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的解析【書衣收藏版】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精神分析之父佛洛伊德,以精神分析法破解夢境的傳世經典巨著
※一部改變人類歷史的書,一套震撼世界的精神分析論
※佛洛伊德帶領人類解析冰山下的潛意識世界
※《夢的解析》被譽為是「改變人類歷史之書」,與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與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並稱為導致人類三大思想革命的經典之作!為有史以來第一本以科學來分析和研究「夢」的著作!
※西方學者認為這是一部震撼世界的書,劃時代的不朽巨著!
※佛洛伊德透過對夢的科學探索和解析,發掘了人性的另一面──潛意識,揭開了人類心靈的奧秘。
精神分析大師佛洛伊德,
大膽揭示人類心理奧秘!
夢的世界總是奇幻又神秘
也許瑰麗萬千,也許恐懼驚悚
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還是潛意識試圖想告訴你人生的秘密?
在現代心理學眾多理論體系中,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可謂獨樹一幟。其思想淵源既非出自主觀思辨取向的哲學心理學,也非出自客觀驗證取向的科學心理學,而是獨具慧眼,從心靈深處分析探討人性。
出版於一九○○年的《夢的解析》,標誌著精神分析已不僅僅是一門純醫學的學科,而是把它的多種應用的歷史引向了文學、美學、宗教史、史前史、神話學、民俗學、教育學等領域。
《夢的解析》中,佛洛伊德在廣泛總結前人有關夢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根據他對病人夢的臨床研究和個人有關夢的自我分析,深入探討了夢的歪曲、移置、表現手段和凝結,解析了夢的材料和來源,得出夢是「願望的滿足」這一結論,提出了「潛意識」、「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結」等概念,並指出絕大多數被抑制的欲望都與性有關,而精神病的根本原因亦是由於性的擾亂。它不僅提供了開啟神經症患者心扉的一把鑰匙,而且還成為瞭解正常人潛意識活動的一條最重要的途徑。
「我將努力地闡明潛在於夢的奇異性和不清晰性後面的那些進程,之後再從這些過程中推斷出心理力量的性質。夢正是由這些心理力量之間的衝突或合作決定的。」
──佛洛伊德
※【名家推薦】
「如果一個人的偉大程度可以用他對後世的影響來衡量,那麼佛洛伊德無疑是最偉大的心理學家。」──美國心理學家T. H. 黧黑
「佛洛伊德主義幾乎和達爾文主義同樣耳熟了。他已使潛意識心靈這個概念變成了常識……如果誰想在今後三百年裡寫一部心理學史而不提佛洛伊德的名字,那就不可能自詡是一部心理學通史了。」──美國心理學教授E. G. 波林
※一部改變人類歷史的書,一套震撼世界的精神分析論
※佛洛伊德帶領人類解析冰山下的潛意識世界
※《夢的解析》被譽為是「改變人類歷史之書」,與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與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並稱為導致人類三大思想革命的經典之作!為有史以來第一本以科學來分析和研究「夢」的著作!
※西方學者認為這是一部震撼世界的書,劃時代的不朽巨著!
※佛洛伊德透過對夢的科學探索和解析,發掘了人性的另一面──潛意識,揭開了人類心靈的奧秘。
精神分析大師佛洛伊德,
大膽揭示人類心理奧秘!
夢的世界總是奇幻又神秘
也許瑰麗萬千,也許恐懼驚悚
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還是潛意識試圖想告訴你人生的秘密?
在現代心理學眾多理論體系中,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可謂獨樹一幟。其思想淵源既非出自主觀思辨取向的哲學心理學,也非出自客觀驗證取向的科學心理學,而是獨具慧眼,從心靈深處分析探討人性。
出版於一九○○年的《夢的解析》,標誌著精神分析已不僅僅是一門純醫學的學科,而是把它的多種應用的歷史引向了文學、美學、宗教史、史前史、神話學、民俗學、教育學等領域。
《夢的解析》中,佛洛伊德在廣泛總結前人有關夢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根據他對病人夢的臨床研究和個人有關夢的自我分析,深入探討了夢的歪曲、移置、表現手段和凝結,解析了夢的材料和來源,得出夢是「願望的滿足」這一結論,提出了「潛意識」、「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結」等概念,並指出絕大多數被抑制的欲望都與性有關,而精神病的根本原因亦是由於性的擾亂。它不僅提供了開啟神經症患者心扉的一把鑰匙,而且還成為瞭解正常人潛意識活動的一條最重要的途徑。
「我將努力地闡明潛在於夢的奇異性和不清晰性後面的那些進程,之後再從這些過程中推斷出心理力量的性質。夢正是由這些心理力量之間的衝突或合作決定的。」
──佛洛伊德
※【名家推薦】
「如果一個人的偉大程度可以用他對後世的影響來衡量,那麼佛洛伊德無疑是最偉大的心理學家。」──美國心理學家T. H. 黧黑
「佛洛伊德主義幾乎和達爾文主義同樣耳熟了。他已使潛意識心靈這個概念變成了常識……如果誰想在今後三百年裡寫一部心理學史而不提佛洛伊德的名字,那就不可能自詡是一部心理學通史了。」──美國心理學教授E. G. 波林
目錄
譯者序
原序
★第一章 有關夢的科學文獻
一、夢與清醒狀態的關係
二、夢的材料——夢中記憶
三、夢的刺激和來源
四、夢在醒後為何被遺忘
五、夢的心理特徵
六、夢中的道德感
七、夢的理論和夢的功能
八、夢與心理疾病的聯繫
★第二章 夢的解析方法——一個夢例的分析
★第三章 夢是願望的滿足
★第四章 夢的歪曲
★第五章 夢的材料和來源
一、夢中的最近的和無關緊要的印象
二、作為夢來源的嬰兒期體驗
三、夢的身體方面來源
四、典型的夢
★第六章 夢的工作
一、凝結
二、移置作用
三、夢的表現方式
四、夢材料的表現力
