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羅與蘇菲的奇妙童話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培
為什麼乳牛吃了葉子後會產生牛奶?為什麼我喝了牛奶後會長高?
我原以為我喜歡滑雪,後來發現我只是不喜歡待在家裡~
我的烏龜死了,,我好難過~但讓你難過的不是寵物龜死亡,而是你不想要牠離開你。
我不喜歡比較,也不喜歡被比較~
為什麼好人會死?好人本來就會死。可是這樣不公平~世界本來就不公平。
這是一本兒童版的希臘哲學史,全書以25篇呈現15個哲學家或學派的重要概念。
當你在成長過程中遭遇挫折、困難時,可以按下暫停鍵,然後學著故事中演示的開始思考,相信透過思考,更容易看穿紛擾的現況,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書名中的「斐羅與蘇菲」,連起來剛好是「哲學」(Philosophy) 一字,充滿熱情與創造力的蘇菲比較像柏拉圖,冷靜犀利的斐羅像亞里斯多德。
本書特點是「短」,全書共25篇故事,每個故事都以400~800字,包括認識自己、犯錯、三種人、思考、比較……。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念故事、讀歷史、練習思考;然後下一篇~
為什麼乳牛吃了葉子後會產生牛奶?為什麼我喝了牛奶後會長高?
我原以為我喜歡滑雪,後來發現我只是不喜歡待在家裡~
我的烏龜死了,,我好難過~但讓你難過的不是寵物龜死亡,而是你不想要牠離開你。
我不喜歡比較,也不喜歡被比較~
為什麼好人會死?好人本來就會死。可是這樣不公平~世界本來就不公平。
這是一本兒童版的希臘哲學史,全書以25篇呈現15個哲學家或學派的重要概念。
當你在成長過程中遭遇挫折、困難時,可以按下暫停鍵,然後學著故事中演示的開始思考,相信透過思考,更容易看穿紛擾的現況,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書名中的「斐羅與蘇菲」,連起來剛好是「哲學」(Philosophy) 一字,充滿熱情與創造力的蘇菲比較像柏拉圖,冷靜犀利的斐羅像亞里斯多德。
本書特點是「短」,全書共25篇故事,每個故事都以400~800字,包括認識自己、犯錯、三種人、思考、比較……。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念故事、讀歷史、練習思考;然後下一篇~
目錄
導論
材料(愛奧尼亞學派)
變化(伊利亞學派與赫拉克里特)
數學(畢達哥拉斯學派)
靈魂(原子論學派)
認識你自己(希臘神廟)
無情(希臘悲劇)
觀點(智者學派)
感覺(智者學派)
無知(蘇格拉底)
犯錯(蘇格拉底)
理性(柏拉圖)
思考(柏拉圖)
三種人(柏拉圖)
進步(犬儒主義)
比較(犬儒主義)
金錢(犬儒主義)
目的(亞里斯多德)
平衡(亞里斯多德)
故事(亞里斯多德)
懷疑(懷疑學派)
命運(斯多葛學派)
心靈(斯多葛學派)
快樂(伊比鳩魯)
死亡(伊比鳩魯)
哲學書(古希臘哲學)
材料(愛奧尼亞學派)
變化(伊利亞學派與赫拉克里特)
數學(畢達哥拉斯學派)
靈魂(原子論學派)
認識你自己(希臘神廟)
無情(希臘悲劇)
觀點(智者學派)
感覺(智者學派)
無知(蘇格拉底)
犯錯(蘇格拉底)
理性(柏拉圖)
思考(柏拉圖)
三種人(柏拉圖)
進步(犬儒主義)
比較(犬儒主義)
金錢(犬儒主義)
目的(亞里斯多德)
平衡(亞里斯多德)
故事(亞里斯多德)
懷疑(懷疑學派)
命運(斯多葛學派)
心靈(斯多葛學派)
快樂(伊比鳩魯)
死亡(伊比鳩魯)
哲學書(古希臘哲學)
序/導讀
導論
筆者寫過一些兒童哲學的教材,卻從來沒以「兒童」作為故事主角,在這本書兒童終於作為主角登場了。
這些年來,臺灣的兒童哲學有越來越多人投入,呈現百家爭鳴的榮景。兒童哲學是為了兒童而設計的哲學,是為了啟發兒童思考,發現思考的樂趣而存在。不論形式是討論、辯論、寫作、遊戲、繪畫、閱讀,最終願景都大同小異。
