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局創意學-李欣頻的末日創意+未來規劃
智利、海地大地震,下一個輪到誰?用創意面對±2℃!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極端氣候全球發威,金融地雷一一引爆
世界正在瘋變戲法,所有的遊戲規則都亂了套。
面對變局,除了提升心靈,還要有非凡的創意!
繼熱賣37刷的暢銷書《14堂人生創意課》、半年狂賣16刷的《2012重生預言》後,兩岸創意生活家李欣頻再次提高你的創意視點,以華人地區首創,結合「末日創意學」與「未來規畫學」雙時空觀點,成為第一本面對全球變局的創意救命書!
10個面對劇變也毫不畏懼的關鍵字,「全球視野→宇宙視野」、「重估風險→風險共存」、「適應極端→樂在極端」等,讓夢想、創意、心靈同步提升。
隨書收錄李欣頻設計之「2012倒數•黃金999天記事本」,以雲端多工概念,重新確認人生的優先順序,掌握百日維新契機,不怕世界搞亂你的未來!
世界正在瘋變戲法,所有的遊戲規則都亂了套。
面對變局,除了提升心靈,還要有非凡的創意!
繼熱賣37刷的暢銷書《14堂人生創意課》、半年狂賣16刷的《2012重生預言》後,兩岸創意生活家李欣頻再次提高你的創意視點,以華人地區首創,結合「末日創意學」與「未來規畫學」雙時空觀點,成為第一本面對全球變局的創意救命書!
10個面對劇變也毫不畏懼的關鍵字,「全球視野→宇宙視野」、「重估風險→風險共存」、「適應極端→樂在極端」等,讓夢想、創意、心靈同步提升。
隨書收錄李欣頻設計之「2012倒數•黃金999天記事本」,以雲端多工概念,重新確認人生的優先順序,掌握百日維新契機,不怕世界搞亂你的未來!
名人推薦
九把刀、王文華、林中斌、邱文仁、范可欽、張德芬
目錄
第1個關鍵字: 全球視野→宇宙視野
從<2012>到<阿凡達>的瞬間提升
第2個關鍵字:重估風險→風險共存
從求生存的平民、到野戰部隊的身心鍛鍊
第3個關鍵字:適應極端→樂在極端
考場、劇場、遊樂場;贏家、演員、玩家
第4個關鍵字:接受變動→享受變動
蘇菲旋轉舞者,輕裝攻頂者,樂在目不暇給的馬戲團員
第5個關鍵字:隨時放下→歸零重來
向貧民學最低生存、在量子物理場中歸零、在金剛經中入涅盤
第6個關鍵字:練習無常→穿越生死
從增加心靈彈性,到自由遊走生死之界
第7個關鍵字:高速起滅→靜觀一元
死前快轉帶٠業力清單٠老子道德經
第8個關鍵字:環球之旅→師古文明
心願旅行者到古文明接班人
第9個關鍵字:多元技能→練超異能
多技能布局٠靈性天線٠超異能部
第10個關鍵字:把握當下→自定未來
量子跳躍點,直接跳進你要的版本
附錄:2010→2011→2012
倒數Golden Age,人生最精華的999天紀錄版
從<2012>到<阿凡達>的瞬間提升
第2個關鍵字:重估風險→風險共存
從求生存的平民、到野戰部隊的身心鍛鍊
第3個關鍵字:適應極端→樂在極端
考場、劇場、遊樂場;贏家、演員、玩家
第4個關鍵字:接受變動→享受變動
蘇菲旋轉舞者,輕裝攻頂者,樂在目不暇給的馬戲團員
第5個關鍵字:隨時放下→歸零重來
向貧民學最低生存、在量子物理場中歸零、在金剛經中入涅盤
第6個關鍵字:練習無常→穿越生死
從增加心靈彈性,到自由遊走生死之界
第7個關鍵字:高速起滅→靜觀一元
死前快轉帶٠業力清單٠老子道德經
第8個關鍵字:環球之旅→師古文明
心願旅行者到古文明接班人
第9個關鍵字:多元技能→練超異能
多技能布局٠靈性天線٠超異能部
第10個關鍵字:把握當下→自定未來
量子跳躍點,直接跳進你要的版本
附錄:2010→2011→2012
倒數Golden Age,人生最精華的999天紀錄版
序/導讀
自序
世界變法,我的百日維新!