五、夢象徵性的表現:一個典型的夢例
六、例證:夢中的算數和演說
七、荒謬的夢:夢中的智力活動
八、夢中的情感
九、二級製作
★第七章 夢進程中的心理
一、夢的遺忘
二、倒退
三、願望的滿足
四、從夢中驚醒——焦慮的夢
五、壓抑——原本的與繼發的過程
六、現實——潛意識與意識
原序
★第一章 有關夢的科學文獻
一、夢與清醒狀態的關係
二、夢的材料——夢中記憶
三、夢的刺激和來源
四、夢在醒後為何被遺忘
五、夢的心理特徵
六、夢中的道德感
七、夢的理論和夢的功能
八、夢與心理疾病的聯繫
★第二章 夢的解析方法——一個夢例的分析
★第三章 夢是願望的滿足
★第四章 夢的歪曲
★第五章 夢的材料和來源
一、夢中的最近的和無關緊要的印象
二、作為夢來源的嬰兒期體驗
三、夢的身體方面來源
四、典型的夢
★第六章 夢的工作
一、凝結
二、移置作用
三、夢的表現方式
四、夢材料的表現力
五、夢象徵性的表現:一個典型的夢例
六、例證:夢中的算數和演說
七、荒謬的夢:夢中的智力活動
八、夢中的情感
九、二級製作
★第七章 夢進程中的心理
一、夢的遺忘
二、倒退
三、願望的滿足
四、從夢中驚醒——焦慮的夢
五、壓抑——原本的與繼發的過程
六、現實——潛意識與意識
序/導讀
※【譯者序】 劉澤漫
本書是一部用精神分析法破解夢境的傳世經典巨著,它以精神分析的方法來解釋夢境,帶領人們窺視最隱秘的內心世界,為精神分析領域開啟了一扇新的視窗,被譽為改變人類歷史的書,是精神分析理論體系形成的一個重要標誌,與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並稱為導致人類三大思想革命的經典之作。
本書作者是奧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佛洛伊德,其一生致力於精神分析研究的事業中,主要著作有《歇斯底里研究》、《性學三論》、《夢的解析》、《自我與本我》、《圖騰與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學》、《精神分析引論》、《精神分析引論新編》等。
出生於猶太家庭的佛洛伊德,在中學時代就顯示出非凡的智力,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在十七歲時,便考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並在一八七六至一八八一年間,跟從著名生理學家艾內斯特‧布呂克進行研究工作。那段學習經歷,讓佛洛伊德接受了在生物學、醫學、病理學、外科手術等方面最為全面的教育,為其以後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八八一年,佛洛伊德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並於同年開設私人診所,擔任臨床神經專科醫生,同時致力於生理學的研究。而佛洛伊德對於精神分析的興趣是在一八八四年與布洛伊爾合作期間開始產生的。布洛伊爾是一位非常傑出的醫生,不僅幫助佛洛伊德排憂解難,而且還讓佛洛伊德學會了宣洩治療法。之後,佛洛伊德又向沙可學習了催眠術,沒過多久,他便提出了自由聯想的治療方法,並於一八九七年,以自己為研究對象,對自己進行了深刻艱苦的分析,創建了自我分析法。
在現代心理學眾多理論體系中,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可謂獨樹一幟,其思想淵源既非出自主觀思辨取向的哲學心理學,也非出自客觀驗證取向的科學心理學,而是獨具慧眼,從心靈深處分析探討人性。其精神分析學說,由心理結構說、人格結構說和心理動力說這三大部分組成。德國文學家湯瑪斯‧曼曾給予佛洛伊德極高的評價:「佛洛伊德不斷地提出未來心理分析可以洞察的人類興趣的其他一些領域,而證明心理分析是理解和引導人類各種形式的艱苦努力的一種方法。佛洛伊德意識到心理分析仍是一種尚未得到充分發展的科學和方法,不管目前已取得怎樣的成就,現在都僅僅是個開始而已。」但同時,佛洛伊德以生物學為基點的精神分析理論,否定了歷史、社會和文化因素對人格發展的作用和影響,存在著很大的不足。這也使得一些精神分析學家對他的理論進行了批判性的繼承和發展,從而形成了各種精神分析學派分裂和新學派創立的局面。
出版於一九○○年的《夢的解析》,標誌著精神分析已不僅僅是一門純醫學的學科,而是把它的多種應用的歷史引向了文學、美學、宗教史、史前史、神話學、民俗學、教育學等領域。
事實上,佛洛伊德在寫此書之前,不僅有了充分的思想準備,而且也廣泛搜集了大量的資料。並且,在一八九六年與一八九七年期間,他已經在維也納猶太學術廳做了有關夢的演講。一八九六年十月,父親的病逝,使他陷入悼哀的悲傷中,長達幾個月,他都沉浸在這種氛圍裡。然而,父親的病逝又驅使他強迫自己開始撰寫本書,他不僅以此來告慰父親(佛洛伊德曾這樣說:「我一直高度地尊敬和熱愛他。他的聰明才智與明晰的想像力已經深深地影響到我的生活。他的死終結了他的一生,但卻在我的內心深處喚起了我全部的早年感受。現在我感到自己已經被連根拔起。」),同時也為了掙脫這種長久悲傷的情緒。於是,本書便從這一年十一月開始提筆,於一八九九年九月完成,前後算來,這部書的寫作費時兩年之久。然而,此書的出版與發行情況卻並不樂觀。一九○○年初版時,佛洛伊德便遭到了像莫札特、舒伯特及梵谷一樣的命運——不易為世人接受。第一版(德文版)發行了六百本,但卻花了八年時間才售完。前六個星期只賣掉一百多本,其後兩年又賣了二百多本,而佛洛伊德一共只收到兩百零九美元的版稅;而且,更慘的是,佛洛伊德注意到,這本書初版問世後的十八個月裡,沒有一本科學性的期刊提到過此書,甚至在維也納,這部巨著竟因柏克哈特帶有侮蔑性的評論而橫遭白眼。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十年之久。其後,佛洛伊德著作的價值才漸漸為世人重視,一時洛陽紙貴,得以再版發行,而在佛洛伊德有生之年一共印行了八版,最後一版出於一九二九年。
在《夢的解析》中,佛洛伊德在廣泛總結前人有關夢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根據他對病人夢的臨床研究和個人有關夢的自我分析,深入探討了夢的歪曲、移置、表現手段和凝結,解析了夢的材料和來源,得出夢是「願望的滿足」這一結論,提出了「潛意識」、「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結」等概念,並指出絕大多數被抑制的欲望都與性有關,而精神病的根本原因亦是由於性的擾亂。它不僅提供了開啟神經症患者心扉的一把鑰匙,而且還成為瞭解正常人潛意識活動的一條最重要的途徑。