但也因各方路線不同,課程差異頗鉅,在了解實際課程以前,免不了幫讀者對焦,以期發揮最大效用。但這些對焦的動作既不是在「定義哲學」,也不是在「定義兒童哲學」,而只是為了理解本書安置的腳踏板,踩上去看完風景後就可以扔棄。
對筆者而言哲學家是群怪人,常人以為美好的現實世界,他們往往斥之為虛妄不實,把眼前花花世界視為一堵厚牆上的壁畫,推斷牆後隱藏著某些真相。哲學是他們窮畢生之力在現實的牆上開通的小窗,目的是為了看穿整個世界。
兒童哲學則是讓兒童在成人的幫助下爬上這些美麗的小窗,看一看窗外奇景。鑿透牆從古至今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所以這些奇景除了小窗外是很難看到的。哲學可以冷門,卻很難被替代,因為它根本不是現實世界中的任何東西。面對當今快造快拋引起的焦慮,唯一出口就是看見超越現實的永恆。
所以,如果你多少願意接受以上比喻,請試著把本書中的故事當成一扇扇遠望的窗,它帶你看見的不是現實世界,而是穿越過一整個世界,是造窗者投入一生心血所發現的奇妙真相。
兒童有辦法學哲學嗎?
有些人認為兒童沒辦法學哲學,因為哲學太難太抽象。舉個例子,在兒童心智發展研究中,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不可能有抽象的形式思考,所以不可能有「兒童哲學」,因為兒童缺乏學習哲學的能力。
不難想像,皮亞傑對「哲學」一詞的想像應該是成熟期的哲學,特別是那種大戶頭、布滿論證的哲學,也許是邏輯學,或至少像康德風格的哲學家,在這種意義下,連成人都很難達到這種水準,所以當然言之成理。
可是這難道是「哲學」的唯一形式嗎?哲學家亞斯培認為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他想到可能是叔本華這類哲學家,會給出一種靈光一現、瞬間啟蒙的警世觀察。比方說當某個孩子發現大人喜歡自尋煩惱、自以為是的時候,他的眼界豁然開朗。
各位想必聽過「國王的新衣」的故事,故事裡的小孩就是個能看穿真相的哲學家。大人們有的因為害怕得罪國王,有些想諂媚討好國王,有的因虛榮心而撒謊,也有人對大家同意的事想也不想就說好。雖然是故事,但這說的就是兒童哲學家。
他們倆到底誰對?他們倆說的根本就不衝突。造成這種表面衝突的原因是人類使用語言的習慣。維根斯坦指出,當問「什麼是『遊戲』」時,我們很快會想到一些例子,沿著例子給解釋。例如當人說「遊戲就是在平面上移動某些東西的活動」,他想到「下棋」。當人說「遊戲應該要有競爭」,他想到的是「比賽」。
但遊戲「真正的定義」是什麼?傳統上一廂情願地相信「有」,維根斯坦認為也許沒有真正的定義,一連串相近的活動,一組組玩的過程都可以叫「遊戲」。也許一連串相近的思想都可以叫「哲學」,因此亞斯培與皮亞傑兩人都沒有錯。
所以兒童能學哲學嗎?要看哪一種哲學。有親切易懂的教材與教案,就代表有能學又值得學的哲學。不過筆者這裡又偷偷加了一個概念,兒童哲學就算能學,﹁值得﹂學嗎?這是下一段的討論主題。
兒童學哲學是要做什麼?
現代世界是一個忙碌的工商業世界,反映在教育上,講求速成、喜歡競爭、渴望答案、以短期實效為依歸。這創造了現代世界巨量的生產力,永久改變了地表的風貌。
實效教育有很多好處,就像肉有許多蛋白質與營養素,能促進發育,使人骨肉強壯。但光只吃肉對健康絕對不是什麼好事。兒童哲學是一種思考教育,講求看得長遠、想的透澈。它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補強短視近利的實效教育流失的養分。
實效教育的壞處就是一種以﹁感覺﹂為自我的思考習慣。想像一個難以受眼前痛苦的孩子,你無法改變他的處境,唯一的安慰手段就是請他看遠一點,痛苦不會永久,未來好處多多。可是如果他的回應是我現在就是痛,就是受不了,想以後幹嘛呢?狀況就會導向無解。放棄了思考,當下的痛苦將會是永恆而且毫無意義的。想一想以後,理性的思考可以安慰自己,讓痛苦變成暫時的、可理解的。
兒童哲學想在感覺的自我之外建立一個「理性的自我」,理性的自我不一定對,但可以提供雙向檢查的機會。如果大家記得前一段窗子的比喻,我想請大家用這個角度來想一想。為什麼我們要花心力去看現實世界背後的東西?
