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其實你不必為了別人改變自己:一定可以實現的阿德勒勇氣心理學

迎合別人對自己的期望,等於放棄自己的人生!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會員好評 ★★★★★(1)
  • 10個人喜歡
  •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自我成長自信/快樂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岸見一郎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林詠純
  • 出版社: 木馬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5/04/29

出版情報

阿德勒心理學,幫我們拿回創造人生的鑰匙

2015/05/25 在心理學的理論研讀中,崇尚人類深度心理探索如我們,對於人們童年記憶的了解總有一種渴望,我們知道年幼經驗對於人格塑造的重要性,但在從事助人工作或自我療癒的過程中,卻又免不了被一股聲音所惑:理解人、理解自己的黑暗與過去後,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 對我而言,這正是阿德勒心理學讓人感到最受滋養的地方:他從不避諱談論人性中最為不堪的部分,他總是正面迎接所有天生的缺陷與成長的挫敗,他把這些「不美好」當成人生的資產,告訴我們「面對脆弱的自己」是為了迎向在生命路上勇敢前行的希望與力量。 是的,這就是我認識的阿德勒。 第一次認識阿德勒這個心理學家,是我進入諮商領域就讀的第一年,我被分派的第一份作業就是阿德勒理論的探討,而我接受這份分派的原因則是:阿德勒的書單比較少,概念似乎「比較精簡」?! 然而,當我沈浸到這位心理學大師的成長背景和理論之後,阿德勒概念中那五個閃亮的大字「自卑與超越」便深深地鑲進了我的內心深處。我認為這並不是在宣揚一種正向的思考方式,而是鼓勵人深入自己的內在,去省思心理上所感知到的自我缺陷如何啟動「人」這個系統去主動創造「自己」生命的故事。阿德勒童年的體弱和手足的過世,都讓這些經典思想早早就在他心裡萌芽。更不容易的是,他從未放棄「社會性因素」與「個人」本身的交互作用:他以「家庭排行」的概念讓我們看到家庭與人的關係,「社會興趣」的概念讓我們理解保持與人的關係如何幫助我們產生無所畏懼的勇氣…… 而這些經典深刻的心理學概念,都在《阿德勒心理學講義》這本書中被重新呈現與剖析。然而,這樣的一本書卻不生澀難懂,而是用豐富的臨床故事舉例,一步步地帶我們理解「生而為人」可能面臨的困境與為難,然後在阿德勒「勇氣」與「豁達」的加持下,我們終將發現,所有複雜的人生問題:不管是讓父母師長困擾不已的孩子、讓成年人常感煩惱的人際關係、讓夫妻可能失和的性議題……只要有心,我們手上都握有足以改變生活的主動性! 是的,人生,似乎就是這麼簡單而已。 阿德勒的著作精簡,概念相當具有邏輯與系統。然而,對我這個既為行業內的「諮商心理人」、又生而為世界上滄海一粟之「人」者,這些鑲在心裡閃閃發亮的心理學概念,已足夠讓我用許多年的時間和經驗來體會。正如同我年輕時閱讀阿德勒,將其視為一種「技巧」;從事諮商工作多年後,我開始將阿德勒的心理學,視為一種「生命態度」。 咀嚼,體會,實踐。在《阿德勒心理學講義》中,祝福我們都能重新拿回創造人生的鑰匙。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當你不再迎合他人改變自己,堅持過自己的人生,你就已經改變了!
《被討厭的勇氣》作者最新力作!
全面理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智慧。
 
迎合別人對自己的期望,等於放棄自己的人生!
 
阿德勒說人是社會性的生物,但也因此我們活在別人的期望下:優異的成績、高薪的工作、美滿的家庭……讓我們愈來愈急著迎合這些標準,反而將自己真正熱愛的、可以感受到幸福和自信的事物擺在一邊。
 
想要活出自己的人生,就要先喜歡目前的自己。你的短處其實也是另一種優點,不健談其實意味你是個好聽眾。即使沒有豐功偉業,你的存在對身邊的家人和朋友來說也是一種溫馨的貢獻。因此,怎能不喜歡這樣的自己呢?
 