李欣頻
不需要改變自己,不需要改變任何人,不需要改變世界,你只要知道每一樣東西都已經正在改變,然後在改變中漂浮,在改變中放鬆……一個準備失去的人將會得到,而一個抓住的人將會失去每一樣東西。 ───奧修<奧秘之書>
2009年月5月,我在北京798演講主題為變局創意學,當時還沒發生台灣88水災、還沒發生海地大地震,當時才開始流行H1N1。同年七月出版了合著作品<2012重生預言>,一周之後就發生88水災,沒多久伊斯坦堡大水、杜拜金融風暴,2010年一開始發生死亡人數超過30萬人的海地大地震,世界各地緊接著紛紛傳來水災、雪災、旱災,新疆暴雪150萬人受災,大陸西南十省大旱災造成1188萬人飲水困難,再加上歐元危機……雖然我已經有世界巨變的心理準備,但在不到一年的時間真實發生這麼多事,而且至今都還是不平靜,已經不敢想像未來會如何。
本來打算在2009上半年開始書寫的變局創意學,但因自己也正逢動盪之中,所以延到2010年一月,以零碎的時間:候機、飛機上、下飛機等車、北京零下十五度、地震搖晃中、以及幫忙照顧弟弟的兩歲、四歲、六歲三個稚兒的忙亂過年中寫完,我一邊寫,一邊練習自己書上提到的應變方法,自己算是第一個實驗對象。
我在整個書寫的過程脫了非常多層皮,到後來彷彿在寫一本沒有作者、沒有讀者的書,因為我已經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讀者還是作者、我是觀察者還是被觀察者、我是紀錄者還是被紀錄者…….因為已經融成一體,我找不到自己在哪,整本書是一個流,一層又一層地蓋過之前釐清的地表、淹沒、再浮出新的地表、再淹沒……所以這篇自序是最難產的,因為寫序者已經脫胎換骨了好幾回。
這本書的主架構是十個關鍵字,佐以黃金倒數999天記事表格,並列出相關書單與電影,我的動機是:有很多好書因賣不好而快速絕版,我驚訝的是去年才出版的書,怎麼不到一年就買不到了?文明消失的速度比雨林還快,除了停下來心驚之外,我一直問自己,我能做什麼?
另一個動機是,所有的道理都在這些好書、好電影之中,單價大約在三百元上下,可是還是有人捨便宜的書、電影不看,跑去參加很貴很貴、動輒數十萬、數百萬元的心靈成長課程,而且效果不彰;最令我匪夷所思的是,絕大部份心靈課程所教的,書裡早就有了啊,重點是要回到生活中實踐,但還是有不少人耗盡家財地上課,上完了還是回到痛苦的原點,然後再繼續上二階、進階、三階、高階……永無止境──所以我決定花時間整理相關資訊,做為大家閱讀或觀影的參考,讓好書與好電影有市場,才會繼續引進新的好書與電影──目前我們已正面臨心靈與環境動盪期,這些好書與好電影,都是可以陪在我們顛簸旅程中最好的同行夥伴。
我是一個悲觀主義的樂觀行動者。當我發現宇宙是個偉大的設計師,正因為我們都正在進化,
所以我們都還有成長變化的空間,讓這個設計繼續進行。在<無邊無際>書中提到:「每當一個毀滅的年代接近,就會有許多靈魂會達到內在層面發展的最後階段,這樣的靈魂只需推一把,只要推一把,他們就可以跳…….當死亡的感覺越來越近的時候,他會開始想到關於超越死亡的東西;當整個時代逼臨死亡的情況時,就會有成千上億的人開始向內思索彼岸是什麼」。這個"推一把",就是<無量之網>說的:「他推了一把,他們飛起來」,這個"他",可以是書單裡任何一本書的任何的一句話、任何一部電影的任何一段對白、或是你在做百日紀錄時突來的覺察與頓悟。
就在攤開上百本書與數百部電影的這一個月,我發現了許多第一次看時忽略的精華觀念,讓我忍不住停下筆來思考良久。在整理與書寫之旅中我自己受益最多,這些科學與靈性的訊息在腦袋裡交鋒,讓我的腦海平面上升了不少,讓我明瞭:未來科技進展的動力與方向,將來自人類靈性與想像力的進化。我還因延伸閱讀,在短短的一個月之內又買了上萬元的書,像是在搶救文獻般的著急──如果你們看過電影<奪天書>,就知道一本經典的智慧被流傳、被實踐的重要性,那是跨越文明轉換期的關鍵途徑。
這是我讀書與自我惕勵的地球筆記,也是寫給未來自己的校準手冊,沒有學分,得靠新聞資訊與生活中不斷反省、思考、行動來演練自己所學,指導老師就是自己的良心與良知,如同電影<波西傑克森:神火之賊>裡傳達的:我比我所想像得還要偉大,所以相信自己、追隨自己清明直覺(而不是追隨因恐懼而生的貪婪慾望)、不怕冒險、面對壓力,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讓世界蛻變跳躍的巨大動能源。
我喜歡<寶瓶同謀>裡的這兩段比喻:「古印度經提過,因陀羅的天裡有一面珍珠網,你只要看其中一顆珍珠,就會看到其他每一顆都反映在這顆珍珠上面……如果我們意識到了可能沒有明天,那麼在今天改變的人,就得到了蛻變的機會」。當商業周刊已經問調出台灣有94.3%的人認為自己需要改變,如果我從今天起開始改變,全台灣有94.3%的人也同時改變,那麼我們將有一個截然不同的未來。
最後跟大家分享搖滾麥克(Michael Learns to Rock) 的<It's Gonna Make Sense>歌詞(摘錄如下)──如果這段變動期會有一個"期歌",那麼這首歌將可以陪伴你度過接下來的動盪之旅:
Life comes at many shapes
You think you know what you've got
until it changes
and life will take you high and low
You gonna learn how to walk
and learn which way to go
Every choice you make
when you're lost
Every step you take
has its cause
After you clear your eyes
you see the light
somewhere in the darkness
After the rain has gone
you feel the sun comes
And though it seems your sorrow never ends
Someday it's gonna make sense
Someday you are gonna find the answers
Tears you shared all the same
When you left you cry
or broken down in pain
All the yearn words you have spent in the past
Worrying about a thing that didn't last
Every thing you saw
played a part
and every thing you are
in your heart
世界開始變法,你已正在百日維新,Have a Nice Trip!
