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易經學史(卷二)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the I Ching Studies (Volume 2)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全書一函二卷共約80萬字。中國是《易經》文化的發源地,而國內外學術界至今沒有人能夠撰寫涵蓋古今中外《易經》研究學術發展史的專著。該書作者歷時幾十年的探索和研究,現在終於完成《國際易經學史》一書。這樣的專著需要作者具有深厚的傳統經學和國際漢學的雙重學術素養。
《國際易經學史》一書,是古今中外學術界對《易經》在世界各國傳播與發展的歷史給予的第一個學術史的總結。對於國內的《易經》熱和國外的中國文化熱、風水熱和《易經》熱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和教育意義,也填補了國內外學術空白。
《國際易經學史》一書,是古今中外學術界對《易經》在世界各國傳播與發展的歷史給予的第一個學術史的總結。對於國內的《易經》熱和國外的中國文化熱、風水熱和《易經》熱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和教育意義,也填補了國內外學術空白。
目錄
卷二目錄
●第五編 清代東西方各國易學史●
第二十三章 中國象數派易學史
第一節 黃宗羲易學
第二節 黃宗炎易學
第三節 毛奇齡易學
第四節 胡煦易學
第五節 李塨易學
第六節 惠棟易學
第七節 張惠言易學
第八節 焦循易學
第九節 姚配中易學
第十節 朱駿聲易學
第十一節 劉鍾麟易學
第二十四章 中國義理派易學史
第一節 刁包易學
第二節 張爾岐易學
第三節 浦龍淵易學
第四節 王夫之易學
第五節 李光地易學
第六節 喬萊易學
第七節 陳夢雷易學
第八節 沈起元易學
第九節 晏斯盛易學
第十節 程廷祚易學
第十一節 劉紹攽易學
第二十五章 中國圖書派易學
第一節 胡世安易學
第二節 毛奇齡和《河圖洛書原舛編》
第三節 胡渭易學
第四節 江永易學
第五節 德沛易學
第六節 楊方達易學
第七節 崔述易學
第二十六章 清朝皇帝禦纂《易經》注釋
第一節 康熙皇帝和《日講易經解義》
第二節 康熙皇帝和《禦纂周易折中》
第三節 乾隆皇帝和《禦纂周易述義》
第四節 《四庫全書》和《易》類提要表
第五節 《四庫全書》和《易》類存目表
第二十七章 朝鮮王朝後期時代易學史
第一節 朝鮮王朝後期時代易學著作表
第二節 樸昌宇易學
第三節 李玄錫易學
第四節 金錫文易學
第五節 李星湖易學
第六節 韓元震易學
第七節 柳宜健易學
第八節 丁茶山易學
第二十八章 桃山-江戶時代日本易學史
第一節 天皇和《易經》的學習
第二節 天皇年號和《易經》
第三節 近世-明治時代易學著作表
第四節 伊藤東涯和古學派易學
第五節 太宰春臺和象數派易學
第六節 平澤隨貞和略筮法易學
第七節 新井白蛾和五象派易學
第八節 中井履軒和懷德堂易學
第九節 皆川淇園和開物學易學
第十節 太田錦城和折衷派易學
第十一節 平田篤胤和國學派易學
第十二節 海保漁村和古占派易學
第十三節 根本通明和秋田派易學
第十四節 高島吞象和占筮派易學
第十五節 後藤芝山和訓點派易學
第二十九章 後黎-阮朝時期越南易學史
第一節 漢喃研究院保存的善本易學著作表
第二節 後黎-阮朝時期易學著作綜述
第三節 鄧泰滂易學
第四節 黎貴惇易學
第三十章 西方傳教士《易經》翻譯史
第一節 1626-1911西語易學著作表
第二節 傳教士《易經》翻譯綜述
第三節 麥麗芝易學
第四節 利雅格易學
第五節 赫萊茲易學
第六節 霍道生易學
