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不被喜歡,也沒有關係:戒掉討好,建立有界限的穩定自我

  • 79 277
    350

出版情報

為什麼「拒絕的話」,我說不出口?逃出「爛好人」的牢籠

2024/04/08 和朋友討論旅行行程,即使對方想去的地點不符合喜好,也會積極配合;在公司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爭執,往往會選擇第一時間應允附和。但是長期下來,不敢「說誠實話」成了自己人際關係中的偽裝,不知不覺「討好人」成為解決問題的擋箭牌。 為什麼想讓別人開心的初衷變成了自我內耗?為什麼總把別人的感受當作自己的責任?道歉與解釋掛在嘴邊,當好人的「界線」在哪裡? 作者凱倫・艾曼為《紐約時報》暢銷作家,至今已有二十幾部著作,深受許多讀者喜愛。她在《別人的快樂建築在我的痛苦上》一書裡,說自己曾經是一名「重度取悅者」,同時也是「認可成癮者」。當一個爛好人、討好他人的行為其實是最容易的,但其中深層的關鍵往往不是純粹出自對別人的喜愛,而是害怕讓人們失望,只要不如別人的期望,就會用負面的方式看待自己。本書中作者清楚自己必須改變討好他人的習慣,而第一步就是對他人誠實。 在這本書裡,作者教導讀者如何用直言不諱但充滿愛的方式說出真話,而其中的關鍵便是「謹慎」「虔誠」和「深思熟慮」。譬如遇到在賣餅乾的小孩,與其用自己在其他地方買過了作為藉口,不如直接說自己正在戒甜食;和親戚討論節日大餐要在誰家舉辦,與其嘟囔幾句勉強同意,不如直接坦白家裡正在整修,並願意針對地點做進一步討論;向他人表達自己不喜歡某樣東西,與其笑著說「當然喜歡」以安撫對方,不如說出「這不是我的最愛」。 「將心比心」聽起來好像很老套,但「當我們用謊言來保護朋友與家人的感覺時,並沒有幫上他們任何的忙。讓他們知道我們有多愛他們——如果處境對調,我們會多麼希望人們對我們誠實——就不會傷害他們的感覺。」我們絕不會希望他人用謊言或是藉口應付自己,更不會樂見他們為了討好自己,處理不想或不方便做的事情。若是如此,我們是否也應該更坦率正直地對待別人,給對方進一步認識自己、理解自己的機會呢? 「拒絕的話」會害怕說出口,有時不是因為「畏懼」,可能也因為「驕傲」。原來討好人的心理,不是因為我們怕得罪人,而是因為愛面子,拉不下臉。《別人的快樂建築在我的痛苦上》隱含了何種特別的動機?只要你開始探詢這個問號,就能夠逃出「爛好人」的牢籠。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善良不是沒有界限的「討好」,迴避衝突也只會更「委屈」。

你的人生,不該為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

★知名心理師武志紅專文推薦!★

 

◎我要表現優秀,爸媽才會開心 !

◎努力迎合他的要求,才不會跟我分手!

◎只有常常加班工作,老闆才會幫我加薪。

◎配合參加聚會,他們才會把我當朋友。

在生活場景中,我們為了生存,為了贏得疼愛,為了獲得美好的評價,我們慣性的選擇了「討好」的行為反應。我們討好了自己,討好了別人,卻沒有換取我們想要的一切。現實是失去自我的討好行為,得到的是永無止境的情緒泥沼。跟著專家心理師一起戒掉「討好」的行為模式,建立穩定的自我!學會以成年人的姿態,與他人平等相處!

 

──────|理解與看見討好背後的情緒問題|──────

因為討好,我們時常陷入恐懼、焦慮、羞恥、委屈、憤怒與內疚等糾結的情緒。本書從五組情感反應入手,精準深刻地描述了討好型人格會經歷的各種感受,由此,從五組探討了討好型人格的關係模式,看見自己的情緒,找到自我療癒的入口。

◆恐懼vs.焦慮:過度的恐懼與焦慮,降低了我們對生命的創造性與自主性。

◆羞恥vs.委屈:壓抑真實的自己,不斷活在委屈中。

◆憤怒vs.內疚:總是在付出,卻得不到別人的認可,陷入憤怒與內疚的惡行循環中。

◆悲傷vs.無力:出讓自我,對自己無能為力,過著瀰漫著悲傷的日子。

◆孤獨vs.空虛:內心嚴重的匱乏感,選擇用付出來留住愛。

 

──────|覺察與思考討好行為模式的思維|──────

為什麼會有討好的行為反應,是迎合、順從、想靠近又想逃離的邏輯思維,與原生家庭的教養、內在小孩的形塑有密切的關係。
◆迎合vs.順從:來自暴力型家庭的創傷,越恐懼,就越順從。

◆進入vs.逃離:成長於苛責型的家長,習慣貶低自己,卻又想逃離關係的約束。

◆付出vs.補償:活在高期待型的家庭中,一直過度付出,卻沒有享受回饋。

◆失去vs.獲得:受到控制型家庭的影響,在幻想中,拒絕別人就會被拋棄。

◆存在vs.消失:因為忽略型家庭的童年創傷,認為我們不分開,我就永遠不會孤獨 。

 

