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壓力為動力:上班族元氣全書
內容簡介
如果你無法具體說出來到底擔心什麼事,也不清楚那個工作環節引起壓力,但是身心始終處於不舒服的狀態,小心!這可能就是長期壓力的徵兆。
請試著回答以下問題,測試一下你的壓力指數。
Q1:你最近是否常感到緊張,覺得工作總是做不完?
Q2:你最近是否老是睡不好,常常失眠或睡眠品質不佳?
Q3:你最近是否有情緒低落、焦慮、煩躁的情況?
Q4:你最近是否常忘東忘西、變得很健忘?
Q5:你最近是否常覺得胃口不好?或胃口特別好?
Q6:你最近六個月內是否不只一次生病?
Q7:你最近是否常覺得很累,假日都以睡懶覺度過?
Q8:你最近是否常覺得頭痛、腰痠背痛?
Q9:你最近是否常和別人有不同意見?
Q10:你最近是否注意力難以集中?
Q11:你最近是否覺得未來充滿不確定感?充滿恐懼感?
Q12:有人說你最近氣色不太好嗎?
請試著回答以下問題,測試一下你的壓力指數。
Q1:你最近是否常感到緊張,覺得工作總是做不完?
Q2:你最近是否老是睡不好,常常失眠或睡眠品質不佳?
Q3:你最近是否有情緒低落、焦慮、煩躁的情況?
Q4:你最近是否常忘東忘西、變得很健忘?
Q5:你最近是否常覺得胃口不好?或胃口特別好?
Q6:你最近六個月內是否不只一次生病?
Q7:你最近是否常覺得很累,假日都以睡懶覺度過?
Q8:你最近是否常覺得頭痛、腰痠背痛?
Q9:你最近是否常和別人有不同意見?
Q10:你最近是否注意力難以集中?
Q11:你最近是否覺得未來充滿不確定感?充滿恐懼感?
Q12:有人說你最近氣色不太好嗎?
試閱
不可忽視的身心警訊
身體內因應壓力的反應機制只能提供短期使用,長期下來會造成體內各系統出現問題。進而衍生出各種疾病,包括高血壓、心血管病變、頭痛、肩背痠痛、焦慮失眠、憂鬱症、免疫力下降、胃潰瘍、食道逆流、性功能障礙、記憶力減退等。
問題是,到底多久的時間算是短暫?一天?一星期?一個月?還是一年?答案因人、因事而異。
所謂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這些疾病因為長期壓力導致,通常也會伴隨許多早期的徵兆。下面列出十三項不可忽視的身心警訊,正是提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對壓力的異常反應多一點認識,才能進一步掌握治療改善的契機。
1)慢性倦乏
正腎上腺素不足時,容易產生疲倦,讓人有一種油燈枯盡的感覺。不僅生理上感覺疲累、心理上也振作不起精神。雖說正常人偶爾也會出現倦怠感、提不起精神工作。但是如果連續一周都是如此,就是屬於慢性倦乏,需要特別注意。
2)對於工作上的要求,感覺生氣不耐煩
面對長官或同事的要求,正常人難免也會有情緒反應,但是如果已經是經常
性的感到不悅不耐煩,次數頻繁到超出過往的經驗時,就要小心囉!
