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女人,成為媽媽:孕前到產後的心理照顧課(附媽媽心語手冊)
母親,一位永遠想更理解並接納自己的女人。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從女人到媽媽,這本書會陪妳一程,
讓妳聽見內在的聲音,學會接住自己
從女人走到媽媽,
妳有著自己都不敢相信的能量,
也有著想逃離母職的聲音、
覺得永遠都不夠好的自貶,
還有一些沒有被好好愛著的寂寞。
每個女人,都在孩子出生後才學習怎麼當個媽媽,所以會感到陌生、不知所措。在孕期可以透過各種學習管道來替新生活做準備,但在心理上呢?從得知懷孕的那一刻起,妳除了要面對身體上的變化,還要迎接伴侶關係、人際關係、職業生涯等的改變,這些都會帶來心理壓力。
這本書將談及孕前和孕期的內心狀態,到產後的心理調適,陪伴妳從媽媽未滿到媽媽元年,提供妳心理支持以及伴侶關係解方,減輕不安和壓力,並讓妳不會遺忘自己。希望妳看著、讀著,就彷彿被聆聽著、理解著。
歡迎妳一邊閱讀,一邊翻開隨書附上的「媽媽心語手冊」,一字一句,透過書寫練習覺察內在。幫助妳從女人走到媽媽的過程中,能夠少一些跌跌撞撞,多一些安穩自在。
【隨書附贈媽媽心語手冊】
一本照顧妳心理的媽媽手冊
1.分為「孕期筆記」、「媽媽筆記」、「伴侶筆記」三大單元,幫助妳透過書寫來練習覺察內在,並為自己的懷孕人生作紀念
2.附上當妳心裡有事時可用上的小錦囊
◎本書特色
1.國內首本寫給懷孕女性的心理照顧書,從懷孕前到產後一年,為妳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
2.穿插「心理諮商診間」單元,納入在諮商現場中常見的女性困惑與問題,並提供溫暖指引
3.作者親錄「正念呼吸」音檔,掃描QRcode即可做練習,讓妳在孕期能感受到平靜與舒心
4.書腰設計藏有小彩蛋,等妳來發現!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郭彥麟|精神科醫師、作家
陪伴推薦
烏烏醫師|禾馨婦產科
劉中薇|知名作家、編劇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譚舜仁|生殖醫學科醫師
我應該在生孩子前就看到這本書,這樣應該可以省去很多暗夜哭泣的淚水,多一點怡然自得的微笑。——劉中薇,知名作家、編劇
本書既有柔性的安撫,兼具理性的指引,剛柔並濟雙效合一,為母則強之前,讓它為妳指點迷津。——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我們從來沒有準備好任何事,都是在人生的路上邊走邊學。」是專業心理師,是妻子,也是媽媽,作者用這本書讓妳了解不同時期的自己,接受任何樣貌的自己。——譚舜仁,生殖醫學科醫師
編輯推薦
(文/遠流編輯部)
《未來媽媽》這部電視劇,探討了關於婚姻、生子、凍卵、不孕、婆媳話題,劇情寫實,獲得許多觀眾的迴響。要不要結婚、要不要生小孩,這都是人生中很重要的決定。尤其對女性來說,即使在強調兩性平等的今日,承擔較多照顧小孩責任的,仍是女性;要面對職場和家庭兩難的,也往往是女性。
曾心怡心理師長期關注女性心理健康議題,在諮商診間看過上千個女性用人心寫出的不易與韌性,期待透過心理學讓她們活得精彩,讓女性能夠在各種角色中美麗且無懼。
