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手帳展

練習,讓自己更快樂:破除快樂迷思,讓生活更快樂,人生更充實

正向心理學家索妮亞‧柳波莫斯基繼《這一生的幸福計劃》另一傑作!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9 315
    350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邀您同遊解憂秘境!

內容簡介

正向心理學家索妮亞柳波莫斯基繼《這一生的幸福計劃》另一傑作
破除傳統,打破迷思,透過練習,構築更幸福的人生!
綜合心理學研究成果,讓讀者可以更科學地過快樂的生活!


「只要__(請自行填入空格),我就會快樂。」
「當__(請自行填入空格),我就無法快樂。」

我們相信,如果現在不快樂,當理想的工作或Mr. Right出現、有錢、有房子或有小孩,就會讓我們快樂。當我們實現這些目標,卻沒有獲得預期的快樂時,會覺得自身可能出了什麼問題,或者以為只有自己才會有種感覺。相反的,當不幸降臨,例如失戀、離婚或失業、健康出問題,我們常常過度反應,覺得自己將無法重展笑顏,以為這輩子已經完了。

作者運用最新的心理研究成果,證明許多人對快樂會有迷思,這些迷思會帶給我們不良後果,因此作者試圖一一打破這些迷思,並試圖引領讀者找到更快樂的方法。

本書使讀者能超越直覺反應的侷限,並明確告訴讀者,我們的心態比我們的境遇來得重要。這些研究中最重要的是「享樂適應」的概念,也就是人們的適應能力遠較自己所想的來得強。即使經歷一個重大的人生改變(無論好壞),我們往往會回到之前的快樂水準,忘了是什麼讓我們高興,或者為何會覺得生活如此難受。

本書涵蓋十種不同的成人危機,從人際關係(結婚、單身、生子)開始,接著談金錢與工作(工作問題、富有、破產),最後是存在於中年以後的問題(健康議題、老化、遺憾)。

只要跟對的人結婚,就會快樂?
婚姻破碎,就無法快樂?
只要有小孩,就會快樂?
單身,就無法快樂?
找對工作,就會快樂?
破產,就無法快樂?
有錢,就會快樂?
健康出狀況,就無法快樂?
夢想破滅後,就無法快樂?
輝煌歲月後,就無法快樂?

所有人都會遇到本書所描述的大部分特定挑戰或人生轉折,在這當中可能描寫出我們昨日、今日或明日的部分模樣。隨著年齡增長,責任與失去的事物逐漸累積,人生變得更加複雜、更具挑戰性,有時候則令人更加困惑。在事情接踵而來之前,花時間仔細檢視我們人生的主要過程和標準,以及了解什麼會激起我們的反應,這對我們是有益的。

透過本書提供的方案和良方,例如如何減緩適應、對抗逆境、追求新的目標、成長和成功等,每個人都能選擇邁向更充實的生活,並幫助自己過得更快樂與幸福。

提升快樂的六大心法:
1.心懷感激
2.自省,並且樂觀積極
3.常施善行
4.追求自己的生活和事業
5.肯定自己的價值和努力
6.盡情享受快樂時光

名人推薦

各界給本書的讚譽

這本書列舉諸多心理學的實證研究,一一破除快樂的迷思,透過作者的引領讀者可以運用正向心理學使自己的生活更快樂! ——許皓宜,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並兼任學生諮商中心主任

本書除了作者自己第一手研究成果,當然也為我們綜合了心理學過去大部分相關研究,整理出心理學門外漢都能輕鬆閱讀的書,讓我們能夠更科學地過快樂的生活。——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這本發人深省的書,作者審視快樂與傳統觀念如何在人際關係、工作與一個人自身的心靈中發展。作者證明,即使在最糟糕的情況,透過正向力量重塑生活事件,也能結出最好的結果。本書深具啟發性與新鮮感。——《美國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內容豐富而迷人。作者詳細舉證說明,「應當」如何才能快樂的觀念不僅對幸福有害,還使個人更難以因應成人有時會面對的困難現實。──《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不論你的個人世界是什麼樣子,本書將改變你面對日常生活的方式。作者透徹的研究與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不僅可以在你的生活裡添加喜悅與滿足,還允許你呈現自己可能掩蓋許久的問題。──《伍德伯里雜誌》(Woodbury Magazine)

