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時時論集(余英時文集25)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收錄1970年起,45年來余英時先生於港台各大報章雜誌發表之時事評論
呈現出其對文化意義上的「中國」之民主進程、人之尊嚴的關懷與凝視
對時事脈絡的梳理與展望,條理明暢依舊,讀來卻又較其學術研究更為可親
《余英時時論集》收錄之時事評論,絕大多數為對中港台時事有感而發,如中美建交後的「中國統一」問題、1997香港租借到期之展望、蔣經國及鄧小平逝世後試論其生平功過、江澤民關於兩岸和平統一的「江八點」對台灣的意義、中華民國首次全民總統直選遇上中共飛彈演習恫嚇、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反思等等;亦有綜觀世界全局之論,如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科技空前發展與大眾文化覺醒所帶來的影響,及二十世紀在科學、醫學、電子革命等光輝燦爛的成就之外,同時也是有組織的暴力以「革命」之名橫行,恐怖組織、戰禍與混亂帶給人類空前苦難的世紀……
在眾聲喧譁的時代,余先生以其史學觀點梳理脈絡,秉持人文關懷為其價值準則,提供一種清晰而睿智的觀點。書中部分時事如蔣經國的接班人等已可蓋棺定論,更多卻仍在歷史洪流之中持續發展演變。或許正因有這樣的觀點指引,人們才不至於在回顧歷史之時,感受到「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汲取到任何教訓」。
目錄
余英時文集編輯序言
輯一 一九七○年代
中國現代的民族主義和知識份子──敬悼蔣總統逝世
尊重學術文化的獨立領域
天變道亦變
急不及待乎?──中國統一問題
輯二 一九八○年代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香港問題私議
二次戰後人類社會的變遷與調適
天下為公和領袖人才的培養
中共接班運動的歷史意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對國民黨三中全會的期待
民主政治正常化邁開了一大步
消融歧見,相忍謀國
和衷共濟,建立新秩序
吾見其進,未見其止──經國先生的現實與理想
一篇有血有淚的動人文字──項武忠「釣運的片段回憶並寄語青年朋友」讀後感
大陸民主運動的新突破──布希北京之行的意外收穫
四十年的矛盾與悲劇──一個集權的政黨正在解體之中
「以仁心說,以學心德,以公心辯」──一個舊聞記者與新聞記者共勉
輯三 一九九○年代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海洋中國的尖端:台灣
民主化重新整裝待發──從中國國家與社會關係看二十一世紀中國民主化的前途
當前關於文化爭議的新啟示
鄧小平時代及其終結
一位歸國學人淒涼的一生──李志綏逝世引起的感想
對台灣誠摯的忠告──「江八點」核心,旨在確定中共對台灣擁有絕對的主權
解除緊張感,建立新秩序──兩岸現狀的分析
談中國當前的文化認同問題
邀魏京生來台北過年
「我自巋然不動!」
重啟兩岸學術交流之門
飛彈下的選舉──民主與民族主義之間
海峽危機今昔談──一個民族主義的解讀
理強勢弱與以理造勢──台灣面對新局面所應牢牢把握的原則
提防文革借民族主義還魂
「治天下」強人之死,結束「革命」時代
人權是鄧後最嚴重問題
說民主與制衡
九七思前想後
香港的政治變局與社會變遷
「九七」七月一日的歷史意義──民族主義與香港回歸
大錯已鑄成,政府應謀補救恢復
家天下、族天下、黨天下
周恩來的教訓──寫於周恩來百年誕辰之際
香港的自由與學術文化
改革、民主、科學──喚醒北大三魂
愛因斯坦的人生智慧──獻給台灣的大學畢業生
文化多元化與普遍價值的尋求──祝台灣大學七十週年校慶
重覽二十世紀文明圖像
民族主義取代了民主嗎?──「六四」十年的反思
讓一部分人在精神上先富起來!