世界變法,我的百日維新!
李欣頻
不需要改變自己,不需要改變任何人,不需要改變世界,你只要知道每一樣東西都已經正在改變,然後在改變中漂浮,在改變中放鬆……一個準備失去的人將會得到,而一個抓住的人將會失去每一樣東西。 ───奧修<奧秘之書>
2009年月5月,我在北京798演講主題為變局創意學,當時還沒發生台灣88水災、還沒發生海地大地震,當時才開始流行H1N1。同年七月出版了合著作品<2012重生預言>,一周之後就發生88水災,沒多久伊斯坦堡大水、杜拜金融風暴,2010年一開始發生死亡人數超過30萬人的海地大地震,世界各地緊接著紛紛傳來水災、雪災、旱災,新疆暴雪150萬人受災,大陸西南十省大旱災造成1188萬人飲水困難,再加上歐元危機……雖然我已經有世界巨變的心理準備,但在不到一年的時間真實發生這麼多事,而且至今都還是不平靜,已經不敢想像未來會如何。
本來打算在2009上半年開始書寫的變局創意學,但因自己也正逢動盪之中,所以延到2010年一月,以零碎的時間:候機、飛機上、下飛機等車、北京零下十五度、地震搖晃中、以及幫忙照顧弟弟的兩歲、四歲、六歲三個稚兒的忙亂過年中寫完,我一邊寫,一邊練習自己書上提到的應變方法,自己算是第一個實驗對象。
我在整個書寫的過程脫了非常多層皮,到後來彷彿在寫一本沒有作者、沒有讀者的書,因為我已經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讀者還是作者、我是觀察者還是被觀察者、我是紀錄者還是被紀錄者…….因為已經融成一體,我找不到自己在哪,整本書是一個流,一層又一層地蓋過之前釐清的地表、淹沒、再浮出新的地表、再淹沒……所以這篇自序是最難產的,因為寫序者已經脫胎換骨了好幾回。
這本書的主架構是十個關鍵字,佐以黃金倒數999天記事表格,並列出相關書單與電影,我的動機是:有很多好書因賣不好而快速絕版,我驚訝的是去年才出版的書,怎麼不到一年就買不到了?文明消失的速度比雨林還快,除了停下來心驚之外,我一直問自己,我能做什麼?
另一個動機是,所有的道理都在這些好書、好電影之中,單價大約在三百元上下,可是還是有人捨便宜的書、電影不看,跑去參加很貴很貴、動輒數十萬、數百萬元的心靈成長課程,而且效果不彰;最令我匪夷所思的是,絕大部份心靈課程所教的,書裡早就有了啊,重點是要回到生活中實踐,但還是有不少人耗盡家財地上課,上完了還是回到痛苦的原點,然後再繼續上二階、進階、三階、高階……永無止境──所以我決定花時間整理相關資訊,做為大家閱讀或觀影的參考,讓好書與好電影有市場,才會繼續引進新的好書與電影──目前我們已正面臨心靈與環境動盪期,這些好書與好電影,都是可以陪在我們顛簸旅程中最好的同行夥伴。
我是一個悲觀主義的樂觀行動者。當我發現宇宙是個偉大的設計師,正因為我們都正在進化,
所以我們都還有成長變化的空間,讓這個設計繼續進行。在<無邊無際>書中提到:「每當一個毀滅的年代接近,就會有許多靈魂會達到內在層面發展的最後階段,這樣的靈魂只需推一把,只要推一把,他們就可以跳…….當死亡的感覺越來越近的時候,他會開始想到關於超越死亡的東西;當整個時代逼臨死亡的情況時,就會有成千上億的人開始向內思索彼岸是什麼」。這個"推一把",就是<無量之網>說的:「他推了一把,他們飛起來」,這個"他",可以是書單裡任何一本書的任何的一句話、任何一部電影的任何一段對白、或是你在做百日紀錄時突來的覺察與頓悟。
就在攤開上百本書與數百部電影的這一個月,我發現了許多第一次看時忽略的精華觀念,讓我忍不住停下筆來思考良久。在整理與書寫之旅中我自己受益最多,這些科學與靈性的訊息在腦袋裡交鋒,讓我的腦海平面上升了不少,讓我明瞭:未來科技進展的動力與方向,將來自人類靈性與想像力的進化。我還因延伸閱讀,在短短的一個月之內又買了上萬元的書,像是在搶救文獻般的著急──如果你們看過電影<奪天書>,就知道一本經典的智慧被流傳、被實踐的重要性,那是跨越文明轉換期的關鍵途徑。
這是我讀書與自我惕勵的地球筆記,也是寫給未來自己的校準手冊,沒有學分,得靠新聞資訊與生活中不斷反省、思考、行動來演練自己所學,指導老師就是自己的良心與良知,如同電影<波西傑克森:神火之賊>裡傳達的:我比我所想像得還要偉大,所以相信自己、追隨自己清明直覺(而不是追隨因恐懼而生的貪婪慾望)、不怕冒險、面對壓力,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讓世界蛻變跳躍的巨大動能源。