首先是滿足天生的好奇心,自由好奇的人類常常想東看西看,即使沒有特別好處,但就是感到好奇。其次是你可以在攀爬過程中變得強壯有力,有些小窗特別精緻,甚至可以啟發美感。
但最重要的一點是這種表面上如何,真正的樣子又是如何的結構,本身就是思考的基本姿勢。思考就是不能照單全收,認為表面上如何就如何,要經過推敲判斷去發現背後的真相。在哲學課的每一刻,都充滿理性自我的思考訓練。
學哲學可以加強思考,讓人更深思熟慮,看穿紛擾的世界。優質思考能幫你說得清、聽得懂、想得透,甚至看得開。這些不是分開的能力,而只是升級的思考在不同活動中的表現。以教育一個成熟的人類來說,應該是值得的。
關於本書
本書是希臘哲學史,特點是「短」,每個故事都只有四百至八百字,呈現某個哲學家或學派的理念。遇見理念後可以看看哲學歷史,瞭解這屬於哪個哲學家,然後自然前進。家長們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念故事,讀歷史,思考反省,然後下一篇。
本書的書名「斐羅與蘇菲」連起來剛好是哲學「Philosophy」一字,這是個諧音梗。姐弟倆在立場上也不同,充滿熱情與創造力的蘇菲比較像柏拉圖,冷靜犀利的斐羅像亞里斯多德。其實這也只是一種假定,即使這些哲學家在歷史上不完全是這樣,這種思考風格的對立依然是種值得注意的有趣景緻。
順利的話,這本書還會有續集,希望大家喜歡。
筆者寫過一些兒童哲學的教材,卻從來沒以「兒童」作為故事主角,在這本書兒童終於作為主角登場了。
這些年來,臺灣的兒童哲學有越來越多人投入,呈現百家爭鳴的榮景。兒童哲學是為了兒童而設計的哲學,是為了啟發兒童思考,發現思考的樂趣而存在。不論形式是討論、辯論、寫作、遊戲、繪畫、閱讀,最終願景都大同小異。
但也因各方路線不同,課程差異頗鉅,在了解實際課程以前,免不了幫讀者對焦,以期發揮最大效用。但這些對焦的動作既不是在「定義哲學」,也不是在「定義兒童哲學」,而只是為了理解本書安置的腳踏板,踩上去看完風景後就可以扔棄。
對筆者而言哲學家是群怪人,常人以為美好的現實世界,他們往往斥之為虛妄不實,把眼前花花世界視為一堵厚牆上的壁畫,推斷牆後隱藏著某些真相。哲學是他們窮畢生之力在現實的牆上開通的小窗,目的是為了看穿整個世界。
兒童哲學則是讓兒童在成人的幫助下爬上這些美麗的小窗,看一看窗外奇景。鑿透牆從古至今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所以這些奇景除了小窗外是很難看到的。哲學可以冷門,卻很難被替代,因為它根本不是現實世界中的任何東西。面對當今快造快拋引起的焦慮,唯一出口就是看見超越現實的永恆。
所以,如果你多少願意接受以上比喻,請試著把本書中的故事當成一扇扇遠望的窗,它帶你看見的不是現實世界,而是穿越過一整個世界,是造窗者投入一生心血所發現的奇妙真相。
兒童有辦法學哲學嗎?