3)對於不斷積壓工作的行為感到自責
開始出現效率不佳、積壓工作的情況,但是另一方面又會對自己的行為感到自責不已。
4)負面思想的人生態度
對於周遭的人事物充滿挖苦,抱著玩世不恭,凡事習慣採取負面的思考方式,並且不時出現不安的情緒。
5)感覺受到圍攻
總是覺得周圍的人都跟自己唱反調,有一種被孤立的無助感覺。
6)容易對微不足道的事情爆發情緒
情緒不穩定,動不動就因為一些小事情發脾氣,甚至於別人一句無心的話或舉動,也會觸發情緒上的激烈反應。
7)經常頭痛,腸胃不適
無緣無故的出現頭痛,腸胃不適。不過頭痛、腸胃不舒服的原因很多,除了壓力,也可能是因為器官病變或其它原因,必須先求助醫生檢查診斷,排除生理方面的原因。
8)體重急遽增加或減輕
所謂急遽增加或減輕,標準是正常作息下,三個月內,體重增加或減輕五公斤以上者。至於本身正在實施減重或增重計劃的人則不在討論範圍內。
9)憂鬱,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包括不容易入睡、多夢、半夜容易醒等,原因很可能是大腦內的五涇色氨(Serotonin)出現異常。
10)呼吸不順
正常狀況下仍然經常使用胸式呼吸的人,容易因為血氧減少導致胸悶、疲累。
11)疑心病重
用放大鏡檢視別人的言行,很多時候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覺得每個人都對自己充滿敵意,彷彿每個人都在指責自己的不是。
12)無助感
覺得自己很無助,沒有任何人可以伸出援手拉自己一把。認為除了自己之外,誰都不可以依靠。
13)提升冒險的層次
壓力大時,人往往容易鋌而走險,像是開快車、進出聲色場所、感情出軌、賭博。所謂提升冒險的層次,不是跟別人比較,而是跟過去的自己做比較。以前不會做、不敢做的事情,現在全部都敢嘗試;或是以前只敢做五分的保守嘗試、現在卻敢於挑戰七分、九分的風險。
壓力的潛在殺傷力
如同前面章節所言,壓力不可能消失,但是在正常的壓力周期當中,壓力就像一座隆起的山丘,漸漸升起直到頂點,接著緩緩下降回歸平靜,規律的曲線起伏,讓生理與心理可以稍做休息,靜待下一波的壓力來襲。
然而,現實環境中的各種壓力來源並不會按照既定的周期循環報到。尤其是職場和生活的多重壓力加在現代人身上,儼然已經形成一種慢性且長期的壓力,對身心造成重大的影響。一旦身體無法獲得喘息的機會,長期缺乏休養生息的結果,慢慢地,各種疾 病就會悄悄找上門。
比方說,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驗,無法具體說出來到底擔心什麼事、也不清楚那一個工作環節的變化引起壓力,但是身心始終處於不舒服的狀態下。小心!這可能就是長期壓力的徵兆。
現在,請試著回答下面幾個簡單的問題,測試一下自己的壓力指數!
Q1:你最近是否常感到緊張,覺得工作總是做不完?
Q2:你最近是否老是睡不好,常常失眠或睡眠品質不佳?
Q3:你最近是否有情緒低落、焦慮、煩躁的情況?
Q4:你最近是否常忘東忘西、變得很健忘?
Q5:你最近是否常覺得胃口不好?或胃口特別好?
Q6:你最近六個月內是否不止一次生病?
Q7:你最近是否常覺得很累,假日都以懶睡度過?
Q8:你最近是否常覺得頭痛、腰痠背痛?
Q9:你最近是否常和別人有不同意見?
Q10:你最近是否注意力難以集中?
Q11:你最近是否覺得未來充滿不確定感?充滿恐懼感?
Q12:有人說你最近氣色不太好嗎?
3個Yes以下,壓力指數-30分
嗯,你的壓力還在能夠負荷的範圍內,如果開始出現失眠、頭痛的症狀,記得要適時放鬆心情哦!
3~5個Yes,壓力指數-50分
小心哦,最近是不是有什麼煩人的事情?你的壓力雖然不是很大,但是也滿困擾你的,雖然還能應付,但學習管理壓力的能力絕對有必要!
6~8個Yes,壓力指數-80分
天啊!你的壓力不小,建議趕快找專家接受科學檢測 了解壓力是否已經對你的健康產生影響。找出有效管理壓力的方式,是當務之急!
9個Yes以上,壓力指數-100分
你的壓力已經到達臨界點了,再ㄍ一ㄥ下去,身體肯定要嚴重抗議!如果開始出現胸悶、心悸等症狀,表示壓力已經影響到你的健康了。要趕緊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並學習管理壓力!
