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教你讀懂面部表情:抓住1/25的真實情緒
學會這套技巧,你也能像FBI在最短的時間看透人心!內容簡介
從眉、眼、鼻、嘴、下巴的微幅變化,看穿對方的真實情緒,
揭露七大情緒如何產生,及其特徵,
學會這套技巧,你也能像FBI在最短的時間看透人心!
真實微表情只在1/25秒間無意流露
「微表情」是刻意堆砌出的假表情中,不經意流露出的真實表情,這是因為面部的某些肌肉沒辦法靠意識控制,因此人容易在面部表情上露出破綻,最短持續1/25秒,最長也只有1/4秒。只要仔細觀察臉部的肌肉變化,就能掌握對方的真實情緒。
眉、眼、鼻、嘴、下巴真的會說話
本書教你如何觀察眉毛、眼珠、眼睛、鼻子、嘴脣、下巴,有時簡單的一個動作,就代表不同的情緒。從視線方向、瞳孔擴張、鼻子伸縮、嘴脣舔咬、撫摸下巴等細微動作,對方的想法無意間就流露出來。
笑容背後的祕密
笑不一定代表真的開心,有時僅僅只是社交上的禮儀,或是利用笑容讓你卸下心防。本書綜合假笑的四大項特點,例如:真心的笑在消失的時候,是緩慢的消失;而假笑則會瞬間消失等,教你判斷誰是真心對你笑,誰又是虛情假意,徹底防犯他人的陷害!
別掉進對方表情的陷阱裡!
有時我們容易依照平時的經驗來判斷他人的反應,反而掉入陷阱之中,本書教你反向思考,避免造成更多的誤會。
本書特色
【彩圖繪製各種微表情,幫助你抓住對方瞬間的真實情緒】
有別於市面上其他書籍,只有文字或是黑白照片說明,本書將無意間流露真實情緒的微表情定格,畫出意識無法控制的面部肌肉運動,讓你更了解不同微表情代表的意義。
【剖析七大情緒的細微差別,讓你一眼看出對方的情緒表現】
本書將表現在臉上的情緒再細分,例如憤怒又可分為抑制的憤怒、生悶氣、厭惡升級為憤怒、怒氣未消,臉上的表情各有不同變化。
目錄
第一章 第一章 1/25秒的閃爍——微表情
●跟自己的表情說:你好
●微表情:最具誘惑的臉部線索
●你控制不了的肌肉
第二章 眉眼真的會說話
●眉毛告訴你的事
●眼睛的解讀線索
●會洩密的眼睛
●變化多端的鼻子
●嘴脣的玄機
●不甘寂寞的下巴
第三章 笑不一定就是高興
●被低估的笑臉
●複雜的笑容
●揭開假笑的面具
第四章 七大情緒的祕密
●快樂
●悲傷
●驚訝
●恐懼
●厭惡
●輕蔑
第五章 別對我說謊
●布羅考陷阱
●奧賽羅謬誤
●說謊的情緒和被懷疑的情緒
●脣舌之辨
附錄一 建立親善關係
●如何回應對方的微表情
●透過主導感官拉近距離
●和喜歡的人建立親善關係
附錄二 讓他們聽你的
●用心錨影響他人
●這樣提建議最有效
序/導讀
序
每當我們看到一張陌生的面孔,便會下意識的做出一些基本判斷:這個人的臉形是圓是長?眼睛是大是小?嘴脣是厚是薄?妝容是否整潔?笑容是否親切?就是想從表情來判斷這個人的基本性格,以確定是否對其有好感。遺憾的是,我們看到的表情通常並不完全是真的,這直接影響了我們的基礎判斷,因此對微表情的判斷就變得很重要。微表情最短的持續時間是1/25 秒,最長不超過1/4 秒,因為時間短暫,所以極容易被忽視。如此短暫的表情,卻容易出賣許多被刻意掩飾的真實情緒。
透過對微表情的研究,我們會知道:笑不完全表示高興,還可能是諷刺、是無奈、是蔑視;哭不完全代表傷心,還可能是恐懼、是高興;皺眉不完全是憤怒,還可能是在思考、在犯愁;撇嘴不完全是不屑,還可能是悲傷、是憋笑⋯⋯。
學習和研究微表情,有助於我們做出更準確的判斷,減少人際關係不必要的困難和阻力。但不得不提的是,微表情的研究無法透過一本書就可以完成,它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和觀察; 而且微表情的用途不是惡作劇、賣弄才能和傷害他人。因此,請在了解微表情前,先準備一個善良的念頭。
試閱
當有外來強光刺激眼睛的時候,眉毛會第一時間皺起,在眼睛上方形成一塊凸起的肌肉,如同一把小小的遮光傘,保護眼睛不受傷害。除了這個基本功能外,眉毛還可以反應出一個人的心理狀態。
