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框思維力:把OS轉成SO,不內耗不糾結,重啟人生只需改變視角
超值合購
優惠時間:2025/09/17 ~ 2025/10/31
優惠組合價:75折特價563元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時報全書系購書滿549元,金幣加碼3倍送
👉逛逛去
內容簡介
你不是沒有選擇,
只是還沒看見另一種可能。
善用8大換框心法,
鬆動卡住的信念,
重啟你的內在自由。
世界或情境也許不會立刻因為你換框而有什麼改變,
但你的世界會!
當你換一種看法,就能換一種活法。
領導力教練賴婷婷再次汲取二十多年的親身經驗,分享最有效的轉念心法。當你了解自己心理的運作框架,就能一次次撬開空間、離開原地,而大腦神經系統會記住這種處理負面念頭的路徑,接下來每一次便能比較迅速通過,使你的能量不會被不必要地消耗。
本書列出人們面對難題時的內心OS,並以「SO?所以呢?」的心法來對照,經由作者親自實證的策略,教你更有意識地選擇更有效的想法與做法,鍛鍊思維的彈性與靈敏度,使糟糕的事變得沒那麼糟糕。你不需立刻學會換框,而是可以用一次次微小但真實的行動,打造越來越自由的內在風景。
▌換框Reframing五大關鍵步驟
1. 承認框架──先意識到自己是被哪些想法或信念框住。
2. 看懂框架──深入了解這些框架運作的方式、來源及影響。
3. 重新詮釋──鬆動既有的解釋與信念,嘗試賦予事件新的意義。
4. 做出選擇──從新的視角中選擇對自己有益的解釋方式。
5. 做出行動──真正的改變來自實際行動,而非僅僅停留在認知或情緒層面。
★時間的換框──與過去和解,與未知共處
當你學會不對過去說「如果」,不對未來說「不可能」,便不會被過往的失誤困住,也無須恐懼未來的不確定性。
★空間的換框──距離代表物理上的差距,也是情感的稀釋劑
拉遠距離在某些情境中是最佳解法,你可以善用「推論階梯」:我是對的,不代表別人是錯的。懂得區分自己的思維、情緒與行為模式,就能更清晰地辨識事實與一廂情願的假設。
★角度的換框──角度改變,意義跟著翻轉,情緒便能轉移
當我們從不同的立場、功能、定義、方向來看待同一件事,就可能引發不同的詮釋與行動抉擇。有時只需一句話或一個提問,就能讓人從受害者轉為行動者。
★視覺的換框──面子與裡子並不互斥,而是可以相輔相成的雙引擎
透過改變視覺切角,讓眼睛帶領大腦重新看見。你無須變成全新版本,只要讓他人或世界換個角度看你,便足以讓理解與創造有機會進場。
★系統的換框──靠意志力會累,靠系統力才會穩
我們都崇尚英雄,但英雄畢竟難求,而系統是可以打造的,組織的責任便是打造一套「能讓普通人做出優秀的事」的系統。看得到現象的人很多,但唯有看得懂系統的人,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只是還沒看見另一種可能。
善用8大換框心法,
鬆動卡住的信念,
重啟你的內在自由。
世界或情境也許不會立刻因為你換框而有什麼改變,
但你的世界會!