有些人認為兒童沒辦法學哲學,因為哲學太難太抽象。舉個例子,在兒童心智發展研究中,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不可能有抽象的形式思考,所以不可能有「兒童哲學」,因為兒童缺乏學習哲學的能力。
不難想像,皮亞傑對「哲學」一詞的想像應該是成熟期的哲學,特別是那種大戶頭、布滿論證的哲學,也許是邏輯學,或至少像康德風格的哲學家,在這種意義下,連成人都很難達到這種水準,所以當然言之成理。
可是這難道是「哲學」的唯一形式嗎?哲學家亞斯培認為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他想到可能是叔本華這類哲學家,會給出一種靈光一現、瞬間啟蒙的警世觀察。比方說當某個孩子發現大人喜歡自尋煩惱、自以為是的時候,他的眼界豁然開朗。
各位想必聽過「國王的新衣」的故事,故事裡的小孩就是個能看穿真相的哲學家。大人們有的因為害怕得罪國王,有些想諂媚討好國王,有的因虛榮心而撒謊,也有人對大家同意的事想也不想就說好。雖然是故事,但這說的就是兒童哲學家。
他們倆到底誰對?他們倆說的根本就不衝突。造成這種表面衝突的原因是人類使用語言的習慣。維根斯坦指出,當問「什麼是『遊戲』」時,我們很快會想到一些例子,沿著例子給解釋。例如當人說「遊戲就是在平面上移動某些東西的活動」,他想到「下棋」。當人說「遊戲應該要有競爭」,他想到的是「比賽」。
但遊戲「真正的定義」是什麼?傳統上一廂情願地相信「有」,維根斯坦認為也許沒有真正的定義,一連串相近的活動,一組組玩的過程都可以叫「遊戲」。也許一連串相近的思想都可以叫「哲學」,因此亞斯培與皮亞傑兩人都沒有錯。
所以兒童能學哲學嗎?要看哪一種哲學。有親切易懂的教材與教案,就代表有能學又值得學的哲學。不過筆者這裡又偷偷加了一個概念,兒童哲學就算能學,﹁值得﹂學嗎?這是下一段的討論主題。
兒童學哲學是要做什麼?
現代世界是一個忙碌的工商業世界,反映在教育上,講求速成、喜歡競爭、渴望答案、以短期實效為依歸。這創造了現代世界巨量的生產力,永久改變了地表的風貌。
實效教育有很多好處,就像肉有許多蛋白質與營養素,能促進發育,使人骨肉強壯。但光只吃肉對健康絕對不是什麼好事。兒童哲學是一種思考教育,講求看得長遠、想的透澈。它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補強短視近利的實效教育流失的養分。
實效教育的壞處就是一種以﹁感覺﹂為自我的思考習慣。想像一個難以受眼前痛苦的孩子,你無法改變他的處境,唯一的安慰手段就是請他看遠一點,痛苦不會永久,未來好處多多。可是如果他的回應是我現在就是痛,就是受不了,想以後幹嘛呢?狀況就會導向無解。放棄了思考,當下的痛苦將會是永恆而且毫無意義的。想一想以後,理性的思考可以安慰自己,讓痛苦變成暫時的、可理解的。
兒童哲學想在感覺的自我之外建立一個「理性的自我」,理性的自我不一定對,但可以提供雙向檢查的機會。如果大家記得前一段窗子的比喻,我想請大家用這個角度來想一想。為什麼我們要花心力去看現實世界背後的東西?
