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知道你沒說出口的情緒:從夢境解讀心事、壓力與潛意識的私密訊息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夢境並非幻想,而是大腦在無意識中重演真實的你
每個未解的情緒,終將以心理劇場的方式現形
▎打開夢境的密碼庫,讀懂夜裡的潛意識
每個人都會做夢,但你是否曾好奇,那些荒誕、奇幻或令人驚醒的夢境,背後到底藏著什麼訊息?這本書不是教你「好運夢」、「壞預兆」,而是帶你認識夢的心理學本質──夢不只是夢,它是潛意識為你寫下的情緒日記,是壓力與欲望的投影場。
▎從夢中焦慮到日常壓力的橋梁
你反覆夢見遲到、考試、逃跑,甚至在夢中無法呼吸?這些不只是巧合,它們正反映著你的身心警訊。書中以貼近生活的案例與心理機轉分析,讓讀者了解這些常見夢境如何與焦慮、自律神經、未處理的情緒創傷緊密連結。
▎那個人,為什麼一直在夢裡?
夢見前任、過世親人、對手,甚至陌生人反覆出現,背後其實是「情緒未解」的訊號。書中透過精神分析與情感認知,揭示那些你以為早已遺忘的人,如何在夢中再次現身,成為你內心渴望、壓抑、恐懼的象徵。
▎夢境是劇場,也是一面鏡子
夢的空間、場景與變形結構,既不合邏輯又難以預測,但它們都在模擬你的心理狀態。書中深入探索「迷路、房子、飛翔、掉牙」等夢境常見意象,搭配視覺化插圖,引導你用象徵語言拆解夢中的地圖,重構內在秩序。
▎掌握夢境,不再被情緒推著走
除了解讀夢境的意涵,書中還實用介紹「清醒夢」的訓練技巧,協助讀者從被動夢者轉為夢中導演。更進一步探討夢境與創造力、自我修復、潛意識決策力之間的關聯,幫助你建立與夢對話的能力,從潛意識中獲得力量與答案。
〔本書特色〕
本書透過大量案例、潛意識理論與夢境意象分析,揭示夢如何映照情緒、壓力、渴望與未解的過去。從焦慮夢、重複夢到清醒夢,你將學會解讀那些夜裡的訊號,理解自己未說出口的話,也重新認識那個不斷在夢中出現的「你」。這是一場深夜與自我的對話之旅。
目錄
第一章 為什麼我們會做夢?──打開夜晚的潛意識大門
第二章 夢裡總在逃什麼?──焦慮與壓力的夢境暗示
第三章 夢中的「那個人」為什麼又出現了?
第四章 迷途心像:從夢境空間探索內在地圖
第五章 夢的語言:潛意識如何用影像說話
第六章 夢是情緒的映像:當潛意識幫你排情緒
第七章 清醒夢入門:學會在夢中覺醒與掌控
第八章 夢會預言未來嗎?──迷信與心理的界線
第九章 夢的鏡子:從夢境看見真正的自己
結語 當我們開始讀夢,就開始認識自己
試閱
第七章 清醒夢入門:學會在夢中覺醒與掌控
第一節 什麼是清醒夢?你真的能在夢裡清醒嗎?
做夢時「我知道我在做夢」是什麼感覺?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夢到一半,突然發現「欸,我好像在做夢」,於是你開始控制劇情、操控場景,甚至讓自己飛起來、改變故事的走向?這種現象就叫做「清醒夢」(Lucid Dream)。它是一種極其特別的夢境狀態:你雖然還在夢中,但你知道自己正在夢裡。
對許多人來說,清醒夢就像進入了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神祕中介地帶。在這裡,你不再只是夢境的被動觀眾,而是主動參與的導演。這聽起來像幻想小說,但其實科學界早已有相關研究,證明清醒夢是真實存在的心理現象。
清醒夢的定義:夢中的「自我覺知」
清醒夢最基本的定義,就是「做夢者在夢中知道自己正在做夢」。有時這種覺知是片刻閃現,有時則能維持一段時間。更進一步的清醒夢者,甚至能在夢裡做選擇、完成任務,或刻意改變場景與對話內容。
與一般夢境不同的是,清醒夢中你的大腦前額葉皮質(掌管邏輯與自我覺知的區域)會比平常夢境時更活躍,這也是為什麼你會在夢中產生「這不是真的」的判斷能力。
清醒夢會自然發生嗎?
對某些人來說,清醒夢是偶然發生的。他們可能在一場特別怪異的夢中,因為看到不合理的細節(如時鐘數字亂跳、人會瞬移),而突然意識到「這不是現實」。一旦覺察到這點,就可能進入清醒夢狀態。
然而,也有人天生就容易進入清醒夢。他們的夢記憶力好、對夢中異常細節敏感、自我觀察力高,也比較容易訓練自己維持清醒。
為什麼有人會特別想進入清醒夢?
1. 體驗自由與創造
清醒夢中你可以做現實中不可能的事,如飛行、瞬間移動、變換身分,這種自由感是一種極高程度的心理滿足。
2. 處理情緒與壓力
有些人透過清醒夢重演生活中不敢面對的場景,例如與某人道歉、面對恐懼、克服自卑。
3. 探索自我與潛意識
清醒夢讓你更接近潛意識運作的第一線,透過與夢中角色互動、場景變化,可以獲得對自我更深的理解。
4. 創造力與靈感來源
藝術家、作家、設計師等常從夢中獲得靈感,而清醒夢讓他們能更有意識地進行創作構思。
科學怎麼看待清醒夢?
