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沒有難談的事:哈佛法學院教你如何開口,解決切身的大小事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第五項修練》作者彼得‧聖吉說:「永遠不與其他人共事的人,就不用讀這本書。」
大千綜合醫院南勢分院院長馬大元說:「本書可做為解決人生難題的金鑰!」
丹尼爾‧高爾曼,《專注的力量》作者丹尼爾‧高爾曼說:「人生最困難的時刻,最需要本書的情緒智慧。」
本書曾經用在以下場合……
●巴勒斯坦教育家用本書阿拉伯文版本,設計溝通課程。
●以色列人用希伯來文版本,解決外部及內部衝突。
●中非洲蒲隆地歷經種族屠殺,採用法文版為年輕下一代制訂解決衝突的專案。
●國際太空站備有本書25種語言版--上面空間小,易生衝突。
●北海鑽油設備操作者、阿拉斯加北坡因紐特族人、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領袖、波士頓地區性侵害危機中心諮商專家、聯合國愛滋病防治總部專員……都曾接受本書內容的訓練。
●白宮內閣改組時,1,600多位重要的政治任命人選必讀此書。
你是否曾經必須:處理績效不良的員工、向愛慕的人表白、為了錢與教養的方式和配偶爭執、面對奧客、要求加薪、告訴鄰居他們太吵了、沒有發票卻想退貨……
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困難的溝通情境,也是我們非常在意、又很難說出口的事。
本書就是要幫你解決這些問題。
◆如何辨識出對話中的三種基本結構
◆如何解讀對方有說出來、沒說出來的話
◆如何提出重要的議題,又不會導致對方的防衛心態
◆如何管理你自己和對方的的強烈情緒
◆如何邀請對方放下情緒,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前進
本書作者曾參與伊朗人質危機談判規劃,率領哈佛談判中心成員,經過15年潛心研究,數以千計的專業諮詢,加入日常生活的豐富案例,協助讀者鍛鍊出屬於自己的、有效又有用的強大溝通技能。
【盛讚推薦】
巴毛,部落客
吳娟瑜,溝通專家
馬大元,大千綜合醫院南勢分院院長
陳其華,謀略大大創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顧問
許皓宜,心理諮商師
戚樹誠,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黃日燦,哈佛法學博士、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黑幼龍,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
游梓翔,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教授
黃越綏,財團法人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楊俐容,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趙雅麗,前公廣集團董事長、台灣第一位口語傳播博士
謝文憲,兩岸知名企管講師、商周專欄作家(按筆畫)
本書告訴你
◆採用「同時我的立場…」的句構來清楚表達
◆只說事實,不要論斷
◆「我覺得」這三個字可降低對方的防衛心
◆談不下去時,先暫停一下
◆有時候,用行動取代對話
◆對話提問祕技:用「請整理你的房間」來取代「你什麼時候才要整理你房間?」
◆碰到惡意的言詞攻擊時,如何維持情緒的平衡
目錄
新版序
寫在前面
前言
第一章 「高難度對話」的三種基本類型
第二章 別爭對錯,先瞭解彼此的故事
第三章 不要假設對方是故意的:將「意圖」與「造成的衝擊」區隔開來
第四章 別再指責:找出原因來
第五章 控制情緒,否則會被情緒控制
第六章 確立自我認知:你最在乎什麼?
第七章 你要什麼?何時談?何時放下?
第八章 對話的開始:從第三方的故事出發
第九章 學習型的談話:聆聽的技巧
第十章 表達:清楚、有力的為自己說話
第十一章 解決問題:由你主動開始
第十二章 5個步驟全面運用對話技巧
關於高難度對話的十個問題
試閱
在研究了數千次不同的談話之後,我們發現,所有的人類對話都有一個基本結構。在每一種類型中,我們都會犯特定的錯誤,這些錯誤又會扭曲我們的想法和感受,進而讓我們陷入困境。唯有瞭解這個基本結構,我們才能提升處理高難度對話的能力
1.「談事實」
大部分的高難度對話裡,對話雙方對於已發生的事實或可能發生的事實,都有不同的看法:誰說了什麼?誰做了什麼?誰對誰錯?誰的意思是什麼?誰該負責?
