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釋疑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四書》為儒家最重要的典籍,而《中庸》體大思精,更為孔門傳授心法。宋代大儒朱熹,雖萃聚群賢言議而有《中庸章句》,然其中引而未發,千慮一失者,亦復不少。本書在前賢碩儒研究基礎上,針對《中庸》疑義,從辨疑、匡謬、析論、考證等工夫,提出作者四十年來沉潛所得,藉此書或有裨讀者於《中庸》疑義,收潦盡潭清之效。
目錄
原序 1
再序 1
凡例 1
壹 《中庸》作者及其成書問題 1
一 前言 1
二 《中庸》作者問題 2
(一)子思所作 3
(二)子思所作惟部分為後人所增 11
(三)孔子所作 13
(四)孟子以後儒者所偽託 16
(五)小結 23
三 中庸成書問題 24
四 結語 26
貳 「天命之謂性」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一章) 29
一 慎獨 29
二 天地位焉 32
附錄 「慎獨」本義新證 35
參 「中庸其至矣乎」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三章) 55
一 從以經解經言 56
二 從編撰次第言 57
三 從文法修辭言 58
四 從程子解說言 59
五 從境界層次言 59
肆 「道之不行」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四章) 61
一 道之不行不明 61
二 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64
伍 「子路問強」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十章) 67
一 南方之強 67
二 北方之強 68
三 君子之強 70
陸 「素隱行怪」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十一章) 73
一 「素隱行怪」的考辨 73
二 儒道遁隱哲學的異同 77
三 結語 84
柒 「費隱」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十二章) 87
一 費而隱 87
(一)從本章章旨而言 87
(二)從儒家精神言 89
二 人猶有所憾 90
捌 「道不遠人」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十三章) 93
一 君子之道四 93
二 丘未能一焉 94
三 子臣弟友斷句 95
四 朋友先施之 96
五 慥慥 97
玖 「素位而行」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十四章) 99
一 徼幸 99
二 射有似乎君子 100
三 正鵠 102
(一)射禮 102
(二)設鵠 103
(三)設正 105
拾 「行遠自邇」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十五章) 109
一 君子之道的實踐進路 109
二 室家之道的實踐進路 111
拾壹 「鬼神之為德」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十六章) 115
一 鬼神 115
(一)宗教意義的鬼神 115
(二)哲學意義的鬼神 117
二 齊明盛服 119
(一)釋「齋」 119
(二)釋「明」 124
(三)釋「盛服」 125
拾貳 「舜其大孝」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十七章) 129
一 德為聖人 129
二 必得其名 131
三 必得其壽 134
四 栽培傾覆 139
拾參 「無憂」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十八章) 141
一 無憂 141
二 壹戎衣而有天下 143
三 追王之禮 146
四 葬祭之禮 149
拾肆 「達孝」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十九章) 153
一 《中庸》中「宗廟」一辭的爭議 153
二 宗廟祭祀與治國的關係 155
(一)治國以禮說 156
(二)治國以誠說 159
(三)報本追遠說 160
(四)神道設教說 162
(五)收族統宗說 165
拾伍 「哀公問政」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二十章) 169
一 為政在人取人以身 170
二 修道以仁 171
三 所以行之者一 172
四 或生而知之 174
五 來百工 176
六 遠色 180
拾陸 「至誠無息」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二六章) 185
拾柒 「愚而好自用」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二八章) 187
一 從本書行文來看 188
二 從儒家思想來看 189
三 從子思傳承來看 190
四 從語言邏輯來看 191
五 從時代背景來看 192
拾捌 「王天下有三重」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二九章) 195
一 三重 195
二 天下道、天下法、天下則 199
拾玖 「仲尼祖述」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三十章) 201
一 上律天時,下襲水土 201
二 德侔天地 205
貳拾 「聰明睿智」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三一章) 209
一 有臨 209
二 有容 210
三 有執 211
四 有敬 212
五 有別 212
貳壹 「大經大本」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三二章) 215
一 大經大本 215
二 其孰能知 218
貳貳 「衣錦尚絅」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三三章) 221
一 衣錦尚絅 221
(一)逸詩說 221
(二)增減改易說 222
(三)脫文說 223
二 的然 224
三 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 225