我喜歡<寶瓶同謀>裡的這兩段比喻:「古印度經提過,因陀羅的天裡有一面珍珠網,你只要看其中一顆珍珠,就會看到其他每一顆都反映在這顆珍珠上面……如果我們意識到了可能沒有明天,那麼在今天改變的人,就得到了蛻變的機會」。當商業周刊已經問調出台灣有94.3%的人認為自己需要改變,如果我從今天起開始改變,全台灣有94.3%的人也同時改變,那麼我們將有一個截然不同的未來。
最後跟大家分享搖滾麥克(Michael Learns to Rock) 的<It's Gonna Make Sense>歌詞(摘錄如下)──如果這段變動期會有一個"期歌",那麼這首歌將可以陪伴你度過接下來的動盪之旅:
Life comes at many shapes
You think you know what you've got
until it changes
and life will take you high and low
You gonna learn how to walk
and learn which way to go
Every choice you make
when you're lost
Every step you take
has its cause
After you clear your eyes
you see the light
somewhere in the darkness
After the rain has gone
you feel the sun comes
And though it seems your sorrow never ends
Someday it's gonna make sense
Someday you are gonna find the answers
Tears you shared all the same
When you left you cry
or broken down in pain
All the yearn words you have spent in the past
Worrying about a thing that didn't last
Every thing you saw
played a part
and every thing you are
in your heart
世界開始變法,你已正在百日維新,Have a Nice Trip!
試閱
█向貧民學習孑然一身的最低生存需求
正因為我們處在變動中,所以包袱越少越好,而且因為巨變通常來得又大又急,因此隨時都要有孑然一身的準備。海地大地震一夕之間讓超過二十萬人沒了生命,近百萬人失去財產與住所,倖存者都是二○一○年第一批生命勇士,率先經驗「無常」與「失去」的大課題。這個課題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我們不必等災難發生才開始學「放下」,只要利用每晚睡覺前五到十分鐘,觀想自己身外的人事物一一幻滅消失,只剩下自己這只軀體時,靈魂裡還留下什麼?太多人的自我成就,建構在虛幻的外在物質上,為了買豪宅名車拚命賺錢,如果這些東西一夕之間沒了,就頓失活下去的依靠與力量,彷彿自己是為車子房子美食金錢而活,徹徹底底成了錢奴。
我在看極度貧窮的影片時,會讓自己置身在那種極端的狀態下,虛擬想像在街上覓食、尋求避雨棲身之處的種種細節與心境。電影《貧民百萬富翁》、《背馬鞍的男孩》中的孩子,都是在極度貧窮的殘酷環境下自求生存。而現實世界中,根據二○○九年六月廿二日「新華網」轉述西班牙通訊社「埃菲社」的報導:「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全世界饑民總數已達一○‧二億,等於這個世界上每六個人中有一人在挨餓。」
《60億人的幸福互助會》書中也提到:「全世界每六個人中就有一人,每天的生活費低於一美元。」但我們在許多繁榮大城市的餐廳中,看到大快朵頤的饕客,以及過量的食物剩在餐桌上形成浪費。一堆人忙著把自己吃撐了然後再花錢減肥。如果有機會到印度貧民窟或非洲貧困地區,你會看到那裡的孩子真的是靠撿食垃圾為生,與流浪狗爭食。之前我到印度、非洲旅行時,親眼目睹的真實慘狀,至今都不可能從腦海中消失。