科學界已經證實清醒夢是真實的現象。德國心理學家保羅.托利(Paul Tholey)與史蒂芬.拉貝吉(Stephen LaBerge)是清醒夢研究的重要先驅。尤其拉貝吉在史丹佛大學的實驗中,讓受試者在夢中用眼球移動傳遞「我正在清醒夢中」的信號,成功讓清醒夢的存在被實驗室記錄。
腦波研究顯示,清醒夢的腦部活動介於做夢與清醒之間,是一種「混合意識狀態」。
清醒夢是一種能力嗎?
是,也不是。它是一種潛能,但需要「培養」。如果你天生容易記住夢、對夢境有意識上的覺察,進入清醒夢的門檻就會比較低。但即使你從來沒有過清醒夢,也完全可以透過訓練來觸發它。
後續我們會介紹具體的訓練技巧,包括現實檢查、夢境記錄、睡眠干預法等方法,幫助你一步步接近夢中主控權。
你能在夢中醒著嗎?答案是肯定的
清醒夢不是神話,也不是特異功能,而是一種每個人都可能達到的「心理狀態訓練」。你不需要成為修行者,也不需要有奇幻經歷,只要你願意觀察、記錄、練習,就可能在某一個晚上,發現自己真的在夢裡「清醒」了。
那一刻,夢不再是失控的幻境,而成為你內在世界的遊樂場與探索室。而這一切,就從相信「我可以在夢中醒著」開始。
第二節 清醒夢要怎麼訓練?初學者技巧公開
你也能擁有清醒夢,只要練習得法
許多人聽到清醒夢的概念時,第一個反應是:「我從來沒做過清醒夢,應該沒這種能力吧?」其實這是一種可以練習與培養的心理技能,就像冥想、直覺或記憶力一樣。只要方法正確、練習穩定,大多數人都可以在幾週至幾個月內成功進入清醒夢。
這一節,我們將一步步帶你從「完全沒經驗的新手」,走向「具備基本清醒夢條件的實踐者」。不用迷信、也不用高深理論,清醒夢的訓練從現在就能開始。
第一步:強化夢的記憶力
清醒夢訓練的第一要件,是你要記得自己的夢。如果你每天起床後連夢的影子都抓不住,那麼即使你在夢中清醒了,也會醒來完全忘光。
訓練方式:夢境日記
.在床頭放一本筆記本或手機語音備忘錄。
.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下夢的任何片段」,即使只有一個場景、一句話甚至一個情緒。
.不追求文筆或劇情,只要誠實記錄當下的感受與畫面。
這樣的訓練會讓你與夢境建立連結,讓潛意識知道:「這個人對夢有興趣,我可以給他更多線索。」
第二步:進行「現實檢查」
所謂「現實檢查」(Reality Check),是指你在白天養成習慣,反覆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做夢」。這聽起來很怪,但這個習慣會延伸到夢裡,讓你在夢中也開始進行檢查,進而意識到「我正在夢裡」。
常見的現實檢查方式:
.看手指:數數自己的手指,夢中手指常會多一根、短一根或模糊。
.看手錶或手機時間:夢裡的數字常會扭曲,時間會亂跳。
.看鏡子:夢中的鏡像通常會模糊不清或變形(避免強調照鏡細節,僅簡略說明)。
.掐自己一下:夢中不會有痛感或感覺很奇怪。
每天養成5次以上的「現實檢查」習慣,並在進行時心中說:「我現在是在夢裡嗎?」久而久之這個思考模式會進入夢中,觸發清醒夢的覺醒機制。
第三步:建立睡前儀式
潛意識是一種極其敏感的系統,你睡前給它什麼訊號,它就會以什麼形式回應你。許多成功清醒夢者,都會在睡前進行一些「暗示訓練」。
常用方式:
.躺下前對自己輕聲說:「我今晚會知道我在夢裡。」
.閉上眼時想像自己在夢中進行一個簡單的行動,如「在夢裡抬起手」
.回想最近的夢境,並想像「如果再夢到,我會提醒自己這是夢」
這些儀式像是在幫你的腦下指令:「請在夢裡喚醒我。」
第四步:使用「二段式睡眠法」
這是一種效果極佳的清醒夢訓練技巧,也稱作「WBTB」(Wake Back To Bed)。
步驟如下:
.晚上正常入睡
.在睡後 4~5 小時設定鬧鐘叫醒自己
.醒來後保持清醒約15~30分鐘,可閱讀有關清醒夢的資訊、寫寫夢日記
.再回去睡覺,並在入睡前進行清醒夢暗示練習(例如心中默念:「我會知道我在做夢」)
這種方法的原理是,第二階段睡眠進入REM快速動眼期的機率更高,而此時大腦覺知度也提升,更容易產生清醒夢。
第五步:夢中覺察的維持技巧
進入清醒夢後,很多人會因太激動或太興奮而立刻醒來。這是正常現象,也是一種「夢的防護反應」。為了維持夢中的清醒狀態,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夢中穩定場景:用力看著自己的手、觸摸夢境中的物品、轉圈圈
.不要激動:在夢中一旦意識到清醒,先讓自己平靜下來,深呼吸
.重複提醒自己:「這是夢,我很清醒。」
這些技巧可以幫助你延長夢中的清醒時間,甚至進一步控制夢境內容。
清醒夢不神祕,關鍵是持續練習
清醒夢不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是一種可以學習的能力。你不需要特殊體質,只需要三件事:
.對夢境的興趣
.規律的記錄與觀察
.耐心與好奇心
從今晚開始,你可以開始記錄夢、進行現實檢查、設立睡前暗示。或許某一天,在你準備搭不上車、跌落高樓或與怪物搏鬥的那一刻,你突然意識到:「這是夢。」
而那,就是你與清醒夢的第一次真正相遇。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