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孤獨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比「超越自卑」更重要的,是「走出孤獨」。
當你學會和這個世界心意相通,即便你獨來獨往,也一樣能活出自己的價值,精彩而自在。因為孤獨不是生命的本意,價值感才是。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為什麼你不喜歡社交,卻又害怕孤獨?
為什麼你自以為能一邊享受孤獨,卻仍會被孤獨折磨?
喜歡獨處的人,就沒辦法有好人緣嗎?
你能一邊享受獨處,一邊開心社交嗎?
【人為什麼會感到孤獨?】
阿德勒認為,人的孤獨感源自深層的自卑。自卑是我們心靈的一個黑洞,需要向外界索取很多東西,比如愛、存在感和安全感。一旦索取受阻,就會導致過度自我保護,封閉內心,切斷與他人的聯結,從而滋生出寂寞、空虛和內心匱乏的孤獨感。這種由自卑所引發的孤獨,即便你整日呼朋引伴,也難以消除。
其實,你可以獨來獨往,但不能封閉內心。每個人都需要和這個世界心意相通。
能真正享受孤獨的人,一定是能與這個世界心意相通的人。真正獨立的人格,是在與他人的關係中獲取的。敞開心扉,聯結他人,才能活出自己的價值感,即便你獨來獨往,也能圓融地應對複雜人事。
學會化解孤獨與社交的衝突,你可以一邊享受獨處,一邊開心社交。
和阿德勒一起走出孤獨,學會化解孤獨與社交的衝突,獨自一人時充實快樂,身處人群時淡定從容,走出狹隘的孤獨感,才是自在的行路人。
金句摘錄:
1、對於人類來說,比超越自卑更重要的,是走出孤獨。
2、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真正是一座孤島,和他人產生聯結很重要!離開了與別人的關係,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活死人。
3、很多人都誤解了人格獨立的含義,以為獨來獨往就是獨立,以為隱居山野就是獨立,以為自我封閉就是獨立。其實真正人格獨立的人,是內心和這個世界心意相通,即便你孤身一人,獨來獨往,也一樣能挑戰世事艱難,活出自己的價值,精彩而自在。
4、世俗意義上的孤獨,就是不得不一個人應付人生。
5、尋不到的安慰、戒不掉的依賴、停不住的寂、擺不脫的焦慮、定不了的未來…… 所有這些,都會給人格不獨立的人帶來無盡的孤獨感。
6、人的孤獨感源自深層的自卑。自卑是我們心靈的一個黑洞,需要向外界索取很多東西,比如愛、存在感和安全感。一旦索取受阻,就會導致過度自我保護,封閉內心,切斷與他人的聯結,從而滋生寂寞、空虛和內心匱乏的孤獨感。這種由自卑所引發的孤獨,即便你整日呼朋引伴,也難以消除。
7、能在與別人的關係中獲得成長的人,才能真正超越自卑,成為一個與他人有著良好聯結的人;能和別人心意相通的人,オ能真正不受別人眼光的影響,塑造出健康而獨立的人格。
8、人只有擁有了健康而獨立的人格,才能真正建立起安全感、信任感和存在感,即便獨來獨往,也不會與社會脫,不會孤單寂寞。
9、一個人如果想要擺脫意義,只生活在極為單純的環境裡,他的人生必然充滿苦難。因為那意味著他將失去與外界溝通的橋樑。
10、個人眼裡的意義,只是虛無縹緲的幻想。想讓我們的全部行為和部分目標有意義,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讓它們對別人產生意義。
11、決定成敗的不是經歷,因為經歷無法真正決定人的行為,我們只會選擇性地用經歷來支援自己的目標。真正決定我們行為的,是我們賦予經歷的意義。
12、優越感是孤獨的牢籠,優越感必然是一種極為隱秘的目標,因為社會感不允許它公然發展壯大。換句話說,它必須潛藏在暗處,在友善的面具後面發揮作用。
13、沒有誰的合作能力和社會感是完美無缺的,每個人內心深處或多或少都會有孤獨感。
14、社會感是正確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和思想行為的唯一標準。
15、所謂社會適應和社會感,就是對自卑做出正常的補償,或者說正確的補償。
16、如果一個人在追求優越感的時候,能把優越感和社會感結合在一起,那麼他多半能在人生有意義的方面取得不小的成就。
17、我們從天才的言行和態度中,也許看不出太多的合作能力,但只要你站在全域的角度來觀察他們的人生,就會發現,他們是最擅長合作,也最喜歡合作的人。
18、年輕人啊,千萬別在需要建立社會關係的時候選擇自我封閉,那是在把自己的人生推向絕路。
19、所謂走出孤獨,不是讓你硬逼著自己去進行無意義的社交,而是要學會擇良友、擇良師,從人格獨立的人那裡獲取內心成長的營養。
20、人生的高級境界,是獨自一人時充實快樂,身處人群時淡定從容。
當你學會和這個世界心意相通,即便你獨來獨往,也一樣能活出自己的價值,精彩而自在。因為孤獨不是生命的本意,價值感才是。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為什麼你不喜歡社交,卻又害怕孤獨?
為什麼你自以為能一邊享受孤獨,卻仍會被孤獨折磨?
喜歡獨處的人,就沒辦法有好人緣嗎?
你能一邊享受獨處,一邊開心社交嗎?
