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記憶:我們如何形成記憶,記憶又如何塑造我們?精神病學家探索解析大腦記憶之謎

精神病學家以真實案例故事和文學哲學電影作品,向我們揭示大腦的奧祕!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會員好評 ★★★★★(1)
  • 79 332
    420

出版情報

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

2024/07/31 讀者可能會覺得,本文的標題拾人牙慧,這句尼采的名言應該與《記憶決定你是誰》這本書沒有多大的關聯,但本書確實有這樣的功效,或者說,作者期望它能帶給讀者這樣的能量。 作者蘭迦納特是頂尖的記憶研究學者,他提醒我們,過去的記憶成就了現在的我們,而現在的決策會被過去的記憶影響,只要有意識的選擇記憶,主動進行管理,將對人生將有所助益。 談到記憶,我們可能會想起自己金魚腦般的記性,並且打從內心羨慕那些學習表現優秀或過目不忘的人。但蘭迦納特說,我們不可能、也沒必要記住每一件事,因為遺忘才是人類的天性,不過我們仍然可以利用大腦的機制稍微對抗健忘的宿命,例如學習後進行測驗,幫助自己學得更快更好,或是善用記憶的可塑性,重新詮釋往事,讓自己有勇氣邁向新人生。 既然要利用大腦的機制,勢必得先認識大腦。蘭迦納特以選舉投票做為比喻,說明神經元如何形成連結,讓我們得以學習和記憶;他還透露,我們其實可以藉由注意力、動機等因素來「操弄選情」,強化正確的記憶,也可以利用記憶競賽常勝軍的技巧(例如意元集組和記憶宮殿),讓自己記得更清楚。 蘭迦納特尤其強調情緒的影響,畢竟我們通常會記得情緒激動的時刻,甚至在回想的時候一併喚起生理上的感覺,影響當下的想法及決策。這種心理與生理的交互作用使得我們快樂時容易想起其他的趣事,悲傷時比較容易想起其他令人難過的事,如果再加上音樂,效果更是顯著,怪不得五月天有首歌叫〈傷心的人別聽慢歌〉。反過來說,一旦你能覺察情緒,就能取得行動的主導權,不被情緒牽著走。 儘管蘭迦納特在書裡分享的大多是個人故事,卻很能引起共鳴,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與朋友一起玩立式划槳(SUP),沿著溪水順流而下卻遇到一連串事故,整趟旅程可說是失敗中的失敗。一開始作者覺得這段經歷慘不忍睹,根本不想跟人多談,但在親友的鼓勵與支持下,他逐漸改變看法,說起這段經歷的語氣也開始轉變,當時遇到的困難轉化為挑戰,就此誕生史詩級的冒險故事——這不僅說明了記憶的可塑性,或許也能解釋為什麼男人聊當兵總是聊不完。 下次我們遇到困境時,不妨想想作者的小故事,再深吸一口氣,告訴自己:事情會過去,先好好記住相關細節,以後跟朋友憶當年才可以拿來說嘴。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為什麼我會記得這些、忘了那些?」

一趟對記憶、感受、大腦的深邃漫遊和精采探索,

理解大腦記憶是如何創造認知並決定我們的行為。

 

精神病學家以真實案例故事和文學哲學電影作品,向我們揭示大腦的奧祕,

用最新的神經科學研究重新定義我們對大腦記憶的認知。

 

◆都柏林三一學院精神病學教授薇若妮卡.歐金的神經醫學權威之作。

◆《衛報》、《紐約時報》、《觀察家》、《星期日泰晤士報》一致好評力推!