首先是滿足天生的好奇心,自由好奇的人類常常想東看西看,即使沒有特別好處,但就是感到好奇。其次是你可以在攀爬過程中變得強壯有力,有些小窗特別精緻,甚至可以啟發美感。
但最重要的一點是這種表面上如何,真正的樣子又是如何的結構,本身就是思考的基本姿勢。思考就是不能照單全收,認為表面上如何就如何,要經過推敲判斷去發現背後的真相。在哲學課的每一刻,都充滿理性自我的思考訓練。
學哲學可以加強思考,讓人更深思熟慮,看穿紛擾的世界。優質思考能幫你說得清、聽得懂、想得透,甚至看得開。這些不是分開的能力,而只是升級的思考在不同活動中的表現。以教育一個成熟的人類來說,應該是值得的。
關於本書
本書是希臘哲學史,特點是「短」,每個故事都只有四百至八百字,呈現某個哲學家或學派的理念。遇見理念後可以看看哲學歷史,瞭解這屬於哪個哲學家,然後自然前進。家長們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念故事,讀歷史,思考反省,然後下一篇。
本書的書名「斐羅與蘇菲」連起來剛好是哲學「Philosophy」一字,這是個諧音梗。姐弟倆在立場上也不同,充滿熱情與創造力的蘇菲比較像柏拉圖,冷靜犀利的斐羅像亞里斯多德。其實這也只是一種假定,即使這些哲學家在歷史上不完全是這樣,這種思考風格的對立依然是種值得注意的有趣景緻。
順利的話,這本書還會有續集,希望大家喜歡。
試閱
材料
那一天蘇菲看到爸爸在草場施肥,草場上有牛在吃草,最近她的弟弟斐羅因為愛喝牛奶,身形迅速拉高。(原因是媽媽說的)
「泥土、青草、牛奶、骨頭?為什麼?」蘇菲開始邊思考,邊自言自語:「為什麼青草吸收了泥土的養分,會變成葉子?」
蘇菲繼續問:「為什麼葉子被牛吃了消化後,會變成牛奶?為什麼斐羅喝了牛奶之後,身形會拉高?」
蘇菲努力思考卻得不到答案,她的眼光恰好停在自己做的紙黏土娃娃上。她曾用一大塊紙黏土做出一隊的小人與房子。
「啊!」她腦袋突然靈光一閃:「會不會就像黏土做成不同的東西,其實這四種不同的物,也是由『同一種』物構成的!只有這樣才能解釋不同物之間的轉變。
蘇菲想到這點興奮極了,好奇與思考讓她在自己的腦子裡發現了新大陸,又像站上了一個新高點看清世界。
她忍不住繼續想:「那會是什麼?會不會是水?水可以凝固成冰,氣化成雲,所有生物都需要水。」
「會不會是火?火會不斷變化,一切都在變化,老師說人體會燃燒食物,這不就代表裡面就有火嗎?」
「會不會是土?植物從土裡長出來,人死後也會歸回土,星星也是岩石構成的。會不會是氣?動物活著都要呼吸,水會蒸散在氣裏,天上的星星不會掉下來也是因為它們是氣。」
「這些想法也太簡單了,搞不好真相更令人意外。」蘇菲繼續想:「會不會是未知的物質?會不會是顏色?會不會是數字?會不會是一首歌?」
蘇菲跟老師提了這些想法,老師說她的想法可能都是錯的,但依然非常有價值,因為這些是認真的思考,只要開始認真思考,就有一步步接近真相的價值。
那一天蘇菲看到爸爸在草場施肥,草場上有牛在吃草,最近她的弟弟斐羅因為愛喝牛奶,身形迅速拉高。(原因是媽媽說的)
「泥土、青草、牛奶、骨頭?為什麼?」蘇菲開始邊思考,邊自言自語:「為什麼青草吸收了泥土的養分,會變成葉子?」
蘇菲繼續問:「為什麼葉子被牛吃了消化後,會變成牛奶?為什麼斐羅喝了牛奶之後,身形會拉高?」
蘇菲努力思考卻得不到答案,她的眼光恰好停在自己做的紙黏土娃娃上。她曾用一大塊紙黏土做出一隊的小人與房子。
「啊!」她腦袋突然靈光一閃:「會不會就像黏土做成不同的東西,其實這四種不同的物,也是由『同一種』物構成的!只有這樣才能解釋不同物之間的轉變。
蘇菲想到這點興奮極了,好奇與思考讓她在自己的腦子裡發現了新大陸,又像站上了一個新高點看清世界。
她忍不住繼續想:「那會是什麼?會不會是水?水可以凝固成冰,氣化成雲,所有生物都需要水。」
「會不會是火?火會不斷變化,一切都在變化,老師說人體會燃燒食物,這不就代表裡面就有火嗎?」
「會不會是土?植物從土裡長出來,人死後也會歸回土,星星也是岩石構成的。會不會是氣?動物活著都要呼吸,水會蒸散在氣裏,天上的星星不會掉下來也是因為它們是氣。」
「這些想法也太簡單了,搞不好真相更令人意外。」蘇菲繼續想:「會不會是未知的物質?會不會是顏色?會不會是數字?會不會是一首歌?」
蘇菲跟老師提了這些想法,老師說她的想法可能都是錯的,但依然非常有價值,因為這些是認真的思考,只要開始認真思考,就有一步步接近真相的價值。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