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老子看破沒有說破的潛智慧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9 288
    320
  •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人性/人際人際關係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麥迪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文經閣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1/03/02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老子看破 沒有說破的潛智慧

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生活在春秋時期,楚國苦縣人。他所撰述的《道德經》又名《老子》,是一部思想深奧、內涵豐富的哲學著作。《道德經》貫穿歷史數千年,流傳至今,仍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指引著人們的處世做事。
老子的處世哲學,主要包括守柔、寡欲、不爭、無為等思想。這些思想,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消極的、避世的。但如果我們能夠對老子著作有深入一些的瞭解,就會發現這些貌似消極的言辭背後,往往蘊含著積極而深刻的智慧。
老子所說的「守柔」,並非是指真正的軟弱,乃是指表面的柔弱,實為真正的雄強。老子說:「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堅強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老子從人類和草木的生存狀態中,發現有生機的東西都是柔軟的,而失去生機的東西是堅硬的,這說明從生命的發展持續中,「柔」才是最可發展的狀態。所以老子說「守柔曰強」。
據說與老子同時代有一個叫老萊子的人,也有說叫商容,壽命長至百歲。老子向他問道,老萊子張口吐舌,以舌存齒亡示其柔弱勝剛強的道理。比如水是最柔弱的事物,但是,攻擊堅硬強壯之物又沒有哪種事物能勝得過水,因而水其實是真正的強者,沒有什麼事物可以代替。
老子提倡「守柔」的本意是「知雄守雌」,意即知道自己的強大,卻故意呈現柔弱的姿態。老子說:「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事物發展的規律是物極必反、勢強必弱的,假如我們能預先發現這種變化的先兆(即「微明」),就必然會採取柔弱的態勢。因為剛強並不能持久,柔弱含藏內斂反而能戰勝剛強。
老子所說的「寡欲」,並不是讓我們丟掉世間的一切欲望。這裡有兩層含義。一是強烈的欲望,會使我們看不清事物的真相,喪失正確判斷的能力。如十二章所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另外,「寡欲」還有一層重要內涵,就是在我們為人處事時,不要憑自己的主觀意願辦事,要順勢而為。老子說「咎莫大於欲得」,又說「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都是就這一層意思說的。
老子所謂「不爭」,也不是消極的不爭。老子明確地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可見不爭的目的是為了沒人能夠和自己爭。老子認為人應有「居後不爭」之心。老子為人處世的「三寶」是「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守柔即慈;寡欲即儉;第三寶「不敢為天下先」,就是要不爭。老子說「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意謂人應該捨棄爭先爭勝之心,收斂鋒芒,抱持以退為進的處世態度,從而達到「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境界。
「無為」是老子處世哲學的一個至高點。「無為」不單是做人或生活的原則,更有帝王「南面之術」即今天所說「領導學」的意義。老子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歷史上,漢初及唐初的統治者都是採用了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強調清靜無為,主張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的兩大盛世。無為,即「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是順乎自然的不妄為。這也是一種立身處世的態度和方法。老子說的「為無為,則無不治」的意思是說以「無為」的態度去對待社會人生,一切事情沒有做不到、辦不好的。因此,老子所講的「無為」並不是消極等待、毫無作為的,而是「為無為」、「為而不爭」,即以「無為」的態度去「為」,去發揮人們的主觀能動性。
從上面簡單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老子的處世態度,並非一般人印象中的消極、避世。相反,它是最積極,同時也是最高明的處世哲學。

《道德經》其核心思想是道,但老子宣揚道的目的,是教人以德。德是人們效法道的精神,立身處事的自然顯現。「德者得也」,在古代德字與得相通。所以德也有兩層含義,在意識層面為道德、品德,這不僅是我們為人處世的基本修養,也是一個成功者的必備素質;在事功方面為取得、獲得,就是我們要明白該不該得,怎樣得,怎樣保住這個得不失掉。在老子看來,依道而得,才能夠保持長久。