如果不點過多的餐,適量的飲食對健康也好,但太多人暴飲暴食是為了填補心靈的空虛,結果過胖之後,身心狀況更糟。所以根本解決之道,是觀察並記錄自己的飲食,看自己老愛過量吃什麼樣的食物。如果老嗜甜食,可以觀察一下是不是自己內在愛的幸福感不夠;如果喜嗜過辣、過鹹的食物,是否自己感到鬱悶,需要刺激來大發洩、大提神;如果嗜酒嗜煙,是否最近有想要麻痹痛苦的需求;如果喜食過油或高膽固醇的食物,是否象徵自己最近能量不足,需要調適與休息。先調整內在,有健康的心靈後自然會選擇健康且適量的飲食,如此一來不僅不會浪費糧食,省下的餐費與減肥費還可以捐給貧民災民,讓他們有機會吃飽,這個世界就會更平衡,你受到的反撲也會減少。
想知道自己有沒有安全感?打開你家的冰箱就知道了,如果屯積過量的食物,就表示需要重新調整安全感不足的心態。只要讓不安的焦慮減少,就不會購買過多的東西造成浪費。所謂「放下」,最基本的就是放掉過當的欲求。先滋潤、滿足自己的內在,對外在的事物,包括對別人,就不會無意識地索求無度。
如果可以,請嘗試每周至少有一天的當日花費控制在美金一元以內,體驗一下一天只有一美金可花的狀態是什麼。伊斯蘭國家的齊戒月是很好的制度。全球穆斯林在這個月的白天禁食,體驗饑民的痛苦,進而去慷慨分享與布施給需要的人。
我每次在打掃房子時,會想像自己是個幸運繼承此屋的流浪漢:本來自己一無所有,現在突然有了房子,有床、有水、有電、有食物、有書、有音樂……生命從零瞬間一直加總上去。於是每次我打掃完房子,就有滿滿的幸福感。但到了晚上睡覺前,還是必須再度放掉擁有的外在事物,諸如財物、名聲、身體……所有只要死亡帶不走的都放掉,輕鬆無礙地入眠。
若我白天又掉進追求目標的無明狀態,我就會觀想西藏喇嘛們花幾天幾夜時間,以七彩細沙精雕壇城,然後瞬間將之毀抹殆盡、飛灑進河裡的畫面。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再怎樣燦爛奪目、金碧輝煌,最終就是瞬間火化成灰,回歸天地。
放棄「安土重遷、死守家園」的舊觀念,越早學會放下,屆時真正面對災難或死亡時,就越能輕盈地跳換到新的能量狀態。我建議大家把電影《2012》當成模擬劇,讓自己置身其中去體驗:如果遇到了這樣的巨變,我當下該怎麼穩定情緒、判斷情勢、救己救人?
我們眼前出現越來越多的崩解實例,小到個人的觀念、工作、財富、關係、健康、對偶像的崇拜,大到一個金融銀行、保險集團、醫療體系,將來甚至教育制度、國家(小島國因海平面上升而沉沒,或有些國家因金融泡沫、財務黑洞而瞬間宣告破產),都有可能在我們料想不到的情況下突然崩毀。如果我們不是自主地學會放下,將來老天也一定會安排「讓我們不得不放下」的事件,最後就是死亡,捨下自己的身體、家人、財富……讓每個人在離開這所地球學校之刻,最終都能學會放下一切。所以,我們不妨敞開心胸允許一切崩解,接受一切如夢幻泡影般全部消失。崩解消失後,一切將得以再生與重生。
城市越文明,人離大自然越遠,於是就更難在變動的地球上生存。試想,如果海地大地震發生在紐約、東京、倫敦、巴黎,或是像台北、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那些過慣富裕生活的都市人,能在無屋無水無食物的情況下活多久?所以,越接近原始自然,活在越簡單的狀態,適應力與生存力也會越高。
█Give「Up」,不是放棄,是交託
在過去,我一直是非常努力的人,卻還是會經常遇到「再怎麼努力都沒用」的困境。我從一開始的「不放棄,愚公移山地鑽牛角尖」,到「繞路加速到達目的地」,到後來學會「待在原地欣賞風景」,甚至驚覺自己在尋覓的寶物,竟然就是眼前那塊自己原以為是障礙物、後來發現是礦物的巨石。就像電影《心靈印記》片尾的那幾句話:「我跨越七大海洋,攀越七大高山,走過所有河谷。等我回到家時卻驚異地發現,全世界就在我家的花園裡,那一小片葉子的露珠裡。」
所以,不要莽撞地向外衝、向外闖,先看一下自己周圍環境中,有沒有你想要運用的資源,然後才行動。這就是為何在變動局勢之下,想比做更重要,原因我之前提過:如果在不對的地方努力,一樣是沒有收獲的。