當你換一種看法,就能換一種活法。
領導力教練賴婷婷再次汲取二十多年的親身經驗,分享最有效的轉念心法。當你了解自己心理的運作框架,就能一次次撬開空間、離開原地,而大腦神經系統會記住這種處理負面念頭的路徑,接下來每一次便能比較迅速通過,使你的能量不會被不必要地消耗。
本書列出人們面對難題時的內心OS,並以「SO?所以呢?」的心法來對照,經由作者親自實證的策略,教你更有意識地選擇更有效的想法與做法,鍛鍊思維的彈性與靈敏度,使糟糕的事變得沒那麼糟糕。你不需立刻學會換框,而是可以用一次次微小但真實的行動,打造越來越自由的內在風景。
▌換框Reframing五大關鍵步驟
1. 承認框架──先意識到自己是被哪些想法或信念框住。
2. 看懂框架──深入了解這些框架運作的方式、來源及影響。
3. 重新詮釋──鬆動既有的解釋與信念,嘗試賦予事件新的意義。
4. 做出選擇──從新的視角中選擇對自己有益的解釋方式。
5. 做出行動──真正的改變來自實際行動,而非僅僅停留在認知或情緒層面。
★時間的換框──與過去和解,與未知共處
當你學會不對過去說「如果」,不對未來說「不可能」,便不會被過往的失誤困住,也無須恐懼未來的不確定性。
★空間的換框──距離代表物理上的差距,也是情感的稀釋劑
拉遠距離在某些情境中是最佳解法,你可以善用「推論階梯」:我是對的,不代表別人是錯的。懂得區分自己的思維、情緒與行為模式,就能更清晰地辨識事實與一廂情願的假設。
★角度的換框──角度改變,意義跟著翻轉,情緒便能轉移
當我們從不同的立場、功能、定義、方向來看待同一件事,就可能引發不同的詮釋與行動抉擇。有時只需一句話或一個提問,就能讓人從受害者轉為行動者。
★視覺的換框──面子與裡子並不互斥,而是可以相輔相成的雙引擎
透過改變視覺切角,讓眼睛帶領大腦重新看見。你無須變成全新版本,只要讓他人或世界換個角度看你,便足以讓理解與創造有機會進場。
★系統的換框──靠意志力會累,靠系統力才會穩
我們都崇尚英雄,但英雄畢竟難求,而系統是可以打造的,組織的責任便是打造一套「能讓普通人做出優秀的事」的系統。看得到現象的人很多,但唯有看得懂系統的人,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名人推薦
瓦基|「閱讀前哨站」站長
江前緯|Hahow好學校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李宗蓓|前親子天下主編
吳佳駿|iCHEF共同創辦人
林立昀|快點行銷共同創辦人
林宗憲|搖滾爺奶創辦人
郭佑|鮮乳坊共同創辦人
張琇茹|吐司利亞餐飲集團執行長
賈子宸|賈以食日創辦人
謝文憲|企業講師、職場作家
(以上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各界讚譽
「換一副眼鏡,就能換一個世界,這是Tracy帶給我和Hahow最大的啟發。這不只是知識的堆疊,而是她多年來在實戰中陪伴創業者、領導者所累積的智慧。」
──江前緯/Hahow好學校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在這本書中被某個方法或故事觸動,進而看到困住自己的是什麼。這就是改變的開始。」
──李宗蓓/前親子天下主編
「當我們陷在單一框架裡,很容易只看到限制;但如果換個角度,困境反而能成為成長的起點。當你願意嘗試換一個框架,人生真的能打開新的出口。」
──吳佳駿/iCHEF共同創辦人
「我真心推薦這本書,不論你是創業者、領導者,或只是在人生某個階段感到卡住的人,都能從中找到新的可能。因為每一次換框,人生就多了一種新的活法。」
──林立昀/快點行銷共同創辦人
「本書不是教我們破壞框架,而是邀我們與框共舞──承認、看懂、詮釋、選擇、行動──每一步都是一次心靈的重構,一場與自己和解的藝術展演。」
──林宗憲/搖滾爺奶創辦人
「本書不是高深難懂的理論,而是可以帶進日常的實踐。換框思考會成為新世代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只要能換框,我們就有選擇;只要有選擇,我們就還有力量。」
──郭佑/鮮乳坊共同創辦人
「Tracy透過八種具體的換框方式,把『看見不同』變成可以實際操作的能力。而這也是我一路以來最深刻的體悟:領導他人之前,必須先能領導自己。」