很多人或許會感到好奇,為什麼上述問卷當中的諸多症狀都跟壓力有關呢?答案就在我們身體內部主宰健康的兩大壓力系統: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當壓力的空襲警報出現時,身體的不同器官都會有所因應,目的無非是為了適應壓力帶來的身心改變。
因此學會管理壓力的第一步,就是對壓力在體內引起的各項反應有更多的認識,才能適時接收身心在承受壓力時的警示燈,做好預防應變的保護工作。
自我壓力管理的生活建議
控制壓力指數
下面這個壓力量表是由赫姆斯和雷黑(Thomas Holmes and Richard Rahe)於1967年首先使用,其後經過多人多次修整而成。
透過量表問卷,每隔一段時間(建議是每隔兩個月)主動進行自我評估,試著計算自己的壓力指數,察看過去一段時間內發生的事件當中,那些是可能產生壓力的,不同事件的壓力指數分別是多少。
建立一個自己的壓力管理檔案夾,將每次進行的自我檢測表歸檔紀錄,可以更有效的幫助自我了解壓力的來源,同時採取最佳的管理方法。如果說壓力指數在過去兩個月累積超過250點以上者,代表壓力有過大的傾向。在某些人身上,甚至壓力指數很低時,也可能出現壓力過大的情緒反應。
3.控制壓力指數的原則
根據研究,約有10%的人會在超過150點時就出現症狀。所以為了安全起見,最好盡量把壓力指數控制低於150點。方法如下:
◎學會說「不」:不當Yes先生或是好好小姐,要懂得適度的拒絕別人,減輕社交壓力。
◎生活作息正常:改變本身就是一種壓力,大部份壓力大的人會出現睡眠障礙。
◎減少工作時間:感覺壓力指數太大時,應該適度安排放假休息。
◎適度的運動。
◎營養均衡的飲食。
◎盡量避免服用壓力舒緩劑。
◎避免過敏。
◎避免使用鎮定劑或安眠藥。
◎暫緩周遭的生活改變:排除不可抗拒的事件如親人去世、天災等,盡量避免會引起壓力的事件集中發生。像是結婚、搬家、裝修房子、換工作通通擠在短時間內一起完成。
專家提供的壓力管理協助
如果前面的自我壓力管理都做的很好,但還是出現疲倦、焦慮或是精神痛苦等類似壓力大引起的行為反應時,就要尋找專家(醫生、營養師、心理諮商師、健身教練)的幫忙。
比方說,許多人壓力大時會出現身體到處疼痛的症狀,可能是心理作用,這種心病引起的疼痛,在醫學上叫做「慮病症」。但是也可能是身體真的有疾病。問題是,如何判斷?很多人習慣自我診斷,結果可能延誤治療的良機。最好還是求助醫生的專業,才 是最直接、安全的方法。
重新審視自己的飲食習慣
這麼做的目的並不是教大家每天上菜場或是點餐吃東西之前,都要先拿著一張單子過濾。而是藉由這樣的分類,重新審視自己的飲食習慣。
前面提到在壓力情緒管理中,當情緒(壓力)來時,我們必須學習如何應對反應,日常生活中也要適度儲備對抗壓力的資源(人際關係、體力等)。
同樣的,吃「對」東西,也是補充戰力的最佳抗壓法。不管是外食的上班族,或是在家工作的SOHO族、家庭主婦,面對的工作內容不同、足以形成壓力的人事物千百種。有人藉口沒時間運動、有人迫於生活現實必須與壓力為伍、有人天生個性夠操煩(台語)……,揮別壓力之路看似簡單卻是路迢迢。但是「吃飯皇帝大」,不管是大官、大老闆,還是領薪水的上班族,每天三餐總要填飽肚皮吧?透過認識食物特性,輕鬆學習低糖飲食紓壓法,從吃進肚皮的食物開始,任何人都可以做好最基本的壓力管理。
專吃低糖解食物也會出問題
不過無論是紓壓或減肥,食用低糖解飲食,還是要有所節制,有些人矯枉過正專吃低糖解食物,結果血糖出現異常低下的現象,就是低血壓。葡萄糖是腦部所需要的能源,一旦血糖不足,就會影響到集中力、思考力及記憶力,嚴重時還會出現疲倦感、態度粗暴、精神錯亂、過動、不安、緊張、猜忌,甚至憂鬱的情緒。
過去大家普遍缺乏對於糖解指數的認識,誤以為光靠吃甜食,就等於是增加體內葡萄糖,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如果吃進大量高血糖指數的食物,血糖急速上升,分泌過量的胰島素儲存在組織中,反而會造成血糖處於異常下降的低血糖狀態。
懂得搭配和烹調才是抗壓高手
另外,很多人光看表格中的食物會說:「我明明吃的都是低糖解食物,但是血糖還是居高不下啊?」原因可能是烹調手法和搭配出了問題。舉例來說,油炸鱈魚吃下肚算是低糖解嗎?拚命吃蔬菜火鍋血糖是上升還是下降?