作者在本書中敘述的大量研究,證實能創造奇蹟保持愛的活力之行動與意見。──珍.布洛迪(Jane Brody),《紐約時報》

作者

索妮亞柳波莫斯基(Sonja Lyubomirsky

索妮亞.柳波莫斯基(Sonja Lyubomirsky)為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心理系教授。她在人是否能越活越快樂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獲頒坦伯頓正向心理學獎(Templeton Positive Psychology Prize),並獲得慷慨的科學(Science of Generosity)計畫、坦伯頓基金會(John Templeton Foundation)、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中心(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提供經費,支持其研究項目。其著作《這一生的幸福計劃(The How of Happiness)已被翻譯成19種語言。現與家人居住在美國加州聖莫尼卡。欲獲得更多資訊,請造訪www.drsonja.net網站。

譯者

謝明宗

輔仁大學心理系與資管系雙學位畢業,紐約大學電腦科學碩士。平時喜歡閱讀,尤其是心理、投資、決策、腦神經科學領域方面的書籍,會將閱讀的摘要與心得寫在Read for Joy(readforjoy.blogspot.tw/)的部落格上。交流電子信箱:readjoyblog@gmail.com。

目錄

推薦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黃貞祥)
自 序:快樂的迷思

第一部分:人際關係
第一章:只要跟對的人結婚,就會快樂?
第二章:婚姻破碎,就無法快樂?
第三章:只要有小孩,就會快樂?
第四章:單身,就無法快樂?

第二部分:工作與金錢
第五章:找對工作,就會快樂?
第六章:破產,就無法快樂?
第七章:有錢,就會快樂?

第三部分:回首過去
第八章:健康出狀況,就無法快樂?
第九章:夢想破滅後,就無法快樂?
第十章:輝煌歲月後,就無法快樂?

結論:真正能找到快樂的地方
致謝

序/導讀



〈快樂工作學〉作者:索妮亞.柳波莫斯基(Sonja Lyubomirsky

近期研究顯示,不滿意工作的美國人達到前所未有之多。有些人是因為工作讓他們筋疲力盡或厭倦,其他人則認為他們與職業上的成功無緣。財務狀況的壓力(對許多人來說等同於職業上的成功)是不滿的主要來源。確實,當人們被問,假如他們現在可以擁有世界上的任何東西,大多數人都回答想要「更多錢。」職業上的不快樂可能導致我們質疑我們的判斷力、勤奮或積極性。於是,找新工作的誘惑就顯得難以抗拒,但是新工作真的能讓我們更快樂嗎?

一個開創性的研究顯示,答案是不能。研究人員追蹤高階經理人長達五年,並記錄他們在自願換工作(比如升職或調到更有吸引力的城市)前後的工作滿意度。這些經理人大多是白人男性,平均年齡為45歲,平均年薪是135000美元。他們做得不錯。然而,研究發現,即使這些經理人在換工作後馬上體驗到一陣的滿足感,他們的滿意度在一年內會暴跌,回到他們原來還沒換工作前的程度。換句話說,他們經歷了所謂的宿醉效應(hangover effect)。相較之下,選擇不換工作的經理人在同樣的五年間,他們的滿意度幾乎沒什麼改變。

我們會對居住的城市、新居和新車、人際關係、甚至是性愛變得習慣。這項在生活中適應正面改變的能力是強大的,並且是天生就有的。即使是那些我們確定將帶來長期成就感的事件,比如,晉升到夢寐以求的職位或贏得獎項,也往往會讓我們失望。我們會立刻感覺到驚喜,但驚喜後面往往跟隨著厭膩、期望提高、甚至是失望。

