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吾拉魯滋部落咖啡 嚐盡合作社的侷限與受限 ■
【社名】
有限責任屏東縣原住民泰武咖啡生產合作社
【業務內容】
咖啡生豆、禮盒、加工品等銷售;
農產品包裝行銷、展售會活動規劃;族群傳統文化創意產品買賣等服務
【採訪時間】
二○一九年四月
一杯來自屏東泰武的咖啡如何飄香全台?如何在十年內,從零星種植到每年超過一萬噸的收購量,還接下夏威夷、新加坡、香港的訂單?循著沿山公路到位在屏東縣萬巒鄉的吾拉魯滋部落找答案。
看見以百步蛇、陶壺和太陽等三樣排灣族信物圍繞而成的遷村紀念碑,吾拉魯滋部落就到了。
「最近正在幫高雄科工館策展,看以前的照片,當時的記憶都跑回來了。」華偉傑回想莫拉克風災前半年,剛從英國學成回台,已在台中朝陽科技大學謀得教職,被時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姑丈顏和找回部落幫忙賣咖啡。「大家都以為我只是玩一玩,最後還是會回去教書。」為了讓族人覺得「我是玩真的!」,華偉傑成立了取自「茂盛繁昌泰武鄉」為意的茂泰行銷公司,打算半教書半賣咖啡的計畫。豈料,莫拉克颱風來襲,泰武村經歷第四次遷村,從原本在大武山登山口的位置,南遷至萬巒鄉台糖新赤農場的永久屋基地,定名為「吾拉魯滋」。華偉傑的人生也轉了個大彎,離開教職,全心投入咖啡產業重頭學起。
「永久屋基地和過去的生活環境完全不同,如何讓村民安居樂業是首要任務。」二○○三年雲林古坑咖啡異軍突起,讓泰武村民發現,我們這裡滿山遍野都是日治時期留下來的咖啡樹。當政府、社福團體與企業協助援建問:「你們需要什麼產業?」一陣討論後,確定以咖啡為主要產業。當時政府多是救急的心態,對產業發展持保留態度。「部落長輩們有遠見。」在輔導機關建議下,定位為原住民生產合作社。二○一一年,屏東縣原住民泰武咖啡生產合作社展開籌備工作,二○一三年一月完成立案,華偉傑接下合作社經理一職。
▎合作社的偶然與實然
「選擇成立合作社,應該是我們和其他部落最大的不同。」華偉傑認為,合作社發揮了接收資源、整合生產者、統一製程等功能,二○一三年,以合作社標下「吾拉魯滋部落咖啡產銷中心」的經營權。回顧災後至今,屏東地區由政府協助興建的四座產業館,「吾拉魯滋部落咖啡產銷中心」是目前唯一穩定營運的產業館,其他部落因缺少明確執行方向總總因素,後續發展不佳,無以為繼。
有感於原民學生多選讀農、工、護理、教育等科系,合作社透過公益金作為獎學金,鼓勵部落大學生選讀管理、工程、文創觀光等學門,彌補部落缺乏的人才,回到部落協助合作社永續經營。國中小學生部分則以品性操守作為獎學金的評比要項,華偉傑談到,讓孩子了解合作社的存在不只是為了部落的產業,也為了教育,和族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如今,泰武留住人才有成,越來越多大學生畢業後選擇回部落,進入合作社工作。二○一三年起,合作社申請勞動部培力計畫營運產業館,現有三位專案管理人員與十一位進用人員,服務項目從原本的田間管理、產業館營運外,增加了電商、觀光工廠與導覽。合作社業務穩定,即使未來補助終止,合作社的營收仍可支付所有人事開銷。
▎合作社的受限與侷限
屏東是台灣的最大咖啡產地,種植面積超過三百公頃,合作社成立至今,契作、租用、社員自有的咖啡園總面積逾百公頃,年產量近四十公噸。咖啡品種以「鐵比卡」(Typica)為主要栽種品種,種植範圍分布在海拔五百公尺到一千兩百公尺的林蔭間,咖啡產季約從每年九月到隔年三月,咖啡豆依序成熟,農友每週上山採收。
細數泰武咖啡的事業型態轉變,「發展過程中發現,咖啡豆的果皮、果核、葉子等『廢棄物』可以成為延伸產品,也是循環經濟的實踐。」華偉傑成立生技公司接下後端處理。「先成立行銷公司,同時創立品牌『卡佛魯岸』銷售泰武咖啡,接著是合作社籌設,之後再成立生技公司。」華偉傑說,合作社是一個農企業,咖啡農和咖啡種植也是事業體的根本。談及生技公司的設立,他無奈地說,當時要申請原民會獎勵創新研發的補助,「合作社」卻資格不符,因主管機關認為合作社是原民就業單位,改用「生技公司」提出申請。此外,以合作社參加外貿協會計畫時也碰壁,改用公司申請,二○一四年,茂泰公司獲得OTOP十大優質企業,同時也取得出國參展的門票。他談到,在事業經營上,合作社和公司兩種形式各有各的優勢和用途,互利互補,也讓泰武咖啡從生產、製造到銷售能合作無間,串起整條產業鏈。
「合作社組織大,決策速度也相對慢。」華偉傑談到,合作社存在的價值「保障價格」,但對市場價格的反應慢,盤商價格高於合作社的收購價時,社員就把豆子交給盤商,但市場價格降低時,合作社依然須照合約價格收購社員的豆子。滿足社員的共同需求是合作社的成立精神,當社員不將自己視為與合作社的共同體時,也是合作社出現危機的時候。
「合作社和一般公司不一樣,有好處,也有麻煩之處。」華偉傑深知,不論股金多寡,一人一票是合作社的根本精神。但實際運作後容易出現與公司股東會的「職業股東」相似的「職業社員」,使得社務運作上出現遲滯。低薪是年輕人共同面臨的窘境,部落要和軍公教搶人。華偉傑語帶保留談到,以社內的決策節奏,大大不利於新創事業的發展,以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設備更新、教育訓練、薪資調整等費用更是遠遠不足。
回到屏東市區,那棟位在屏東藝文特區內,橙白相襯、以「卡彿魯岸」品牌為名的咖啡館,嘗試換著角度想,之於泰武咖啡生產合作社目前的發展,也許如同電影《蝙蝠俠》的經典台詞:「我的外表底下是誰並不重要,我的所作所為才是關鍵。」在合作社和公司兩種截然不同的事業體的分工互補下,將泰武咖啡農辛苦栽種採收烘焙的咖啡豆銷售出去,讓部落人才留下來,是最根本且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