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1015_旅遊展

母親在我心裡扎下的刺

透過「情緒輪盤」檢視自己當時的真實感受。
  • 9 324
    360
  •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家庭/兩性愛/親情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夏天(李玄柱)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陳品芳
  • 出版社: 尖端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2/09/07

出版情報

當一個「還可以」的女兒就好了

2025/05/06 無論程度輕重,亞洲家庭的女兒都多少得過「母親這種病」;當媽媽成為女兒焦慮的起點,身為女兒首先要對抗的,就是「不能討厭媽媽」的念頭。而這本書卻告訴妳:討厭媽媽,才是痊癒的開始。 作者盧恩惠是諮商心理師,專長是輔導難以控制情緒、苦於家庭關係和溝通的人,特別是提供在母女關係中掙扎的女兒們,如何從因母親而受到的創傷中復原。書中她也承認,在自己的心上,也有一道名為媽媽的傷口,透過聆聽諮商者的人生故事,她也一步步的療癒自己。 在書裡出現的每一個案例,似乎都是每個女兒們曾經經歷過的人生情節:怎麼做都不夠好的自己,費盡心思想滿足母親要求的自己,渴望被稱讚被理解的自己,被要求一起對抗爸爸的自己──但大多數的女兒們,下意識的逃避讓自己受傷的問題核心:母親。 盧恩惠在一次演講時,遇到台下有位聽眾提問:「我不懂,為什麼我的心理問題和人際關係的困擾,都是因為我媽?」這位聽眾在接觸到「媽媽」對自己的心理層面產生什麼影響時,都會出現莫名的抗拒感,這就是許多女兒們遭遇的內心難題,覺得自己應該愛媽媽,但也確實因為媽媽的言行而受傷、忍不住對媽媽產生負面的情緒,卻又覺得自己不應該這樣想、是個壞女兒。 「至少在閱讀這本書的期間,試著當一個能夠盡情討厭媽媽的女兒。」盧恩惠希望,當讀者看到書中各種受傷的女兒,並感同身受地為她們感到心疼時,也可以試著好好心疼自己,試著當一個沒有任何標準規格的、單純的「媽媽的女兒」就好。 在〈現在,是時候原諒了〉這一章當中,提出了在接受諮商療癒內心過程時會經歷的五個階段,在書中出現的女兒案例,大多是第一階段:認為自己就是那個問題所在,認為只要自己不存在,就能解決全部的問題。 接著才是第二階段,發現媽媽殘酷的真實面,才能開始試著接受,並非所有的問題都出於自己,「唯有使盡全力地去怨、去恨,才能看清情緒的根源,進而邁向下個階段」,那就是心疼自己、照顧並修復自己。 創傷是真實的,無須和任何人比較;「無論創傷多大或多小,都應該正視自己隱藏在創傷背後的痛苦」,妳可以修復自己的心,可以找到不消耗自我的方式和媽媽相處,不需要對拒絕母親的自己感到厭惡,不必做「好女兒」,做好「自己」就夠了。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邀您同遊解憂秘境!

內容簡介

從現在起,妳要照顧的不是媽媽的情緒,而是自己的情緒;
妳要治癒的不是媽媽的痛苦和創傷,而是自己的痛苦與創傷。

★ 韓國YES24網路書店近5星滿分好評!讀者讚譽不斷!
★ 拒絕再當媽媽的「情緒垃圾桶」!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
★ 獻給關在「媽媽城堡」內的女兒們的逃脫地圖,踏上治癒旅程!
★ 收錄作者成功重拾自我的修復練習範例,實際操演走出毒親陰霾!


▎有毒母愛打造的隱形枷鎖──「自戀型人格」媽媽永無止境的情緒勒索。

「為什麼跟媽媽說話後,總是心情不好?」
「我如果不夠成功,媽媽是不是就不愛我了?」
「媽媽都是為了我好,但為什麼我總會想反抗?」
「想擺脫讓我感到痛苦的媽媽,這樣的我是否很不孝?」
「媽媽因為我而苦了一輩子,我怎麼可能不為她的幸褔負責?」

