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得獎作品集 第七輯
Prize-winning Works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Student Laureate for Philosophical TreatiseVol. 7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本書為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第十三、第十四屆(2023-2024年)得獎作品共38篇。依人文、社會、自然與生命教育四組,分不同重要議題。學生依題深入思考、論述,理性、自省與關懷兼具;學者專家之評論,鞭辟入裡。
各重要議題如:AI畫作與人類畫作是否具有同等藝術價值?如果透過精神健康通行證(如psycho-pass)能有效預防犯罪,政府應不應該這樣做?如果虛擬實境(VR)中充滿快樂,現實生活中充滿痛苦,該如何選擇?我們是否應該賦予動物公民權?應該縮減高等教育人文學科的規模嗎?如果國家遭受侵略,個人有沒有上戰場的道德義務?不應該製造有意識的AI?現代人需要靈性生活嗎?
【內容精選】
本質主義對藝術的探求在各個時代有不同的討論,但追究其觀點:AI 畫作與人類畫作並無區別,因爲藝術本質是「客觀的」,只要作品符合相對應的藝術本質,就能展現其藝術價值。然而如此這般的「內在觀點」卻面臨許多挑戰……
——第十三屆.人文組首獎〈AI畫作與人類畫作是否具有同等藝術價值?〉
雖然完全捨棄充滿痛苦的現實世界,轉而投入充滿快樂的VR世界是沒有意義的。但是適當地的使用VR世界,將能幫助我們完成更多現實世界中的目標以及追求。因此,如果VR世界中充滿快樂,現實生活中充滿痛苦,我們應該適度地的使用VR世界,來幫助我們度過現實生活中的種種難關,進而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或是活得更快樂。
——第十三屆.自然組首獎〈如果虛擬實境(VR)中充滿快樂,現實生活中充滿痛苦,該如何選擇?〉
本文基於三個理由,認為人民具有上戰場的道德義務:保衛自己生存的社群可以由任何同意社群存在的道德信念加以證成;為了捍衛自由生活於國家中的權利與社群空間,個人應有上戰場的道德義務;人民可以基於感恩(gratitude),負有上戰場保衛國家的道德義務。
——第十四屆.社會組貳獎〈如果國家遭受侵略,個人有沒有上戰場的道德義務?〉
人類有心靈,人類的心智很豐富,在這個層次上,靈性會跟人類獨有的高等心智能力相關,舉凡道德與智慧,自我實現的需求以及對意義的追尋,進而衍伸生到一系列對世界的大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幸福是什麼?
——第十四屆.生命教育組首獎〈現代人需要靈性生活嗎?〉
各重要議題如:AI畫作與人類畫作是否具有同等藝術價值?如果透過精神健康通行證(如psycho-pass)能有效預防犯罪,政府應不應該這樣做?如果虛擬實境(VR)中充滿快樂,現實生活中充滿痛苦,該如何選擇?我們是否應該賦予動物公民權?應該縮減高等教育人文學科的規模嗎?如果國家遭受侵略,個人有沒有上戰場的道德義務?不應該製造有意識的AI?現代人需要靈性生活嗎?
【內容精選】
本質主義對藝術的探求在各個時代有不同的討論,但追究其觀點:AI 畫作與人類畫作並無區別,因爲藝術本質是「客觀的」,只要作品符合相對應的藝術本質,就能展現其藝術價值。然而如此這般的「內在觀點」卻面臨許多挑戰……
——第十三屆.人文組首獎〈AI畫作與人類畫作是否具有同等藝術價值?〉
雖然完全捨棄充滿痛苦的現實世界,轉而投入充滿快樂的VR世界是沒有意義的。但是適當地的使用VR世界,將能幫助我們完成更多現實世界中的目標以及追求。因此,如果VR世界中充滿快樂,現實生活中充滿痛苦,我們應該適度地的使用VR世界,來幫助我們度過現實生活中的種種難關,進而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或是活得更快樂。
——第十三屆.自然組首獎〈如果虛擬實境(VR)中充滿快樂,現實生活中充滿痛苦,該如何選擇?〉
本文基於三個理由,認為人民具有上戰場的道德義務:保衛自己生存的社群可以由任何同意社群存在的道德信念加以證成;為了捍衛自由生活於國家中的權利與社群空間,個人應有上戰場的道德義務;人民可以基於感恩(gratitude),負有上戰場保衛國家的道德義務。
——第十四屆.社會組貳獎〈如果國家遭受侵略,個人有沒有上戰場的道德義務?〉
人類有心靈,人類的心智很豐富,在這個層次上,靈性會跟人類獨有的高等心智能力相關,舉凡道德與智慧,自我實現的需求以及對意義的追尋,進而衍伸生到一系列對世界的大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幸福是什麼?