《道德經》雖然只有五千餘言,但內容駁雜,思想深邃。從問世到現在約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中,有過數以千計的注釋者。除了最著名的河上公、王弼之外,還有好幾位皇帝的名字:梁武帝、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清世宗等。由於唐朝的皇帝自認是老子的後裔,因此,《道德經》還被當作「紅寶書」收藏並閱讀。在二十世紀的出土文獻中,《道德經》現身的次數也是最多的,從敦煌卷子、馬王堆帛書到郭店竹簡,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它是被翻譯成外國文字種類最多的中文書籍。這部書豐富的內涵使之有了多種不同的讀法,有人將其看成武學兵書,有人將其看成政治秘笈,有人將其看成養生之法,還有人將其看成修道成仙的要訣。同一書,竟能讀出完全相異的見解,真是曠世罕見,也足見這部《道德經》的魅力。
我們所寫的這本書主要從處世學的角度,對《道德經》中蘊含的潛智慧加以解讀闡發。《道德經》雖為文言文,但其文意還算樸實通俗,並不讓人感到陌生,所以我們只對原文做了直譯。對於個別難懂的字句,則做了隨文注釋。本書並非嚴格的學術著作,闡發的重點也全在處世哲學上,所以一般是揀擇其最主要的處世思想,做一發揮性說明。對個別重要和歧義較大的章節做了逐句解讀,目的是為了讓讀者對老子的處世態度瞭解得更深入或更全面一些。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眾妙之門:有與無的妙用  
第二章 處事無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三章 聖人之治:無為則無不治  
第四章 和光同塵:鋒芒畢露者必受挫折  
第五章 多言數窮:當心禍從口出  
第六章 谷神不死:學會容納和接受  
第七章 天長地久:只有無私才能成就其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變革才能通達  
第九章 功遂身退:學會超越權力  
第十章 專氣致柔:遵道行事而有所得  
第十一章 無用之用:找到真正的價值所在  
第十二章 去彼取此:把握欲望的尺度  
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永遠保持戒懼之心  
第十四章 無狀之狀:從無序中把握有序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明古知今,動靜得宜  
第十六章 致虛守靜:合於道才能長久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領導的四個層次  
第十八章 不廢大道:棄絕虛偽欺詐  
第十九章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樸素天真  
第二十章 大智若愚:不謀之謀,不用之用  
第二十一章 厚德載物:依道而行必有所得  
第二十二章 曲則全:能曲能彎是生存的大智慧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少說多做的益處  
第二十四章 自知之明:自高自大者不能長久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順應自然的事才合於天道  
第二十六章 燕處超然:輕浮躁動是成事的大忌  
第二十七章 知人善任:沒有一無是處的人  
第二十八章 知雄守雌:最強大的往往表現為弱小  
第二十九章 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強盛到極點就會走向衰弱  
第三十一章 慎用兵戈:達到目的方法很多  
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適可而止可以避免危害  
第三十三章 自知自勝:沒有過不去的障礙  
第三十四章 不自為大:保持謙虛之心  
第三十五章 用之不竭:實踐中有許多活知識  
第三十六章 柔弱勝剛強:領導者的藝術與謀略  
第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不為往往才有大作為  
第三十八章 樸厚立身:丟棄虛偽的道德  
第三十九章 賤為貴本:越低級的東西越能體現道  
第四十章 反向行動的法則  
第四十一章 大白若辱:堅守信念的人才能成功  
第四十二章 損益之道:不肯失去就不會擁有  
第四十三章 柔可勝剛:柔弱的東西能夠取勝  
第四十四章 多藏必厚亡:適足知止可以免害  
第四十五章 大智若愚:極高明的處世智慧  
第四十六章 知足而止:貪得無厭是最大的罪過  
第四十七章 不行而知:運籌帷幄的決策眼光  
第四十八章 為道日損:無為才能無不為  
第四十九章 與人為善:善行會衍生出另一個善行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別讓自己陷入死地  
第五十一章 勢不可恃:自恃己能往往會走向反面  
第五十二章 見小曰明:洞燭幽微是上等的智慧  
第五十三章 唯施是畏:有所畏懼才能沒有危險  
第五十四章 修身齊家:善於持家,則家業興旺  
第五十五章 知和守常:得人和百事不廢  
第五十六章 玄同之妙:避免災禍的生活準則  
第五十七章 出奇制勝:以正治國,以奇用兵  
第五十八章 禍福相依:禍至不懼,福來不喜  
第五十九章 儉節則昌:節儉是長生久視之道  
第六十章 政令不煩:治大國若烹小鮮  
第六十一章 大者為下:強者要做出謙下的姿態  
第六十二章 善人之寶:美言可以市尊  
第六十三章 圖難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第六十四章 慎終如始:懂得戒懼就不會有失敗  
第六十五章 玄德大順:智慧越多,偽詐越甚  
第六十六章 海納百川:有所退讓才能更順暢地前進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寶:自我管理的三個標準  
第六十八章 不爭之德:勿逞一時之能  
第六十九章 後發制人:退比近更能達到目的  
第七十章 道貴在用: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第七十一章 聖人不病:「沒有缺點」是最大的缺點  
第七十二章 自知自愛:受人敬重的法寶  
第七十三章 聰明的人鬥智不鬥勇  
第七十四章 代大匠斫:不要成為權力的替罪羊  
第七十五章 知死樂生:做一個快樂幸福的人  
第七十六章 柔弱用世:妄自尊大,也終會敗亡  
第七十七章 有餘則損:權勢富貴不可太過追求  
第七十八章 柔可勝剛:過剛易折,過強易敗  
第七十九章 不責於人:得饒人處且饒人  
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老子的救世良方  
第八十一章 聖人不積:財要善聚也要善散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7134639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8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5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