不管你決定怎樣的生活方式,都是因為它最符合你的個性,就該好好堅持並不受別人評價影響。理解到自己和別人的不同,我們也才能尊重別人的標準,平等對待身邊的朋友、家人。
 
作者多年深入研究阿德勒的自我啟發心理學,在本書中將阿德勒談論自己、他人、生命的觀點做了全面性的融合,以深入淺出的筆調讓我們更新看待人際關係的角度,結合多年心理諮商的心得和當今社會的潮流,廣泛談論婚姻、家庭、職場夥伴等日常生活議題,讓我們用更有質感的方式看待人生的意義和追求幸福。
 
【認識阿德勒】
 
奧地利精神科醫師阿德勒(一八七〇~一九三七),與佛洛伊德、榮格並稱「心理學的三大巨頭」。阿德勒出身於猶太家庭,他之所以想成為醫師,並非要賺取金錢或名聲,而是想要改變世界、拯救世人。阿德勒與學者型的佛洛伊德不同,他選擇走上診療而非醫學研究之路,一開始是以內科醫師的身分開業。阿德勒活動的基礎自始至終都不在大學,而是在普通人聚集的地方,因此他的學說一直都以人和生活環境息息相關。

名人推薦

各界專業人士好評強推(依姓名筆畫排列)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
何飛鵬/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張英熙/台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許皓宜/心理諮商師
游乾/桂臨床心理師
蘭萱/廣播節目主持人

 

譯者

林詠純
 
台灣大學物理系、地質系雙學士,日本九州大學藝術工學府碩士。視日本福岡為第二個故鄉。曾在民間研究機構擔任日文研究助理。現為專職日文譯者,認真對待經手的每個文字,期許自己更上層樓。譯有《人妻的偷情:文學、電影、AV、真實世界的欲望文化》《在痛苦中看見人生最重要的8件事:心理治療師教你化解煩惱的八大人生練習》《旅讀書店:尋訪全球最美的20間書店》《千年語錄:世界各國的智慧遺產讓我領悟的事》等等。

目錄

第一章理解阿德勒心理學的基礎知識
第二章這樣面對自己才能活得幸福
第三章這樣面對他人才能活得幸福
第四章面對年老、疾病、死亡的方法
第五章變得幸福的發現存在於每一天當中

試閱

喜歡自己嗎?

如果我詢問前來諮商的人:「你喜歡自己嗎?」得到的答案都是「討厭」,幾乎無一例外。

以手機來說,即使不喜歡現在使用的手機,還是可以購買款式更新、機能更好的機種。但如果是「自己」的話,就算不喜歡這樣的自己,也無法取得其他的自己。在接下來的人生中,到死都必須與這個自己相處。即使我們不喜歡現在的自己,也無法像購買新手機一樣取得不同於現在的自己,如果這樣就無法獲得幸福的話,我們絕對不可能變得幸福。

阿德勒曾說:「重要的不是得到什麼,而是如何使用得到的東西。」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即使不喜歡現在的自己也必須忍耐。」阿德勒的意思是,「如果無法把現在的自己變成另一個自己,那就賦予這個自己不同的意義,讓同樣的自己看起來變得不一樣。」這是讓人變得喜歡自己的方法之一。

不過,在此必須指出一件重要的事。如果一個人無法喜歡自己,其實是他自己決定不喜歡自己,而不是「自己有這樣的一面,所以我無法喜歡自己。」

如果用喜歡、討厭某個人的情況來想就可以理解了。我們會如何看待一個人,其實是自己決定的。如果我們討厭某個人,輕易就能找到討厭的理由。譬如某個人說,我討厭他或她優柔寡斷的個性。但是,這個人以前覺得他現在批評的人很溫柔,也喜歡他或她沒有控制欲的特質。或者,我們可能原本喜歡某個人做事謹慎、仔細,後來卻開始發現他連細節都要計較很囉唆。或是原本覺得某個人大而化,後來才開始發現他很白目。

