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他說(續集)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老子其猶龍乎?老子原著五千言,幾乎一字即具一觀念;它空靈的內涵,對人類思想哲學的影響已超乎時間和地域隔閡。
南懷瑾先生以經史合參、以經解經的方式,深入淺出,刻劃道家隱士思想在歷史中影響時世、偉大燦爛的一面;更發揮其流傳千年之道德內蘊。
《老子他說(上)》收錄南師講解《道德經》共廿六講,於1987年出版以來,讀者無不殷切催問下集。在輾轉廿二年之後,散佚之文稿及相關資料終於塵埃落定,得以整理付梓;因內容包括全部下篇及部上篇,故特定名為《老子他說續集》。總括《老子他說》上集及續集各一冊,合為老子《道德經》一書的全部講記。
南懷瑾先生以經史合參、以經解經的方式,深入淺出,刻劃道家隱士思想在歷史中影響時世、偉大燦爛的一面;更發揮其流傳千年之道德內蘊。
《老子他說(上)》收錄南師講解《道德經》共廿六講,於1987年出版以來,讀者無不殷切催問下集。在輾轉廿二年之後,散佚之文稿及相關資料終於塵埃落定,得以整理付梓;因內容包括全部下篇及部上篇,故特定名為《老子他說續集》。總括《老子他說》上集及續集各一冊,合為老子《道德經》一書的全部講記。
目錄
出版說明
前言
第二十七章
不著痕跡的善行
會說 會做 又會教
第二十八章
知陰陽乾坤善惡而後
回復本來面目
生理 心理 行為 三方面的修養
第二十九章
私心取天下的後果
聖人的作為
第三十章
老君的軍事哲學思想
第三十一章
兵不血刃而取勝
為何以喪禮紀念勝利
軍事哲學的另一面觀點
楚莊王和周武王的道家思想
仁政重于武力
第三十二章
樸實無華的精神
第三十三章
自知之明 知人之智
第三十四章
什麼是大 什麼是小
第三十五章
掌握天地萬象的法則
第三十六章
欲擒故縱的道理
從微細而明瞭重點
柔弱勝剛強
第三十七章
無為而無所不為的道
無為 無欲 無名
下經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下德 上仁上義上禮
德仁義禮失後該若何
第三十九章
得一與不二
以低下為基礎的高貴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 弱者道之用
第四十一章
三品聞道的人
黎明前的黑暗
真正有修養的人
大器晚成 小時了了
聲音 形象 見道
第四十二章
一二三的奧秘
自身陰陽須調和
好惡與損益
過剛則易折
第四十三章
柔 水 空 無堅不摧
第四十四章
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
第四十五章
如何達到無為
第四十六章
欲望造成禍亂
第四十七章
智慧的成就
第四十八章
為學要加 修道要減
聖人以道德行為得天下
第四十九章
聖人的菩薩心腸
第五十章
生死是什麼
誰掌握生命的去留
善於攝生的神仙
第五十一章
攝生處世之道 四兩撥千斤
道之尊 德之貴 不是鄉願
天地自然的道德功效
第五十二章
回歸宇宙的根源——天下母
如何減少生命的消耗
第五十三章
接受佈施的嚴重性
愛抄小路取巧自利的人們
第五十四章
善於把握生命的中心則不輟
修身 修家 修鄉 修國 修天下
以觀身到觀天下
生命如何走向結局
第五十五章
純厚自然的赤子
嬰兒的精之至
保持氣的平和
生命來之不易
先來後去的生命之靈
意識的形成
精氣神消耗完的時候
第五十六章
修養處世該如何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 以奇用兵
給日本公民的一封公開信
以正為奇 天下歸心
忌諱造成的影響
科技愈發達 精神愈昏擾
法令多 犯法的人更多
無為 好靜 無事 無欲
第五十八章
對社會人民有益的領導
宋太祖的理想和作風
鐵面無私 包公又若何
鐵面禦史 瀟灑沐春風
察見淵魚的顏回
是偏是正 禍福相倚伏
令人生厭的修行人
第五十九章
誰最慳吝
節省精氣神的消耗