我花了二十年學會最重要的事:Give「Up」,表面上意思是「投降」、「放棄」,但積極意義卻是「交付給高層」。每當我遇到努力也沒用的情況時(比方說與價值觀差距很大的人溝通困難,或是在等一個申請案的結果),我就直接Give「Up」,:假想自己寫了一張交託單,丟到一個有著垃圾筒蓋子般的通天郵筒,然後轉身專心做我當下該做的事,不再花腦力去煩心。就這樣,我和上天分工把事情完成──我盡人事,祂行天命。《當生命陷落時》一書上提到:「藏文有個字『ye tang che』,ye的意思是『全部的,完全的』,tang che的意思是『耗盡』,所以ye tang che就是精疲力竭、受夠了,放棄要做得更好、到更好地方的努力,所以就放鬆了,安住當下,看到自己的實相。」
█向量子物理學探索「絕對零點」
「放下」只是第一步,如果沒有清除腦裡原本設定的舊軌跡,很快又恢復舊思維。加上現在遊戲規則瞬間改變,能迅速以跳躍型思考來反應的人,就能當下適應,甚至可以主導新時代。所以,我們進一步要做到的就是「歸零」,因為只有在空性、空無之中,才有機會突變、誕生出全新的一切,而不是複製舊版本。這樣我們也才有機會跳脫輪迴,直接跳進新紀元。
依循量子物理學的脈絡,以「弦理論」的概念來看,如果我們要發想一個全新的創意,應該回到「全淨空的量子場」(也就是科學推論出「零點」之所在),將自己放在一個「尚未有定義、一切尚未成形」的全空無、彷佛真空的狀態,然後才可以「沒有成見」、「沒有固定路徑」地發想一切的可能,就像再來一場宇宙大爆炸般的創造力,如此就能發展出新的大腦神經元,創意也能瞬間擴張、繁演成無限可能。倘若我們沒有回到「全淨空的量子場」,而是依循舊的軌跡思考事物,那麼就會失去原創的最大可能空間。
█收起你的時鐘:「無時間」,是穩定面對高速高壓的最好方法
剛才在第四個關鍵字提到「接受變動」的態度。現在因為已經討論到了「在量子物理場中歸零、在金剛經中入涅盤」的境界,所以我們再深度來談如何運用「無時間」(timeless)的概念,來面對高速高壓的環境。
〈成為量子〉一文中提到一段話,對我非常受用:「在你們時間謬誤的觀念裡,你自己決定行事的時間、地點,那是違背一切量子概念的……」這概念有點難懂,我試著用實例來談:如果這件事非常重要,你在做這事時應該先脫離「時間線」的概念,把自己放在一個「無時間」的狀態;因為「無時間」,所以「沒有急迫、沒有壓力、沒有未來」,於是在做這件事時,會處在絕對的悠閒、寧靜、自在、喜悅──這也就是在《探索意識極境》提到:「西藏密宗金剛乘,把狂喜比擬為鑽石意識,以純淨的意識超越時間空間限制,藏著宇宙所有智慧與能量的創造力。」
電影《快樂頌》中,貝多芬在平時生活的脾氣非常暴躁,讓身邊的人都非常怕他、討厭他,但當他開始創作音樂,他便完全寧靜專注地投入他的創作,忘了吃飯,忘了睡覺,彷彿時間在他的創作世界中停止了,於是他創作出來的音樂,讓所有人都如癡如醉,連討厭他的人都會因為他的曲子流淚。
我再舉一個自己的實例:雖然我現在的寫作時間被切得零碎,也有交稿時間的壓力,但只要我開始進入寫作狀態,一定是關閉手機、電話、電鈴,然後把身邊所有時鐘都收起來,讓自己處在一個「完全無時間」的真空狀態,餓了才起身去吃,累了就睡,醒來再寫,沒有固定的三餐與睡眠。正因為完全失去時間感,所以我家裡的冰箱必須存放三天份的食物,否則有時寫到一個段落想吃東西時,發現窗外天色已經是半夜了;也因為沒有時間、沒有自己,有時走過鏡子前還會被自己的邋遢樣貌嚇到。這也是在「動中不動」的最高境界,直接把時速轉為零,活在一個與時間無關的狀態下。如此一來,重要的事就不會被高分貝的「時間躁音」所干擾。
正因為我們處在變動中,所以包袱越少越好,而且因為巨變通常來得又大又急,因此隨時都要有孑然一身的準備。海地大地震一夕之間讓超過二十萬人沒了生命,近百萬人失去財產與住所,倖存者都是二○一○年第一批生命勇士,率先經驗「無常」與「失去」的大課題。這個課題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我們不必等災難發生才開始學「放下」,只要利用每晚睡覺前五到十分鐘,觀想自己身外的人事物一一幻滅消失,只剩下自己這只軀體時,靈魂裡還留下什麼?太多人的自我成就,建構在虛幻的外在物質上,為了買豪宅名車拚命賺錢,如果這些東西一夕之間沒了,就頓失活下去的依靠與力量,彷彿自己是為車子房子美食金錢而活,徹徹底底成了錢奴。
我在看極度貧窮的影片時,會讓自己置身在那種極端的狀態下,虛擬想像在街上覓食、尋求避雨棲身之處的種種細節與心境。電影《貧民百萬富翁》、《背馬鞍的男孩》中的孩子,都是在極度貧窮的殘酷環境下自求生存。而現實世界中,根據二○○九年六月廿二日「新華網」轉述西班牙通訊社「埃菲社」的報導:「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全世界饑民總數已達一○‧二億,等於這個世界上每六個人中有一人在挨餓。」