我現在說的雖然是「開始發現」對方與剛認識時不一樣,但事實的真相卻是,「我們自己決定要讓對方看起來不一樣」。換句話說,改變的不是對方,而是我們看待對方的眼光。

像這樣改變看法是有目的的。我們並非突然毫無理由地以不同於先前的眼光看待某個人。我們之所以會改變,是為了要終止與這個人的關係。有些人不想承認自己不再喜歡某個原本喜歡的人,因此只要覺得對方改變了,就有正當理由可以決意終止與這個人的關係。

人討厭自己也可說是相同的情況。這樣的人從一開始就下定決心不要喜歡自己。正因為有這樣的決心,才會想不出任何自己的優點,只把目光擺在缺點上。他之所以不看優點只看缺點,就是為了要討厭自己。那麼,人為什麼會下定決心討厭自己呢?我想,前面關於「看待他人的眼光」的說明就可以理解,但如果要說得更明白一點,這是因為我們決意不與他人建立關係。

即使我們想與某個人建立良好的關係,還是可能遭到對方討厭。如果因為害怕被討厭而從一開始就不想與對方建立關係,那麼就能源源不絕找到自己的缺點。這樣的人會認為因為自己有這些缺點,所以沒有人願意接納自己。他們覺得,這些缺點造成自己無法對喜歡的人表明心跡。

別人不接納自己、不喜歡自己是一件很難受的事,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這樣很不幸吧?但這樣的不幸,其實是自己選擇的。

如同先前所提,生活型態是人際關係中的行為模式。有些人即使討厭這樣的自己,一旦提到要他們改變行為模式,還是會害怕。因為如果下定決心改變行為模式,採取不同於先前的行動,就無法預測下個瞬間會發生什麼事。所以即使不方便、不自由,他們依然執著於自己原本的生活型態。

有些人與自己偷偷懷有好感的人擦身而過時,看見對方移開眼神,就覺得對方是在躲避自己。他們並不是因為對方躲避自己而放棄表明心跡,而是因為不想發展進一步的關係才覺得對方是在躲避自己。在我看來,這樣的人自己堵住了通往幸福的道路。

想盡辦法避免與他人建立關係的人,因為下定決心不可以喜歡自己,所以對這樣的人來說,要變得喜歡自己、變得幸福並不容易。打個比方,這樣的人因為背對著他人,所以如果不把身體轉過來與他人面對面,就會像待會兒提到的,即使試著以優點取代缺點也還是不夠的。換句話說,如果他不改變避免與人建立關係的決心,就無法以正面的態度來看待現在的自己。

如何才會喜歡自己呢

由此可知,如果不喜歡自己就無法獲得幸福。但是該怎麼做,才能不再討厭自己呢?

第一點,就像前一章提到的,必須知道生活型態是自己選擇的。因為做出決定的人是自己,所以也可以重新決定。與其說是因為有缺點,所以無法喜歡自己,還不如說是因為自己決定不要喜歡自己,才會只把眼光放在自己的缺點。若是如此,只要改變這個決定就可以了,但是改變決定也非一件簡單的事。第二點,必須知道世界上除了自己原本的生活型態外,也存在著其他的生活型態。我們不能只是討厭自己原本的生活型態,還應知道現在存在著不同於自己當初選擇的生活型態,即使剛開始選擇其他生活型態會不習慣,但只要能夠確信這樣的生活型態能讓自己活得簡單、幸福,就能夠產生改變。

衡量自己的兩個標準

大致來說,有兩項可以衡量自己的標準。第一項是會不會讀書。現在的人不可能不關心這件事,即使是很小的孩子,如果父母很早就強迫他為了接受入學考試而讀書,那麼他也必然會關心自己會不會讀書這件事。