——第十四屆.生命教育組首獎〈現代人需要靈性生活嗎?〉
目錄
序一/陳文章校長
序二/鄭毓瑜院長
出版緣起/林明照主任
第十三屆得獎作品
人文組——AI畫作與人類畫作是否具有同等藝術價值?
首獎/廖耕賢
貳獎/何子軒
叁獎/羅易
佳作/康飛白
佳作/申汀濱
社會組——如果透過精神健康通行證(如psycho-pass)能有效預防犯罪,政府應不應該這樣做?
貳獎/張哲瑜
貳獎/莊智程
叁獎/吳沛芸
叁獎/林露新
佳作/謝錚妮
自然組——如果虛擬實境(VR)中充滿快樂,現實生活中充滿痛苦,該如何選擇?
首獎/郭澤筠
貳獎/柯甯予
叁獎/陳品曄
叁獎/林時瑜
佳作/黃紹維
生命教育組——我們是否應該賦予動物公民權?
首獎/廖耕賢
貳獎/吳思榆
叁獎/毛世琦
佳作/陳品曄
佳作/鄭景平
第十四屆得獎作品
人文組——應該縮減高等教育人文學科的規模嗎?
貳獎/黃秉琛
叁獎/蔡宜學
佳作/林時瑜
佳作/林士清
社會組——如果國家遭受侵略,個人有沒有上戰場的道德義務?
貳獎/劉千猷
貳獎/黃秉琛
佳作/潘宇觀
佳作/李玖瑜
佳作/黃亮鈞
自然組——應不應該製造有意識的AI?
貳獎/柯甯予
貳獎/林傑蠑
叁獎/毛世琦
佳作/何昀諭
佳作/林哲立
生命教育組——現代人需要靈性生活嗎?
首獎/林劭禹
貳獎/林放
叁獎/廖耕賢
佳作/黃秉琛
序二/鄭毓瑜院長
出版緣起/林明照主任
第十三屆得獎作品
人文組——AI畫作與人類畫作是否具有同等藝術價值?
首獎/廖耕賢
貳獎/何子軒
叁獎/羅易
佳作/康飛白
佳作/申汀濱
社會組——如果透過精神健康通行證(如psycho-pass)能有效預防犯罪,政府應不應該這樣做?
貳獎/張哲瑜
貳獎/莊智程
叁獎/吳沛芸
叁獎/林露新
佳作/謝錚妮
自然組——如果虛擬實境(VR)中充滿快樂,現實生活中充滿痛苦,該如何選擇?
首獎/郭澤筠
貳獎/柯甯予
叁獎/陳品曄
叁獎/林時瑜
佳作/黃紹維
生命教育組——我們是否應該賦予動物公民權?
首獎/廖耕賢
貳獎/吳思榆
叁獎/毛世琦
佳作/陳品曄
佳作/鄭景平
第十四屆得獎作品
人文組——應該縮減高等教育人文學科的規模嗎?
貳獎/黃秉琛
叁獎/蔡宜學
佳作/林時瑜
佳作/林士清
社會組——如果國家遭受侵略,個人有沒有上戰場的道德義務?
貳獎/劉千猷
貳獎/黃秉琛
佳作/潘宇觀
佳作/李玖瑜
佳作/黃亮鈞
自然組——應不應該製造有意識的AI?
貳獎/柯甯予
貳獎/林傑蠑
叁獎/毛世琦
佳作/何昀諭
佳作/林哲立
生命教育組——現代人需要靈性生活嗎?