第三十一章 西方哲學史視野下的易學哲學史
第一節 萊布尼茲和數理邏輯派易學
第二節 白晉和索隱派易學
第三節 傅聖澤和索隱派易學
第四節 馬若瑟和索隱派易學
第五節 孫璋和真教派易學
第六節 豪普特和宗教神秘主義易學
第七節 黑格爾和哲學史派易學
第八節 歐德里和風水派易學
第九節 拉克伯里和中巴比倫派易學
●第六編 民國時代東西方各國易學史●
第三十二章 中國象數派易學史
第一節 曹元弼易學
第二節 杭辛齋易學
第三節 尚秉和易學
第四節 徐昂易學
第五節 沈迪綿易學
第六節 于省吾和象數考古派易學
第三十三章 中國義理派易學史
第一節 馬一浮和心學派易學
第二節 胡樸安和史事派易學
第三節 楊樹達和古義派易學
第四節 胡適和疑古派易學
第五節 郭沫若和社會史學派易學
第六節 沈仲濤和數理邏輯派易學
第七節 顧頡剛和疑古派易學
第八節 錢穆和新史學派易學
第九節 聞一多和名物訓詁派易學
第十節 高亨和名物訓詁派易學
第十一節 李鏡池和疑古派易學
第三十四章 大正-昭和前期日韓越易學史
第一節 大正-昭和前期日韓越易學研究綜述
第二節 黎文敔和《中庸》派易學
第三節 內藤湖南和釋古派易學
第四節 高瀨武次郎和倫理學因果律派易學
第五節 本田成之和經學派易學
第六節 高田真治和儒家倫理派易學
第七節 吳必素和儒教疑古派易學
第八節 高森良人和儒家倫理派易學
第九節 今東光和僧侶派易學
第十節 加藤大嶽和占《易》派易學
第三十五章 20世紀前期西方易學史
第一節 20世紀前期西方易學綜述
第二節 衛禮賢和儒家哲學派易學
第三節 榮格和精神分析派易學
第四節 舒斯基和文本考證派易學
第五節 衛德明和文化哲學派易學
第三十六章 現當代東方各國易學研究概觀
第一節 中國易學研究概觀
第二節 臺灣易學研究概觀
第三節 日本易學研究概觀
第四節 韓國易學研究概觀
第三十七章 現當代西方各國易學研究概觀
第一節 俄羅斯易學研究概觀
第二節 法國易學研究概觀
第三節 德國易學研究概觀
第四節 美英等英語國家易學研究概觀
●結束語●
●第五編 清代東西方各國易學史●
第二十三章 中國象數派易學史
第一節 黃宗羲易學
第二節 黃宗炎易學
第三節 毛奇齡易學
第四節 胡煦易學
第五節 李塨易學
第六節 惠棟易學
第七節 張惠言易學
第八節 焦循易學
第九節 姚配中易學
第十節 朱駿聲易學
第十一節 劉鍾麟易學
第二十四章 中國義理派易學史
第一節 刁包易學
第二節 張爾岐易學
第三節 浦龍淵易學
第四節 王夫之易學
第五節 李光地易學
第六節 喬萊易學
第七節 陳夢雷易學
第八節 沈起元易學
第九節 晏斯盛易學
第十節 程廷祚易學
第十一節 劉紹攽易學
第二十五章 中國圖書派易學
第一節 胡世安易學
第二節 毛奇齡和《河圖洛書原舛編》
第三節 胡渭易學
第四節 江永易學
第五節 德沛易學
第六節 楊方達易學
第七節 崔述易學
第二十六章 清朝皇帝禦纂《易經》注釋
第一節 康熙皇帝和《日講易經解義》
第二節 康熙皇帝和《禦纂周易折中》
第三節 乾隆皇帝和《禦纂周易述義》
第四節 《四庫全書》和《易》類提要表
第五節 《四庫全書》和《易》類存目表
第二十七章 朝鮮王朝後期時代易學史
第一節 朝鮮王朝後期時代易學著作表
第二節 樸昌宇易學
第三節 李玄錫易學
第四節 金錫文易學
第五節 李星湖易學
第六節 韓元震易學
第七節 柳宜健易學
第八節 丁茶山易學
第二十八章 桃山-江戶時代日本易學史
第一節 天皇和《易經》的學習
第二節 天皇年號和《易經》
第三節 近世-明治時代易學著作表
第四節 伊藤東涯和古學派易學
第五節 太宰春臺和象數派易學
第六節 平澤隨貞和略筮法易學
第七節 新井白蛾和五象派易學
第八節 中井履軒和懷德堂易學
第九節 皆川淇園和開物學易學
第十節 太田錦城和折衷派易學
第十一節 平田篤胤和國學派易學