但是,如果孩子不需接受入學考試之類的,那麼他上小學之前的人生,就與這個標準無關。這段時期對孩子來說是和平的時代。但是孩子長大成人之後,就會從讀書考試的人生當中解放,不再受到這項標準影響了嗎?似乎也不盡然。開始工作之後也須接受必要的考試,或者變成以工作表現衡量自己。

衡量自己的另一項標準,則是朋友的多寡,或是否容易交到朋友。一個人如果很容易交朋友也擁有很多朋友,別人就會評價他個性開朗、積極外向。「開朗」的相反詞是「陰沉」,因此一般會認為開朗是好的。

對這兩項標準的任何一項有自信似乎是好事,但事情並非那麼簡單。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自己即使朋友不多、個性一點也不開朗,但因為會讀書所以不用擔心。然而學校的課程會愈來愈難,如果不只交友方面受挫,在讀書方面也覺得比不上別人,那將是很痛苦的一件事。

相反地,有些人以為自己雖然不太會讀書,但朋友很多,不過這樣還是可能會失去朋友。如同在下一章看到的,交朋友也需要努力,不可能光靠人品就可以吸引別人。

重新審視至今為止的自己

雖然說要改變生活型態,但實際上不太可能讓一個原本謹慎低調的人,一夜之間變成大而化之、開朗的人。

不過,即使是覺得自己個性陰沉的人,也能夠改變對自己的看法。小學的時候,常有人對我說過分的話,讓我難堪。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至少自己從來不曾故意傷害別人。因為我有過難堪的經驗,所以我知道說出什麼樣的話會讓人難堪。

周圍「開朗」的人會一臉若無其事地說出過分的話,但我發現,自己總是考慮別人的心情,經常思索如果說出這樣的話,聽在對方耳裡是什麼樣的感受。因此,我可以形容自己是「溫柔」而不是「陰沉」吧?這樣形容自己雖然需要勇氣,但我經常對在諮商中遇到的、很像過去的自己的年輕人這麼說。如果覺得自己是溫柔的,就會喜歡自己。

我的意思並不是人非得開朗不可,而是如果以否定的態度來看待陰沉,那麼覺得自己個性陰沉的人就沒有辦法喜歡自己。所以我就思考,是否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陰沉這件事呢?

我經常想,連自己都不喜歡自己了,別人又怎麼會喜歡自己呢?當然,即使我們開始喜歡自己,別人也不一定會跟著喜歡我們,但至少別人喜歡這樣的我們的可能性,也會比討厭還高吧!如果我們不試著開始喜歡自己,不進入與別人的關係中,那就什麼改變也不會發生。

不陷入他人的評價當中

即使我們不喜歡自己,但遭到別人當面指出自己的缺點還是會不舒服。很多人都會在意他人的評價。但是,因為他人的稱讚而開心,因為他人的指責而悲傷、憤慨,這真是太奇怪了。人的價值,並不會依附在別人的評價上。一個人被批評為壞人,也不會真的變成壞人;相反地,就算被稱讚是好人,也不會真的成為好人。

在意他人的評價,代表想要迎合別人對自己的印象。這剛好就和把自己想做的事情擺在一旁,以便符合他人期望而活的人一樣。如果活著不只要滿足一個人的期望,還要滿足許多人的期望,就非得十分勉強自己不可,也必須不斷地看著別人臉色過日子。

不僅如此,我們如果只是不斷地配合在意別人對自己想法的人,那麼結果就是我們將會不信任感那個人。因為最後會發現,自己宣誓忠誠的對象,不是想法互不相容的人,就是與自己敵對的人。

做原本的自己

更重要的一點是,不要試圖展現出比真實的自己更好的樣貌。即使不刻意表現得更好,還是會有人願意接受你現在的模樣。但害怕他人評價的人,就不相信有這樣的人存在。不僅如此,他們也無法相信周圍的人,且認為沒有人會真正接納自己。

