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問題論集
內容簡介
明年二〇二二年將是蕭輝楷教授逝世三十周年,今年特別為他把文稿出版成書,《哲學問題論集》正是他親筆撰寫和整理的一本哲學論文文集,體現他一生的哲學理念。
蕭教授本來想想親手把自己所有的文章整理出版,可惜天不假年,直至臨終一刻還沒見到一生心血刊行。現在為達成蕭教授的遺願,後人積極整理編輯資料文獻,一方面在「維基百科」網頁撰寫詳細生平述要、在Facebook上編寫個人專頁上載生前文章供大眾閱讀。另一方面其後人慷概捐贈收藏多年蕭教授許多遺物如手稿、書信以及文章等,予中文大學新亞圖書館典藏。現在則更進一步,陸續整理出版蕭教授的文章,讓讀者瞭解一代學者的風度神采。
本書時間由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橫跨三十年,探討的哲學家涵蓋中西。西方的有奠定近代哲學基礎的康得,強調人類精神活動不斷經透過正、反、合而達致「絕對精神」的黑格爾,更有獲得諾貝爾文學講的柏格森。他對康得原典非常熟悉,警惕研究者不要強行以「想拿這線索來貫串諸家的問題,成一統緖,可謂與陳寅恪之言:「其言論愈有條理系統,則去古人之真相愈遠。」若合符節。至於中國哲學,蕭教授特重先秦哲學,尤其孔孟學說,呼應方東美提出的論點,認為「理學非孔孟之道」,中國文化後來諸多弊端,實由宋明儒「廢學」、「束書不觀」、「以理殺人」而來。可以說,重回原典,審視傳統,正是蕭教授論學的宗旨所在。
蕭教授本來想想親手把自己所有的文章整理出版,可惜天不假年,直至臨終一刻還沒見到一生心血刊行。現在為達成蕭教授的遺願,後人積極整理編輯資料文獻,一方面在「維基百科」網頁撰寫詳細生平述要、在Facebook上編寫個人專頁上載生前文章供大眾閱讀。另一方面其後人慷概捐贈收藏多年蕭教授許多遺物如手稿、書信以及文章等,予中文大學新亞圖書館典藏。現在則更進一步,陸續整理出版蕭教授的文章,讓讀者瞭解一代學者的風度神采。
本書時間由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橫跨三十年,探討的哲學家涵蓋中西。西方的有奠定近代哲學基礎的康得,強調人類精神活動不斷經透過正、反、合而達致「絕對精神」的黑格爾,更有獲得諾貝爾文學講的柏格森。他對康得原典非常熟悉,警惕研究者不要強行以「想拿這線索來貫串諸家的問題,成一統緖,可謂與陳寅恪之言:「其言論愈有條理系統,則去古人之真相愈遠。」若合符節。至於中國哲學,蕭教授特重先秦哲學,尤其孔孟學說,呼應方東美提出的論點,認為「理學非孔孟之道」,中國文化後來諸多弊端,實由宋明儒「廢學」、「束書不觀」、「以理殺人」而來。可以說,重回原典,審視傳統,正是蕭教授論學的宗旨所在。
目錄
談柏格森哲學
關於康得哲學問題的商榷
先秦思想引論
關於中西文化問題
國家機體論發凡
哲學與美國文化精神
黑格爾哲學淺說
從康得到現代哲學
理學非孔孟之道——方東美先生《新儒家哲學十八講》讀後
孔孟人生思想與康得道德哲學
關於康得哲學問題的商榷
先秦思想引論
關於中西文化問題
國家機體論發凡
哲學與美國文化精神
黑格爾哲學淺說
從康得到現代哲學
理學非孔孟之道——方東美先生《新儒家哲學十八講》讀後
孔孟人生思想與康得道德哲學
序/導讀
序一
胡耀蘇
這篇序文有兩個部份——第一是我和蕭輝楷先生有甚麼緣分使得他《哲學問題論集》出版的序文要由我來寫,第二是為甚麼本書內的論文,在作者去世後三十年,其學術價值不減反增。
我從小在外國(蘇聯和法國)長大,直到九歲才和父母、弟弟搬家來到香港,那時才由母親親手親筆教我寫中文字,之後才能入讀本地的蘇浙小學。讀初中時,母親帶我去見蕭先生,請他幫助增加我對中國文化和哲理的認識和瞭解。事隔六十餘年,也不記得我和蕭老師上課多少次。唯一記得的,有一次我寫了一短篇關於中國民族性的筆記,由蕭老師執筆稍加修改,立即明朗順暢。六十年後,我收到蕭老師女兒蕭映仁寫給我的電郵信,她說:「曾到父親教過的浸會大學、珠海學院、能仁學院想找回他的舊同事或朋友,可惜家父已去世三十年了,認識他的朋友和同事早已不在,所以找不到人幫他的新書寫序文」。如是,雖然沒有哲學的基礎,也只能硬起頭皮來寫此篇序文。