──張琇茹/吐司利亞餐飲集團執行長
「對於正陷在壓力、焦慮或糾結中的你,這不是一本告訴你該怎麼『更努力』的書,而是給你另一個視角去換位思考,讓我們都能看見,路其實一直都在。」
──賈子宸/賈以食日創辦人
「透過轉念,找到新的可能,從OS變成SO,擺脫內耗,終結悲情,尋找更好自己的八個換框心法,人生一定能有更好的活法。」
──謝文憲/企業講師、職場作家
江前緯|Hahow好學校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李宗蓓|前親子天下主編
吳佳駿|iCHEF共同創辦人
林立昀|快點行銷共同創辦人
林宗憲|搖滾爺奶創辦人
郭佑|鮮乳坊共同創辦人
張琇茹|吐司利亞餐飲集團執行長
賈子宸|賈以食日創辦人
謝文憲|企業講師、職場作家
(以上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各界讚譽
「換一副眼鏡,就能換一個世界,這是Tracy帶給我和Hahow最大的啟發。這不只是知識的堆疊,而是她多年來在實戰中陪伴創業者、領導者所累積的智慧。」
──江前緯/Hahow好學校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在這本書中被某個方法或故事觸動,進而看到困住自己的是什麼。這就是改變的開始。」
──李宗蓓/前親子天下主編
「當我們陷在單一框架裡,很容易只看到限制;但如果換個角度,困境反而能成為成長的起點。當你願意嘗試換一個框架,人生真的能打開新的出口。」
──吳佳駿/iCHEF共同創辦人
「我真心推薦這本書,不論你是創業者、領導者,或只是在人生某個階段感到卡住的人,都能從中找到新的可能。因為每一次換框,人生就多了一種新的活法。」
──林立昀/快點行銷共同創辦人
「本書不是教我們破壞框架,而是邀我們與框共舞──承認、看懂、詮釋、選擇、行動──每一步都是一次心靈的重構,一場與自己和解的藝術展演。」
──林宗憲/搖滾爺奶創辦人
「本書不是高深難懂的理論,而是可以帶進日常的實踐。換框思考會成為新世代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只要能換框,我們就有選擇;只要有選擇,我們就還有力量。」
──郭佑/鮮乳坊共同創辦人
「Tracy透過八種具體的換框方式,把『看見不同』變成可以實際操作的能力。而這也是我一路以來最深刻的體悟:領導他人之前,必須先能領導自己。」
──張琇茹/吐司利亞餐飲集團執行長
「對於正陷在壓力、焦慮或糾結中的你,這不是一本告訴你該怎麼『更努力』的書,而是給你另一個視角去換位思考,讓我們都能看見,路其實一直都在。」
──賈子宸/賈以食日創辦人
「透過轉念,找到新的可能,從OS變成SO,擺脫內耗,終結悲情,尋找更好自己的八個換框心法,人生一定能有更好的活法。」
──謝文憲/企業講師、職場作家
目錄
各界盛讚
自序/轉念很難,但很難不代表做不到
前言/什麼是換框思維力
Chapter 1 時間換框法
1. OS:這種鬼打牆的心累,究竟還要撐多久?
SO:人生不需要只靠現在的自己硬撐,而是能與未來的自己聯手創造。
2. OS:我再也不想被時間追著跑了!
SO:我不是時間的奴隸,我是自己人生節奏的主導者!
3. OS:看起來都是小事,但我就是過不去!
SO:不被過往牽制、不為未來焦慮,只專注於眼前的每一步。
4. OS:我這輩子是不是就只能這樣了?
SO:真正有力量的人,懂得與過去和解,與未知共處。
Chapter 2 空間換框法
1. OS:我到底還要給他多少次機會?
SO:與其困在迴圈裡,不如退後一步,騰出看見可能性的空間!
2. OS:我還不夠努力嗎?
SO:找到剛剛好的距離感,才有長出彈性的餘裕。
3. OS:我是邊緣人嗎?為何他們連抱怨都沒找我?
SO:真正接住我的,可以是我自己。
4. OS:老闆雙標,人一直走,這環境根本有毒!
SO:我是對的,不代表別人就是錯的。
Chapter 3 角色換框法
1. OS:為什麼這樣的花蝴蝶可以坐領高薪?
SO:我總不能自己不愛熱鬧,又看不慣別人風光。
2. OS:不做不放心,做了不開心,我真是自找麻煩。
SO:我可以扛,但不需假裝自己什麼都會或根本不累!