努力讓自己變得和從前不同很重要,也有必要,但如果只是因為害怕別人的批評而去迎合,那麼即使能夠努力讓自己改變,你也不再是你自己了。

猶太教有這樣的教義:「如果你不為自己的人生而活,那麼究竟誰會為你的人生而活呢?」我們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不是別人人生舞台中的配角。這句話說的雖然是生活方式,但如果害怕他人的評價,而企圖去符合他人的標準,那麼可說是沒有活出自己的人生。

在自己身上打不同的光

多數人恐怕從孩提時代開始,就很少聽到父母的稱讚吧!因為比起優點,父母更容易把焦點擺在缺點或問題上。因為孩子的問題而前來諮商的父母,能夠滔滔不絕地敘述孩子的缺點,但如果詢問他們孩子的優點,他們的態度就會與之前截然不同,變得完全說不出話來。

這樣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也能滔滔不絕地說出自己的缺點,但卻很難想得出自己的優點。即使沒有受到父母影響,一般人也不認為說出自己的優點是值得鼓勵的,因此要在別人面前提到自己的優點,就會讓人退避三舍。

某天,朋友聽到我說:「我頭腦很好,也很會說話。」他嚇了一跳。他吃驚的是,原來有人可以這樣若無其事地把自己的優點說出來。即使沒有其他人指出我們的優點,我們還是可以看見自己優秀的地方。就算他人不贊同這樣的行為也無須在意。

舉例來說,如同先前提到的,我們眼中的自己可以是溫柔而不是陰沉,也可以把自己的沒耐心看成是做事果斷。譬如當我們開始讀一本書時,如果發現目前不需要這本書,要是沒有把書闔上的勇氣,就只是浪費時間而已。因此,即使自己在周圍的人眼中看起來沒耐心,我們還是可以把自己看成是做事果斷的人。此外,覺得自己膽小的人,也可以說自己不是膽小而是慎重;注意力不集中的人,也可以說自己能夠一心多用等。人可以從正面的觀點重新審視自己。

我在高中時,母親擔心我沒有朋友,曾經找導師商量這件事,結果導師這麼說:「他不需要朋友。」這句話讓我父母徹底放下心來。當我從母親口中聽到這件事時也吃了一驚,原來可以這麼想啊!我的導師為「沒有朋友」這件事打上不同的光。

我曾經有過個子太矮的煩惱。當我找朋友商量這件事時,朋友一笑置之。如果朋友當時對我說:「這真是太糟了!」我可能會向他抱怨自己因為身高而吃了多少苦頭吧!

但是,朋友的反應卻不是這樣。我雖然曾經覺得他不了解我,但仔細一想,外表理應完全不會損及身為人類的價值。這時我才發現自己企圖透過以身高當作問題,逃避與他人建立關係。朋友雖然這樣乾脆地拒絕了我的抱怨,但他同時也這麼說:「你有讓人放輕鬆的能力。」當然,我想他說的不只是外表,而我也覺得自己很少帶給他人壓迫感。我聽了這位朋友的話之後,也開始覺得自己並非一無是處。不可思議的是,當我能夠以不同於以往的方式看待自己時,就再也不會意識到個子矮這件事了。

如同前述,站在否定的角度看自己,是因為不想積極與他人建立人際關係。我們必須以前述方式重新審視自己,藉此發覺自己的價值,才能不再躲避人際關係。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359116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0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共1 則好評)
  • wa*****g69 說:
    2016-05-08
    看完此書我大概明白,為何當時不受西方重視的阿德勒,數十年後在亞洲復活了並大為流傳受人歡迎推崇,他的主張十分務實且與佛教對人生的痛苦觀點很類似,教人開啟智慧看透痛苦執著的本質,生活也許依舊,但心境卻截然不同,這不就是開悟嗎,對極了

相關商品

全選
※ 出版日十年以上商品需另下訂,調貨時間較長,無法與一般商品合併結帳,敬請見諒。
看更多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2025夏季暢銷展-共和國書籍任選兩本75折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