妳是否曾在心中浮現出這些念頭?是否曾因此對媽媽充滿罪惡感與自責?儘管世上充斥著各種改善母女關係的建言,卻依舊無法排解女兒對於為家庭犧牲奉獻的媽媽所產生的罪惡感;同時,女兒身上所背負的龐大責任,似乎也逐漸剝奪了她們追求快樂與幸福的權利。面對「總是為了自己好」的媽媽,妳可能曾努力取悅或討好她、隨時留意並安撫她的情緒、盡力達成她對自己的要求與期待、無條件理解她的處境與難題等等,但漸漸地,妳發現自己似乎成為「媽媽的媽媽」,在總是以媽媽為主的生活裡,只剩下說不出口的苦楚,以及無止盡的鬱悶與委屈。

或許妳只是還沒發現,自己正身處於「自戀型人格」媽媽的控制之中──她們相信自己較他人犧牲更多也付出更多,對於成功與權力高度追求,也經常顯露出傲慢的神情;她們大多缺乏同理心,擅長透過「情緒勒索」控制並剝削女兒,樂於打擊與貶低女兒,同時也會將女兒的成就歸功於自己,將自己的不如意加諸於女兒……如果妳曾有過以下的感受,請妳停止自責與自我懷疑,認清自己的母親才是妳的苦痛的始作俑者。

我覺得自己不像是媽媽的子女,更像是配偶或父母。
每次與媽媽保持距離或不如她意時,我都會產生罪惡感。
比起自己的想法與需求,我更會以媽媽的想法與需求為優先。
我相信愛無法無條件地獲得,我必須努力以成為值得被愛的人。
我感覺媽媽總像債主般地要求我,並且希望自己能盡快離家獨立。
為了決定一件事情,我必須不斷尋求媽媽或其他人的同意/確認。
我很難直接表達出我的想法與情緒,並且會對媽媽刻意隱瞞某些事。

▎破解謊言×檢視家庭×解構事件──透過倖存者的修復練習重新擁抱自我!

本書作者夏天在曾深陷「自戀型媽媽」的控制泥淖裡並為此罹患憂鬱症,她曾做出許多努力以修復母女關係與化解自己心中對於母親的不諒解與憤恨,卻始終處於自我懷疑與自責的輪迴中。在閱讀眾多文獻與書籍知識後,終於瞭解母親隱性虐待自己的真相,並接受「母親無法被改變」的事實。

書中不僅收錄許多經驗分析,也提供了自1970年起搜集至今的自戀型人格相關研究文獻輔助說明。作者亦在心理諮商師的協助之下,摸索出一套自我修復的過程並成功走出有毒母愛的陰霾,同時也在YouTube上開設頻道分享自己獲得的知識與實踐方法,獲得眾多訂閱者的迴響。

▲ 破解媽媽的謊言(抓住自尊小偷,討回自己的存在感。)

將媽媽過去的成見與批評逐一寫下,試著一一修正並說出真相與實例,
媽媽眼中的自己並非真正的自己,透過練習扭轉自己長久以來的潛意識。

▲ 畫出原生家庭結構(理解家庭角色間的定位與關係變化。)

將原生家庭的家庭結構逐一畫出,找出「吉祥物」、「英雄」或「犧牲品」,
客觀看待不同角色間的互動模式與定位,對於自我修復與破解僵局頗有助益。

▲ 重新解構創傷事件(關閉媽媽的思考濾鏡,換上自己的思考濾淨。)

實際寫下持續縈繞腦中的創傷事件,透過「情緒輪盤」檢視自己當時的真實感受,
重新定義事件真相與設想其他可能性,縱使過程艱辛卻能釋放潛藏心中的傷痛。

名人推薦

★★★共感推薦★★★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洪培芸 臨床心理師/作家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黃之盈 暢銷作家/諮商心理師

★★★讀者推薦★★★

「這本書成為一把剪刀,剪斷了我人生中那駭人的循環。
現在的我,有了能抬頭挺胸對抗世界的勇氣。」──Claire

「我發現並不是我不好,只是『被操縱』成認為自己不好。
將這本書獻給所有不想再被操縱的人!」──Helena

「這本書帶領我踏上自我療癒的旅程,
一本為那些受了傷的人所寫的人生參考書。」──Nareaa

「如果能更早閱讀這本書,我的人生一定會更美好……
每一次重讀都能帶給我力量。」──我就是我45

「『不是你的錯』這一句話就夠了。我要放下那些不切實際的期待,
好好走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想活出自我的媽媽