3. OS:上面簡單一句話,下面對我撂狠話,就我裡外不是人!
OS:能翻譯兩種語言的人,才有機會影響兩邊的世界。
4. OS:他就不能明白我的用心嗎?
SO:希望人們跟我一起拚,得先知道他們為什麼而拚。
Chapter 4 角度換框法
1. OS:這一點都不公平!
SO:如果這是活出我想要的人生的代價,好吧,我願意。
2. OS:做好這件事有這麼難嗎?
SO:卡住的地方,就是突破的破口。
3. OS:路是人選的,但我有得選嗎?
SO:角度改變,意義跟著翻轉,情緒也就能轉移。
4. OS:別跟我談什麼成長和蛻變,我只知道我快爆炸了!
SO:誰不是邊笑、邊哭、邊罵命運、邊前進,這就是活著。
Chapter 5 視覺換框法
1. OS:每天日子都像複製貼上,了無新意!
SO:改變視角,才能讓理解與轉機有機會進場。
2. OS:我忙到快往生,你還在提字級與色號?
SO:面子與裡子不是互斥的關係,而是能相輔相成的雙引擎。
3. OS:這世界病了,只看表象、不看本質。
SO:外表贏得機會,內在留下實力,都可以為自己創造未來。
4. OS:說我想太多,是因為你沒有活在我的世界!
SO:世界不需改變,我改變看世界的視角即可。
Chapter 6 系統換框法
1. OS:並非我不努力,是系統爛到爆!
SO:現象讓人焦慮,系統讓人清醒。
2. OS:我真不知道我錯在哪兒?
SO:靠意志力會累,靠系統力才會穩。
3. OS:挑戰現況?我又不是傻子或菜鳥!
SO:懂遊戲規則,不代表必須被規則困住。
4. OS:每件事都在火燒屁股,究竟要逼死誰?
SO:原來不需要重來,只要重設即可。
Chapter 7 範疇換框法
1. OS:部屬問我未來在哪,老闆問我數字在哪,那我在哪兒?
SO:原來不是老闆不講人話,是我還不懂得那個語言。
2. OS:有本事你自己來做!
SO:平行時空不可恥,試圖理解就是真勇氣。
3. OS:這些小事根本不重要,沒人看見,也沒人記得!
SO:別小看每一次的認真,它們會在未來為你說話。
4. OS:當不了英雄,就只能被當狗熊對待嗎?
SO:並不是要對誰說「不」,而是知道什麼是自己的「是」。
Chapter 8 極度情境換框法
1. OS:我投降,沒招了!
SO:以為沒有選擇的時候,才明白自己真正的選擇。
2. OS:每個人都覺得我可靠,只有我知道自己多想逃!
SO:承認這次或現在沒有解法,其實可能就是解法。
3. OS:究竟還要情緒勒索我多久?
SO:當邏輯與常規不再堪用,變得瘋狂也許才能撞出解法。
4. OS:演得太好、太久,我都忘了自己是誰!
SO:人生最大的自由,從來不是沒有限制,而是為自己的選擇全力以赴。
致謝
附錄 換框力練習卡
自序/轉念很難,但很難不代表做不到
前言/什麼是換框思維力
Chapter 1 時間換框法
1. OS:這種鬼打牆的心累,究竟還要撐多久?
SO:人生不需要只靠現在的自己硬撐,而是能與未來的自己聯手創造。
2. OS:我再也不想被時間追著跑了!
SO:我不是時間的奴隸,我是自己人生節奏的主導者!
3. OS:看起來都是小事,但我就是過不去!
SO:不被過往牽制、不為未來焦慮,只專注於眼前的每一步。
4. OS:我這輩子是不是就只能這樣了?
SO:真正有力量的人,懂得與過去和解,與未知共處。
Chapter 2 空間換框法
1. OS:我到底還要給他多少次機會?
SO:與其困在迴圈裡,不如退後一步,騰出看見可能性的空間!
2. OS:我還不夠努力嗎?
SO:找到剛剛好的距離感,才有長出彈性的餘裕。
3. OS:我是邊緣人嗎?為何他們連抱怨都沒找我?
SO:真正接住我的,可以是我自己。
4. OS:老闆雙標,人一直走,這環境根本有毒!
SO:我是對的,不代表別人就是錯的。
Chapter 3 角色換框法
1. OS:為什麼這樣的花蝴蝶可以坐領高薪?
SO:我總不能自己不愛熱鬧,又看不慣別人風光。
2. OS:不做不放心,做了不開心,我真是自找麻煩。
SO:我可以扛,但不需假裝自己什麼都會或根本不累!