2. 「談情緒」
每一個高難度對話也都在探詢以及答覆個人的內心感受。我的感受合理嗎?適當嗎?該正視它還是忽略它?該拿上檯面講清楚,還是放在心裡想?我應該如何處理對方的情緒?如果對方生氣了或受傷了,又該怎麼辦?有時雖然沒有直接說到這些情緒,但情緒在對話中卻處處可見。
3. 「談尊嚴」
這是我們每一個人內心的自我交談,不斷思索眼前的情況對我是什麼意義:是否代表我能力不夠?我是好人還是爛人?我值不值得被愛?眼前的情況,對我的自尊、形象、前途、利益有什麼影響?
當然,要同時做好這三種談話並不容易,但若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盲目的面對一場高難度對話,後果會更嚴重。「談事實」:事情的始末
在所有的高難度對話裡,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談「事實」:誰對誰錯、誰該負責等等。而且,針對這些是,我們會做出錯得離譜的三種假設:
1. 假設真相
在談話中,一般人往往堅信「我沒錯,都是你不對!」但這麼簡單的假設卻常會帶來無盡的麻煩。
想想,你自己究竟是對在哪裡?我沒錯,都是你車開得太快了!我沒錯,都是你沒有給年輕人做好榜樣!我沒錯,你的謝師宴致詞太不得體了!我沒錯,病人在那麼大的手術後應該有更細心的照顧!我沒錯,本來就應該給我加薪!我沒錯,簡介做得已經夠好了!我沒錯的事情,簡直多到數也數不清。
問題的關鍵在於:我有錯。
怎可能?
在「談事實」的對話裡,對話的目的不應侷限於證明自己沒有錯,反而在於去瞭解雙方的感受、詮釋與價值觀。這樣可以讓我們不再只是傳遞訊息而已,更能夠提出問題,探究每個人對於事情的理解是什麼。然後,我們可以把我們的觀點提出來,並告訴對方,這些是我們的感受、詮釋及價值觀,而不是拘泥於「事實真相」的爭執。
2. 猜測意圖
在「談事實」的對話類型中,第二個錯誤是對於意圖的誤解:你吼我是因為故意要給我難堪?你吼我是想強調你的論點?你扔了我的香菸,是想控制我的行為?還是想幫我戒菸?你認定對方的意圖之後,就會影響到你對他的評價,最終也就影響到你們之間的談話。
我們在判斷別人意圖的時候所犯的錯誤非常簡單,但卻十分嚴重:我們常常自以為知道對方的意圖(其實我們並不知道),而更糟糕的是,當我們不清楚對方的意圖時,我們往往傾向認定對方不懷好意。
進行高難度對話的時候,彼此對於他方意圖的判斷十分重要,因此,毫無依據即驟下斷論是很危險的。
3. 追究責任
我們在「談事實」這類對話中所犯的第三個錯誤,就是過度追究責任。例如,當公司掉了大客戶的時候,一定很快就展開無情的批鬥大會。但是,只要確知自己不用負責,便沒有人會真正關心「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但是,如果一直卡在「究竟是誰犯了錯」這件事上,只會橫生歧見,被指責的人也會一直否認,卻無法增加彼此的瞭解(這點和一味強調找出真相是一樣的)。
光談犯錯會讓人擔心受到懲罰,然後整個對話就會卡在「有錯還是沒錯」的主題上打轉。沒有人願意被指控,尤其是不公平的指控,因此,他們會將全部的心力都用在自我防衛之上。
唯有去瞭解「背後到底有哪些原因一起造成了現在的結果」(也就是去瞭解『原因系統』,contribution system),才能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也才修正問題。「談情緒」:如何處理自己的感受?