首獎/林劭禹
貳獎/林放
叁獎/廖耕賢
佳作/黃秉琛
序/導讀
出版緣起
林明照(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兼主任)
歷經了十四個年頭,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得獎作品集已出版至第七輯,也就是這本呈現在讀者面前的精彩論著。眾所周知,人類目前面對的最大變局,就是AI世界的來臨,也就是在不久的將來,AI即可能會滲透在人們生活的各個部分,形構人們主要的生活方式。如同多數討論已提及,這也意謂著多數技術及產業,皆可由AI來執行及取代,如此,人類的價值、主體性、存在地位等問題,也將隨之衍生。這些問題除了含蘊著AI發展對於人類的挑戰;也意謂著如果要讓人類的存在意義、價值、主體性及地位等不被削弱或取消,則如何在設計AI時就能照顧到更多人文面向的需求。無論是面對AI的挑戰,人類的存在價值及地位如何避免被虛無化;還是如何讓AI的發展符合甚至促進人類生存的價值,這之間都不只是技術、科技層面的討論,更需要的是涉及到存在與價值根本問題的哲學思考。
本輯收錄的得獎作品,是第十三、十四兩屆的參賽作品,這兩屆的題目中,便蘊含了上述對於AI的哲學思考。例如第十三屆人文組的題目「AI畫作與人類畫作是否具有同等藝術價值?」,以及第十四屆自然組的題目:「應不應該製造有意識的AI?」,前者既涉及藝術的意義及價值的本質或基礎為何,更涉及人類的活動是否有不能被AI取代之處等,正涉及在AI的發展下,人的特殊價值及地位為何的問題;後者則關聯到如何設計AI,以及AI設計的根本原則及目的為何等問題?例如是否要設計出有自我意識的AI,若是,其目的與意義為何等。從題目可見,哲學桂冠獎的徵文,正是讓同學們透過寫作從哲學反思的角度,思索了密切關涉自身存在與意義的問題。我們希望臺大的同學們能夠繼續在這反思與寫作的平臺中,穿透經驗現象的表層,直觸問題的核心,並嘗試以理性嚴謹的思考,來加以省思,並從中讓自己更為深刻也更加開闊。
林明照(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兼主任)
歷經了十四個年頭,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得獎作品集已出版至第七輯,也就是這本呈現在讀者面前的精彩論著。眾所周知,人類目前面對的最大變局,就是AI世界的來臨,也就是在不久的將來,AI即可能會滲透在人們生活的各個部分,形構人們主要的生活方式。如同多數討論已提及,這也意謂著多數技術及產業,皆可由AI來執行及取代,如此,人類的價值、主體性、存在地位等問題,也將隨之衍生。這些問題除了含蘊著AI發展對於人類的挑戰;也意謂著如果要讓人類的存在意義、價值、主體性及地位等不被削弱或取消,則如何在設計AI時就能照顧到更多人文面向的需求。無論是面對AI的挑戰,人類的存在價值及地位如何避免被虛無化;還是如何讓AI的發展符合甚至促進人類生存的價值,這之間都不只是技術、科技層面的討論,更需要的是涉及到存在與價值根本問題的哲學思考。
本輯收錄的得獎作品,是第十三、十四兩屆的參賽作品,這兩屆的題目中,便蘊含了上述對於AI的哲學思考。例如第十三屆人文組的題目「AI畫作與人類畫作是否具有同等藝術價值?」,以及第十四屆自然組的題目:「應不應該製造有意識的AI?」,前者既涉及藝術的意義及價值的本質或基礎為何,更涉及人類的活動是否有不能被AI取代之處等,正涉及在AI的發展下,人的特殊價值及地位為何的問題;後者則關聯到如何設計AI,以及AI設計的根本原則及目的為何等問題?例如是否要設計出有自我意識的AI,若是,其目的與意義為何等。從題目可見,哲學桂冠獎的徵文,正是讓同學們透過寫作從哲學反思的角度,思索了密切關涉自身存在與意義的問題。我們希望臺大的同學們能夠繼續在這反思與寫作的平臺中,穿透經驗現象的表層,直觸問題的核心,並嘗試以理性嚴謹的思考,來加以省思,並從中讓自己更為深刻也更加開闊。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