【人為什麼會感到孤獨?】
阿德勒認為,人的孤獨感源自深層的自卑。自卑是我們心靈的一個黑洞,需要向外界索取很多東西,比如愛、存在感和安全感。一旦索取受阻,就會導致過度自我保護,封閉內心,切斷與他人的聯結,從而滋生出寂寞、空虛和內心匱乏的孤獨感。這種由自卑所引發的孤獨,即便你整日呼朋引伴,也難以消除。
其實,你可以獨來獨往,但不能封閉內心。每個人都需要和這個世界心意相通。
能真正享受孤獨的人,一定是能與這個世界心意相通的人。真正獨立的人格,是在與他人的關係中獲取的。敞開心扉,聯結他人,才能活出自己的價值感,即便你獨來獨往,也能圓融地應對複雜人事。
學會化解孤獨與社交的衝突,你可以一邊享受獨處,一邊開心社交。
和阿德勒一起走出孤獨,學會化解孤獨與社交的衝突,獨自一人時充實快樂,身處人群時淡定從容,走出狹隘的孤獨感,才是自在的行路人。
金句摘錄:
1、對於人類來說,比超越自卑更重要的,是走出孤獨。
2、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真正是一座孤島,和他人產生聯結很重要!離開了與別人的關係,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活死人。
3、很多人都誤解了人格獨立的含義,以為獨來獨往就是獨立,以為隱居山野就是獨立,以為自我封閉就是獨立。其實真正人格獨立的人,是內心和這個世界心意相通,即便你孤身一人,獨來獨往,也一樣能挑戰世事艱難,活出自己的價值,精彩而自在。
4、世俗意義上的孤獨,就是不得不一個人應付人生。
5、尋不到的安慰、戒不掉的依賴、停不住的寂、擺不脫的焦慮、定不了的未來…… 所有這些,都會給人格不獨立的人帶來無盡的孤獨感。
6、人的孤獨感源自深層的自卑。自卑是我們心靈的一個黑洞,需要向外界索取很多東西,比如愛、存在感和安全感。一旦索取受阻,就會導致過度自我保護,封閉內心,切斷與他人的聯結,從而滋生寂寞、空虛和內心匱乏的孤獨感。這種由自卑所引發的孤獨,即便你整日呼朋引伴,也難以消除。
7、能在與別人的關係中獲得成長的人,才能真正超越自卑,成為一個與他人有著良好聯結的人;能和別人心意相通的人,オ能真正不受別人眼光的影響,塑造出健康而獨立的人格。
8、人只有擁有了健康而獨立的人格,才能真正建立起安全感、信任感和存在感,即便獨來獨往,也不會與社會脫,不會孤單寂寞。
9、一個人如果想要擺脫意義,只生活在極為單純的環境裡,他的人生必然充滿苦難。因為那意味著他將失去與外界溝通的橋樑。
10、個人眼裡的意義,只是虛無縹緲的幻想。想讓我們的全部行為和部分目標有意義,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讓它們對別人產生意義。
11、決定成敗的不是經歷,因為經歷無法真正決定人的行為,我們只會選擇性地用經歷來支援自己的目標。真正決定我們行為的,是我們賦予經歷的意義。
12、優越感是孤獨的牢籠,優越感必然是一種極為隱秘的目標,因為社會感不允許它公然發展壯大。換句話說,它必須潛藏在暗處,在友善的面具後面發揮作用。
13、沒有誰的合作能力和社會感是完美無缺的,每個人內心深處或多或少都會有孤獨感。
14、社會感是正確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和思想行為的唯一標準。
15、所謂社會適應和社會感,就是對自卑做出正常的補償,或者說正確的補償。
16、如果一個人在追求優越感的時候,能把優越感和社會感結合在一起,那麼他多半能在人生有意義的方面取得不小的成就。
17、我們從天才的言行和態度中,也許看不出太多的合作能力,但只要你站在全域的角度來觀察他們的人生,就會發現,他們是最擅長合作,也最喜歡合作的人。
18、年輕人啊,千萬別在需要建立社會關係的時候選擇自我封閉,那是在把自己的人生推向絕路。
19、所謂走出孤獨,不是讓你硬逼著自己去進行無意義的社交,而是要學會擇良友、擇良師,從人格獨立的人那裡獲取內心成長的營養。
20、人生的高級境界,是獨自一人時充實快樂,身處人群時淡定從容。
目錄
譯者序:能走出的孤獨,才是好的孤獨 01
第一講: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001
第二講:人生意義是由個人決定的嗎 006
第三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 022
第四講:社會感是人性的選擇 031
第五講:孤獨背後,是對人群的敵視 050
第六講:虛榮,會架空你自己 068
第七講:性格是怎麼形成的 096
第八講:為何你如此感傷 122
第九講:家庭對人生的影響 135
第十講:兒童時期的三種困境 173
第十一講:自卑是一切性格特點的根源 185
第十二講:每個人都在追求優越感 206
第十三講:是什麼支撐起了一個人 232
第一講: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001
第二講:人生意義是由個人決定的嗎 006
第三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 022
第四講:社會感是人性的選擇 031
第五講:孤獨背後,是對人群的敵視 050
第六講:虛榮,會架空你自己 068
第七講:性格是怎麼形成的 096
第八講:為何你如此感傷 122
第九講:家庭對人生的影響 135
第十講:兒童時期的三種困境 173
第十一講:自卑是一切性格特點的根源 185
第十二講:每個人都在追求優越感 206
第十三講:是什麼支撐起了一個人 232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