即使金錢上的獎賞也是如此。在開始時,更多財富帶給我們更高的生活標準,奢侈也帶來額外的滿足。但是經濟學家發現,收入增加的好處有三分之二在僅僅一年後就消除了,部分是因為我們的花費跟新「需求」隨之增加,部分是因為我們開始跟收入(比我們)較高等級的人往來。

有這麼多因素似乎對長期工作滿意度不利,專注在我們有機會得到的真實快樂所在就更為重要。當我們覺得我們受夠了工作,我們應該到他處尋求工作滿意度嗎?或者,有另外一條不同的路可走嗎?

研究人員建議,與其幻想一些不存在的夢幻工作,我們當前應該專注在追求有意義的目標。通常,我們的職業生涯是專注在有形的目標,如更多錢、廣泛的認可,但許多研究顯示,努力(不一定要完成)的人更快樂。

就我們的事業而論,假如我們喜愛一路奮鬥過去,單純地朝目標前進,將會獲得快樂與滿足。通過這樣的做法,我們能理想地發揮技能,發現新機會與挑戰,成長、努力、學習,並變得更能幹與專業。以這種方式,簡單的目標追求將為我們提供被賞識、欣喜、滿足發揮所有潛能的內在需求之機會。不論我們重視的目標是發明特別的東西或完成學業,它都會給我們值得努力和期待的東西。

為什麼追求目標會帶來內在酬賞?因為它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條理與意義,創造責任、最後期限與時間表,以及精通新技能和跟其他人交流的機會。因為它幫助我們獲得有目標的感覺、在進展期間有能力的感覺,以及對我們自己時間的掌控。所有這一切都讓人快樂。而且一旦我們往前邁進一步(比如,完成實習或一篇文章),我們在往下一個新目標前進前,應該好好回味已經完成的次目標。我們應該專注在(並盡可能地享受)執行取得進展所必須的幾個小小步驟,而不是在一開始過度專注於終點線。最完美的工作可能不是提供最高薪的職位,而是在日常工作中(在高升或取得行業上的重大成功之間的時間)提供最大的個人回報的地方。

推薦序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黃貞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是句老話,是經得起時間歷練的智慧,可是要做得到那有多難呢?

承認吧,我們天天無時無刻都是「以物喜,以己悲」,不是嗎?看到鄰居換了新跑車、看到討厭的同事升遷、看到別人的小孩拿第一名或者新車被撞了、被老闆當眾辱罵、自己小孩被記大過,別說還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真的能夠,那別再往下翻了,來當作者告訴我們秘訣吧。

我從前是個很不快樂的人,最難過是失戀時,愛一個人愛得要死,得不到她的愛,人生沒了任何意義,我再也不可能再快樂了,那為何不乾脆去跳湖?不過過了幾年,又換了個人傷心,現在過去讓我傷透心的女生們,有些都當了人妻和媽媽了,她們和我還不是都過得好好的,那些輾轉難眠的夜,真是白失眠了。

以上當然是冰山一角,人生中總是充滿大大小小令人快樂、令人心酸的事。很多我們爭得半死的事,得到了不想要的或失去了想要的,過了幾天、幾年,卻往往無足輕重,當時為何會那麼傻呢?然後再來一次又一次輪迴。快到不惑之年了,人生中少數學到的教訓之一是,真的沒有什麼人或事物是失去了就永遠無法快樂的。

很多人追求的人生目標,不外是「現代五子登科」:銀子、妻子、孩子、房子、車子。就算已五子登科了,人生要爭的還多的是,爭地位、爭榮譽、爭排場、爭名於朝、爭利於市。小時候,讀了英國大文豪查爾斯.狄更斯的《遠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小說揭示了愛、忠誠和良心比財富和社會地位要更為重要,可是社會現實明明就是相反,搞得我好亂啊。看著小說和電視劇演的很多東西,如愛情、誠實、良心、正義比錢重要,問大人為何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天天把「錢不是萬能,沒錢是萬萬不能」掛在嘴邊,大人就說那只是演戲別當真,但是他們明明也感動到要死。