第十二節 海保漁村和古占派易學
第十三節 根本通明和秋田派易學
第十四節 高島吞象和占筮派易學
第十五節 後藤芝山和訓點派易學
第二十九章 後黎-阮朝時期越南易學史
第一節 漢喃研究院保存的善本易學著作表
第二節 後黎-阮朝時期易學著作綜述
第三節 鄧泰滂易學
第四節 黎貴惇易學
第三十章 西方傳教士《易經》翻譯史
第一節 1626-1911西語易學著作表
第二節 傳教士《易經》翻譯綜述
第三節 麥麗芝易學
第四節 利雅格易學
第五節 赫萊茲易學
第六節 霍道生易學
第三十一章 西方哲學史視野下的易學哲學史
第一節 萊布尼茲和數理邏輯派易學
第二節 白晉和索隱派易學
第三節 傅聖澤和索隱派易學
第四節 馬若瑟和索隱派易學
第五節 孫璋和真教派易學
第六節 豪普特和宗教神秘主義易學
第七節 黑格爾和哲學史派易學
第八節 歐德里和風水派易學
第九節 拉克伯里和中巴比倫派易學
●第六編 民國時代東西方各國易學史●
第三十二章 中國象數派易學史
第一節 曹元弼易學
第二節 杭辛齋易學
第三節 尚秉和易學
第四節 徐昂易學
第五節 沈迪綿易學
第六節 于省吾和象數考古派易學
第三十三章 中國義理派易學史
第一節 馬一浮和心學派易學
第二節 胡樸安和史事派易學
第三節 楊樹達和古義派易學
第四節 胡適和疑古派易學
第五節 郭沫若和社會史學派易學
第六節 沈仲濤和數理邏輯派易學
第七節 顧頡剛和疑古派易學
第八節 錢穆和新史學派易學
第九節 聞一多和名物訓詁派易學
第十節 高亨和名物訓詁派易學
第十一節 李鏡池和疑古派易學
第三十四章 大正-昭和前期日韓越易學史
第一節 大正-昭和前期日韓越易學研究綜述
第二節 黎文敔和《中庸》派易學
第三節 內藤湖南和釋古派易學
第四節 高瀨武次郎和倫理學因果律派易學
第五節 本田成之和經學派易學
第六節 高田真治和儒家倫理派易學
第七節 吳必素和儒教疑古派易學
第八節 高森良人和儒家倫理派易學
第九節 今東光和僧侶派易學
第十節 加藤大嶽和占《易》派易學
第三十五章 20世紀前期西方易學史
第一節 20世紀前期西方易學綜述
第二節 衛禮賢和儒家哲學派易學
第三節 榮格和精神分析派易學
第四節 舒斯基和文本考證派易學
第五節 衛德明和文化哲學派易學
第三十六章 現當代東方各國易學研究概觀
第一節 中國易學研究概觀
第二節 臺灣易學研究概觀
第三節 日本易學研究概觀
第四節 韓國易學研究概觀
第三十七章 現當代西方各國易學研究概觀
第一節 俄羅斯易學研究概觀
第二節 法國易學研究概觀
第三節 德國易學研究概觀
第四節 美英等英語國家易學研究概觀
●結束語●
序/導讀
■跋/劉正■
結束了對國際《易經》學史的研究,我們從西元前的伏文周孔時代,一下子又回到了21世紀的現代社會。在世界各地熱火朝天的《易經》熱和風水熱這一大環境下,認真探討科學而理性的易學研究顯得難能可貴,而且鳳毛麟角。
科學和迷信的爭論一如既往存在著。
信仰和理性的融合越來越難捨難分。
《易經》大師多如牛毛,人人自稱祖傳三代。
《易經》學會密如繁星,個個自詡國際獨尊。
在名利雙收的時代,《易經》已經成了衡量一個現代人學識素養高低和身份等級貴賤的重要尺規。唉,怎麼一聲“唉”字了得!無限傷感,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無論你出於什麼目的閱讀了本書,我希望你走進國際《易經》研究這個與這廣闊前景的宏偉學科。多學習幾門外語!多涉足幾個學科!然後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從我們這本書開始,瞭解國際易學研究歷史和現狀,提高國際易學研究水準和層次,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出自己應有的學術貢獻!
