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1017_在黑暗中相遇

識人學:《人物志》白話版*增修版*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9 342
    380
  •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人性/人際讀心/識人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劉卲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郭泰
  • 出版社: 遠流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4/06/12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邀您同遊解憂秘境!

內容簡介

劉卲撰寫《人物志》,為東漢的量材授官建立了客觀標準,同時也將識人之學系統化、理論化;只可惜一千七百多年來都遭到忽略。

郭泰破除《人物志》原書的深奧難讀,以當代的眼光和企管知識,用自己的智慧經驗,重新詮釋這部識人經典,寫成體用兼備的《識人學》,足為識人善用的最佳典範。

本書初版至今二十多年,此次大幅修訂,除增補部分內容,原文部分更加上注音,方便讀者誦讀吟詠、領略其深蘊。

目錄

《實用歷史叢書》出版緣起
推薦人的話/廖風德
說明
《識人學》序
原典序

第一章識人的基本原理〔九徵第一〕
1識人須從外在表象求內在質性
2平淡之人為上上之材
3聰明之人陰陽清和、靜動得宜、內智外明
4從五行、五體、五質、五常去鑑識材質
5用五行來象徵五德
6從儀態去識人
7從容止去識人
8從聲音去識人
9從貌色去識人
10從眼神去識人
11從九個表徵研判九種質性
12人物之五個等級

第二章鑑識十二種偏材〔體別第二〕
1全材之人平淡無味
2十二種偏材的優缺點
3大多數人不是偏剛就是偏柔
4剖析十二種偏材的得失
5天生的質性不可變

第三章從專長識別十二種人材〔流業第三〕
1從專長上區分十二種人材
2清節家
3法家
4術家
5國體之人
6器能之人
7臧否之人
8伎倆之人
9智意之人
10從德、法、術識別八種人材
11文章、儒學、口辨、驍雄
12十二種人材適任之職位

第四章從談話與辯論去識人〔材理第四〕
1溝通困難的原因
2本章的七個主題
3四種不同的理
4人物的四大類型
5九偏之情的得失
6七種似是而非之人
7談話的三種疏失
8辯論常見的六種缺失
9解決談話與辯論缺失的八能
10溝通的十個要領

第五章人材的量能授官〔材能第五〕
1用材的根本問題
2適材適所
3量能授官的八個方法
4君臣各應具備的三項材能

第六章剖析德、法、術的六種人材〔利害第六〕
1剖析清節之材
2剖析法家之材
3剖析術家之材
4剖析智意之材
5剖析臧否之材
6剖析伎倆之材

第七章八種偏材待人接物之得失〔接識第七〕
1識人常犯的兩項錯誤
2八種偏材待人接物之得失
3偏材僅好同體之人
4比較兼材與偏材
5談話時的十種缺失

第八章剖析英雄〔英雄第八〕
1文材與武略
2英與雄密切的互動關係
3英材與雄材的三個層次
4英材比雄材重要

第九章識人之八種方法〔八觀第九〕
1何謂八觀
2觀察奪正與救惡,以辨別他是否搖擺不定
3觀其辭旨、察其應贊,以瞭解其內心狀態
4觀其所具備之質性,以確知是否名實相符
5觀察其經由,以辨別他是否似是而非
6觀察別人對他的愛敬,以測知通達或閉塞
7觀察其情緒上的六種反應,以辨別其困惑
8觀察其短處,以徵知其長處
9觀察其聰明的程度,以知能通達成事

第十章識人之七種繆誤〔七繆第十〕
1何謂七繆
2被傳聞之聲譽所誤導
3被主觀之好惡所迷惑
4衡量心志有大小之繆誤
5成功有早晚之差別
6質性相同仍有矛盾
7論材必須考慮客觀情勢
8奇特之人難以鑑識

第十一章識人的困難〔效難第十一〕
1識人有兩大困難
2難以識人的困難
3難以引薦任用的困難

第十二章剖析爭勝與謙讓〔釋爭第十二〕
1君子謙讓,小人爭勝
2爭勝者自己毀滅了自己
3君子以屈為伸,以退為進
4小不忍則惹大禍
5謙讓乃君子求勝之道
6從爭勝與謙讓論三等人
7不爭乃爭勝之上上策