《夢的解析》共有七章:第一章詳述前人有關夢的問題的科學文獻;第二章舉例詳述釋夢的方法;第三章提出夢是願望滿足的理論;第四章闡述夢的歪曲;第五章闡述夢的材料和來源;第六章結合多種夢例說明夢的運作方式;第七章闡述夢的過程心理學。既涉及樂佛洛伊德學說三大理論支柱(夢論、潛意識論、性欲論),更概述了精神分析學的基本理論內涵,如精神結構(潛意識、前意識、意識),精神過程(原發過程與繼發過程),精神活動原則(快樂原則與現實原則),精神動力(貫注與釋放、壓抑與阻抗)等等。全書從一個其他人從沒探索過的領域對人們的心理、夢境進行了分析,並形成了一個相對完備的系統。書中包含許多對文學、教育等領域有啟示性的觀點,並引導了整個二十世紀的人類文明。
即便如此,原著也有不足之處:其中一些關於病理學方面的理論,比較拘泥於醫學領域;還有一些內容由於缺乏連貫性,會給一些讀者帶來一定的困難。譯者考慮到這些會給讀者帶來的困擾問題,因此,在尊重原著內容與結構的基礎上,採用了通俗、直白的語言形式,直接呈現原著中的經典段落與概括性結論。同時,譯者在領會原著者思想脈絡的同時,於翻譯中巧妙加入了現代理解與思考,縮小了閱讀中的歷史距離。行文簡潔、有力,一改以往譯文的晦澀拗口,既適合專業、學術研究人群,又適用於非專業、非學術人群。
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夢的世界,來一個奇妙的釋夢之旅。
※【原序】 佛洛伊德
在本書中,我試圖對「夢」做一些論述,我認為這種做法並未超出神經病理學的範疇。因為心理學研究表明,夢是一系列變態精神現構成物的第一成員。由於實際原因,這一系列中的其他成員比如強迫症、妄想症、歇斯底里的恐慌等,必定要為醫生所注意。正如我們會看到的,夢無權具有這種實際的重要性,但在另一方面,夢作為一種典型構成物的理論價值,具有非同尋常的重要性。作為一名醫生,如果不能解釋夢象來源,他就無法對恐懼症、強迫觀念和妄想症有所理解,也就不能用治療方法去影響它們。
在此說明一下,下述章節中的缺陷可從我們主觀上認為很重要的每段上下內容中去尋找原因。在我的陳述中,大量的空缺之處恰好表現了夢的形成問題與更廣泛的精神病理學問題之間的眾多聯結點,而後一問題在本文中不可能予以闡述。但如果時間和精力允許,將來又能掌握更多的材料,我將在日後陸續對這些問題進行有關的探討。
論述中的另一大困難,是我在釋夢過程中所用材料的特殊性。關於夢解釋的方法的考慮會證明,本學科文獻中記錄在案的夢和不為我所瞭解的人們所搜集的夢,對我的目的毫無用處。我能加以選擇的夢例只有我自己的夢和那些我正在進行精神分析治療的患者的夢。但是,由於病人的夢往往存在神經質的特徵,所以他們的夢在形成過程中變得非常雜亂,這種變化不利於作為解析夢的例證,所以,很多這樣的夢例我不能採用。可是如果我選用自己的夢,不可避免的是:我必須將我不願透露的、自己精神生活中的隱私,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這種做法,完全超出了任何一名作者——一位科學工作者而非一位詩人,在寫作時所能做的正常要求。這樣做對我本人而言,儘管十分痛苦,但也是不可避免的。我心甘情願地這樣做,否則我便不可能證明我的心理學結論。當然,我將不可避免地採用省略和替代的方式來減輕我的言行失檢過失的誘惑,但每當這樣做時,所引用夢例的價值便顯著降低了。我希望本書讀者設身處地地為我想想,並請你們原諒。進而言之,所有關心著有記載夢例的人們無論如何都不應企圖阻止夢的生活去施行思想的自由!
本書是一部用精神分析法破解夢境的傳世經典巨著,它以精神分析的方法來解釋夢境,帶領人們窺視最隱秘的內心世界,為精神分析領域開啟了一扇新的視窗,被譽為改變人類歷史的書,是精神分析理論體系形成的一個重要標誌,與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並稱為導致人類三大思想革命的經典之作。
本書作者是奧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佛洛伊德,其一生致力於精神分析研究的事業中,主要著作有《歇斯底里研究》、《性學三論》、《夢的解析》、《自我與本我》、《圖騰與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學》、《精神分析引論》、《精神分析引論新編》等。
出生於猶太家庭的佛洛伊德,在中學時代就顯示出非凡的智力,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在十七歲時,便考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並在一八七六至一八八一年間,跟從著名生理學家艾內斯特‧布呂克進行研究工作。那段學習經歷,讓佛洛伊德接受了在生物學、醫學、病理學、外科手術等方面最為全面的教育,為其以後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八八一年,佛洛伊德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並於同年開設私人診所,擔任臨床神經專科醫生,同時致力於生理學的研究。而佛洛伊德對於精神分析的興趣是在一八八四年與布洛伊爾合作期間開始產生的。布洛伊爾是一位非常傑出的醫生,不僅幫助佛洛伊德排憂解難,而且還讓佛洛伊德學會了宣洩治療法。之後,佛洛伊德又向沙可學習了催眠術,沒過多久,他便提出了自由聯想的治療方法,並於一八九七年,以自己為研究對象,對自己進行了深刻艱苦的分析,創建了自我分析法。