坐在書桌前,面對著電腦,當我輸入最後幾行結束語之時,下一步錄兩首舊作詠《易》詩以為結:
七律•讀《易》,作於1986年冬
說易原非得善終,參禪不語古今同。
朝謙夕惕明真偽,趨吉嫌凶少倥侗。
地厚天剛龍六動,師憂比樂水三沖。
若通變化陰陽理,占破天機可賀功。
七律•占《易》,作於1988年春
讀易洗心苦斷腸,曾經血淚染襟裳。
登科無路難通變,求道尋僊勢渺茫。
水寒風蕭尋壯士,文彰筆豔憶江郎。
如煙往事渾忘卻,幾滴潸潸到夢鄉。
最初,我只想撰寫一卷本30萬字左右的書稿,結果一動筆就刹不住了,洋洋灑灑地寫了80多萬字左右的篇幅,馬上就要到2021年的新春佳節了,我決定收筆。如有任何指教,我都是歡迎的。
Finally, I want to say:
I want to thank my wife and my daughter for their love,support and sacrifice over the past six years.Without you,I would not be able to write this book and serve the readers.I love you both.
本書作者 京都靜源(劉正)2021年新春於美國家中
結束了對國際《易經》學史的研究,我們從西元前的伏文周孔時代,一下子又回到了21世紀的現代社會。在世界各地熱火朝天的《易經》熱和風水熱這一大環境下,認真探討科學而理性的易學研究顯得難能可貴,而且鳳毛麟角。
科學和迷信的爭論一如既往存在著。
信仰和理性的融合越來越難捨難分。
《易經》大師多如牛毛,人人自稱祖傳三代。
《易經》學會密如繁星,個個自詡國際獨尊。
在名利雙收的時代,《易經》已經成了衡量一個現代人學識素養高低和身份等級貴賤的重要尺規。唉,怎麼一聲“唉”字了得!無限傷感,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無論你出於什麼目的閱讀了本書,我希望你走進國際《易經》研究這個與這廣闊前景的宏偉學科。多學習幾門外語!多涉足幾個學科!然後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從我們這本書開始,瞭解國際易學研究歷史和現狀,提高國際易學研究水準和層次,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出自己應有的學術貢獻!
坐在書桌前,面對著電腦,當我輸入最後幾行結束語之時,下一步錄兩首舊作詠《易》詩以為結:
七律•讀《易》,作於1986年冬
說易原非得善終,參禪不語古今同。
朝謙夕惕明真偽,趨吉嫌凶少倥侗。
地厚天剛龍六動,師憂比樂水三沖。
若通變化陰陽理,占破天機可賀功。
七律•占《易》,作於1988年春
讀易洗心苦斷腸,曾經血淚染襟裳。
登科無路難通變,求道尋僊勢渺茫。
水寒風蕭尋壯士,文彰筆豔憶江郎。
如煙往事渾忘卻,幾滴潸潸到夢鄉。
最初,我只想撰寫一卷本30萬字左右的書稿,結果一動筆就刹不住了,洋洋灑灑地寫了80多萬字左右的篇幅,馬上就要到2021年的新春佳節了,我決定收筆。如有任何指教,我都是歡迎的。
Finally, I want to say:
I want to thank my wife and my daughter for their love,support and sacrifice over the past six years.Without you,I would not be able to write this book and serve the readers.I love you both.
本書作者 京都靜源(劉正)2021年新春於美國家中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