◆《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作者菲莉帕・派瑞(Philippa Perry)讚揚力薦:「讀來精采。作者用豐富的案例研究讓困難概念變得容易理解。心理輔導員、心理治療師、心靈導師和精神科醫生都該好好閱讀這本書。」

◆從精神醫學到神經科學的闡釋應用,旁及思覺失調症、產期憂鬱症、失智症、失憶症、腦瘤、厭食症、童年受虐等精神疾病的認識診治,深入探討記憶這個主題,以全新視角揭示複雜的人腦和記憶的運作。

◆作者筆法兼融科學性和文學性,引用真實的病患案例故事,充滿人性與諒解,文字優美,啟發人心;並援引文學、哲學、電影作品及童話故事,如:普魯斯特的《追憶逝去時光》、貝克特的《等待果陀》和《無名之人》、吳爾芙的《戴洛維夫人》、約翰・伯格(John Berger)的《觀看的方式》、夏綠蒂・勃朗特的《簡愛》、路易斯・卡羅的《愛麗絲鏡中奇遇》、沙特的《嘔吐》、尼采的《善惡的彼岸》、亨利・伯格森(Henri Bergson)的《物質與記憶》,以及華卓斯基姊妹的《駭客任務》、克里斯多福・諾蘭的《記憶拼圖》和《全面啟動》、雷利・史考特的《銀翼殺手》等,看她在精神病學領域所處理的問題;最後更擴及文化如何成為共同記憶載體並為我們所有人提供基本編碼的討論,重新定義我們對大腦的認知。

 

「『為什麼我會忘記事情?』如果這個問題對你來說很熟悉,首先,你大可放心,因為記得自己會忘記就是一種記憶。接下來你需要想清楚,自己有沒有把事情登錄進記憶系統。如果你注意到引人關注的活動,就可以增加一直低下的皮質醇水平,改善登錄資訊。與其他研究小組一樣,我們發現練習會刺激喚醒,改善記憶功能,甚至可能使海馬迴生長。或者,你的海馬迴神經元因為有毒的壓力而被鎖在超速狀態。若是這種情況,放個陽光假期舒緩一下,可能是唯一的治療方法。」

──本書作者 薇洛妮卡‧歐金

 

為什麼記憶感覺如此真實?視覺如何觸發過往記憶?

感覺與知覺又是如何與記憶產生關聯?為什麼地點對記憶很重要?

我們如何藉著回憶再次體驗和感受?你記得的事是「真」還是「假」的?

而當受到精神疾病干擾時,記憶的運作又是如何?

不管你從哪裡開始尋找感受——也就是感覺、認知、情緒——的神經學解釋,終究會導向記憶。

記憶把我們所知與所感結合在一起,並成為我們過濾當前意識與非意識感受的媒介。

 

記憶擁有驅動我們的力量,是造就自我的過程

是一絲酸楚,一陣湧上心頭的愛,一團糾結的失落感,一聲懊悔的長嘆,記憶擁有驅動我們的力量,通常在最出乎意料的時候出現。它是複雜神經運作發出的信號,是造就自我的過程:記憶過濾外在世界,提醒我們的行為並餵養我們的想像力。

 

精神病學家以全新視角,揭示複雜的人腦和記憶的運作

精神病學家暨精神科醫師薇洛妮卡・歐金,多年來觀察記憶和經驗如何交織在一起。在這趟豐富迷人的探索,她提問,為什麼記憶感覺如此真實?感覺與知覺又是如何與記憶產生關聯?為什麼地點對記憶很重要?你記得的事是「真」還是「假」?而當受到精神疾病干擾時,記憶的運作又是如何?歐金以精神疾病的混亂記憶揭示複雜的人腦,提供一種新的思考方式來理解個人經驗。

 

援引病案例、文學、哲學、電影作品及最新神經科學研究,重新定義大腦認知

作者引用病患案例的真實故事,以及文學、哲學、電影作品及童話故事對記憶的描摩。人類大腦是個極度難解的謎團,從出生、青春期、到老年各有面向,作者用最新的神經科學研究重新定義我們對大腦的認知。這本書證明了嚴重精神病患的勇氣與煎熬,揭示他們的感覺經驗如何與我們的所知所感脫節。

名人推薦

【名家推薦】

白明奇醫師、成大醫學院神經科教授、老年學研究所所長

從哲學出走的心理學,途經神經醫學、精神醫學,再到認知神經科學,人類大腦功能仍被神祕的面紗緊緊地包裹著。順著日月之梭奔走人生,逆著時光機器回到從前,看似美好的回憶,參雜不悅、悲傷的成分,部分是真的,更多卻遭變造。突兀冒出的驚恐,似曾相識的錯覺,音符觸動的酥麻,或是無緣無故的啜泣,是誰牽動了神經網路。這是一本兼具科學與文學性的好書,吸引人的故事,奇特的筆法,帶領讀者深入腦區,了解記憶,探究自我。