〔附錄一〕後序與跋
〔附錄二〕介紹劉卲與劉?
〔附錄三〕其他識人之古籍資料
〔附錄四〕參考書目
〔附錄五〕《人物志》全文

序/導讀

導讀

說明


一、本書原名《人物志》,為三國時代劉卲所著,為我國古代僅存之一本人才學經典,筆者加以註釋與解說之後,根據全書之內容改名為《識人學》,以便讀者易懂、好讀。

二、 原典分九徵、體別、流業、材理、材能、利害、接識、英雄、八觀、七繆、效難、釋爭等十二卷,筆者依此十二卷把全書分為十二章,並將各章名更換為現 代語,又把每章區分為若干小節(舉例來說,第一章區分為十二小節,第二章區分為五小節,第三章區分為十二小節,依此類推,總共十二章區分為八十五小節), 每章的小節又加上標題,以便於閱讀。

三、每章均包括原典、註釋、解說等三大部分。原典部分包括劉卲之原著與劉?之註解,劉卲原典部分,筆者依據中華書局所出版之四部備要版本予以分節,並加上標點符號;至於其中〔〕之註解,為西涼(東晉列國之一)劉?所撰,頗具參考價值,值得讀者細細品味。

四、劉?之註解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四部備要》版本有脫漏,亦有誤謬,筆者參考《四庫全書》版本與其前後文義略加增刪與修改。劉?之註解本來無標點,本書中之標點為筆者所加。

五、每章之註釋與解說等兩大部分,為筆者所撰。

六、本書之序有兩篇,一篇是筆者的自序,另一篇是劉卲的原典序(筆者有加以註釋與解說)。原典部分加上注音符號,以便於朗誦。

七、本書之附錄包括五個部分:後序與跋、介紹劉卲與劉?、其他識人之古籍資料、參考書目、《人物志》全文等。有心鑽研識人學者,可參考附錄「其他識人之古籍資料」,做更深入之研究。

八、《人物志》一書是由好友周浩正引介,他當時擔任遠流出版公司總編輯之職,經過他不斷地激勵與鼓勵,我總算勉強完成解讀工作。值此再度修訂之際,更是感念在心,若非他推波助瀾,以我平凡的資質,根本不可能完成此艱鉅的工作。

九、好友廖風德兄的序文,畫龍點睛,讀來擲地有聲,為本書增色不少。不料造化弄人,他為本書寫序時得意官場,生龍活虎;如今增修版問世,他竟已永別,辭世多年,令人不勝唏噓。我想藉由此次大幅修訂本書來懷念我這位至交。

《識人學》序

年輕時常聽人說:「可以不識字,但不能不識人。」當時似懂非懂,經過幾十年的社會歷練,嘗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看透了仕途的起起落落,這才深刻體會出這句話的意義與可貴。

不論做什麼事,其成敗的關鍵就在知人善任。一般說來,善任雖不易,而知人卻更難。因此,中國自古以來一方面讚嘆「知人則哲」(意思是,假如能夠知人的話,就是有大智慧了);另一方面感慨「賢不可知,人不易識」。由此可知,知人的重要與困難。

知人就是識人,也就是本書所要探討的主題。

一般人常把識人與相人混為一談,其實兩者小同而大異。兩者都是觀察、剖析人物,這是相同之處;不過,識人是經由觀察一個人的行為與言論以鑒識其品德與才能,而相人則是觀察一個人的相貌與體徵以判定其一生的吉凶禍福。

《人物志》是一本專門討論人物的書,其內容全部是經由觀察一個人的行為與言論以鑑識其質性(品德與才能),為了使讀者容易瞭解起見,筆者在註釋與解說《人物志》之後,將它改名為《識人學》。

關於識人與相人的差異,筆者舉一實例來說明。

清朝名臣曾國藩指派李鴻章訓練淮軍時,有一天,李鴻章帶了三個人求見,請曾國藩分配職務給他們。不巧曾剛好飯後出外散步,李命三人在室外等候,自己則進入室內。

等到曾散步回來,李請曾傳見三人。曾說不用再召見了,並對李說:「站在右邊的是個忠厚的人,可委派後勤補給工作;站在中間的是個陽奉陰違的人,只能給他無足輕重的工作;站在左邊的是個大材,應予重用。」

