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紅色:憤怒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看似簡單的感官現象,解釋了攸關重大的人類意識。
一個引人入迷但難以捉摸的現象
Seeing Red在美國俚語中是「惱怒、生氣」之意,此處作者一語相關。
出自一位人工智能專家之手,這部作品精彩而讓人揣揣不安。作者從「看見紅色」這個看似簡單的感官現象入手,解釋了意識在哪方面對人類攸關重大。
本書作者漢弗萊(Nicholas Humphrey):
一七七五年,蘇格蘭哲學的旗手黎德(Thomas Reid)寫信給著名法官卡姆斯爵士(Lord Kames)︰
我很樂意知道尊駕對以下問題是持何種看法。
假若我的腦子失去了它原有的結構,而幾百年後,有人竟然能把它復原為一智力生命(intelligent being),那麼,這智力生命還是原來的我嗎?
又如果,我的大腦竟被塑造成兩三個智力生命,它們全都是我嗎,換言之,它們是同一個智力生命嗎?
二○○三年,我收到一封電子郵件,來信者是個美國鄉村和西部民歌的歌手︰
「你好,我叫喬.金恩(Joe King),今年二十歲,身體嚴重傷殘。我三十三英寸高,四十磅重,身上有四十七根斷骨頭,接受過六次外科手術。我最近常常擔心,當我死後,這副破碎的軀體會不會是我唯一剩下的東西。 我的問題是,你相信意識可以在大腦死亡後繼續存在嗎?有科學證據可以證明這一點嗎?」
我們不知道卡姆斯爵士是怎樣回答黎德,而我也暫時不打算告訴各位,我是怎樣回答喬的問題。
然而,即便在沒有答案的情況下,這些問題仍然披露出意識在人類生活中所扮演的重大角色。
每個人都極在乎一己生命的存續(survival),而這種存續很大程度是由意識連續性來界定。所以,意識是攸關重大的。
本書的目的正是想要設法解釋,意識在哪方面攸關重大。
一個引人入迷但難以捉摸的現象
Seeing Red在美國俚語中是「惱怒、生氣」之意,此處作者一語相關。
出自一位人工智能專家之手,這部作品精彩而讓人揣揣不安。作者從「看見紅色」這個看似簡單的感官現象入手,解釋了意識在哪方面對人類攸關重大。
本書作者漢弗萊(Nicholas Humphrey):
一七七五年,蘇格蘭哲學的旗手黎德(Thomas Reid)寫信給著名法官卡姆斯爵士(Lord Kames)︰
我很樂意知道尊駕對以下問題是持何種看法。
假若我的腦子失去了它原有的結構,而幾百年後,有人竟然能把它復原為一智力生命(intelligent being),那麼,這智力生命還是原來的我嗎?
又如果,我的大腦竟被塑造成兩三個智力生命,它們全都是我嗎,換言之,它們是同一個智力生命嗎?
二○○三年,我收到一封電子郵件,來信者是個美國鄉村和西部民歌的歌手︰
「你好,我叫喬.金恩(Joe King),今年二十歲,身體嚴重傷殘。我三十三英寸高,四十磅重,身上有四十七根斷骨頭,接受過六次外科手術。我最近常常擔心,當我死後,這副破碎的軀體會不會是我唯一剩下的東西。 我的問題是,你相信意識可以在大腦死亡後繼續存在嗎?有科學證據可以證明這一點嗎?」
我們不知道卡姆斯爵士是怎樣回答黎德,而我也暫時不打算告訴各位,我是怎樣回答喬的問題。
然而,即便在沒有答案的情況下,這些問題仍然披露出意識在人類生活中所扮演的重大角色。
每個人都極在乎一己生命的存續(survival),而這種存續很大程度是由意識連續性來界定。所以,意識是攸關重大的。
本書的目的正是想要設法解釋,意識在哪方面攸關重大。
名人推薦
.內容清晰明暸,猶如一趟知識的大探險。論成就,極少當代探討意識的作品可以及得上本書一半。
--納恩(Chris Nunn),《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
.很少科學家有如此原創性、激發性和一貫性,文筆又如此優雅……本書是漢弗萊獨闢蹊徑思考方式的絕佳導論……與其說其內容是有關意識,不如說是有關我們可以怎樣思考意識。在這方面,能勝過漢弗萊的嚮導寥寥無幾。
--馬利克(Kenan Malik),《周日電信報》(Sunday Telegraph)
.一本最重要的小書。
--尚德(John Shand),《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在《看見紅色》一書中,漢弗萊集結他先前所有的研究與思考成果,給予我們一個有關觀看本質的理論。作者的思考方式違反直覺且使人非常惶恐。
--布萊克莫爾(Susan Blackmore),《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
--納恩(Chris Nunn),《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
.很少科學家有如此原創性、激發性和一貫性,文筆又如此優雅……本書是漢弗萊獨闢蹊徑思考方式的絕佳導論……與其說其內容是有關意識,不如說是有關我們可以怎樣思考意識。在這方面,能勝過漢弗萊的嚮導寥寥無幾。
--馬利克(Kenan Malik),《周日電信報》(Sunday Telegraph)
.一本最重要的小書。
--尚德(John Shand),《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在《看見紅色》一書中,漢弗萊集結他先前所有的研究與思考成果,給予我們一個有關觀看本質的理論。作者的思考方式違反直覺且使人非常惶恐。
--布萊克莫爾(Susan Blackmore),《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