在現代心理學眾多理論體系中,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可謂獨樹一幟,其思想淵源既非出自主觀思辨取向的哲學心理學,也非出自客觀驗證取向的科學心理學,而是獨具慧眼,從心靈深處分析探討人性。其精神分析學說,由心理結構說、人格結構說和心理動力說這三大部分組成。德國文學家湯瑪斯‧曼曾給予佛洛伊德極高的評價:「佛洛伊德不斷地提出未來心理分析可以洞察的人類興趣的其他一些領域,而證明心理分析是理解和引導人類各種形式的艱苦努力的一種方法。佛洛伊德意識到心理分析仍是一種尚未得到充分發展的科學和方法,不管目前已取得怎樣的成就,現在都僅僅是個開始而已。」但同時,佛洛伊德以生物學為基點的精神分析理論,否定了歷史、社會和文化因素對人格發展的作用和影響,存在著很大的不足。這也使得一些精神分析學家對他的理論進行了批判性的繼承和發展,從而形成了各種精神分析學派分裂和新學派創立的局面。
出版於一九○○年的《夢的解析》,標誌著精神分析已不僅僅是一門純醫學的學科,而是把它的多種應用的歷史引向了文學、美學、宗教史、史前史、神話學、民俗學、教育學等領域。
事實上,佛洛伊德在寫此書之前,不僅有了充分的思想準備,而且也廣泛搜集了大量的資料。並且,在一八九六年與一八九七年期間,他已經在維也納猶太學術廳做了有關夢的演講。一八九六年十月,父親的病逝,使他陷入悼哀的悲傷中,長達幾個月,他都沉浸在這種氛圍裡。然而,父親的病逝又驅使他強迫自己開始撰寫本書,他不僅以此來告慰父親(佛洛伊德曾這樣說:「我一直高度地尊敬和熱愛他。他的聰明才智與明晰的想像力已經深深地影響到我的生活。他的死終結了他的一生,但卻在我的內心深處喚起了我全部的早年感受。現在我感到自己已經被連根拔起。」),同時也為了掙脫這種長久悲傷的情緒。於是,本書便從這一年十一月開始提筆,於一八九九年九月完成,前後算來,這部書的寫作費時兩年之久。然而,此書的出版與發行情況卻並不樂觀。一九○○年初版時,佛洛伊德便遭到了像莫札特、舒伯特及梵谷一樣的命運——不易為世人接受。第一版(德文版)發行了六百本,但卻花了八年時間才售完。前六個星期只賣掉一百多本,其後兩年又賣了二百多本,而佛洛伊德一共只收到兩百零九美元的版稅;而且,更慘的是,佛洛伊德注意到,這本書初版問世後的十八個月裡,沒有一本科學性的期刊提到過此書,甚至在維也納,這部巨著竟因柏克哈特帶有侮蔑性的評論而橫遭白眼。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十年之久。其後,佛洛伊德著作的價值才漸漸為世人重視,一時洛陽紙貴,得以再版發行,而在佛洛伊德有生之年一共印行了八版,最後一版出於一九二九年。
在《夢的解析》中,佛洛伊德在廣泛總結前人有關夢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根據他對病人夢的臨床研究和個人有關夢的自我分析,深入探討了夢的歪曲、移置、表現手段和凝結,解析了夢的材料和來源,得出夢是「願望的滿足」這一結論,提出了「潛意識」、「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結」等概念,並指出絕大多數被抑制的欲望都與性有關,而精神病的根本原因亦是由於性的擾亂。它不僅提供了開啟神經症患者心扉的一把鑰匙,而且還成為瞭解正常人潛意識活動的一條最重要的途徑。
《夢的解析》共有七章:第一章詳述前人有關夢的問題的科學文獻;第二章舉例詳述釋夢的方法;第三章提出夢是願望滿足的理論;第四章闡述夢的歪曲;第五章闡述夢的材料和來源;第六章結合多種夢例說明夢的運作方式;第七章闡述夢的過程心理學。既涉及樂佛洛伊德學說三大理論支柱(夢論、潛意識論、性欲論),更概述了精神分析學的基本理論內涵,如精神結構(潛意識、前意識、意識),精神過程(原發過程與繼發過程),精神活動原則(快樂原則與現實原則),精神動力(貫注與釋放、壓抑與阻抗)等等。全書從一個其他人從沒探索過的領域對人們的心理、夢境進行了分析,並形成了一個相對完備的系統。書中包含許多對文學、教育等領域有啟示性的觀點,並引導了整個二十世紀的人類文明。
即便如此,原著也有不足之處:其中一些關於病理學方面的理論,比較拘泥於醫學領域;還有一些內容由於缺乏連貫性,會給一些讀者帶來一定的困難。譯者考慮到這些會給讀者帶來的困擾問題,因此,在尊重原著內容與結構的基礎上,採用了通俗、直白的語言形式,直接呈現原著中的經典段落與概括性結論。同時,譯者在領會原著者思想脈絡的同時,於翻譯中巧妙加入了現代理解與思考,縮小了閱讀中的歷史距離。行文簡潔、有力,一改以往譯文的晦澀拗口,既適合專業、學術研究人群,又適用於非專業、非學術人群。
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夢的世界,來一個奇妙的釋夢之旅。
※【原序】 佛洛伊德
在本書中,我試圖對「夢」做一些論述,我認為這種做法並未超出神經病理學的範疇。因為心理學研究表明,夢是一系列變態精神現構成物的第一成員。由於實際原因,這一系列中的其他成員比如強迫症、妄想症、歇斯底里的恐慌等,必定要為醫生所注意。正如我們會看到的,夢無權具有這種實際的重要性,但在另一方面,夢作為一種典型構成物的理論價值,具有非同尋常的重要性。作為一名醫生,如果不能解釋夢象來源,他就無法對恐懼症、強迫觀念和妄想症有所理解,也就不能用治療方法去影響它們。
在此說明一下,下述章節中的缺陷可從我們主觀上認為很重要的每段上下內容中去尋找原因。在我的陳述中,大量的空缺之處恰好表現了夢的形成問題與更廣泛的精神病理學問題之間的眾多聯結點,而後一問題在本文中不可能予以闡述。但如果時間和精力允許,將來又能掌握更多的材料,我將在日後陸續對這些問題進行有關的探討。
論述中的另一大困難,是我在釋夢過程中所用材料的特殊性。關於夢解釋的方法的考慮會證明,本學科文獻中記錄在案的夢和不為我所瞭解的人們所搜集的夢,對我的目的毫無用處。我能加以選擇的夢例只有我自己的夢和那些我正在進行精神分析治療的患者的夢。但是,由於病人的夢往往存在神經質的特徵,所以他們的夢在形成過程中變得非常雜亂,這種變化不利於作為解析夢的例證,所以,很多這樣的夢例我不能採用。可是如果我選用自己的夢,不可避免的是:我必須將我不願透露的、自己精神生活中的隱私,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這種做法,完全超出了任何一名作者——一位科學工作者而非一位詩人,在寫作時所能做的正常要求。這樣做對我本人而言,儘管十分痛苦,但也是不可避免的。我心甘情願地這樣做,否則我便不可能證明我的心理學結論。當然,我將不可避免地採用省略和替代的方式來減輕我的言行失檢過失的誘惑,但每當這樣做時,所引用夢例的價值便顯著降低了。我希望本書讀者設身處地地為我想想,並請你們原諒。進而言之,所有關心著有記載夢例的人們無論如何都不應企圖阻止夢的生活去施行思想的自由!