李驚問道:「您是如何看出來的呢?」

曾笑著說:「剛才我散步回來,走過三人的面前時,右邊那人垂首不敢仰視,可見他恭謹厚重,故可委派補給工作;中間那人表面上畢恭畢敬,但我一走過,立刻左顧右盼,可見他陽奉陰違,故不可用;左邊那人始終挺直站立,雙目正視,不亢不卑,乃大將之材。」

曾國藩所指左邊那位「大將之材」,就是後來擔任台灣巡撫鼎鼎有名的劉銘傳。曾國藩這種經由觀察一個人的行為舉止,以鑑識其品德與才能,而後量能授官,這是典型的識人。

中 國的識人之學,並非起源自清朝,早在先秦時已見其雛形。在先秦古籍《逸周書‧官人篇》之中,集先秦諸子各種識人見解之大成,主張用六徵(即觀誠、考 言、視聲、觀色、觀隱、揆德,請參閱本書附錄三)來鑑識人材。從「六徵」可知,識人學之理論,在先秦已見其雛形,惟架構與內容仍嫌過於簡略。

東 漢末年,受到薦舉入仕制度的影響,品評人物蔚為風潮,因此出現了許多識人專家,如:苻融、李膺、郭泰、許劭等。他們都被公認具備識別人材的特殊能 力,讀書人一經他們品評肯定之後,立刻鯉魚躍龍門,不但社會地位倍增,而且仕途之門也隨之而大開。他們之間,至今仍流傳著下列膾炙人口的識人故事:

郭泰博通經典,居家傳授,弟子達千人,然而剛到京城洛陽時,沒有人承認他。苻融是識人高手,一眼就看出郭泰是個天才,立刻把他介紹給八俊之首李膺(八俊,指八位人群中才華出眾之士)。兩人論交之後,郭泰隨即名震京師。

苻 融不但能鑑識真人材,亦能識別假人材。當時京城有晉文經與黃子艾,兩人以詐騙取得識人之美名後,即裝病不見客。因為避不見客,所以聲望更高,朝廷選 用新官吏都要經過他們的品評。苻融覺得可疑,經過深入觀察,認定晉與黃是假人材。他與李膺交換意見之後,公開宣布那兩人「小道破義,空譽違實」。晉、黃兩 人的名聲因此一落千丈,不久就逃離了京城。

郭泰是三萬名太學生之首領,為八顧之首(八顧,指八位能夠以德行引導人們向善者),他識人的名氣比苻融還要大,不但一評定終生,而且從未看錯人。他擅長透過貌色、眼神、言語、動作去識人,並經由肯定被鑑識者的長處,使對方依其長處去發揮而成名。

舉 例來說,郭泰遊學長安時,碰到一個名叫孟敏的人。孟敏扛著甑(煮東西的瓦器)走過市場,由於行人擁擠,甑被擠落摔到地上打碎了,孟敏頭也不回,神色 自若向前走去。郭泰覺得很奇怪,就問他為何看也不看碎甑,孟敏答道:「甑既然打破了,看它又有何用呢?」從孟敏的談話與舉動,郭泰認定他有慧根,乃勸他讀 書。孟敏接受郭泰的教導,十年之後,果然成為大名士。

許劭是與郭泰齊名的識人專家。他每月更換題目,於每月初公開品評汝南地方的讀書人,這就是汝南著名的「月旦評」,此一舉動使他成為全國聞名的識人權威。

當時,曹操還是個小人物,只有太尉橋玄看出曹操的才幹,橋玄勸曹操去看許劭。於是,曹操帶了厚禮,很謙卑地去見許劭,不料許劭看不起曹操,拒絕品評他。曹操借機威脅許劭,許劭被迫評曹操說:「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聽了,大笑而去。

苻融、李膺、郭泰、許劭等四位識人大家,雖然留下了精采的識人故事,卻沒寫下任何識人的著作。從東漢末年到三國時代,識人之學更見蓬勃發展,於是有關識人的著作紛紛問世,其中較著名的,有下列五本:

(一)《人物志》三卷,魏國劉卲所著。
(二)《士操》一卷,魏文帝曹丕所著。
(三)《九州人士論》一卷,魏國盧毓所著。
(四)《士緯新書》十卷,吳國姚信所著。
(五)《通古人物》一卷,作者不明。