我近來對青少年學生們的「道德教育」或「人品教育」,愈來愈重視,因而大量的閱讀關於儒家思想的學術性的書本和論文,找尋儒家思想對現代道德教育的啟示。研究過程之中,發覺了一驚人的事實——最近四五十年(或更長時期),用英文發表出版的關於Confucianism和Neo-Confucianism的學術性的書本、百科全書(1)和期刊(2),在數量方面不遜於用中文出版的關於儒家思想的書本和期刊,而在質量方面往往更加專題深入。(3)在本書第八篇論文〈理學非孔孟之道〉,蕭老師指出了一個用英文Confucianism和Neo-Confucianism文字表達不出的絕對重要的真理。孔孟和宋明理學的本質差別,不但在英文寫的文章裡發覺不到,而且對於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以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的修身,毫無關係,毫無幫助。蕭老師早在一九八七年在文章中指出:「理學之為理學,主要講的乃是無極、太極、陰陽、五行、乾坤、萬物化生,以至天人、道器、理氣、澄心、無欲、尊德性、道問學這些物事……這在《論語》、《孟子》二書,可說都是毫無搭掛……」(見本書在第812頁)。蕭老師指出,宋理學之源是《易傳》,《易》及《易傳》非孔孟所作而是秦漢之書。孔孟之學,不離人倫日用,是人人只要努力都可以作得到的,所以在今日的世界、國家、社會,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是可以起很大的啟發作用。
蕭老師的〈理學非孔孟之道〉,價值今天甚於三十年前,是因為在英文關於Confucianism和Neo-Confucianism的學術文章極盛之時代,他的簡單的真理被人忘記了,更加需要提醒。我相信,本書其他的論文,其價值一樣的,是不減反增。
香港樹仁大學PROVOST(學務副校監)胡耀蘇
二〇二一年七月書於英國亨利
注釋:
(1) 例如: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Confucianism, 2003.
(2) 例如: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3) 例如:J. Makeham (ed.), The Buddhist Roots Of Zhu Xi's Philosophical Though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序二
林庭翀
宜賓蕭輝楷教授,為當代哲學名家。早年就讀北京大學哲學系,適逢國運遷鼎,南移台灣大學繼續學業,畢業後移居香江,任教大專學校,曾任能仁學院中國文學系主任。在任期間,勤職善教,深受學生愛戴。先生專研西洋哲學,尤精康得學說。學貫中西,乃一代名儒。其對於柏格森「純綿延」學說有所批評,莫不切中肯綮。
先生為人,剛強俊雅,有傳統士君子風儀。其學不唯精通西洋哲學,更博觀先秦儒家學說,能洞悉先秦儒學具有民主民權的思想本質,可謂難能而可貴。備受名儒碩學同所稱賞。對於康得理性哲學研究邃深,對康氏的精神與實體兼該貫通,發展至黑格爾之所謂「唯心辨證法」亦有深入研究。於康得和黑格爾等西人學說外,對中國哲學並有獨到之見解,指出宋儒理學,並非承自先秦的儒學正統,此說確然精當。最可貴的是先生:指出胡適、丁文江之流全盤西化主張之謊謬加以否定,真可謂對學術界含淚之淨言,百代之下,當有知先生者也。
蓋中國學術衰敗,乃始於滿清之入關,懷抱其少數民族狹隘之偏見,禁漢人講學,康乾之世以文字獄大量殺戮碩學名儒,自江南史案,呂留良案、戴名世案大事誅殺外,又大量焚燒其認為含有春秋義理之書,慘烈遠超秦代,秦始皇所殺之四百六十多名似儒非儒之騙徒方士,未見有碩學名儒被所誅殺。人但知秦之焚書坑儒,而不詳觀滿清之毀滅中華文化之慘烈,至五四新文化運動起,躁人未假思索,遂有全盤西化響徹雲壤,華夏數千年所累積的人文文化,幾乎滅絕。國運之弊敗至是為極。先生在世之時,必有同感。
前能仁學院校長、靜宜大學教授
夜間部主任暨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後學 林庭翀 序
中華民國一百一十年夏於九龍之明德書室
胡耀蘇
這篇序文有兩個部份——第一是我和蕭輝楷先生有甚麼緣分使得他《哲學問題論集》出版的序文要由我來寫,第二是為甚麼本書內的論文,在作者去世後三十年,其學術價值不減反增。
我從小在外國(蘇聯和法國)長大,直到九歲才和父母、弟弟搬家來到香港,那時才由母親親手親筆教我寫中文字,之後才能入讀本地的蘇浙小學。讀初中時,母親帶我去見蕭先生,請他幫助增加我對中國文化和哲理的認識和瞭解。事隔六十餘年,也不記得我和蕭老師上課多少次。唯一記得的,有一次我寫了一短篇關於中國民族性的筆記,由蕭老師執筆稍加修改,立即明朗順暢。六十年後,我收到蕭老師女兒蕭映仁寫給我的電郵信,她說:「曾到父親教過的浸會大學、珠海學院、能仁學院想找回他的舊同事或朋友,可惜家父已去世三十年了,認識他的朋友和同事早已不在,所以找不到人幫他的新書寫序文」。如是,雖然沒有哲學的基礎,也只能硬起頭皮來寫此篇序文。