簡化及善行積德的重要
嗇的真正精神
什麼是長生久視
第六十章
烹小鮮的道理安在
如何降鬼伏魔
第六十一章
水唯能下方成海
風塵三俠的故事
大小相處之道
第六十二章
好人要救助 壞人更要救助
財富名位比不上坐進此道
如何消免自己的罪過
第六十三章
平淡處事的一流人才
對人生茫然的人們
以德報怨的問題
大事不難 小事不易
誰是輕諾寡信的人
第六十四章
宜未雨而綢繆 勿臨渴而掘井
閑棋一著
萬丈高樓從地起
智慧 從勢 待時
將成功時反致失敗
聖人的欲望是什麼
第六十五章
智與愚
從商鞅到劉邦到文景之治
瞭解楷式 知道變通
第六十六章
謙和慈悲又不爭的領導
第六十七章
老子的道與三寶
打勝仗的主帥
第六十八章
武士的精神和修養
以靜制動 借力使力
第六十九章
兵法中的道德應用
不戰而勝 輕敵致禍
第七十章
平凡的老子 難懂的老子
老子與佛教的因明
無知的智慧是什麼
老子 參同契 隱士
第七十一章
強不知為知 毛病真大
裝聾作啞 自在無爭
第七十二章
不愚弄社會人民 自愛而不自貴
第七十三章
敢與不敢的勇氣
那股冥冥不可知的力量
如何做到不爭 不言 不召
一切都是自己的作為
第七十四章
生殺大權不可取代
第七十五章
老子所處的悲慘時代
第七十六章
要活就要軟 想死就強硬
第七十七章
什麼是天之道
第七十八章
你能做到以柔克剛嗎
第七十九章
把握原則 不求至善盡美
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就是地方自治
第八十一章
不美言 不爭辯 不積財 多付出 效法天地
前言
第二十七章
不著痕跡的善行
會說 會做 又會教
第二十八章
知陰陽乾坤善惡而後
回復本來面目
生理 心理 行為 三方面的修養
第二十九章
私心取天下的後果
聖人的作為
第三十章
老君的軍事哲學思想
第三十一章
兵不血刃而取勝
為何以喪禮紀念勝利
軍事哲學的另一面觀點
楚莊王和周武王的道家思想
仁政重于武力
第三十二章
樸實無華的精神
第三十三章
自知之明 知人之智
第三十四章
什麼是大 什麼是小
第三十五章
掌握天地萬象的法則
第三十六章
欲擒故縱的道理
從微細而明瞭重點
柔弱勝剛強
第三十七章
無為而無所不為的道
無為 無欲 無名
下經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下德 上仁上義上禮
德仁義禮失後該若何
第三十九章
得一與不二
以低下為基礎的高貴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 弱者道之用
第四十一章
三品聞道的人
黎明前的黑暗
真正有修養的人
大器晚成 小時了了
聲音 形象 見道
第四十二章
一二三的奧秘
自身陰陽須調和
好惡與損益
過剛則易折
第四十三章
柔 水 空 無堅不摧
第四十四章
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
第四十五章
如何達到無為
第四十六章
欲望造成禍亂
第四十七章
智慧的成就
第四十八章
為學要加 修道要減
聖人以道德行為得天下
第四十九章
聖人的菩薩心腸
第五十章
生死是什麼
誰掌握生命的去留
善於攝生的神仙
第五十一章
攝生處世之道 四兩撥千斤
道之尊 德之貴 不是鄉願
天地自然的道德功效
第五十二章
回歸宇宙的根源——天下母
如何減少生命的消耗
第五十三章
接受佈施的嚴重性
愛抄小路取巧自利的人們
第五十四章
善於把握生命的中心則不輟
修身 修家 修鄉 修國 修天下
以觀身到觀天下
生命如何走向結局
第五十五章
純厚自然的赤子
嬰兒的精之至
保持氣的平和
生命來之不易
先來後去的生命之靈
意識的形成
精氣神消耗完的時候
第五十六章
修養處世該如何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 以奇用兵
給日本公民的一封公開信
以正為奇 天下歸心
忌諱造成的影響
科技愈發達 精神愈昏擾
法令多 犯法的人更多
無為 好靜 無事 無欲
第五十八章