試閱
第一章 有關夢的科學文獻
在下文中我將證明:有一種心理學技術可以使夢獲得解釋。通過使用這種技術,每個夢都表示為一種充滿意義的心理結構物,並且在清醒狀態的精神活動中佔據著一個特殊的位置。或者進一步說,我將努力地闡明潛在於夢的奇異性和不清晰性後面的那些進程,之後再從這些過程中推斷出心理力量的性質。夢正是由這些心理力量之間的衝突或合作決定的。在將夢的問題合入一個更綜合性的問題而且為解決這些問題不得不借助於一類不同的材料時,我的研究便告一段落了。
我要從簡要地敘述前人對這個問題的觀點和夢在當代科學中的地位開始。在這部書的論述過程中,我沒有什麼機會提及它們。在對夢的科學解釋上,儘管已經進行了上千年的努力,卻幾乎沒有取得任何進展。以往的作者們都已普遍地承認這一事實,因此沒有必要再去引述別人的觀點。讀者可以從本書末索引的著作中發現:即便有很多使人興奮的發現和與我們主題有關的豐富有趣的材料,但是他們卻很少或根本沒有涉及夢的實質或解開夢的任何謎底。當然,受過教育的外行們對這件事就知之更少了。(因篇幅關係,本書未附索引)
史前時代的原始人類持有的夢的觀念和這在形成他們對宇宙和靈魂的觀點上所產生的影響,明顯擁有巨大魅力的主題,可我只能忍痛割愛,不在本書中討論它。現在我將要向讀者推薦的是赫伯特‧斯潘塞、約翰‧盧伯克爵士、E‧B‧泰勒和其他作者的書籍。在這裡我補充說明一下,可能直到完成釋夢工作之前,我們依然不能認識到這些問題和探究它們的重要性。
遠古時代遺留下來的對夢的解釋構成了在古希臘羅馬人中流行的對夢的評價的一些基礎。他們認為夢與他們信奉的超自然物的世界有著某種關聯,夢從上帝和魔鬼處給人們帶來神靈的啟發。在他們看來,夢對做夢者來說,必定具有一種特殊的目的,就平常說來,它們預示著未來。因為夢的內容及它們帶給夢者的印象稀奇古怪,人們很難對夢形成一個始終如一的概念,為了保證夢的價值和可靠性,就需要對它做多種區別並且獲得多種結構物。因此古代哲學家們對夢的評價就依據於這個夢對占卜學所能作出重要的貢獻。
在亞里斯多德的兩部書中都提到過夢,而且夢被認為是一個心理學的問題。這兩部書告訴我們:夢不是上帝贈送的,它來自惡魔而不是神,它的本質是邪惡的,而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也就是說夢並不是一種超乎自然的啟發,而是服從人類精神的法則,當然,這一法則與神擁有密切的聯繫。夢被定義為睡眠者在睡著時的心理活動。亞里斯多德已經瞭解到夢活動的某些特點。例如,他知道是夢把睡眠時知覺到的輕微感覺轉變為一種強烈的感覺(「如身體的某個部位只略略地感覺到有些熱,一個人就會夢想到他正穿過大火」),這個事實使他推斷說,夢極有可能是向醫生顯露出的關於身體早期變化的第一個跡象,而這一變化跡象在清醒的時候是不易被察覺到的。
如上所述,亞里斯多德之前的古人並不把夢當作是靈魂的產物,而認為夢來自於神靈,而且在關於夢生活的評價問題上我們可以感到,在整個古代存在著兩種截然相反的傾向。古人把夢區分為真正的、有價值的夢和徒勞的、自欺欺人的很空洞的夢。前者給做夢者帶來啟發,或預示未來的事件;後者則使夢者誤入歧途或引導夢者走向毀滅。
格魯佩曾經談到過夢的分類,他援引了麥克羅勃斯和阿基米多羅斯的話:「夢大約分為兩類:第一類夢只受到當前(或過去)因素的影響,這對未來是不重要的。這其中包含失眠症,因為它直接再現了一個特定概念或者它的反面,如:饑餓或者飽足;這還包括幻想性地創造著一些特定概念,如夢魘。第二類夢則決定著他們的未來。這包含:
‧從夢中接受的直接預言。
‧對未來事件的預言。
‧一種象徵性的夢,需要給出譯釋。這個觀點延續了很多世紀。」
那麼與夢的各種不同評價有關的是「夢的解釋」問題。人們總是經常期望從夢中獲得重要的答案,但並非每個夢都是一目了然的,而且也不能肯定某個不可理喻的夢實際上並未預示某些重要的事情,因而人們努力用某些明白易懂和有意義的東西去代替那些不可理解的夢的內容。
古代後期,達爾迪斯的阿基米多羅斯被認為是解釋夢的最高權威。他的很多內容廣泛的著作足夠彌補同類著作的失傳所留下的缺憾。在古人中存在的前科學的夢的術語是與他們對宇宙的總觀念協調一致的。因為宇宙習慣於被表現為外在的一種客觀事實,而它只在人們的精神生活中才擁有客觀真實性。
此外,夢的前科學概念也體現了早晨做夢的記憶給清醒生活留下的一種主要印象,因為在這一記憶之中,夢和其他精神內容相比較似乎是某種異己的東西,似乎來自另一世界。那種認為夢的超自然起源理論在我們時代缺乏信奉者的觀點是種錯誤的想法。因為,拋開那些虔誠的和有神秘色彩的作者不談——他們完全有理由緊緊抓住曾居統治地位的那種超自然王國的殘餘不放,而且會持續,直到這些殘餘被科學的解釋一掃而光——我們也常發現,其他那些並不喜歡任何浪漫的相當理智的人們,甚至也可以把他們對於超人的精神力量的存在和他們協同作用的宗教信仰,建立在那些夢現象的不可解釋的性質上(哈夫納)。另外,還有某些哲學學派——例如,謝林學派——他們對夢的作用的看法完全是一些關於古代所流行的夢的神性論的殘餘。對於某些思想家來說,夢所占卜的或預示的力量仍然是大家辯論的主題,這是因為心理學試著嘗試的解釋對已累積起來的材料來說,是很不恰當的。但是,科學家們強烈地感到對這種迷信教義應給予否定。
要寫下我們科學了解夢問題的進程是極其困難的,因為即便這種解釋在某些方面可能是有價值的,可到現在為止在這個確定方向上還未看到任何真正的進展。而且現已確認的結果甚至還沒有為未來可能延續下來的研究建立起一個真正的基礎。每位新的研究者都從特殊的起點重新討論了同樣的問題。若要按照年代列舉出這些作者,全方位地評價每個人對夢所持有的見解的話,我就無法勾勒出一幅關於我們當前知識狀態的清晰和完整的畫面。因此我更情願採用按論題而非按作者的敘述方式,並在解答各個夢問題的進程中,援引在該問題文獻中發現的材料。