「為母則強」,成為媽媽後,很多女性才發現自己竟然會把另一個生命看得比自己還重要,驚訝於自己竟然有著如此大的能量。但在「為母則強」的背後,媽媽也是一個人,有自己的脆弱、自己的擔憂,可能懷疑自己不是足夠好的媽媽,可能遺憾著當了媽媽後自己的犧牲,可能對伴侶的不理解感到沒有被好好愛著。
這不只是一本懷孕心理的書,更是一本女性生命歷程的書。也許妳還不確定自己是否要成為母親,仍然可以把這本書當成一種參考,陪著妳做選擇。也許妳正穿梭在家庭與工作中,感覺自己快被淹沒了,這本書能幫助妳和自己對焦。也許妳和伴侶彷彿隔著厚厚的牆,這本書或許可讓這道牆逐漸透光。
回到一開始提到的:要不要結婚、要不要生小孩,這都是人生中很重要的決定。作者溫暖地提到:「無論妳來自哪裡、要前往何處,我希望妳無所畏懼地喜歡自己的選擇,不論哭或笑。」《未來媽媽》劇中也有這樣的金句:「妳今天有小孩沒有小孩,妳都值得很幸福。」就讓這本書陪妳一程,讓妳聽見內在的聲音,學會接住自己,活得幸福自在。
目錄
序/導讀
推薦序
精神科醫師、作家/郭彥麟
女人或許會成為母親,但母親依舊是一個女人。
妳是母親,但妳依然是妳;不同,但相同的妳。來來回回,反反覆覆,踩上高跟鞋,又穿回平底鞋,成熟綻放,也悄悄枯萎,蒙上衰老的陰影,同時也憶起童年的陰霾。妳不確定,妳是多了勇敢,還是洩漏了脆弱。前進了,卻彷彿停滯,妳孕育了、擁有了許多,但同時,卻也割捨了,失去了許多。
可以確定的是,生命與歲月的磨礪,帶來了傷疤。
心碎是傷疤,曲終人散的婚宴是傷疤,破水是傷疤,傷痕累累的乳頭是傷疤,皺紋是傷疤,排水孔的落髮是傷疤,沒有自己的房間是傷疤,晚歸或無語的男人也是傷疤。
這些是必然,只是我們不確定,傷疤意謂的,是失去的切口,還是獲取的縫合?是缺陷,還是新生?或許,它們就只是必然的改變,無關乎多與少、得與失,只是,那痛,是清楚且深刻的,存在於傷與疤之間,存在於女人變成母親,措手不及的一波波陣痛之間。
於是,我們需要傾聽,我們需要陪伴,我們需要治療。不僅僅是一本媽媽手冊,一場下午茶約會,一劑止痛,或一顆安眠藥。
真正的治療,是陪著妳檢視傷口,訴說疼痛,撫摸疤痕,確認自己的感受與存在。真正的治療,需要真正的心理治療師,這就是為何,心怡能在這些女人與母親身上,真正看見傷疤,指認傷疤,並陪伴個案,接納這些傷疤的原因了。
因為有足夠的專業,足夠的臨床經驗,還有足夠的敏銳,讓她從自己身為女人、母親與臨床心理師的多重角色中,不斷反思,尋求界線與平衡,最終看見了女人這生命角色,在漫長而艱辛的旅途中,一道道風雨過後的彩虹。
不是泡沫般的療癒,不是空泛的愛自己宣言,更不是童話故事般的自戀分享,在許多細微處,可以看見心怡毫不懈怠的謹慎與專業。她總不忘在同理與支持背後,提醒妳,要如何看見傷疤的核心,如何信任自己,且協助自己,治療,並理解這個傷疤。
最後,擁有力量,去承載這個傷疤,並靠自己的成長與領悟去選擇,如何與這個傷疤,一同前進。
因此,我在一段段的旅程中,能看見心怡如何發揮她的智慧與專業,耐心地陪伴個案前進。她不會自大地要求妳該選擇哪一條路,也不會過度侵犯地攙扶著妳,她不給妳糖果,也不給妳麻藥,更不會給妳信仰,她只給妳信任,與專業的引導,陪妳閱讀妳自己的生命地圖,回溯童年的足跡,探查眼前的困境,想像未來的可能,然後再將地圖交還給妳,只是陪著妳,跌倒的時候扶妳一把,疲倦的時候不放棄等待,而迷路的時候,也只是陪妳,再把地圖拿出來,好好地找路。