錢,究竟買得到快樂嗎?錢買不買得到快樂,要看錢怎麼花。花錢買體驗,比花錢買物品快樂,房子和車子也只是身外之物。有了賓士車又如何?人家有法拉利;住了帝寶又如何?人家在地中海有一整個島。事實上,把錢花在別人身上,比花在自己身上快樂,至少絕對比自私自利的富人快樂。有些權貴明明已經很富有了,還不知足地假公益真節稅投資,一生都花不完的錢左手進右手,落得一身罵名,他們真的會快樂嗎?

可是沒有錢不是萬萬不能嗎?如果破產了,是否就要失意潦倒?錢不見得買得到快樂,那功名利祿呢?找對工作,就會快樂嗎?好吧,錢財和功名皆是身外之物,那妻子和孩子呢?只要跟對的人結婚,就會快樂嗎?婚姻破碎,就無法快樂?只要有小孩,就會快樂?單身,就無法快樂?

如果都不追求五子登科了,那麼健康、夢想總是要的吧?健康出狀況,還會快樂嗎?夢想破滅後,就無法快樂?輝煌歲月後,就無法快樂?

我還沒老到要講古,也不想要寫什麼心靈雞湯式的勵志文,身為科學工作者,為何不在科學上,看看在實證的方法上,我們能夠知道該怎麼樣才能快樂呢?這本書和勵志書不同,後者大多是出自直覺,或者作者自己的想當然爾,而索妮亞.柳波莫斯基(Sonja Lyubomirsky)則不同,她是從心理學的科學研究裡去尋找解答。

這本書裡頭除了她自己的一手研究成果,當然也為我們綜合了心理學過去大部分相關研究,整理出心理學門外漢都能輕鬆閱讀的書,讓我們能夠更科學地過快樂的生活。這其中有不少是反直覺的,例如經歷過一些小風雨,會比一路順遂的人快樂;而租房的甚至比買房的快樂。如果是如此,炒房的人是否該跳樓了?柳波莫斯基一再告訴我們,物質主義帶來的往往不是快樂。

我們往往對境遇帶來的快樂或痛苦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常常把一些好事想得太美好,也把一些壞事想得太糟糕。當然,無可厚非,如果不是因為過度期望,我們也不會努力打拚;如果不是因為過度恐懼,我們也不會小心翼翼。可是,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降臨,我們很快就會習慣的。事實上,境遇只佔了我們快不快樂的一成而己,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柳波莫斯基在《這一生的幸福計劃》中告訴我們,我們的快不快樂,有四成是來自主觀行為,並且提出十二個快樂行動的方法,以及五個快樂的保鮮法,是我們能夠學會掌控的。可是,我們對快樂可能還是有不切實際的迷思,以為那一成的境遇對快不快樂會有九成的效應,所以她另外寫了這本書,用大量心理學研究成果來告訴我們,那一成的境遇不是沒有影響,而是效果真的有限,別成天杞人憂天地影響了主觀行為,而真的造成了不快樂。

不管是這本書還是《這一生的幸福計劃》,都明確告訴我們,幸福快樂的生活是可以經營的,有不少甚至是不費啥吹灰之力的,可是效果卻是長長久久的,何樂而不為呢?
 

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自序

快樂的迷思

幾乎所有人都相信,達到某些人生中的成就(如結婚、生小孩、找對工作、有錢),就會讓我們永遠快樂;而某些人生中的失敗或逆境(比如身體出狀況、沒結婚、沒什麼錢),會使我們永遠不快樂──我將這些看法稱之為快樂的迷思。儘管有許多證據顯示,一個人能不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932034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3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金石堂網書25週年慶
預計 2025/10/24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