3. OS:上面簡單一句話,下面對我撂狠話,就我裡外不是人!
OS:能翻譯兩種語言的人,才有機會影響兩邊的世界。
4. OS:他就不能明白我的用心嗎?
SO:希望人們跟我一起拚,得先知道他們為什麼而拚。
Chapter 4 角度換框法
1. OS:這一點都不公平!
SO:如果這是活出我想要的人生的代價,好吧,我願意。
2. OS:做好這件事有這麼難嗎?
SO:卡住的地方,就是突破的破口。
3. OS:路是人選的,但我有得選嗎?
SO:角度改變,意義跟著翻轉,情緒也就能轉移。
4. OS:別跟我談什麼成長和蛻變,我只知道我快爆炸了!
SO:誰不是邊笑、邊哭、邊罵命運、邊前進,這就是活著。
Chapter 5 視覺換框法
1. OS:每天日子都像複製貼上,了無新意!
SO:改變視角,才能讓理解與轉機有機會進場。
2. OS:我忙到快往生,你還在提字級與色號?
SO:面子與裡子不是互斥的關係,而是能相輔相成的雙引擎。
3. OS:這世界病了,只看表象、不看本質。
SO:外表贏得機會,內在留下實力,都可以為自己創造未來。
4. OS:說我想太多,是因為你沒有活在我的世界!
SO:世界不需改變,我改變看世界的視角即可。
Chapter 6 系統換框法
1. OS:並非我不努力,是系統爛到爆!
SO:現象讓人焦慮,系統讓人清醒。
2. OS:我真不知道我錯在哪兒?
SO:靠意志力會累,靠系統力才會穩。
3. OS:挑戰現況?我又不是傻子或菜鳥!
SO:懂遊戲規則,不代表必須被規則困住。
4. OS:每件事都在火燒屁股,究竟要逼死誰?
SO:原來不需要重來,只要重設即可。
Chapter 7 範疇換框法
1. OS:部屬問我未來在哪,老闆問我數字在哪,那我在哪兒?
SO:原來不是老闆不講人話,是我還不懂得那個語言。
2. OS:有本事你自己來做!
SO:平行時空不可恥,試圖理解就是真勇氣。
3. OS:這些小事根本不重要,沒人看見,也沒人記得!
SO:別小看每一次的認真,它們會在未來為你說話。
4. OS:當不了英雄,就只能被當狗熊對待嗎?
SO:並不是要對誰說「不」,而是知道什麼是自己的「是」。
Chapter 8 極度情境換框法
1. OS:我投降,沒招了!
SO:以為沒有選擇的時候,才明白自己真正的選擇。
2. OS:每個人都覺得我可靠,只有我知道自己多想逃!
SO:承認這次或現在沒有解法,其實可能就是解法。
3. OS:究竟還要情緒勒索我多久?
SO:當邏輯與常規不再堪用,變得瘋狂也許才能撞出解法。
4. OS:演得太好、太久,我都忘了自己是誰!
SO:人生最大的自由,從來不是沒有限制,而是為自己的選擇全力以赴。
致謝
附錄 換框力練習卡
試閱
前言/什麼是換框思維力
同樣的一句話「你怎麼還沒完成?」,若你的框架是「老闆在關心我」,你會覺得他在提醒你,或者詢問你是否需要協助。若你的框架是「老闆不信任我」,你會覺得他在質疑你,而這可能會啟動你的防禦機制。
框架就像是一副無形的眼鏡,決定你看見的東西與詮釋的角度,並以你幾乎感覺不到的速度與威力,影響著你大大小小的反應與決策。
舉個生活中的例子,週末開車出門時,最痛苦的莫過於找停車位。試想當你好不容易在繞了三圈後看到空位,正準備倒車停入的時候,一輛車突然從側邊切入、停妥停穩,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X,趕著去投胎嗎?」
我來拆解一下這種直覺冒出來的咒念背後隱含的底層框架:
o你的行為:咒罵、朝他按兩聲喇叭(必須讓他知道你的不高興)。
o你的感受:憤怒、焦躁、煩悶。
o你的觀點:先來後到是公平的,先看到等於先擁有權利;所有人都應該遵守規矩。
o你的需求:被尊重。
在你心中,這個世界的運作就應該是如此,這不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嗎?你是那麼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樣的期待值沒有什麼可挑剔的。
現在,變因來了,若對方急急忙忙地小跑步到你的車窗前說:「不好意思,我的老婆快要生了,我得衝去找她!」我相信很多人會瞬間消氣……幾秒鐘之前,這個插隊停車的傢伙還是個沒家教、沒禮貌的爛人,現在突然變成一個被愛心泡泡所包圍、開心或擔心到不知所措的新手父親。