但由於我並未成功地掌握全部文獻——因為它分佈廣泛並與其他主題的文獻相交織——我只能請讀者接受我進行的內容概括,如果這並未遺漏掉基本事實和重要論點的話。
直到現在,大多數作者一直趨向於把睡眠和夢聯繫在一起,並把它們和精神病理性狀態和其他相似夢現象,如幻覺、幻象等同等對待。在新近的著作中甚至還存在著另一種趨向,而且它更接近於該問題本身,並把夢生活當作一個獨立問題,就像一個專題一樣加以研究。就這一變化而言,我很想看到一種不斷成長的信念,即只有通過一系列詳細的研究才能從這一模糊事物中得到啟迪並獲得一致性意見。本文詳細表述了這一研究和一種特殊的心理本性。我幾乎沒有機會去進行有關睡眠問題的研究,即便在描述精神機構時,已經決定其機能變化的要素就與睡眠狀態有關,但這基本上是一個生理問題,因此這裡對睡眠問題的文獻不予涉及。
與此同時,對夢現象的科學興趣指引我們提出了下述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它們互相依存地合為了一體。
一、夢與清醒狀態的關係
很多做夢者在清醒時天真地判斷,夢即便不是來自另一世界,但是無論如何也可以把夢者帶入另一世界。我們很感激那個老生理學家伯達克對夢現象的細緻且諸多有見地的描述:「那種清醒的生活狀態,還有它的煩惱和歡樂,快樂和痛苦,它們根本不會重複;而相反的,夢的目的旨在我們可以釋放它們。
當我們的全部心靈全神貫注於某問題時,當我們的心被痛苦和悲傷所佔領的時候,或者當某個任務讓我們的心理承受能量、承受壓力而達到極限時,夢境或者向我們顯示某些與此不同的事情;或者也是在為其聯合物選擇一點真實因素;或者它只表現出心境的關鍵部分,而且可以把現實變得象徵化。」J‧H‧費希特也清晰地談到夢的同一追加意義,稱它們擁有使心靈秘密地、自我痊癒的益處。L‧斯特林姆貝爾在他的《夢的性質和形式》一書中表達了同樣的意義,此書受到了高度評價。他說:「那些做夢的人背對著清醒的世界」;「在夢中,那種清醒意識的有條理的記憶和其正常的行為幾乎完全喪失了」;「在夢中,心靈幾乎完全地不受阻礙地與正常的、有規律的、處於清醒狀態的生活過程相隔絕……」
但是,本學科中壓倒多數的作者對於夢與清醒狀態的聯繫卻持有截然不同的觀點。例如,哈夫納說:「首先,夢是清醒生活的延續。因為夢總是與不久前還存在於意識中的觀念相聯繫。詳細的考察幾乎總能發現一條與前一天體會有關聯的線索。」韋安特斷然反對伯達克的陳述:「因為,顯然在絕大多數夢中經常可以察覺到,夢直接把我們帶回日常生活,但是卻不是使我們擺脫它。」莫里用一個簡單明瞭的公式表達了同一觀點:「因為我們夢到的是所見、所說,或者說是所願做的。」傑森在他一八五五年出版的《心理學》一書中更為直截了當地指出:「我們夢的內容總是或多或少地由我們的年齡、性格、生活地位、性別、教育和習慣所決定,而且為個人過去全部生活中的事件和體會所決定。」
哲學家J‧G‧E‧馬斯在這個問題上表達了自己最為明確的態度:「我們的經驗證實我們的主張,而且我們最常夢見我們賦予最熱烈激情的事物。這表明激情肯定影響著夢的生成。這些野心勃勃的人夢到自己已贏得了桂冠(大約只是在想像中),又或者是不得不去贏得它;那些情人的夢被他最急切渴望的對象佔領著……全部埋藏在心中的感知到的欲望和厭惡,如果受到任何一種因素的刺激,就能和其他的想法結合起來並顯示在現在的夢中,或者這些想法可以互相混合進一個現存的夢中。」
古人對於夢內容對生活的依存聯繫持有同樣的見解。用拉德斯托克的話說:「在遠征希臘之前,澤爾贊斯受到善意的勸阻,可他再三受到進行遠征的夢的激勵。一位年邁、智慧的波斯釋夢者阿特班思很恰當地告訴他,夢的想像總是包含著一個人在清醒狀態中所想的事物。」在盧克利特思的說教詩中及西塞蘿的著作中都有相似的記載……
有關夢生活與清醒生活聯繫的這兩種觀念間的矛盾似乎不可調節。這裡,我們可以有益地來引證F‧W‧希爾德布蘭特的觀點,他總是覺得夢的特點只能描述為「一系列相對矛盾的比較」。「一方面顯示為夢與實際生活的嚴格分開或隔離,而另一方面,又顯示為後者對前者的連續不斷的影響及前者對後者的永久依存。在醒著的狀態下,夢與現實體驗絕對隔離。人們可以把它稱為由不可跨越的溝壑而與世隔離起來的和與真實生活相隔絕的存在。它讓我們免受現實的困擾,擦掉對現實的正常回憶,與此同時把我們擲入另一個世界和一種根本不同的生活中,而這些基本上與實際生活根本就沒有共同之處……」於是,希爾德布蘭特斷言:入睡時我們的全部生命和它的存在形式「正如通過一扇不可見的地板門」而消失了。
一個人在夢中可能正在進行到聖赫勒拿島的航行,為給受囚禁的拿破崙贈送了一瓶摩塞爾的美酒。他受到了前皇帝最和藹可親的接見,並且當這個有趣的錯覺因醒著而破滅時,他感到後悔不已。但是現在讓我們把夢中的情況與實際的狀況加以比較。做夢的人從不是一個酒商,而且也沒有當酒商的意願。他從來沒有進行過海上航行,即便是航行的話,聖赫勒拿島也只會是他最後選中的一個地方。做夢的人對拿破崙從不感到同情,相反倒有一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的厭惡。最後,當拿破崙死於聖赫勒拿島上的時候,做夢的人還未出生,因而這個夢超越了夢者與拿破崙擁有任何私人關係的全部的可能性。那麼這樣的話,該夢的體驗顯示出某種完全與自己無關的性質,它穿插於兩個有關的和連續的時代之間。
「但是」,希爾德布蘭特接著說,「明顯的矛盾恰恰是真實和正確的。我堅信在夢與現實生活分離和隔絕的同時,它們或許有可能存在最密切的互有關聯。因此,我們可以公正地說:無論是出現什麼樣的夢,它的材料都來自於現實,來自以這個現實為中心的精神生活。不管夢看來多麼怪異,它也從不能脫離世界,它最高尚與最荒謬的東西肯定總是從我們所察覺到的外部世界或已經存在於醒著的意識中的思想裡借用了一些素材;換言之,它肯定來自於我們已客觀或主觀地體會過的事物中。」