這五本著作大都在歷代戰火中流失了(僅剩片段保留在其他書中),只有《人物志》一書完整地流傳至今,為識人學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

《人物志》主要討論兩大主題,一是識人的理論基礎與識人的方法,一是人材的分類、剖析與量能授官。有體有用,參考價值很高。

一、識人的理論基礎與識人的方法,諸如:
(一)九徵篇:識人的基本原理
(二)材理篇:從談話與辯論去識人
(三)八觀篇:識人之八種方法
(四)七繆篇:識人之七種繆誤
(五)效難篇:識人的困難

二、人材的分類、剖析與量能授官,諸如:
(一)體別篇:鑑識十二種偏材
(二)流業篇:從專長識別十二種人材
(三)材能篇:人材的量能授官
(四)利害篇:剖析德、法、術的六種人材
(五)接識篇:八種偏材待人接物之得失
(六)英雄篇:剖析英雄
(七)釋爭篇:剖析爭勝與謙讓

劉卲在公元二二〇年前後完成《人物志》,從三國時代到清朝康熙的一千四百多年之間,只有少數學者注意到這本書,並留下評語,他們是:

〈推薦人的話〉
為中外管理學的盲點注入了一絲光明
廖風德


1
我國識人之學,起源甚早,然至三國時代,始蓬勃發展,是有其歷史背景的。

東漢末年,天下鼎沸,由於戰亂流離,使兩漢擢才任官的鄉舉里選制度,無法施行。曹魏為吸收人才,乃設置九品中正制度,即政府在州郡設置中正官,令其品 第該管人物,分為九等,以做為任官的憑據。中正官必須具備有詳察識人的能力,才能品鑒人物,為國舉才。因此,識人之學,大放異彩。

劉卲撰寫《人物志》,為當時政治上量材授官建立了客觀標準,同時亦將識人之學系統化、理論化,只可惜一千七百多年來都被忽略了。如今,郭泰選擇此書,推陳出新,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眼光。

劉卲的《人物志》,原書有十二卷,內容包括「識人原理方法」與「人才分析運用」等兩大部分,有體有用,非常科學,參考的價值相當高,只可惜他受到當時 文風的影響,用字遣詞,精簡深奧,一般人很難了解。不過,《人物志》經過郭泰爬梳整理為《識人學》後,解說文字淺顯通俗,全書精髓,一覽無餘;加以體裁設 計完善,有原典,有註釋,有解說,讀者可以速讀,亦可精研。整體而言,郭泰真正是讓《人物志》甦活了過來。

郭泰在《識人學》中,對原典的微言,加以闡揚引伸,發揚光大,使劉卲的智慧重新發出熾熱的光芒。

以論人才為例,劉卲認為「平淡」最為可貴,他說:「觀人察質,必先察其平淡,而後求其聰明。」郭泰認為這是劉卲在深刻洞悉人物之後的偉大創見,所以《識人學》中,以平淡之人為上上之材。

郭泰的論點,深獲我心,因為從歷史看,歷代人主擢才,必有其取捨標準,聰穎慧黠之輩,往往或阿其所好,或虛張偽飾,或矯俗干名,以遂其目的。而識人之最難,即在於此。

《識人學》強調、推崇平淡自然,將其列為考察真人才與否的標竿,實在是透視人性、極其智慧的見解。

類似此種評論人才的卓越與解析,全書隨處可見,唾手可得,這是《識人學》最迷人之處。

自古以來,我們的社會即重視人才,強調知人善任的重要。我們推崇漢高祖劉邦或唐太宗李世民,往往不外乎讚嘆他們重視人才,知人善用,網羅了許多安邦定 國的良才,締造了輝煌的盛世。然而,有多少人了解,除了少數天縱英才之外,對大多數人而言,識人知人的能力,是要靠揣摩學習才能獲得。

有人曾以藥材比喻人才,非常有意思;世界上沒有能醫治百病的藥材,所以也沒有能勝任百事的人才。某藥能治某病,便是良藥;某人能治某事,便是良才。但是,認識藥材藥性如何,醫生要花費多少功夫?然肯為認識人才人性而投注心力的,又有幾人?