你底層框架可能出現的變化是:
o你的需求:被告知。
o你的觀點:車位誠可貴,生命價更高!有些事情比公平更重要,需求是有等級差別的。
o你的感受:同理、釋懷(原來他不是衝著你來的)。
o你的行為:馬上說「沒關係,你快去」,甚至加上一句:「恭喜你啊!」然後不帶任何負面情緒地繼續找下一個車位。
這就是底層框架能夠影響我們的程度。壞消息是,框架能夠迅雷不及掩耳地影響我們;好消息是,我們也能迅雷不及掩耳地轉換框架。
火星爺爺是一位演講家,致力於創新思維與說故事的培訓,他八個月大的時候得了小兒麻痺,七歲前不會走路。我看完他的TED演講「別只看『沒有』,向你的困境借東西」之後感動到不行,他真是個貨真價實的換框實踐者。
他說:「我雖然沒有你方便,可是你的天使沒有我這麼多。」他的行李總是有人幫他拿,下雨總是有人幫他撐傘,甚至有一次他要搭小飛機,他看著那幾階台階,心想他完全上不去,然後,突然間有一個大哥在他面前蹲下來說:「趴上來,我揹你!」他說他的天使多到我們難以想像!
他說,他雖然沒有我們方便,但他橫渡日月潭兩次,經常出國自助旅行,拍過微電影,還演過周華健的〈有故事的人〉的MV,你去KTV點這首歌,會看見他出現十五秒!
他說,想跟別人不一樣,要懂得跟「沒有」借東西。「沒有」不是限制,「沒有」是一份禮物。他說:「我沒有你方便的這件事情,完全阻止不了我豐盛。」
他也說:「如果你繼承了一個果園,恭喜你,你馬上有現成的水果可以吃。但如果你繼承的是個荒地,我也要恭喜你,因為你可能會擁有讓荒地長出果實的能力。」
他除了坦然面對自己的小兒麻痺,還很有幽默感,而且他懂得以自己的不一樣,為自己創造不一樣的際遇,我真心欽佩他的人生態度與智慧。
我整個人生都被變動與挑戰所圍繞,以前曾以為是偶然,但後來覺得是我的「不怕麻煩性格」所造成的必然,因為我對於解鎖一件又一件沒做過的事情和難關上癮,好勝心與好奇心促使我一直東撞撞西碰碰,試圖在有限資源之中變出把戲來,而「轉念」就是我屢試不爽的那一個把戲。現在回想起來,已經難以追溯「轉念」之於我的人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存在,但我扎扎實實地依賴著這項能力,創造出我的過去與現在,而我相信隨著轉念功力的提升,也會持續正面影響我的未來。
我在很多場合分享過轉念的神奇之處,但許多人還是難以掌握,所以我想在此詳細說明我對轉念的理解與體會。我認為換框是一項實務工具,有助我們轉念。我的定義是:「換框力是能夠基於目的與情境,更有意識地選擇較有效的想法與做法的思考彈性與靈活度,是一項動態調整過程,而非一次性的解方。」用更直白的一句話來解釋:「換框就是擁有將糟糕事情變得沒那麼糟糕的魔法。」
換框,是基於目的與情境,有意識地改變我們對一個事件、情境或行為的詮釋框架,進而改變我們的感受與行為反應,使我們的認知系統有機會儲存不同的經驗值。首先說明所謂的「目的」,事實上,如果你沒有一定要創造或完成什麼,你的確可以不用改變。你會為了一個路人甲改變想法或做法嗎?不可能。你會糾結,通常是因為你必須或想要跟某個人或某群人共同做到一些事。讓目的成為你的導航指標,有時錯過了該轉彎的路口也沒關係,導航系統仍會依據你要前往的地方,再找出另一條路。當目的足夠清晰,辦法總比困難多。
再來說明所謂的「情境」,我有很長一段時間,對於自己能夠理智地「對事不對人」感到自豪。將事實、數字、手上的資源攤出來,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內心的小劇場就留給自己夜深人靜的時刻。我這樣要求自己,當然也會這樣期待別人,所以我對於總是將情緒放進對話中的人感到不可思議、甚至不耐煩。但是,人不可能沒有感受,當我開始當教練後,看到那些身經百戰的人像我過去一樣驕傲地說:「我不是不跟你分享,但我真的沒感覺。」或是疑惑地問:「不帶情緒不是一種專業的展現嗎?我這樣想是錯的嗎?」我就會感到一絲絲難過,過去我或我們也許因為做了這樣的選擇而得到很多,但其實也錯過很多。漠視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我們對自己的感受將不再敏感,也很有可能因此不夠在乎他人的感受,進而拉開與他人之間的距離。所以,要有意識地看著你眼前這個人:他或她此時的狀態如何?你是否真正清楚對方要表達什麼?