我近來對青少年學生們的「道德教育」或「人品教育」,愈來愈重視,因而大量的閱讀關於儒家思想的學術性的書本和論文,找尋儒家思想對現代道德教育的啟示。研究過程之中,發覺了一驚人的事實——最近四五十年(或更長時期),用英文發表出版的關於Confucianism和Neo-Confucianism的學術性的書本、百科全書(1)和期刊(2),在數量方面不遜於用中文出版的關於儒家思想的書本和期刊,而在質量方面往往更加專題深入。(3)在本書第八篇論文〈理學非孔孟之道〉,蕭老師指出了一個用英文Confucianism和Neo-Confucianism文字表達不出的絕對重要的真理。孔孟和宋明理學的本質差別,不但在英文寫的文章裡發覺不到,而且對於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以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的修身,毫無關係,毫無幫助。蕭老師早在一九八七年在文章中指出:「理學之為理學,主要講的乃是無極、太極、陰陽、五行、乾坤、萬物化生,以至天人、道器、理氣、澄心、無欲、尊德性、道問學這些物事……這在《論語》、《孟子》二書,可說都是毫無搭掛……」(見本書在第812頁)。蕭老師指出,宋理學之源是《易傳》,《易》及《易傳》非孔孟所作而是秦漢之書。孔孟之學,不離人倫日用,是人人只要努力都可以作得到的,所以在今日的世界、國家、社會,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是可以起很大的啟發作用。
蕭老師的〈理學非孔孟之道〉,價值今天甚於三十年前,是因為在英文關於Confucianism和Neo-Confucianism的學術文章極盛之時代,他的簡單的真理被人忘記了,更加需要提醒。我相信,本書其他的論文,其價值一樣的,是不減反增。
香港樹仁大學PROVOST(學務副校監)胡耀蘇
二〇二一年七月書於英國亨利
注釋:
(1) 例如: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Confucianism, 2003.
(2) 例如: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3) 例如:J. Makeham (ed.), The Buddhist Roots Of Zhu Xi's Philosophical Though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序二
林庭翀
宜賓蕭輝楷教授,為當代哲學名家。早年就讀北京大學哲學系,適逢國運遷鼎,南移台灣大學繼續學業,畢業後移居香江,任教大專學校,曾任能仁學院中國文學系主任。在任期間,勤職善教,深受學生愛戴。先生專研西洋哲學,尤精康得學說。學貫中西,乃一代名儒。其對於柏格森「純綿延」學說有所批評,莫不切中肯綮。
先生為人,剛強俊雅,有傳統士君子風儀。其學不唯精通西洋哲學,更博觀先秦儒家學說,能洞悉先秦儒學具有民主民權的思想本質,可謂難能而可貴。備受名儒碩學同所稱賞。對於康得理性哲學研究邃深,對康氏的精神與實體兼該貫通,發展至黑格爾之所謂「唯心辨證法」亦有深入研究。於康得和黑格爾等西人學說外,對中國哲學並有獨到之見解,指出宋儒理學,並非承自先秦的儒學正統,此說確然精當。最可貴的是先生:指出胡適、丁文江之流全盤西化主張之謊謬加以否定,真可謂對學術界含淚之淨言,百代之下,當有知先生者也。
蓋中國學術衰敗,乃始於滿清之入關,懷抱其少數民族狹隘之偏見,禁漢人講學,康乾之世以文字獄大量殺戮碩學名儒,自江南史案,呂留良案、戴名世案大事誅殺外,又大量焚燒其認為含有春秋義理之書,慘烈遠超秦代,秦始皇所殺之四百六十多名似儒非儒之騙徒方士,未見有碩學名儒被所誅殺。人但知秦之焚書坑儒,而不詳觀滿清之毀滅中華文化之慘烈,至五四新文化運動起,躁人未假思索,遂有全盤西化響徹雲壤,華夏數千年所累積的人文文化,幾乎滅絕。國運之弊敗至是為極。先生在世之時,必有同感。
前能仁學院校長、靜宜大學教授
夜間部主任暨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後學 林庭翀 序
中華民國一百一十年夏於九龍之明德書室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