了解食物特性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更重要的是,日常飲食的搭配習慣和烹調手法。掌握下面幾個原則,才能充份發揮低糖解飲食的效果。
1.指數愈低愈好:最好低於60,盡量選擇粗糙或是未經加工的食物,代表醣解指數越低。
2.營養均衡攝取:雖然中、高糖解食物的GI值比較高,但是裡面仍然含有許多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千萬不可完全拒絕食用。三餐最好能夠將低、中、高糖解食物以60%、30%、10%做比例分配。
3.烹調手法:除了食材本身的選擇,烹調手法也要避免使用油煎、炸烹調,防止血糖上升、熱量增加。
身體內因應壓力的反應機制只能提供短期使用,長期下來會造成體內各系統出現問題。進而衍生出各種疾病,包括高血壓、心血管病變、頭痛、肩背痠痛、焦慮失眠、憂鬱症、免疫力下降、胃潰瘍、食道逆流、性功能障礙、記憶力減退等。
問題是,到底多久的時間算是短暫?一天?一星期?一個月?還是一年?答案因人、因事而異。
所謂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這些疾病因為長期壓力導致,通常也會伴隨許多早期的徵兆。下面列出十三項不可忽視的身心警訊,正是提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對壓力的異常反應多一點認識,才能進一步掌握治療改善的契機。
1)慢性倦乏
正腎上腺素不足時,容易產生疲倦,讓人有一種油燈枯盡的感覺。不僅生理上感覺疲累、心理上也振作不起精神。雖說正常人偶爾也會出現倦怠感、提不起精神工作。但是如果連續一周都是如此,就是屬於慢性倦乏,需要特別注意。
2)對於工作上的要求,感覺生氣不耐煩
面對長官或同事的要求,正常人難免也會有情緒反應,但是如果已經是經常
性的感到不悅不耐煩,次數頻繁到超出過往的經驗時,就要小心囉!
3)對於不斷積壓工作的行為感到自責
開始出現效率不佳、積壓工作的情況,但是另一方面又會對自己的行為感到自責不已。
4)負面思想的人生態度
對於周遭的人事物充滿挖苦,抱著玩世不恭,凡事習慣採取負面的思考方式,並且不時出現不安的情緒。
5)感覺受到圍攻
總是覺得周圍的人都跟自己唱反調,有一種被孤立的無助感覺。
6)容易對微不足道的事情爆發情緒
情緒不穩定,動不動就因為一些小事情發脾氣,甚至於別人一句無心的話或舉動,也會觸發情緒上的激烈反應。
7)經常頭痛,腸胃不適
無緣無故的出現頭痛,腸胃不適。不過頭痛、腸胃不舒服的原因很多,除了壓力,也可能是因為器官病變或其它原因,必須先求助醫生檢查診斷,排除生理方面的原因。
8)體重急遽增加或減輕
所謂急遽增加或減輕,標準是正常作息下,三個月內,體重增加或減輕五公斤以上者。至於本身正在實施減重或增重計劃的人則不在討論範圍內。
9)憂鬱,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包括不容易入睡、多夢、半夜容易醒等,原因很可能是大腦內的五涇色氨(Serotonin)出現異常。
10)呼吸不順
正常狀況下仍然經常使用胸式呼吸的人,容易因為血氧減少導致胸悶、疲累。
11)疑心病重
用放大鏡檢視別人的言行,很多時候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覺得每個人都對自己充滿敵意,彷彿每個人都在指責自己的不是。
12)無助感
覺得自己很無助,沒有任何人可以伸出援手拉自己一把。認為除了自己之外,誰都不可以依靠。
13)提升冒險的層次
壓力大時,人往往容易鋌而走險,像是開快車、進出聲色場所、感情出軌、賭博。所謂提升冒險的層次,不是跟別人比較,而是跟過去的自己做比較。以前不會做、不敢做的事情,現在全部都敢嘗試;或是以前只敢做五分的保守嘗試、現在卻敢於挑戰七分、九分的風險。
壓力的潛在殺傷力
如同前面章節所言,壓力不可能消失,但是在正常的壓力周期當中,壓力就像一座隆起的山丘,漸漸升起直到頂點,接著緩緩下降回歸平靜,規律的曲線起伏,讓生理與心理可以稍做休息,靜待下一波的壓力來襲。
然而,現實環境中的各種壓力來源並不會按照既定的周期循環報到。尤其是職場和生活的多重壓力加在現代人身上,儼然已經形成一種慢性且長期的壓力,對身心造成重大的影響。一旦身體無法獲得喘息的機會,長期缺乏休養生息的結果,慢慢地,各種疾 病就會悄悄找上門。
比方說,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驗,無法具體說出來到底擔心什麼事、也不清楚那一個工作環節的變化引起壓力,但是身心始終處於不舒服的狀態下。小心!這可能就是長期壓力的徵兆。
現在,請試著回答下面幾個簡單的問題,測試一下自己的壓力指數!