──────|改變與療癒,發展穩定自我的核心力|──────

為自己改變,善用決定、方法、界線、愛與支持、陪伴、哀悼與扎根的力量,讓自己不驚、不懼、不悔、不怨的生活著。
◆決定的力量:為了自己,選擇改變

◆方法的力量:四步驟培養「均勻懸浮注意」

◆界限的力量:確立人我邊界及建立時間與空間邊界

◆ 愛與支持的力量:停止受害者的自我催眠 

◆陪伴的力量:讓自己與世界建立更多連接結

◆哀悼的力量:四個階段走向光明未來X 六個關鍵讓你勇往直前

◆扎根的力量:五個方式讓自己盛情綻放,走過黑夜,迎向黎明

──────|特別收錄 戒掉討好練習|──────

本書作者在十多年的心理諮商生涯中,特別挑出「討好型」的行為模式,整理出心理諮商中經常出現的「討好行為」,從重建自我秩序、重新扎根出發,提出了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和觀點。而21個篇末的「戒掉討好練習」附錄,鼓勵讀者透過直視內心的書寫方式,學習自我對話,自我修復創傷,找回穩定的自我,勇敢重啟人生。

‧尋找內在的安全基地    ‧對恐懼與焦慮的體驗    ‧與羞恥和委屈對話

‧憤怒和內疚的情感體驗    ‧書寫悲傷與無力的感受    ‧書寫孤獨與孤單的感受

‧體會討好者的損失與獲益    ‧迎合vs.順從    ‧寫下迎合與順從的經驗    
‧思考自己在關係中的感受    ‧反思關係中高期待付出與補償的模式

‧在關係中不能「說不」時的內心感受    ‧如何應對分離    ‧在心中種下一顆種子

‧均勻懸浮注意的實際操作‧紀錄人生最風光的時刻    ‧給恐懼的一封信

‧想對「親愛的過去」所說的話 ‧形容失去時的感受    ‧想像成一棵大樹的扎根練習

 

──────|寵愛自己‧寧靜富足 關鍵句|──────

開始學會:說「不」是對自己最基本的保護,也是對抗自己無力感的重要策略。可以維護你作為一個主體的存在感,我們要有自己內心的「規則」。

‧討好,不是一種錯,更不是一種罪過。

‧每個討好行為的背後一定有需要你去維護的、你認為更重要的東西。

‧憤怒、悲傷,不要強迫自己馬上走出來,因為這真的需要時間。

‧帶著傷痛往前走,沒有人可以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才走下一步的。

‧哀悼失去需要時間,時間會慢慢撫平創傷。

‧每當情緒失控、歇斯底里的時候,試著按下暫停鍵,不要往前,也不要後退。

‧請記住,你不是神,你不可能搞定所有的事情。

‧用溫柔的方式讓自己平靜下來。對它說:「我看見你了。來,請坐到我旁邊來。」

‧愛自己,就請停止對自己的苛責。

‧一個人如果力量足夠強大,就沒有必要逃離,自然會選擇面對。

‧人生很長也很短,活得勇敢一些,不要懼怕自己的攻擊性。

‧每一個奮不顧身的人,內心都有一個希望。

‧即使一次又一次踩坑,也一次又一次爬起來繼續往前,這就是生命的力量。

‧不要懼怕當自己領地的「國王」,你的力量一直都在。

‧從現在開始,不再討好,為你自己而活,忠於自己的內心,活出自己的優秀。

‧當你寵愛自己時,你將變得寧靜富足。

 

本書特色

●最實用的心理療癒工具書,跟著作者的提問與解答,每個人都是自己最棒的諮商師。
●誠實且直接的看見、理解與接納關係中的負面情緒,找到改變的動機。
●立論清楚的分析,破除討好型人的思維邏輯,找到療癒的切口,開啟修復的旅程。
●提供操作容易且實用的心理諮商練習,一步一步地學會包紮傷口,走出情緒的低谷。

 

名人推薦

●武志紅(知名心理師)專文推薦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劉仲彬(善言心理治療所所長)

螺螄拜恩(人氣作家)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鐘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作者

黃玉玲

武志紅心理諮商工作室諮商師,心理學工作者;擁有十餘年心理諮商從業經驗,諮商時長近10000小時;主講的「攻擊」主題課程,學習人次超過190萬。 對攻擊性、討好型人格等主題有深入研究,作品十分深刻且具有療癒性,已出版作品:《你的善良,也許只是軟弱》。

目錄

【推薦序】 討好是一個人禦寒的外衣─武志紅

【自    序】 選擇站起來,選擇表達自己

【導    讀】 真正的優秀,是為自己而活 

 

Part 01】情感篇:看見與接納,深入內心的五組情緒

01理解,是深深地看見

02恐懼與焦慮:被放大的死亡威脅

03羞恥與委屈:求求你看看我,我很好

04憤怒與內疚:我做了這麼多,你得滿足我 

05悲傷與無力:不必苦求丟失的愛

06孤獨與空虛:用犧牲換取虛假的溫暖

 

Part 02】思維篇:思考與覺察,讀懂關係中的五組邏輯

07討好模式的損失與獲益

08迎合與順從:如果你高興,我就是可愛的

09進入與逃離:我不配擁有更好的生活

10付出與補償:被苛責過,卻一直過度付出 

11失去與獲得:在幻想中,拒絕別人就會被拋棄

12存在與消失:如果我們不分開,我就永遠不會孤獨

 

Part 03】力量篇:改變與療愈,發展穩定自我的七個核心

13決定的力量:為了自己,選擇改變

14方法的力量:四步驟培養「均勻懸浮注意」

15界限的力量(上):確立人我邊界

16界限的力量(下):建立時間與空間邊界

17愛與支持的力量:停止受害者的自我催眠 

18陪伴的力量:讓自己與世界建立更多連結

19哀悼的力量(上):四個階段,走向光明未來

20哀悼的力量(下):六個關鍵點,讓你勇往直前

21扎根的力量:五 個方式,讓自己盛情綻放

 

【結語】 討好不是錯,願你給自己愛和寬容

 

*參考文獻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973577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72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2025夏季暢銷展-共和國書籍任選兩本75折
預計 2025/09/20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