運用法則,但這些也都只是普遍表象的一般規律,如果測試兒童在心理方面有一定障礙的話,建議家長及時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及早進行干預。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主要是希望這種心理自測的方法普及化,讀者能夠比照本書的內容,及時瞭解自己的內心需求或心理問題,及早進行預防和干預。你甚至可以把它當作一種遊戲,在朋友聚會時,除了桌遊、塔羅牌的第三種選擇。
走進房樹人,認識你自己!
你是否對美國影集中的心理工作者充滿了好奇與敬畏?就像《謊言終結者》(lie to me)裡的卡爾萊特曼博士(Cal Lightman),可以把人的微表情放大10倍,即使對方不說話也能知道他在想什麼。作為心理諮詢師的我,也常常遇到身邊的朋友或者諮詢者對我說:「你到底是不是真的能知道我在想什麼?」老實說,我不是魔法師,無法猜測對方的內心,但是我能夠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對方描繪出自己的內心世界──只須讓諮詢者在紙上畫出房屋、樹木和人物,便能夠將其壓抑在內心的潛意識釋放出來。
現在,請你準備好,跟隨我一起進入這個神秘的房樹人世界吧!
「房樹人測驗」,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主要是圍繞Tree(樹)、House(房)、Person(人)這三個元素展開的,所以又被簡稱為THP。早在1948年,美國心理學家John Buck就發明了一種叫作「畫樹實驗」的方法,他要求被測者在三張白紙上分別畫出房屋、樹及人。這就是最早期的「房樹人測試」。Robert C.Burn在前人的基礎上提出了動態的「房樹人測驗」,要求被測者將房、樹、人三個元素畫在同一張紙上,這樣可以更好地觀察三者之間的互動關係。這也成了現今運用最為廣泛的「房樹人測驗」。
「房樹人測驗」屬於心理投射測驗。它的目的是挖掘出被測者壓抑在最深層的沒有被意識識別出的原始心理,可以投射出被測者真實的心理狀態,系統地把潛意識釋放出來,從而幫助被測者發現自己的各種潛在心理問題。特別是當個人發展遇到問題、內心有困擾,或者選擇存在困難的時候,「房樹人測驗」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導和提示性作用。
本書的開篇是我的現身說法:作為心理諮詢師,當我也遇到職業選擇障礙時,我是如何運用房樹人的測驗方法發現自身問題並最終克服困難的。另外,我還通過對幾個具體案例的分析,來揭示我是如何幫助身邊的人們瞭解他們自身的問題,並啟發式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
如果你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給自己做個測試,你完全可以利用本書的第二部分,跟隨我給出的提示語,畫出房、樹、人這三者,然後在我羅列出的一些基本解釋中,與自己的畫做比對,從而更深入地瞭解自己的內心世界。
但要提醒讀者的是,本書所列出來的解釋僅供參考,更多詳盡的解釋,還需要通過諮詢師對測試者的提問,或者測試者以自問自答的方式深入瞭解和挖掘。
在本書的最後,我闡述了一些繪畫心理學在兒童世界的運用法則,但這些也都只是普遍表象的一般規律,如果測試兒童在心理方面有一定障礙的話,建議家長及時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及早進行干預。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主要是希望這種心理自測的方法普及化,讀者能夠比照本書的內容,及時瞭解自己的內心需求或心理問題,及早進行預防和干預。你甚至可以把它當作一種遊戲,在朋友聚會時,除了桌遊、塔羅牌的第三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