Q1:你最近是否常感到緊張,覺得工作總是做不完?
Q2:你最近是否老是睡不好,常常失眠或睡眠品質不佳?
Q3:你最近是否有情緒低落、焦慮、煩躁的情況?
Q4:你最近是否常忘東忘西、變得很健忘?
Q5:你最近是否常覺得胃口不好?或胃口特別好?
Q6:你最近六個月內是否不止一次生病?
Q7:你最近是否常覺得很累,假日都以懶睡度過?
Q8:你最近是否常覺得頭痛、腰痠背痛?
Q9:你最近是否常和別人有不同意見?
Q10:你最近是否注意力難以集中?
Q11:你最近是否覺得未來充滿不確定感?充滿恐懼感?
Q12:有人說你最近氣色不太好嗎?
3個Yes以下,壓力指數-30分
嗯,你的壓力還在能夠負荷的範圍內,如果開始出現失眠、頭痛的症狀,記得要適時放鬆心情哦!
3~5個Yes,壓力指數-50分
小心哦,最近是不是有什麼煩人的事情?你的壓力雖然不是很大,但是也滿困擾你的,雖然還能應付,但學習管理壓力的能力絕對有必要!
6~8個Yes,壓力指數-80分
天啊!你的壓力不小,建議趕快找專家接受科學檢測 了解壓力是否已經對你的健康產生影響。找出有效管理壓力的方式,是當務之急!
9個Yes以上,壓力指數-100分
你的壓力已經到達臨界點了,再ㄍ一ㄥ下去,身體肯定要嚴重抗議!如果開始出現胸悶、心悸等症狀,表示壓力已經影響到你的健康了。要趕緊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並學習管理壓力!
很多人或許會感到好奇,為什麼上述問卷當中的諸多症狀都跟壓力有關呢?答案就在我們身體內部主宰健康的兩大壓力系統: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當壓力的空襲警報出現時,身體的不同器官都會有所因應,目的無非是為了適應壓力帶來的身心改變。
因此學會管理壓力的第一步,就是對壓力在體內引起的各項反應有更多的認識,才能適時接收身心在承受壓力時的警示燈,做好預防應變的保護工作。
自我壓力管理的生活建議
控制壓力指數
下面這個壓力量表是由赫姆斯和雷黑(Thomas Holmes and Richard Rahe)於1967年首先使用,其後經過多人多次修整而成。
透過量表問卷,每隔一段時間(建議是每隔兩個月)主動進行自我評估,試著計算自己的壓力指數,察看過去一段時間內發生的事件當中,那些是可能產生壓力的,不同事件的壓力指數分別是多少。
建立一個自己的壓力管理檔案夾,將每次進行的自我檢測表歸檔紀錄,可以更有效的幫助自我了解壓力的來源,同時採取最佳的管理方法。如果說壓力指數在過去兩個月累積超過250點以上者,代表壓力有過大的傾向。在某些人身上,甚至壓力指數很低時,也可能出現壓力過大的情緒反應。
3.控制壓力指數的原則
根據研究,約有10%的人會在超過150點時就出現症狀。所以為了安全起見,最好盡量把壓力指數控制低於150點。方法如下:
◎學會說「不」:不當Yes先生或是好好小姐,要懂得適度的拒絕別人,減輕社交壓力。
◎生活作息正常:改變本身就是一種壓力,大部份壓力大的人會出現睡眠障礙。
◎減少工作時間:感覺壓力指數太大時,應該適度安排放假休息。
◎適度的運動。
◎營養均衡的飲食。
◎盡量避免服用壓力舒緩劑。
◎避免過敏。
◎避免使用鎮定劑或安眠藥。