通常,在沒有受到任何外來刺激的時候,眉毛整體呈現一個谷峰在頂端的弧度。隨著年齡、種族、個人修養和習慣、性別等因素的不同,眉毛的形態也會有所不同。有些人在正常交談中,會將眉毛微微皺起,看上去好像發愁或生氣,但這很可能只是習慣性皺眉;而一旦情緒大爆發,眉毛就會一改常態的平和,變得跳躍起來。
憤怒時的眉毛
憤怒時的眉毛比較容易辨識:眉頭向眉心集中,同時下壓,眉間形成隆起的肌肉,眉梢向上翹起。這樣的眉形傳遞出兩個訊息:「你要做什麼?」、「我要怎麼對付你」。
「你要做什麼?」,通常是對方嚴重刺激到當事者,當事者的負面情緒到達了頂點。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當事者會隨時關注對方的一舉一動,形成一種預備進攻的姿態,也就是「我要怎麼對付你」。
在準備對付對方的時候,當事者會發揮極大的能量來保護自己,以及讓自己在過程中占上風,因此動作幅度會變大,力量會隨之增強。當能量將要發揮的時候,臉部表情會展現出同樣要爆發的狀態,眼睛睜大、眉梢上揚、鼻孔張開、呼吸急促;當憤怒到達無法遏制、必須爆發的時候,身體就會發起進攻。因此,當你看到某人的眉毛呈現這種形態的時候,最好遠離或用溫和的方式與對方交談,否則一旦對方將憤怒完全發洩,那就是一場瘋狂且強悍的進攻。
憤怒眉形的形成需要額肌和皺眉肌的同時作用,想要偽裝成這樣並不容易。
此外,憤怒到要發起進攻還有一些臉部軌跡可循,像是眼球輕微向上、下巴往回縮、頭略低等。我們可以在類似散打的比賽中看到這樣的表情,運動員在開始進攻前會本能的低頭,這是保護咽喉等重要部位的原始反應。平常如果有人展現出這樣的狀態,表示他已經準備好一場打鬥了。
特別要提出的是,眉毛下壓、眼瞼半閉合形成的皺眉狀態,不只代表憤怒這種負面情緒,還有憂慮、困惑、不滿、厭惡、思考等,必須結合具體的情境才能做出準確判斷。
悲傷時的眉毛
悲傷時的眉毛不像憤怒時的眉毛那麼容易判斷。大多情況下,悲傷時的眉毛會出現眉梢下壓、眉頭上揚的狀態,但這種變化非常小,不容易察覺到,而且並不是所有悲傷的表情都會出現這種狀態。有一種悲傷,眉頭不會上揚、眉間不會有隆起的肌肉,反而更像常態下的眉形。這種悲傷可用「失魂落魄」來形容,表示當事者已經失去了任何可以調動起來的積極情緒,力量流失,肌肉無法用力,致使眉毛無法發生變化。
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另一種可以判斷悲傷與否的表情線索來輔助,也就是眼瞼。眼瞼可以簡單理解為眼皮,在悲傷表情中的變化比眉毛稍微明顯。
通常,悲傷的表情會動用到眼輪匝肌、皺眉肌和額肌。眼輪匝肌會讓眼瞼內側向中間集中,這個動作是在刺激眼瞼下的淚腺,以便眼淚的醞釀和流出。
自信時的眉毛
人在驚訝和自信的時候,眉毛都會抬高。跟驚訝時雙眉抬高、雙眼睜大的狀態不同,自信時眉毛的抬高,只會帶動雙眼的輕微變大,這個幅度十分明顯。在溝通中,一個人如果瞬間抬高眉毛,代表他對所談內容十分擅長,充滿自信。
你是否遇過下面的情況:你跟朋友聊天時,朋友問了你一個比較難答的問題。在提出問題的時候,朋友的眉毛快速抬高,又快速恢復原狀。當你說不知道的時候,對方會很快說出答案。這個抬眉毛所傳達的意思是:我猜你不知道答案,但我知道。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你不必再費神思考答案,因為對方只想聽到一句回答,那就是「我不知道」。
當然,不是所有眉毛的變化都是真實的。有些演員十分擅長控制眉毛,他們可以用眉毛的變化來傳達角色當下的情緒,這種屬於刻意偽裝。還有一種表演方式十分厲害,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法,教表演者透過重溫過去曾有過的情緒,來準確拿捏情緒尺度。這種表演者所表現出的臉部表情不是裝出來的,而是透過重溫過去的情緒表現出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它是真的。例如:表演悲傷情緒的時候,就要回憶過去的悲傷往事,以促進情緒的迸發。