《60億人的幸福互助會》書中也提到:「全世界每六個人中就有一人,每天的生活費低於一美元。」但我們在許多繁榮大城市的餐廳中,看到大快朵頤的饕客,以及過量的食物剩在餐桌上形成浪費。一堆人忙著把自己吃撐了然後再花錢減肥。如果有機會到印度貧民窟或非洲貧困地區,你會看到那裡的孩子真的是靠撿食垃圾為生,與流浪狗爭食。之前我到印度、非洲旅行時,親眼目睹的真實慘狀,至今都不可能從腦海中消失。
如果不點過多的餐,適量的飲食對健康也好,但太多人暴飲暴食是為了填補心靈的空虛,結果過胖之後,身心狀況更糟。所以根本解決之道,是觀察並記錄自己的飲食,看自己老愛過量吃什麼樣的食物。如果老嗜甜食,可以觀察一下是不是自己內在愛的幸福感不夠;如果喜嗜過辣、過鹹的食物,是否自己感到鬱悶,需要刺激來大發洩、大提神;如果嗜酒嗜煙,是否最近有想要麻痹痛苦的需求;如果喜食過油或高膽固醇的食物,是否象徵自己最近能量不足,需要調適與休息。先調整內在,有健康的心靈後自然會選擇健康且適量的飲食,如此一來不僅不會浪費糧食,省下的餐費與減肥費還可以捐給貧民災民,讓他們有機會吃飽,這個世界就會更平衡,你受到的反撲也會減少。
想知道自己有沒有安全感?打開你家的冰箱就知道了,如果屯積過量的食物,就表示需要重新調整安全感不足的心態。只要讓不安的焦慮減少,就不會購買過多的東西造成浪費。所謂「放下」,最基本的就是放掉過當的欲求。先滋潤、滿足自己的內在,對外在的事物,包括對別人,就不會無意識地索求無度。
如果可以,請嘗試每周至少有一天的當日花費控制在美金一元以內,體驗一下一天只有一美金可花的狀態是什麼。伊斯蘭國家的齊戒月是很好的制度。全球穆斯林在這個月的白天禁食,體驗饑民的痛苦,進而去慷慨分享與布施給需要的人。
我每次在打掃房子時,會想像自己是個幸運繼承此屋的流浪漢:本來自己一無所有,現在突然有了房子,有床、有水、有電、有食物、有書、有音樂……生命從零瞬間一直加總上去。於是每次我打掃完房子,就有滿滿的幸福感。但到了晚上睡覺前,還是必須再度放掉擁有的外在事物,諸如財物、名聲、身體……所有只要死亡帶不走的都放掉,輕鬆無礙地入眠。
若我白天又掉進追求目標的無明狀態,我就會觀想西藏喇嘛們花幾天幾夜時間,以七彩細沙精雕壇城,然後瞬間將之毀抹殆盡、飛灑進河裡的畫面。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再怎樣燦爛奪目、金碧輝煌,最終就是瞬間火化成灰,回歸天地。
放棄「安土重遷、死守家園」的舊觀念,越早學會放下,屆時真正面對災難或死亡時,就越能輕盈地跳換到新的能量狀態。我建議大家把電影《2012》當成模擬劇,讓自己置身其中去體驗:如果遇到了這樣的巨變,我當下該怎麼穩定情緒、判斷情勢、救己救人?
我們眼前出現越來越多的崩解實例,小到個人的觀念、工作、財富、關係、健康、對偶像的崇拜,大到一個金融銀行、保險集團、醫療體系,將來甚至教育制度、國家(小島國因海平面上升而沉沒,或有些國家因金融泡沫、財務黑洞而瞬間宣告破產),都有可能在我們料想不到的情況下突然崩毀。如果我們不是自主地學會放下,將來老天也一定會安排「讓我們不得不放下」的事件,最後就是死亡,捨下自己的身體、家人、財富……讓每個人在離開這所地球學校之刻,最終都能學會放下一切。所以,我們不妨敞開心胸允許一切崩解,接受一切如夢幻泡影般全部消失。崩解消失後,一切將得以再生與重生。
城市越文明,人離大自然越遠,於是就更難在變動的地球上生存。試想,如果海地大地震發生在紐約、東京、倫敦、巴黎,或是像台北、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那些過慣富裕生活的都市人,能在無屋無水無食物的情況下活多久?所以,越接近原始自然,活在越簡單的狀態,適應力與生存力也會越高。
█Give「Up」,不是放棄,是交託
在過去,我一直是非常努力的人,卻還是會經常遇到「再怎麼努力都沒用」的困境。我從一開始的「不放棄,愚公移山地鑽牛角尖」,到「繞路加速到達目的地」,到後來學會「待在原地欣賞風景」,甚至驚覺自己在尋覓的寶物,竟然就是眼前那塊自己原以為是障礙物、後來發現是礦物的巨石。就像電影《心靈印記》片尾的那幾句話:「我跨越七大海洋,攀越七大高山,走過所有河谷。等我回到家時卻驚異地發現,全世界就在我家的花園裡,那一小片葉子的露珠裡。」