◎暫緩周遭的生活改變:排除不可抗拒的事件如親人去世、天災等,盡量避免會引起壓力的事件集中發生。像是結婚、搬家、裝修房子、換工作通通擠在短時間內一起完成。
專家提供的壓力管理協助
如果前面的自我壓力管理都做的很好,但還是出現疲倦、焦慮或是精神痛苦等類似壓力大引起的行為反應時,就要尋找專家(醫生、營養師、心理諮商師、健身教練)的幫忙。
比方說,許多人壓力大時會出現身體到處疼痛的症狀,可能是心理作用,這種心病引起的疼痛,在醫學上叫做「慮病症」。但是也可能是身體真的有疾病。問題是,如何判斷?很多人習慣自我診斷,結果可能延誤治療的良機。最好還是求助醫生的專業,才 是最直接、安全的方法。
重新審視自己的飲食習慣
這麼做的目的並不是教大家每天上菜場或是點餐吃東西之前,都要先拿著一張單子過濾。而是藉由這樣的分類,重新審視自己的飲食習慣。
前面提到在壓力情緒管理中,當情緒(壓力)來時,我們必須學習如何應對反應,日常生活中也要適度儲備對抗壓力的資源(人際關係、體力等)。
同樣的,吃「對」東西,也是補充戰力的最佳抗壓法。不管是外食的上班族,或是在家工作的SOHO族、家庭主婦,面對的工作內容不同、足以形成壓力的人事物千百種。有人藉口沒時間運動、有人迫於生活現實必須與壓力為伍、有人天生個性夠操煩(台語)……,揮別壓力之路看似簡單卻是路迢迢。但是「吃飯皇帝大」,不管是大官、大老闆,還是領薪水的上班族,每天三餐總要填飽肚皮吧?透過認識食物特性,輕鬆學習低糖飲食紓壓法,從吃進肚皮的食物開始,任何人都可以做好最基本的壓力管理。
專吃低糖解食物也會出問題
不過無論是紓壓或減肥,食用低糖解飲食,還是要有所節制,有些人矯枉過正專吃低糖解食物,結果血糖出現異常低下的現象,就是低血壓。葡萄糖是腦部所需要的能源,一旦血糖不足,就會影響到集中力、思考力及記憶力,嚴重時還會出現疲倦感、態度粗暴、精神錯亂、過動、不安、緊張、猜忌,甚至憂鬱的情緒。
過去大家普遍缺乏對於糖解指數的認識,誤以為光靠吃甜食,就等於是增加體內葡萄糖,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如果吃進大量高血糖指數的食物,血糖急速上升,分泌過量的胰島素儲存在組織中,反而會造成血糖處於異常下降的低血糖狀態。
懂得搭配和烹調才是抗壓高手
另外,很多人光看表格中的食物會說:「我明明吃的都是低糖解食物,但是血糖還是居高不下啊?」原因可能是烹調手法和搭配出了問題。舉例來說,油炸鱈魚吃下肚算是低糖解嗎?拚命吃蔬菜火鍋血糖是上升還是下降?
了解食物特性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更重要的是,日常飲食的搭配習慣和烹調手法。掌握下面幾個原則,才能充份發揮低糖解飲食的效果。
1.指數愈低愈好:最好低於60,盡量選擇粗糙或是未經加工的食物,代表醣解指數越低。
2.營養均衡攝取:雖然中、高糖解食物的GI值比較高,但是裡面仍然含有許多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千萬不可完全拒絕食用。三餐最好能夠將低、中、高糖解食物以60%、30%、10%做比例分配。
3.烹調手法:除了食材本身的選擇,烹調手法也要避免使用油煎、炸烹調,防止血糖上升、熱量增加。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