在下文中我將證明:有一種心理學技術可以使夢獲得解釋。通過使用這種技術,每個夢都表示為一種充滿意義的心理結構物,並且在清醒狀態的精神活動中佔據著一個特殊的位置。或者進一步說,我將努力地闡明潛在於夢的奇異性和不清晰性後面的那些進程,之後再從這些過程中推斷出心理力量的性質。夢正是由這些心理力量之間的衝突或合作決定的。在將夢的問題合入一個更綜合性的問題而且為解決這些問題不得不借助於一類不同的材料時,我的研究便告一段落了。
我要從簡要地敘述前人對這個問題的觀點和夢在當代科學中的地位開始。在這部書的論述過程中,我沒有什麼機會提及它們。在對夢的科學解釋上,儘管已經進行了上千年的努力,卻幾乎沒有取得任何進展。以往的作者們都已普遍地承認這一事實,因此沒有必要再去引述別人的觀點。讀者可以從本書末索引的著作中發現:即便有很多使人興奮的發現和與我們主題有關的豐富有趣的材料,但是他們卻很少或根本沒有涉及夢的實質或解開夢的任何謎底。當然,受過教育的外行們對這件事就知之更少了。(因篇幅關係,本書未附索引)
史前時代的原始人類持有的夢的觀念和這在形成他們對宇宙和靈魂的觀點上所產生的影響,明顯擁有巨大魅力的主題,可我只能忍痛割愛,不在本書中討論它。現在我將要向讀者推薦的是赫伯特‧斯潘塞、約翰‧盧伯克爵士、E‧B‧泰勒和其他作者的書籍。在這裡我補充說明一下,可能直到完成釋夢工作之前,我們依然不能認識到這些問題和探究它們的重要性。
遠古時代遺留下來的對夢的解釋構成了在古希臘羅馬人中流行的對夢的評價的一些基礎。他們認為夢與他們信奉的超自然物的世界有著某種關聯,夢從上帝和魔鬼處給人們帶來神靈的啟發。在他們看來,夢對做夢者來說,必定具有一種特殊的目的,就平常說來,它們預示著未來。因為夢的內容及它們帶給夢者的印象稀奇古怪,人們很難對夢形成一個始終如一的概念,為了保證夢的價值和可靠性,就需要對它做多種區別並且獲得多種結構物。因此古代哲學家們對夢的評價就依據於這個夢對占卜學所能作出重要的貢獻。
在亞里斯多德的兩部書中都提到過夢,而且夢被認為是一個心理學的問題。這兩部書告訴我們:夢不是上帝贈送的,它來自惡魔而不是神,它的本質是邪惡的,而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也就是說夢並不是一種超乎自然的啟發,而是服從人類精神的法則,當然,這一法則與神擁有密切的聯繫。夢被定義為睡眠者在睡著時的心理活動。亞里斯多德已經瞭解到夢活動的某些特點。例如,他知道是夢把睡眠時知覺到的輕微感覺轉變為一種強烈的感覺(「如身體的某個部位只略略地感覺到有些熱,一個人就會夢想到他正穿過大火」),這個事實使他推斷說,夢極有可能是向醫生顯露出的關於身體早期變化的第一個跡象,而這一變化跡象在清醒的時候是不易被察覺到的。
如上所述,亞里斯多德之前的古人並不把夢當作是靈魂的產物,而認為夢來自於神靈,而且在關於夢生活的評價問題上我們可以感到,在整個古代存在著兩種截然相反的傾向。古人把夢區分為真正的、有價值的夢和徒勞的、自欺欺人的很空洞的夢。前者給做夢者帶來啟發,或預示未來的事件;後者則使夢者誤入歧途或引導夢者走向毀滅。
格魯佩曾經談到過夢的分類,他援引了麥克羅勃斯和阿基米多羅斯的話:「夢大約分為兩類:第一類夢只受到當前(或過去)因素的影響,這對未來是不重要的。這其中包含失眠症,因為它直接再現了一個特定概念或者它的反面,如:饑餓或者飽足;這還包括幻想性地創造著一些特定概念,如夢魘。第二類夢則決定著他們的未來。這包含:
‧從夢中接受的直接預言。
‧對未來事件的預言。
‧一種象徵性的夢,需要給出譯釋。這個觀點延續了很多世紀。」
那麼與夢的各種不同評價有關的是「夢的解釋」問題。人們總是經常期望從夢中獲得重要的答案,但並非每個夢都是一目了然的,而且也不能肯定某個不可理喻的夢實際上並未預示某些重要的事情,因而人們努力用某些明白易懂和有意義的東西去代替那些不可理解的夢的內容。
古代後期,達爾迪斯的阿基米多羅斯被認為是解釋夢的最高權威。他的很多內容廣泛的著作足夠彌補同類著作的失傳所留下的缺憾。在古人中存在的前科學的夢的術語是與他們對宇宙的總觀念協調一致的。因為宇宙習慣於被表現為外在的一種客觀事實,而它只在人們的精神生活中才擁有客觀真實性。
此外,夢的前科學概念也體現了早晨做夢的記憶給清醒生活留下的一種主要印象,因為在這一記憶之中,夢和其他精神內容相比較似乎是某種異己的東西,似乎來自另一世界。那種認為夢的超自然起源理論在我們時代缺乏信奉者的觀點是種錯誤的想法。因為,拋開那些虔誠的和有神秘色彩的作者不談——他們完全有理由緊緊抓住曾居統治地位的那種超自然王國的殘餘不放,而且會持續,直到這些殘餘被科學的解釋一掃而光——我們也常發現,其他那些並不喜歡任何浪漫的相當理智的人們,甚至也可以把他們對於超人的精神力量的存在和他們協同作用的宗教信仰,建立在那些夢現象的不可解釋的性質上(哈夫納)。另外,還有某些哲學學派——例如,謝林學派——他們對夢的作用的看法完全是一些關於古代所流行的夢的神性論的殘餘。對於某些思想家來說,夢所占卜的或預示的力量仍然是大家辯論的主題,這是因為心理學試著嘗試的解釋對已累積起來的材料來說,是很不恰當的。但是,科學家們強烈地感到對這種迷信教義應給予否定。
要寫下我們科學了解夢問題的進程是極其困難的,因為即便這種解釋在某些方面可能是有價值的,可到現在為止在這個確定方向上還未看到任何真正的進展。而且現已確認的結果甚至還沒有為未來可能延續下來的研究建立起一個真正的基礎。每位新的研究者都從特殊的起點重新討論了同樣的問題。若要按照年代列舉出這些作者,全方位地評價每個人對夢所持有的見解的話,我就無法勾勒出一幅關於我們當前知識狀態的清晰和完整的畫面。因此我更情願採用按論題而非按作者的敘述方式,並在解答各個夢問題的進程中,援引在該問題文獻中發現的材料。
但由於我並未成功地掌握全部文獻——因為它分佈廣泛並與其他主題的文獻相交織——我只能請讀者接受我進行的內容概括,如果這並未遺漏掉基本事實和重要論點的話。