所以,不要莽撞地向外衝、向外闖,先看一下自己周圍環境中,有沒有你想要運用的資源,然後才行動。這就是為何在變動局勢之下,想比做更重要,原因我之前提過:如果在不對的地方努力,一樣是沒有收獲的。
我花了二十年學會最重要的事:Give「Up」,表面上意思是「投降」、「放棄」,但積極意義卻是「交付給高層」。每當我遇到努力也沒用的情況時(比方說與價值觀差距很大的人溝通困難,或是在等一個申請案的結果),我就直接Give「Up」,:假想自己寫了一張交託單,丟到一個有著垃圾筒蓋子般的通天郵筒,然後轉身專心做我當下該做的事,不再花腦力去煩心。就這樣,我和上天分工把事情完成──我盡人事,祂行天命。《當生命陷落時》一書上提到:「藏文有個字『ye tang che』,ye的意思是『全部的,完全的』,tang che的意思是『耗盡』,所以ye tang che就是精疲力竭、受夠了,放棄要做得更好、到更好地方的努力,所以就放鬆了,安住當下,看到自己的實相。」
█向量子物理學探索「絕對零點」
「放下」只是第一步,如果沒有清除腦裡原本設定的舊軌跡,很快又恢復舊思維。加上現在遊戲規則瞬間改變,能迅速以跳躍型思考來反應的人,就能當下適應,甚至可以主導新時代。所以,我們進一步要做到的就是「歸零」,因為只有在空性、空無之中,才有機會突變、誕生出全新的一切,而不是複製舊版本。這樣我們也才有機會跳脫輪迴,直接跳進新紀元。
依循量子物理學的脈絡,以「弦理論」的概念來看,如果我們要發想一個全新的創意,應該回到「全淨空的量子場」(也就是科學推論出「零點」之所在),將自己放在一個「尚未有定義、一切尚未成形」的全空無、彷佛真空的狀態,然後才可以「沒有成見」、「沒有固定路徑」地發想一切的可能,就像再來一場宇宙大爆炸般的創造力,如此就能發展出新的大腦神經元,創意也能瞬間擴張、繁演成無限可能。倘若我們沒有回到「全淨空的量子場」,而是依循舊的軌跡思考事物,那麼就會失去原創的最大可能空間。
█收起你的時鐘:「無時間」,是穩定面對高速高壓的最好方法
剛才在第四個關鍵字提到「接受變動」的態度。現在因為已經討論到了「在量子物理場中歸零、在金剛經中入涅盤」的境界,所以我們再深度來談如何運用「無時間」(timeless)的概念,來面對高速高壓的環境。
〈成為量子〉一文中提到一段話,對我非常受用:「在你們時間謬誤的觀念裡,你自己決定行事的時間、地點,那是違背一切量子概念的……」這概念有點難懂,我試著用實例來談:如果這件事非常重要,你在做這事時應該先脫離「時間線」的概念,把自己放在一個「無時間」的狀態;因為「無時間」,所以「沒有急迫、沒有壓力、沒有未來」,於是在做這件事時,會處在絕對的悠閒、寧靜、自在、喜悅──這也就是在《探索意識極境》提到:「西藏密宗金剛乘,把狂喜比擬為鑽石意識,以純淨的意識超越時間空間限制,藏著宇宙所有智慧與能量的創造力。」
電影《快樂頌》中,貝多芬在平時生活的脾氣非常暴躁,讓身邊的人都非常怕他、討厭他,但當他開始創作音樂,他便完全寧靜專注地投入他的創作,忘了吃飯,忘了睡覺,彷彿時間在他的創作世界中停止了,於是他創作出來的音樂,讓所有人都如癡如醉,連討厭他的人都會因為他的曲子流淚。
我再舉一個自己的實例:雖然我現在的寫作時間被切得零碎,也有交稿時間的壓力,但只要我開始進入寫作狀態,一定是關閉手機、電話、電鈴,然後把身邊所有時鐘都收起來,讓自己處在一個「完全無時間」的真空狀態,餓了才起身去吃,累了就睡,醒來再寫,沒有固定的三餐與睡眠。正因為完全失去時間感,所以我家裡的冰箱必須存放三天份的食物,否則有時寫到一個段落想吃東西時,發現窗外天色已經是半夜了;也因為沒有時間、沒有自己,有時走過鏡子前還會被自己的邋遢樣貌嚇到。這也是在「動中不動」的最高境界,直接把時速轉為零,活在一個與時間無關的狀態下。如此一來,重要的事就不會被高分貝的「時間躁音」所干擾。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 ISBN
- 9789866570186
- 分級
- 普通級
-
- 頁數
- 24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 注音
- 級別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