她永遠不會忘記,這趟旅程是誰的,而她也永遠信任,地圖裡,有妳能找到的路。
臨床心理師與心理治療的專業,困難就在這些陪伴與引導的細節,而心怡最珍貴的,就是她在書寫時,也從未因對文字與讀者的追求,而迷失自己。
我不知道妳在這本書裡將看見什麼?但我很確信,我看見了一個能陪妳從女人翻越到母親那頭,且一步步地從自己的足跡裡找到自己的,專業臨床心理師。
心怡,臨床心理師,母親,一位永遠想更理解並接納自己的女人。
序
這本書最後收尾的時候,小孩跑過來,問我書名是什麼?我說,我想寫一本從女人到當媽媽的故事。哥哥聽到之後說:「那你要把帶我長大的每個月寫進去。」我笑了,問他:「我就是要寫這個欸,你怎麼知道?」弟弟接話說:「媽媽妳寫書寫累時,聞我的兔兔補充體力。」這個梗是因為有一天我寫到很累在發呆,弟弟跑過來問我怎麼了,我說頭腦空空的不知道要寫什麼,借我你的兔兔,讓媽媽聞一下補充體力。
這樣的畫面是我在單身時完全無法想像的,包含這些場景,以及這些場景中的我。一幕幕中有著每個無眠夜哄著孩子入睡的我、受傷流血了還是咬牙擠母奶的我、上幼兒園第一天和孩子一起哭的我、和孩子一起玩恐龍搭計程車遊戲的我。當然,還有那些疲累到感覺空洞的我、想念著和朋友狂歡大笑的我,於是成就了想為女人與母親做一些事的我。
在台大醫院工作的最後幾年,院方成立了婦女心理諮商的門診,那像是一個開始,不只是個心理師,更是個以母親的身分重新和每位來諮商女性的人生交會,我共感了更多原生家庭失落的悲傷、在母職壓力下的困惑、在伴侶關係中的孤單,以及在空巢期的失焦茫然。我記得離開醫院前最後一場臨床報告的題目是「那些女性教我的事」。到現在,我還是持續在發掘從女人心裡開出的花、收集種子,和她們一起找尋新的土壤,期待用一抹新綠映照著她們的內在。
從女人走到母親,僅僅用不同的生命經驗形容這個過程我覺得太簡單,這過程更像是放了一個新的靈魂進入身體,和舊有的靈魂交織對話著,慢慢融合成一個時而母親、時而自己的個體。其中有妳自己都不敢相信的能量,火力全開的前額葉功能;當然還有一些妳自己不喜愛甚至也不願意看的灰暗,也許是想逃離母職的聲音、覺得永遠都不夠好的自貶,還有一些妳覺得沒有被好好愛著的寂寞。
那都是妳心裡的聲音,有的震耳欲聾,有的妳希望開靜音,可以的話也許妳想找個地方把這些聲音埋起來。而且,這非常有可能是妳在單身或產前,完全沒有想到的狀態。所以妳的不知所措,都極其合理。
這本書,看似工具書,也像是心情日記本,那都是我想陪妳一起聽著妳內在聲音的路徑。我常和個案比喻,進行心理諮商/治療的過程,像是把原來我們只能一個人看見的、沒被整理過的資料,放到與心理師共用的雲端硬碟,一起整理、分類和去蕪存菁,甚至我們也可以一同改寫一些資料。現在我希望這本書可以是我和妳的雲端硬碟,看著、讀著,就彷彿被聆聽著、理解著。
書中有些諮商場景、有些個人故事,那都不是單一個案的經驗,而是我腦中所有的人生百態經過過濾後,想留給妳共同思考的生命足跡,真實而非指涉,但妳應該會有共鳴。
也許妳已經度過了懷孕階段,沒關係,妳可以從育兒部分開始閱讀;也許妳還不確定妳是否要成為母親,而妳也不見得要成為母親,妳仍然可以把這本書當成一種參考,陪著妳做選擇。
最後,我想送一句話給翻開這本書的妳:無論妳來自哪裡、要前往何處,我希望妳無所畏懼地喜歡自己的選擇,不論哭或笑。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