我認為,比起沉浸於深度思考與剖析,動態實踐更為重要。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行動來理解與調整,逐步發現轉念原來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就會更願意相信改變是有可能的。人生的黑白與彩色,其實就是一念之間的選擇。
想要學會換框,以下是關鍵的五個步驟:
一、承認框架存在。
二、看懂框架。
三、願意重新詮釋。
四、做出選擇。
五、做出行動。
同樣的一句話「你怎麼還沒完成?」,若你的框架是「老闆在關心我」,你會覺得他在提醒你,或者詢問你是否需要協助。若你的框架是「老闆不信任我」,你會覺得他在質疑你,而這可能會啟動你的防禦機制。
框架就像是一副無形的眼鏡,決定你看見的東西與詮釋的角度,並以你幾乎感覺不到的速度與威力,影響著你大大小小的反應與決策。
舉個生活中的例子,週末開車出門時,最痛苦的莫過於找停車位。試想當你好不容易在繞了三圈後看到空位,正準備倒車停入的時候,一輛車突然從側邊切入、停妥停穩,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X,趕著去投胎嗎?」
我來拆解一下這種直覺冒出來的咒念背後隱含的底層框架:
o你的行為:咒罵、朝他按兩聲喇叭(必須讓他知道你的不高興)。
o你的感受:憤怒、焦躁、煩悶。
o你的觀點:先來後到是公平的,先看到等於先擁有權利;所有人都應該遵守規矩。
o你的需求:被尊重。
在你心中,這個世界的運作就應該是如此,這不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嗎?你是那麼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樣的期待值沒有什麼可挑剔的。
現在,變因來了,若對方急急忙忙地小跑步到你的車窗前說:「不好意思,我的老婆快要生了,我得衝去找她!」我相信很多人會瞬間消氣……幾秒鐘之前,這個插隊停車的傢伙還是個沒家教、沒禮貌的爛人,現在突然變成一個被愛心泡泡所包圍、開心或擔心到不知所措的新手父親。
你底層框架可能出現的變化是:
o你的需求:被告知。
o你的觀點:車位誠可貴,生命價更高!有些事情比公平更重要,需求是有等級差別的。
o你的感受:同理、釋懷(原來他不是衝著你來的)。
o你的行為:馬上說「沒關係,你快去」,甚至加上一句:「恭喜你啊!」然後不帶任何負面情緒地繼續找下一個車位。
這就是底層框架能夠影響我們的程度。壞消息是,框架能夠迅雷不及掩耳地影響我們;好消息是,我們也能迅雷不及掩耳地轉換框架。
火星爺爺是一位演講家,致力於創新思維與說故事的培訓,他八個月大的時候得了小兒麻痺,七歲前不會走路。我看完他的TED演講「別只看『沒有』,向你的困境借東西」之後感動到不行,他真是個貨真價實的換框實踐者。
他說:「我雖然沒有你方便,可是你的天使沒有我這麼多。」他的行李總是有人幫他拿,下雨總是有人幫他撐傘,甚至有一次他要搭小飛機,他看著那幾階台階,心想他完全上不去,然後,突然間有一個大哥在他面前蹲下來說:「趴上來,我揹你!」他說他的天使多到我們難以想像!