對社會人民有益的領導
宋太祖的理想和作風
鐵面無私 包公又若何
鐵面禦史 瀟灑沐春風
察見淵魚的顏回
是偏是正 禍福相倚伏
令人生厭的修行人
第五十九章
誰最慳吝
節省精氣神的消耗
簡化及善行積德的重要
嗇的真正精神
什麼是長生久視
第六十章
烹小鮮的道理安在
如何降鬼伏魔
第六十一章
水唯能下方成海
風塵三俠的故事
大小相處之道
第六十二章
好人要救助 壞人更要救助
財富名位比不上坐進此道
如何消免自己的罪過
第六十三章
平淡處事的一流人才
對人生茫然的人們
以德報怨的問題
大事不難 小事不易
誰是輕諾寡信的人
第六十四章
宜未雨而綢繆 勿臨渴而掘井
閑棋一著
萬丈高樓從地起
智慧 從勢 待時
將成功時反致失敗
聖人的欲望是什麼
第六十五章
智與愚
從商鞅到劉邦到文景之治
瞭解楷式 知道變通
第六十六章
謙和慈悲又不爭的領導
第六十七章
老子的道與三寶
打勝仗的主帥
第六十八章
武士的精神和修養
以靜制動 借力使力
第六十九章
兵法中的道德應用
不戰而勝 輕敵致禍
第七十章
平凡的老子 難懂的老子
老子與佛教的因明
無知的智慧是什麼
老子 參同契 隱士
第七十一章
強不知為知 毛病真大
裝聾作啞 自在無爭
第七十二章
不愚弄社會人民 自愛而不自貴
第七十三章
敢與不敢的勇氣
那股冥冥不可知的力量
如何做到不爭 不言 不召
一切都是自己的作為
第七十四章
生殺大權不可取代
第七十五章
老子所處的悲慘時代
第七十六章
要活就要軟 想死就強硬
第七十七章
什麼是天之道
第七十八章
你能做到以柔克剛嗎
第七十九章
把握原則 不求至善盡美
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就是地方自治
第八十一章
不美言 不爭辯 不積財 多付出 效法天地
序/導讀
出版說明
一九八〇年三月,南師懷瑾先生在台北十方書院開始老子《道德經》的課程。當時由蔡策記錄,再經編輯及南師先後整理,隨即每期於《知見》月刊發表。
五年後(一九八五),南師應邀赴美,當時《道德經》已全部講解完畢,所發表者僅廿六章,後因故暫停,以致上篇未能全部刊登完畢。
由於讀者的反應,企盼成書出版,故於一九八七年將已刊登的廿六章集結印行,書名為《老子他說》上集,時在南師赴美兩年之後。
自從該書出版後,讀者陸續催問下集者不絕,二十年來,未能接續印行出版,究其根源,實因文稿隨同南師資料書籍運赴國外,數年後又輾轉運回香港,直至二〇〇七年始再運轉國內,落腳太湖之濱。
整理工作於焉開始,在南師指導下終於全部完成,因內容包括部分上篇及全部下篇,故特定名為《老子他說續集》。
總括《老子他說》上集一冊及續集一冊,合為《道德經》一書的全部講記。
此書歷經漫長廿二年,今經我等繼續努力,終於能出版完全,對熱心的讀者有所交代,不免一則以喜,一則以憾,蓋人事一切成敗因緣,常非人力之可及也。
劉雨虹 記
二〇〇九年五月
一九八〇年三月,南師懷瑾先生在台北十方書院開始老子《道德經》的課程。當時由蔡策記錄,再經編輯及南師先後整理,隨即每期於《知見》月刊發表。
五年後(一九八五),南師應邀赴美,當時《道德經》已全部講解完畢,所發表者僅廿六章,後因故暫停,以致上篇未能全部刊登完畢。
由於讀者的反應,企盼成書出版,故於一九八七年將已刊登的廿六章集結印行,書名為《老子他說》上集,時在南師赴美兩年之後。
自從該書出版後,讀者陸續催問下集者不絕,二十年來,未能接續印行出版,究其根源,實因文稿隨同南師資料書籍運赴國外,數年後又輾轉運回香港,直至二〇〇七年始再運轉國內,落腳太湖之濱。
整理工作於焉開始,在南師指導下終於全部完成,因內容包括部分上篇及全部下篇,故特定名為《老子他說續集》。
總括《老子他說》上集一冊及續集一冊,合為《道德經》一書的全部講記。
此書歷經漫長廿二年,今經我等繼續努力,終於能出版完全,對熱心的讀者有所交代,不免一則以喜,一則以憾,蓋人事一切成敗因緣,常非人力之可及也。
劉雨虹 記
二〇〇九年五月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