四 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 230
五 釋「屋漏」 232
六 《詩》三篇「不大聲以色」、「德輶如毛」、「無聲無臭」
的比較 235
參考書目 237
再序 1
凡例 1
壹 《中庸》作者及其成書問題 1
一 前言 1
二 《中庸》作者問題 2
(一)子思所作 3
(二)子思所作惟部分為後人所增 11
(三)孔子所作 13
(四)孟子以後儒者所偽託 16
(五)小結 23
三 中庸成書問題 24
四 結語 26
貳 「天命之謂性」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一章) 29
一 慎獨 29
二 天地位焉 32
附錄 「慎獨」本義新證 35
參 「中庸其至矣乎」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三章) 55
一 從以經解經言 56
二 從編撰次第言 57
三 從文法修辭言 58
四 從程子解說言 59
五 從境界層次言 59
肆 「道之不行」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四章) 61
一 道之不行不明 61
二 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64
伍 「子路問強」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十章) 67
一 南方之強 67
二 北方之強 68
三 君子之強 70
陸 「素隱行怪」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十一章) 73
一 「素隱行怪」的考辨 73
二 儒道遁隱哲學的異同 77
三 結語 84
柒 「費隱」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十二章) 87
一 費而隱 87
(一)從本章章旨而言 87
(二)從儒家精神言 89
二 人猶有所憾 90
捌 「道不遠人」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十三章) 93
一 君子之道四 93
二 丘未能一焉 94
三 子臣弟友斷句 95
四 朋友先施之 96
五 慥慥 97
玖 「素位而行」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十四章) 99
一 徼幸 99
二 射有似乎君子 100
三 正鵠 102
(一)射禮 102
(二)設鵠 103
(三)設正 105
拾 「行遠自邇」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十五章) 109
一 君子之道的實踐進路 109
二 室家之道的實踐進路 111
拾壹 「鬼神之為德」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十六章) 115
一 鬼神 115
(一)宗教意義的鬼神 115
(二)哲學意義的鬼神 117
二 齊明盛服 119
(一)釋「齋」 119
(二)釋「明」 124
(三)釋「盛服」 125
拾貳 「舜其大孝」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十七章) 129
一 德為聖人 129
二 必得其名 131
三 必得其壽 134
四 栽培傾覆 139
拾參 「無憂」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十八章) 141
一 無憂 141
二 壹戎衣而有天下 143
三 追王之禮 146
四 葬祭之禮 149
拾肆 「達孝」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十九章) 153
一 《中庸》中「宗廟」一辭的爭議 153
二 宗廟祭祀與治國的關係 155
(一)治國以禮說 156
(二)治國以誠說 159
(三)報本追遠說 160
(四)神道設教說 162
(五)收族統宗說 165
拾伍 「哀公問政」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二十章) 169
一 為政在人取人以身 170
二 修道以仁 171
三 所以行之者一 172
四 或生而知之 174
五 來百工 176
六 遠色 180
拾陸 「至誠無息」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二六章) 185
拾柒 「愚而好自用」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二八章) 187
一 從本書行文來看 188
二 從儒家思想來看 189
三 從子思傳承來看 190
四 從語言邏輯來看 191
五 從時代背景來看 192
拾捌 「王天下有三重」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二九章) 195
一 三重 195
二 天下道、天下法、天下則 199
拾玖 「仲尼祖述」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三十章) 201
一 上律天時,下襲水土 201
二 德侔天地 205
貳拾 「聰明睿智」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三一章) 209
一 有臨 209
二 有容 210
三 有執 211
四 有敬 212
五 有別 212
貳壹 「大經大本」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三二章) 215
一 大經大本 215
二 其孰能知 218
貳貳 「衣錦尚絅」章釋疑(原朱熹《章句》第三三章) 221
一 衣錦尚絅 221
(一)逸詩說 221
(二)增減改易說 222
(三)脫文說 223
二 的然 224
三 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 225
四 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 230
五 釋「屋漏」 232
六 《詩》三篇「不大聲以色」、「德輶如毛」、「無聲無臭」
的比較 235
參考書目 237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