郭泰是個有心人,他以年輕時獻身企管的閱歷和知識,注疏解說我國觀人識人的經典名著,創造出理性的、智慧的、現代的、中國式的《識人學》,實在值得肯定,值得喝彩,值得支持。

美國當代管理學大師彼得‧杜魯克(Peter F. Drucker)在探討如何才能做一個有效的經營者時,再三強調要「活用人的長處」。他認為,為了要獲致成效,必須充分活用一切可能的長處,尤其在人事管 理方面,必須強調人的長處的活用。他的說法和諸葛亮「用其所長,揜其所短」、唐太宗「用人如器,各取所長」的用人精義相契合。但是,如何認識人的長處呢? 杜魯克並未說清楚。就此看來,識人知人,可以說是管理學的盲點。郭泰選擇經典,以當代的眼光,用自己的智慧經驗,重新詮釋先賢的著作,出版《識人學》,似 乎在中外管理學的盲點中,注入了一絲的光明。

2
和郭泰結交,是我邁入中年以後的一段機緣。郭泰的率真豁達,以及回歸田園的生命情調,為我逐漸孤寂涸乾的性靈,注入了一股鮮沛的活泉。

郭泰遷居木柵後,我們有更多的機會一起登山、餮食、酣飲、品茗、清談、高歌。我深深覺得:讀郭泰的書,能領略他的慧識和文采;過郭泰的生活,能體會他 的達觀和超脫。我最佩服郭泰的是,他雖然隱遁筆耕,過著田園式的生活,但卻勤勉而規律;他的身上洋溢著台灣傳統農民的氣質和現代企管的精神,令人神往。

郭泰寫作,有如春蠶吐絲,善於將平淡自然化為神奇雋永。所以,他寫書向在談笑風生中完稿付梓;唯獨撰寫《識人學》,卻屢屢面色凝重,酒興索然,生活於沉思之中。由此亦足見《識人學》之問世,不同凡響。

起初,郭泰談及將撰寫《識人學》,我即為他憂喜參半。喜的是:管理為當今顯學,成功的管理在於識人善用。因此,如何做到識人善用,實為管理學研究的核 心。誠如「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所云:「事業即是人。」人是一切事業成敗的關鍵。我心想,郭泰若能寫成《識人學》,突破此一關鍵,那麼造福社會上領導管理 階層,將是功德無量。
 
然而,我也擔憂:人是公認最複雜的動物,要做到識人知人,談何容易!人有物欲,亦有理想;人能思慮,也善偽裝。俗云: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而人類神貌 言行歧異,幾少雷同。人的複雜至此,要將人類行為的經驗法則加以歸納,加以驗證,以建立識人知人的通則,是何等難事!非有大智慧,實難以著筆。

郭泰《識人學》完稿後,我先睹為快,才發現我的擔憂是多餘的。郭泰的《識人學》,根據三國時代曹魏劉卲所著的《人物志》原典,加以詮釋解說,融會傳統 經驗,注入現代知識,述而不作,溫故知新。我認為,郭泰採「述而不作」的方式來寫《識人學》,是極其高明之舉,因為一個人智慧再高,也比不上整個民族千百 年經驗之所積。

我在政大教歷史,知悉匯聚古聖先賢智慧經驗的歷代典籍中,蘊藏無數潛伏不彰的著作,而這些著作,往往是日後嶄新學說的張本。我相信,劉卲的《人物志》,在郭泰的精心研閱、發幽闡微後,以《識人學》的新面貌重現,將是最佳的例證。

3
識人管理之學,我本門外漢,所以當郭泰要我為《識人學》寫序時,我力辭不敢當,因為我認為寫序是名家宿儒的事,我何德何能。不過,郭泰卻爽朗的笑說:「就把寫序當做我們交往的紀念吧!」在盛情難卻之下,我為《識人學》寫上以上推薦的話。

 

推薦人簡介

廖風德


筆名廖蕾夫,台灣宜蘭人,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曾任政治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立法委員、國民黨副祕書長兼組發會主任等職,他曾以〈竹仔開花〉〈隔壁 親家〉兩篇小說連續獲得六十八、六十九年度聯合報小說獎,著有《清代之噶瑪蘭》《隔壁親家》等書。二〇〇八年總統選舉國民黨獲勝後,原定在五月二十日接任 內政部長,不料在五月十日因病英年早逝,得年五十七歲。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327435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6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商品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最高15倍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