 

菲莉帕派瑞(Philippa Perry《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作者

讀來精采。我喜歡作者的寫作,用豐富的案例研究讓困難概念變得容易理解。心理輔導員、心理治療師、心靈導師和精神科醫生都該好好閱讀這本書。

 

羅賓墨瑞(Robin Murray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病學研究教授

一本精妙的書,歐金作為精神病學家和神經科學家,詳細說明她看到的人生百態以及學到的知識。我們會被作者優美的文字及悲天憫人的胸懷感動,以最輕鬆的態度理解大腦是如何決定我們的行為。

 

◆王浩威│作家、精神科醫師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謝伯讓│台大心理系副教授

 

【媒體讚譽】

衛報

內容生動,令人難忘,是一本引人入勝、有啟發性、有智慧且帶著悲憫情懷的書。讀者可以從本書學到許多知識,也能享受閱讀樂趣。

 

紐約時報

這是一趟對記憶、感受、大腦的漫遊,一趟河流式的探索……作者並沒有用自我詮釋或不著邊際的線索讓讀者看得眼花繚亂,而是用科學知識讓讀者眼界大開。作者信手捻來一些普通小事,卻清楚讓你看到其中費解複雜而美麗之處,就如同大腦形成的記憶。她生動地召喚出她後院裡一隻椋鳥的形象,這種文字功力會讓我今年看到的很多小說家感到羞愧。

 

觀察家Observer

回味無窮的書。人類作為記憶製造者,這本書讓你對其中的共通性有更驚人的認識,並提醒我們,我們每個人都是個人世界的獨特翻譯者。

 

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資料詳盡,思考深入。這本書涵蓋科學、哲學、醫學和文學,內容豐富,富啟發性,寫得好得讓人驚豔。

作者

薇洛妮卡‧歐金(Veronica O’Keane)

都柏林三一學院精神病學教授,也是執業精神科醫生,在該領域擁有超過30年經驗。核心興趣是人類的經驗,以及大腦從此刻到下一刻在發生的事;為了了解自己,就需要了解在大腦發生的事以及記憶如何塑造你的大腦。發表過許多研究論文,主要探討情緒障礙和孕期憂鬱症,認為精神疾病是人類醫學最後一個需要科學啟蒙的主要領域。

譯者簡介


潘昱均


美國俄亥俄大學電訊傳播系畢,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譯有《看!情緒幹的好事:哈佛精神科醫師執業40年的良心告白──接受「人生就是不公平」,自豪「不完美的我也是最好的自己」》、《恐懼的力量:為何有人捨身救人,有人惡意病態?一位心理學家探索大腦、神經和行為科學,實證揭露人性善惡真相之旅」》、《免疫解碼:免疫科學的最新發現,未來醫療的生死關鍵》、《抗癌真相:癌症代謝療法如何反轉現行療法謬誤,形塑癌症治療的未來》等。

目錄

Contents

 

前言

 

Part 1 我們如何形成記憶

1 曙光初現

2 感覺:記憶的原料

3 理解感覺

4 海馬迴的故事

5 第六感:隱藏的皮質

6 地方感

7 時間和持續感

8 壓力:回憶與「遺忘」

 

Part 2 記憶如何塑造我們

9 自覺:自傳式記憶的開始

10 生命之樹:分支和修剪

11 自我意識

12 性激素和會唱歌的鳥

13 生活中不斷變化的敘事

14 假或真

15 最古老的記憶

 

後記

參考資料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068781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2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共1 則好評)
  • 97********769 說:
    2022-05-31
    每個人都因為經歷,記憶在腦內,塑造出現在的自己,有趣的科普書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2025夏季暢銷展-共和國書籍任選兩本75折
預計 2025/09/20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