弒母情結:互相控制與依存的母女戰爭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男性是藉由象徵性「弒父」來實現獨立自主。
那麼女性也會徹底實踐「弒母」嗎?
日本知名精神科醫師寫下你所不知道的真相。
從反抗到深刻理解的一本書,獻給所有曾為母女紛爭困擾的人。
母親對女兒的嚴厲控制、過度期待、侵犯隱私、干預將來,動輒以「為你好」為由,女兒縱然不喜歡這個狀況,但又為何無法斬斷母女關係的魔咒,本書以臨床案例、事件報導、少女漫畫來進行討論,並透過分析繭居族、進食障礙患者等案例,對母親和女兒的情感糾葛進行分析。
弒母永遠不可能像弒父那樣簡單,這是因為社會將養育子女的責任寄託在母親身上,使得子女與母親的關係比跟父親更緊密,這讓母親對子女的控制更深,子女對母親的依附就更難切斷。母親被迫花費越長時間在養兒育女上,受壓抑的她便越容易把未能實現的願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尤其,不想讓女兒重蹈自己的覆轍,便容易搶在前頭過度干涉。
在所有組合的親子關係裡,又以母親跟女兒之間最為複雜,與父親能夠輕易進入對立關係,跟母親卻沒有辦法,這是因為母親的存在,已深深滲進同為女性的女兒內裡,彼此之間更難拉開心理距離。女性也往往被社會寄望成為母親,所以若否定母親,就會失去自己,因此,若想嘗試「殺死母親」,對女兒來說也會直接成為一種自我傷害的行為。
那麼,若無法弒母,母女關係又將如何呢?其實不論我們每個人的親子關係是好是壞,內心都蘊藏著「想跟父母和解」的願望,所以本書想從深入探討和分析中,讓讀者理解這個現象。
目錄
序章
第一章
1 發出慘叫的女兒們──從報導案例觀察
2 太過緊密的母與女──從臨床案例看
第二章
1 不自覺的控制機制
2 少女漫畫與「弒母」問題
第三章
1 以「女性特質」為中心的精神分析
2 「母性」的強迫
第四章
1 母女藉由身體聯繫起來
2 「母親的話」帶來的控制
終章
後記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