1. 情緒是一定要處理的
高難度對話不但與情緒有關,而且根本就是情緒的問題。情緒是衝突的主要因素。假若你在處理高難度對話的同時,又想要避開情緒問題,就很像看歌劇卻沒有音樂一樣,雖然你還是可以瞭解劇情,但卻抓不住重點。
短期來看,進行高難度對話的時候如果避開情緒的部分,或許可以節省時間並降低焦慮。但是問題的根本還在:既然情緒才是關鍵,如果避開而不處理情緒,那麼幹嘛一開始要談?
2. 「談情緒」的能力要培養
身為人類,我們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要瞭解情緒、談論情緒、管理情緒。雖然處理情緒很難,而且還有風險,但大多數人在「談情緒」的對話技巧上,都有進步的空間。或許你不太相信,可是「談情緒」的技巧真的是可以練出來的。
「談尊嚴」:這句話和我有什麼關係?
1. 自我形象才是問題
在這三種談話中,「談尊嚴」類型的對話可能是最微妙、最困難的一種,卻可以幫助我們控制焦慮,並提升另外兩種談話的技巧。
「談尊嚴」是一種自省的過程,談的都是關於自己的事,以及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簡單的說,「談尊嚴」的對話所談的都是自我評價。
或許你會認為:「我只是想請老闆給我加薪,這和我的自我認知又有什麼關係?」事實上,有些話之所以很難談,關鍵原因都是這些對話和「我自己」切身相關。
如果要求加薪被拒絕了怎麼辦?尤其是如果老闆拒絕的理由很有道理,又該怎麼辦?這樣對於一向自認為是優秀員工的你而言,自我形象會受到什麼樣的打擊?加薪表面上是錢的問題,但真正讓你不自在的,其實是自我形象的問題。
2. 別讓你的自我認知失去平衡
如果你覺得某一番談話會影響到你的自我認知,則你就失衡了。如果你自己失去平衡,情況輕者會讓你信心全失、茫然不知所措;嚴重者將會讓你覺得天崩地裂、全身癱軟、驚恐不安,想要倉皇逃避,甚或呼吸困難。
「談尊嚴」是高難度對話的一部分,只要知道這個事實就很不錯了。然而,你可以做的不僅僅是知道而已,只要培養出一定的技能,就可以輕鬆應付「談尊嚴」的對話了。真的,只要找到你在「談尊嚴」對話類型當中的立足點,便可將焦慮的種子轉變成力量的果實。邁向「學習型的對話」
1. 幫助對方瞭解我們
一旦瞭解了前述三種談話的特質,你就再也不像以往那樣,只想說服別人接受你的意見。你會想要從對方的觀點瞭解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說明你自己的觀點,分享自己的感受,試著瞭解對方的感受,合作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一起解決問題。如果你能夠這麼做,相信對方也會放開胸懷,更願意被你說服。
改變立場就是邀請對方與我們展開對話,協助我們解決問題。如果想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就必須瞭解對方,並協助對方瞭解我們。因此,我們需要的是「學習型談話」。
2. 對話中常犯的錯誤有哪些。
本書將深入剖析一般人在這三種談話中常犯的錯誤,幫助你採取「學習型」的立場來進行對話,幫助你理整自己的想法與感覺。在你進入任何高難度對話之前,這些準備是絕對必要的。
3. 如何決定要不要談。若要談,該怎麼談。
本書還會說明什麼時候可以提出特定議題,什麼時候又應該放手不談;而如果決定要提出來談的話,可以期待哪些結果,又不該期待哪些結果。也就是說,先認清哪些目標是合理的。
接著,我們會將重點轉到「如何有效談論對你重要的議題」:找出開始談話的最佳方法、以探詢及聆聽的方式學習、有力而清楚的表達自己、一起解決問題、談話失焦的時候如何回歸正題。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