直到現在,大多數作者一直趨向於把睡眠和夢聯繫在一起,並把它們和精神病理性狀態和其他相似夢現象,如幻覺、幻象等同等對待。在新近的著作中甚至還存在著另一種趨向,而且它更接近於該問題本身,並把夢生活當作一個獨立問題,就像一個專題一樣加以研究。就這一變化而言,我很想看到一種不斷成長的信念,即只有通過一系列詳細的研究才能從這一模糊事物中得到啟迪並獲得一致性意見。本文詳細表述了這一研究和一種特殊的心理本性。我幾乎沒有機會去進行有關睡眠問題的研究,即便在描述精神機構時,已經決定其機能變化的要素就與睡眠狀態有關,但這基本上是一個生理問題,因此這裡對睡眠問題的文獻不予涉及。
與此同時,對夢現象的科學興趣指引我們提出了下述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它們互相依存地合為了一體。
一、夢與清醒狀態的關係
很多做夢者在清醒時天真地判斷,夢即便不是來自另一世界,但是無論如何也可以把夢者帶入另一世界。我們很感激那個老生理學家伯達克對夢現象的細緻且諸多有見地的描述:「那種清醒的生活狀態,還有它的煩惱和歡樂,快樂和痛苦,它們根本不會重複;而相反的,夢的目的旨在我們可以釋放它們。
當我們的全部心靈全神貫注於某問題時,當我們的心被痛苦和悲傷所佔領的時候,或者當某個任務讓我們的心理承受能量、承受壓力而達到極限時,夢境或者向我們顯示某些與此不同的事情;或者也是在為其聯合物選擇一點真實因素;或者它只表現出心境的關鍵部分,而且可以把現實變得象徵化。」J‧H‧費希特也清晰地談到夢的同一追加意義,稱它們擁有使心靈秘密地、自我痊癒的益處。L‧斯特林姆貝爾在他的《夢的性質和形式》一書中表達了同樣的意義,此書受到了高度評價。他說:「那些做夢的人背對著清醒的世界」;「在夢中,那種清醒意識的有條理的記憶和其正常的行為幾乎完全喪失了」;「在夢中,心靈幾乎完全地不受阻礙地與正常的、有規律的、處於清醒狀態的生活過程相隔絕……」
但是,本學科中壓倒多數的作者對於夢與清醒狀態的聯繫卻持有截然不同的觀點。例如,哈夫納說:「首先,夢是清醒生活的延續。因為夢總是與不久前還存在於意識中的觀念相聯繫。詳細的考察幾乎總能發現一條與前一天體會有關聯的線索。」韋安特斷然反對伯達克的陳述:「因為,顯然在絕大多數夢中經常可以察覺到,夢直接把我們帶回日常生活,但是卻不是使我們擺脫它。」莫里用一個簡單明瞭的公式表達了同一觀點:「因為我們夢到的是所見、所說,或者說是所願做的。」傑森在他一八五五年出版的《心理學》一書中更為直截了當地指出:「我們夢的內容總是或多或少地由我們的年齡、性格、生活地位、性別、教育和習慣所決定,而且為個人過去全部生活中的事件和體會所決定。」
哲學家J‧G‧E‧馬斯在這個問題上表達了自己最為明確的態度:「我們的經驗證實我們的主張,而且我們最常夢見我們賦予最熱烈激情的事物。這表明激情肯定影響著夢的生成。這些野心勃勃的人夢到自己已贏得了桂冠(大約只是在想像中),又或者是不得不去贏得它;那些情人的夢被他最急切渴望的對象佔領著……全部埋藏在心中的感知到的欲望和厭惡,如果受到任何一種因素的刺激,就能和其他的想法結合起來並顯示在現在的夢中,或者這些想法可以互相混合進一個現存的夢中。」
古人對於夢內容對生活的依存聯繫持有同樣的見解。用拉德斯托克的話說:「在遠征希臘之前,澤爾贊斯受到善意的勸阻,可他再三受到進行遠征的夢的激勵。一位年邁、智慧的波斯釋夢者阿特班思很恰當地告訴他,夢的想像總是包含著一個人在清醒狀態中所想的事物。」在盧克利特思的說教詩中及西塞蘿的著作中都有相似的記載……
有關夢生活與清醒生活聯繫的這兩種觀念間的矛盾似乎不可調節。這裡,我們可以有益地來引證F‧W‧希爾德布蘭特的觀點,他總是覺得夢的特點只能描述為「一系列相對矛盾的比較」。「一方面顯示為夢與實際生活的嚴格分開或隔離,而另一方面,又顯示為後者對前者的連續不斷的影響及前者對後者的永久依存。在醒著的狀態下,夢與現實體驗絕對隔離。人們可以把它稱為由不可跨越的溝壑而與世隔離起來的和與真實生活相隔絕的存在。它讓我們免受現實的困擾,擦掉對現實的正常回憶,與此同時把我們擲入另一個世界和一種根本不同的生活中,而這些基本上與實際生活根本就沒有共同之處……」於是,希爾德布蘭特斷言:入睡時我們的全部生命和它的存在形式「正如通過一扇不可見的地板門」而消失了。
一個人在夢中可能正在進行到聖赫勒拿島的航行,為給受囚禁的拿破崙贈送了一瓶摩塞爾的美酒。他受到了前皇帝最和藹可親的接見,並且當這個有趣的錯覺因醒著而破滅時,他感到後悔不已。但是現在讓我們把夢中的情況與實際的狀況加以比較。做夢的人從不是一個酒商,而且也沒有當酒商的意願。他從來沒有進行過海上航行,即便是航行的話,聖赫勒拿島也只會是他最後選中的一個地方。做夢的人對拿破崙從不感到同情,相反倒有一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的厭惡。最後,當拿破崙死於聖赫勒拿島上的時候,做夢的人還未出生,因而這個夢超越了夢者與拿破崙擁有任何私人關係的全部的可能性。那麼這樣的話,該夢的體驗顯示出某種完全與自己無關的性質,它穿插於兩個有關的和連續的時代之間。
「但是」,希爾德布蘭特接著說,「明顯的矛盾恰恰是真實和正確的。我堅信在夢與現實生活分離和隔絕的同時,它們或許有可能存在最密切的互有關聯。因此,我們可以公正地說:無論是出現什麼樣的夢,它的材料都來自於現實,來自以這個現實為中心的精神生活。不管夢看來多麼怪異,它也從不能脫離世界,它最高尚與最荒謬的東西肯定總是從我們所察覺到的外部世界或已經存在於醒著的意識中的思想裡借用了一些素材;換言之,它肯定來自於我們已客觀或主觀地體會過的事物中。」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