說「勝殘去暴」──「千禧世紀」人類的新使命
「王道」在今天的世界
打開民族主義與民主的百年歷史糾葛
輯四 二○○一年以後
「勝殘去暴」──二十一世紀的新課題
公民抗命與香港前途
台灣的公民抗議和民主前途
中國民主轉型的展望──天安門民主大學開學典禮致辭
序/導讀
序
余英時先生是當代最重要的中國史學者,也是對於華人世界思想與文化影響深遠的知識人。
余先生一生著作無數,研究範圍縱橫三千年中國思想與文化史,對中國史學研究有極為開創性的貢獻,作品每每別開生面,引發廣泛的迴響與討論。除了學術論著外,他更撰寫大量文章,針對當代政治、社會與文化議題發表意見。
一九七六年九月,聯經出版了余先生的《歷史與思想》,這是余先生在台灣出版的第一本著作,也開啟了余先生與聯經此後深厚的關係。往後四十多年間,從《歷史與思想》到他的最後一本學術專書《論天人之際》,余先生在聯經一共出版了十二部作品。
余先生過世之後,聯經開始著手規劃「余英時文集」出版事宜,將余先生過去在台灣尚未集結出版的文章,編成十六種書目,再加上原本的十二部作品,總計共二十八種,總字數超過四百五十萬字。這個數字展現了余先生旺盛的創作力,從中也可看見余先生一生思想發展的軌跡,以及他開闊的視野、精深的學問,與多面向的關懷。
文集中的書目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余先生的學術論著,除了過去在聯經出版的十二部作品外,此次新增兩冊《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古代史篇與現代史篇,收錄了余先生尚未集結出版之單篇論文,包括不同時期發表之中英文文章,以及應邀為辛亥革命、戊戌變法、五四運動等重要歷史議題撰寫的反思或訪談。《我的治學經驗》則是余先生畢生讀書、治學的經驗談。
其次,則是余先生的社會關懷,包括他多年來撰寫的時事評論(《時論集》),以及他擔任自由亞洲電台評論員期間,對於華人世界政治局勢所做的評析(《政論集》)。其中,他針對當代中國的政治及其領導人多有鍼砭,對於香港與台灣的情勢以及民主政治的未來,也提出其觀察與見解。
余先生除了是位知識淵博的學者,同時也是位溫暖而慷慨的友人和長者。文集中也反映余先生生活交遊的一面。如《書信選》與《詩存》呈現余先生與師長、友朋的魚雁往返、詩文唱和,從中既展現了他的人格本色,也可看出其思想脈絡。《序文集》是他應各方請託而完成的作品,《雜文集》則蒐羅不少余先生為同輩學人撰寫的追憶文章,也記錄他與文化和出版界的交往。
文集的另一重點,是收錄了余先生二十多歲,居住於香港期間的著作,包括六冊專書,以及發表於報章雜誌上的各類文章(《香港時代文集》)。這七冊文集的寫作年代集中於一九五○年代前半,見證了一位自由主義者的青年時代,也是余先生一生澎湃思想的起點。
本次文集的編輯過程,獲得許多專家學者的協助,其中,中央研究院王汎森院士與中央警察大學李顯裕教授,分別提供手中蒐集的大量相關資料,為文集的成形奠定重要基礎。
最後,本次文集的出版,要特別感謝余夫人陳淑平女士的支持,她並慨然捐出余先生所有在聯經出版著作的版稅,委由聯經成立「余英時人文著作出版獎助基金」,用於獎助出版人文領域之學術論著,代表了余英時、陳淑平夫婦期勉下一代學人的美意,也期待能夠延續余先生對於人文學術研究的偉大貢獻。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相關商品
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余英時文集02)
歷史與思想(余英時文集01)
重尋胡適歷程:胡適生平與思想再認識(余英時文集06)
未盡的才情:從《顧頡剛日記》看顧頡剛的內心世界(余英時文集07)
東漢生死觀(余英時文集09)
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余英時文集03)
漢代貿易與擴張:漢胡經濟關係的研究(余英時文集10)
十字路口的中國史學(余英時文集08)
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余英時文集05)
人文與理性的中國(余英時文集11)
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余英時文集12)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余英時文集04)
余英時政論集(上、下)(余英時文集26)
余英時時論集(余英時文集25)
余英時序文集(余英時文集24)
我的治學經驗(余英時文集20)
余英時詩存(余英時文集28)
余英時雜文集(余英時文集23)
民主革命論:社會重建新觀(余英時文集14)
到思維之路(余英時文集15)
近代文明的新趨勢:十九世紀以來的民主發展(余英時文集13)
自由與平等之間(余英時文集17)
文明論衡(余英時文集18)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古代史篇(余英時文集21)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現代史篇(余英時文集22)
香港時代文集(余英時文集19)
余英時書信選(余英時文集27)
民主制度之發展(余英時文集16)
余英時文集【典藏套書Ⅰ】:香港時代、學術論著與書信選集,重訪史學泰斗的思想軌跡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