「該是擺脫在以家庭為名的牢籠中所發生的情緒暴力,
並擁抱自己與愛自己的時候了。」──鬆

「看了這本書之後才終於從痛苦了二十九年的人生中解放。
建議每位疲憊不堪的家庭暴力倖存者閱讀這本書。」──願望

「這輩子要是錯過這本書,我會含恨九泉無法投胎。
這本書真是我生命的恩人。」──Jie

「對此刻感覺自己身處黑暗迷宮中的人而言,
這本書就像希望的燈塔。」──快樂模式55

「讀完這本書後遇見了自己的內在小孩,懂得擁抱不完整的自己。
我現在決定為了愛自己而踏上新的旅程。」──洪可可

作者

夏天(李玄柱)

家庭虐待的倖存者。現已斬斷負面情緒的傳承,並與正在美國留學的先生一起扶養一個三歲大的兒子,組織起幸福的家庭。
出生在負面的家庭中,成長過程中在情緒與經濟方面都沒有獲得合適的照顧,然而,雖受看不見的貧窮與憂鬱症所苦,仍堅持到完成學業並成功就業。在二十五歲後遇見現在的先生並步入禮堂,本以為人生將幸福美滿,卻在婚後接連遇到更大的問題。越是努力掙扎,人生就越是荒廢,時間一久也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逐漸被沒有人能理解的自卑、不安與空虛所吞噬。

在偶然間接觸自戀型(自戀型人格障礙)父母養育子女的方法,以及自戀型父母所生下的子女所具備的特徵等資訊之後,大幅轉變人生觀,並開始鑽研相關書籍、論文與受害案例。為了將研究內容與更多受自戀型人格障礙虐待的受害者分享,自2018年起開設YouTube頻道〈汽水療癒〉(사이다힐링)。透過頻道分享許多自戀型人格障礙的概念,現已有逾兩萬五千人在該頻道共同分享自己的傷痛。此外,作者也是取得國際認證的生活指導師,致力於協助渴望擺脫情緒虐待並恢復正常生活的人。
本書記錄了透過網路與數千名情緒虐待經驗者的交流過程,並整理了作者透過親身體驗與領悟歸納而成的治癒旅程。作者說:「我們不是被害者,而是倖存者!」希望能夠將這如汽水般讓人暢快無比的勇氣,傳遞給每一個經歷相同傷痛的人。

YouTube∣汽水療癒(사이다힐링)
NAVER Blog∣http://blog.naver.com/cider_healing
官方網站∣https://ciderhealing.imweb.me/

譯者

譯者簡介
陳品芳


政大韓文系畢業,曾於台韓兩地職場打滾,目前為二、三次元娛樂文化皆跨很足的專職譯者。喜歡看韓國電影、聽韓樂,十分享受宅在家趕稿掛網打遊戲的時光。譯有《讓尼采當你的心理師》、《為什麼總是感到很受傷》等書。
Instagram: @translate_cake

目錄

【作者序】我一直在當媽媽的媽媽

【第一章】無法愛女兒的媽媽
媽媽是虐待者
奇怪的人是媽媽
永遠無法滿足的媽媽
女兒如向日葵般渴求媽媽的愛
結束如酷刑般的希望
※夏天的療癒課題01_終於逮到這傢伙!抓住自尊小偷!

【第二章】荒廢的家庭
必須沉默才能生存的子女
比會打人的媽媽更討人厭的姊姊
媽媽是宇宙的中心,是太陽
假裝沒看見的爸爸
可以被疼愛、被討厭嗎?
※夏天的療癒課題02_畫出我的原生家庭結構

【第三章】女兒被困在名為媽媽的城中
女兒是媽媽的虛擬替身
作戰#1 讓女兒疲憊
作戰#2 攻擊是最好的方法
作戰#3 媽媽操控女兒的紅蘿蔔與鞭子
作戰#4 媽媽虛假的眼淚讓女兒無法離開
※夏天的療癒課題03_事件的重新解構

【第四章】愛情與事業都亂成一團的女兒
無法照顧好自己的女兒
我必須完美!
陷入絕望泥淖的女兒
無緣遇到好父母的女兒,為何也無緣遇到好老公
女兒的執著令男人疲憊不堪
※夏天的療癒課題04_興趣與成就之間,尋找人生的平衡點

【第五章】自私也沒關係!
我為何無法原諒媽媽?
可以斬斷與媽媽的緣分嗎?
媽媽對我的先生與子女造成的影響
從此由我養育我自己
發現真正的自我
※夏天的療癒課題05_照顧內在小孩

【附錄】《DSM-5》自戀型人格障礙診斷標準
【附註】
【參考文獻】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3383579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5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金石堂網書25週年慶
預計 2025/10/21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