他說,他雖然沒有我們方便,但他橫渡日月潭兩次,經常出國自助旅行,拍過微電影,還演過周華健的〈有故事的人〉的MV,你去KTV點這首歌,會看見他出現十五秒!
他說,想跟別人不一樣,要懂得跟「沒有」借東西。「沒有」不是限制,「沒有」是一份禮物。他說:「我沒有你方便的這件事情,完全阻止不了我豐盛。」
他也說:「如果你繼承了一個果園,恭喜你,你馬上有現成的水果可以吃。但如果你繼承的是個荒地,我也要恭喜你,因為你可能會擁有讓荒地長出果實的能力。」
他除了坦然面對自己的小兒麻痺,還很有幽默感,而且他懂得以自己的不一樣,為自己創造不一樣的際遇,我真心欽佩他的人生態度與智慧。
我整個人生都被變動與挑戰所圍繞,以前曾以為是偶然,但後來覺得是我的「不怕麻煩性格」所造成的必然,因為我對於解鎖一件又一件沒做過的事情和難關上癮,好勝心與好奇心促使我一直東撞撞西碰碰,試圖在有限資源之中變出把戲來,而「轉念」就是我屢試不爽的那一個把戲。現在回想起來,已經難以追溯「轉念」之於我的人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存在,但我扎扎實實地依賴著這項能力,創造出我的過去與現在,而我相信隨著轉念功力的提升,也會持續正面影響我的未來。
我在很多場合分享過轉念的神奇之處,但許多人還是難以掌握,所以我想在此詳細說明我對轉念的理解與體會。我認為換框是一項實務工具,有助我們轉念。我的定義是:「換框力是能夠基於目的與情境,更有意識地選擇較有效的想法與做法的思考彈性與靈活度,是一項動態調整過程,而非一次性的解方。」用更直白的一句話來解釋:「換框就是擁有將糟糕事情變得沒那麼糟糕的魔法。」
換框,是基於目的與情境,有意識地改變我們對一個事件、情境或行為的詮釋框架,進而改變我們的感受與行為反應,使我們的認知系統有機會儲存不同的經驗值。首先說明所謂的「目的」,事實上,如果你沒有一定要創造或完成什麼,你的確可以不用改變。你會為了一個路人甲改變想法或做法嗎?不可能。你會糾結,通常是因為你必須或想要跟某個人或某群人共同做到一些事。讓目的成為你的導航指標,有時錯過了該轉彎的路口也沒關係,導航系統仍會依據你要前往的地方,再找出另一條路。當目的足夠清晰,辦法總比困難多。
再來說明所謂的「情境」,我有很長一段時間,對於自己能夠理智地「對事不對人」感到自豪。將事實、數字、手上的資源攤出來,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內心的小劇場就留給自己夜深人靜的時刻。我這樣要求自己,當然也會這樣期待別人,所以我對於總是將情緒放進對話中的人感到不可思議、甚至不耐煩。但是,人不可能沒有感受,當我開始當教練後,看到那些身經百戰的人像我過去一樣驕傲地說:「我不是不跟你分享,但我真的沒感覺。」或是疑惑地問:「不帶情緒不是一種專業的展現嗎?我這樣想是錯的嗎?」我就會感到一絲絲難過,過去我或我們也許因為做了這樣的選擇而得到很多,但其實也錯過很多。漠視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我們對自己的感受將不再敏感,也很有可能因此不夠在乎他人的感受,進而拉開與他人之間的距離。所以,要有意識地看著你眼前這個人:他或她此時的狀態如何?你是否真正清楚對方要表達什麼?
我認為,比起沉浸於深度思考與剖析,動態實踐更為重要。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行動來理解與調整,逐步發現轉念原來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就會更願意相信改變是有可能的。人生的黑白與彩色,其實就是一念之間的選擇。
想要學會換框,以下是關鍵的五個步驟:
一、承認框架存在。
二、看懂框架。
三、願意重新詮釋。
四、做出選擇。
五、做出行動。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