很多演員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在一場哭戲後失控,情緒久久無法恢復,繼續痛哭不已,直到情緒宣洩殆盡。這意味著,他們已經完全讓自己相信剛才的情緒是真的,而不只是表演。如果遇到這樣的說謊者,是非常棘手的問題。他們善用謊言欺騙自己,逐漸讓自己相信謊言是真的,這樣一來,所有的情緒和表情都是真實的,讓人難辨真偽。面對這種說謊者,只有耐心等待,等到他們認為自己是在說謊的那一刻。
眼睛的解讀線索
從日常交談、溝通中,我們不難發現,說話者的眼珠並不是一直固定在某一點,有時會向左,有時會向右,有時會向上,有時會向下。大多數人會忽視這個動作,但在微表情的研究裡,眼珠的轉動占有重要的提示意義。
最早發現眼珠轉動跟人的想法有關的是理查‧班德勒和約翰‧葛林德,這兩位共同創建了神經語言程式學(NLP),包括眼睛的解讀線索(EAC)。他們認為,人們因不同的思考行為的類別,眼睛有不同系統性的移動方向,可以分為以下幾種狀況:
眼睛向左上方看,代表人們正在記憶圖像;眼睛向右上方看,代表人們正在創建圖像。這屬於視覺記憶和視覺創建。
眼睛向左平視,代表人們正在回憶聲音;眼睛向右平視,代表人們正在創建聲音。這屬於聽覺記憶和聽覺創建。
眼睛向左下方看,代表人們正在自己思考,被稱為「內部對話」;眼睛向右下方看,代表人們正在感受,包括情感上的感受和肢體觸動上的感受,屬於動覺記憶。研究顯示,長期習慣性往右下方看,會讓人變得沮喪。
假如你問一個朋友假期是否去了海灘,如果他的眼睛向左上方看,然後又向右下方看,表示他剛開始是在回憶在海灘的情景,接著在回憶當時的感受並肯定海灘之行的確定性。這可以說明他是真的去了海灘。如果他在聽到你問題後迅速向右上方看了一眼,說明他正在從大腦中搜索曾經看過的海灘照片或影像,然後用這些記憶來組成一個他的海灘經歷。這足以證明他沒有去過,但卻正想方設法描述出一個海灘的樣子,好讓你相信他的確去過。
現在來做一個有趣的實驗,證明眼珠運動跟感官記憶的關係。
你朝左上方看,腦子裡想你一位幾年沒見的朋友的樣子。儘管許多細節記不清楚了,但是他整體的樣子還是會出現在你腦海。給自己半分鐘的時間來回憶,不要急,儘量回憶出細節。半分鐘後,眼睛平視前方,將剛剛回憶起來的樣子忘掉。然後向右下方看,再回憶那位朋友的樣子。這時你會發現,剛剛回憶的時候十分順暢,現在回憶的時候則會斷斷續續,似乎注意力很難集中。這就說明,眼睛向右下方看並不能幫助視覺上的回憶。
不過,這個眼睛解讀線索模式並非適用所有人,有些人的感官記憶和眼珠運動正好相反,儘管這類型的人很少,但也是存在的。這個時候,我們就無法完全靠這個模式來進行判斷,而是需要先弄清楚對方的感官記憶和眼珠運動的關係。
有一個十分簡單的測試方法,你可以問他一些簡單的問題,例如:你房間的牆壁是什麼顏色?如果他的眼睛向左上方看,然後給出答案,說明他的視覺記憶是符合眼睛解讀線索模式。倘若你無法肯定,可以繼續問一些問題,例如:描述他母親的長相,直到你肯定他的視覺記憶是符合眼睛解讀線索模式。
接下來是視覺創建,試著問:想像一下,異性穿上你的衣服會是什麼樣子?家裡的壁紙換成碎花的會是怎麼樣?如果他的眼睛向右上方看,那麼便可以按照眼睛解讀線索模式來判斷他說話的真假。
接著是聽覺記憶和聽覺創建。關於聽覺記憶可以這樣問:你最喜歡的那首歌的副歌怎麼唱?最喜歡的異性聲音是怎樣的?關於聽覺創建可以這樣問:你覺得如果音樂可以在水下播放,會是怎樣的聲音?想像一下冰塊裂開的聲音?如果他的眼睛在記憶時往左,創建時往右,那麼他就符合眼睛解讀線索模式。
最後是動覺記憶。你可以問他:發黴的麵包是什麼味道?試著想像跟最喜歡的人擁抱?吃到一口發酸的柳丁?如果他的眼睛往右下方看,表示他符合眼睛解讀線索模式。如果還想繼續問下去,可以問問他:如果失敗了,會對自己說哪些鼓勵的話?如果他的眼睛往左下方看,說明他正在進行「內部對話」。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