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失業,讓我成為更好的人:走出迷惘,開始為自己工作後,過得還不錯的這五年
答案其實很簡單,面對迷惘,大多數的人,只是需要找人聊一聊。內容簡介
失業,正是把人生搞好,最寶貴的一堂課
300萬次瀏覽,170萬人次造訪
以及近10000名訂閱
身為「社畜」的我們,每天拖著一身疲累的皮囊下班時,總是懷疑人生、不斷的自問:
|工作很不開心,不知道要不要離職?
|不知道自己每天到底在努力什麼?
|總是被嫌能力差,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
|找不到熱情,不知道能換什麼工作?
|工作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社畜」是日本企業底層上班族的自嘲用語,用來形容上班族為了企業而放棄身為人類的尊嚴,睡眠、飲食、家人、朋友與社交,拚命賣力地為企業效勞。由於日本在泡沫經濟破裂後,終身雇用制崩解,多數人害怕失業只好繼續忍耐非人的工作型態。
轉換時空,台灣的上班族又何嘗不是如此?但即使為了「活下去」而交換出新鮮的肝,公司永遠有充分的理由,在不需要你的時候,就請你「明天不用再來」。
本書作者王木木,在進入新創公司努力了一年半,便晉升小主管。三十歲不到的年紀,就帶領十人團隊,薪水翻漲了170%。但因為一次業務過失及管理失當,他的職涯巔峰也在此止步。
被資遣後,王木木走過很長的迷惘期,並從大量閱讀中找到了起死回生的勇氣,創立「人生研究所」,開啟了職涯諮詢的自媒體商業模式。五年來累積了170萬人次的訪客及300萬瀏覽量。
本書文章集結自「人生研究所」,也是一本近五年來自省與職涯諮詢的總和,從20歲到60歲,從社會新鮮人到高薪的工程師。你或許會懷疑,一個被資遣的三十多歲「小毛頭」,憑什麼提供職涯諮詢?答案其實很簡單,面對迷惘,大多數的人,只是需要找人聊一聊。而這本書,正是這樣的存在。
但這絕不是一本教你怎麼成功、怎麼在職場步步高升的書,也不是一本倡導「找到熱情就萬事OK」的書,更不是鼓勵大家離職創業的書……。本書顛覆被解雇的負面心態與評價,從痛苦、逃避、迷惘,到谷底的反轉,成就一個成長、學習、開創新工作型態的契機;相信無論是新鮮人求職、轉職或中年失業……都能夠在其中獲得啟發,走出迷惘,找到更好的自己。
【隨書贈「人生研究所」線上課程優惠通關碼】
名人推薦
佐編茶水間 Zoey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曾彥菁/作家
劉揚銘/自由作家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依姓氏筆畫序)
編輯推薦
◎文:編輯May
會認識王木木是因為前編輯同事Genie的轉介紹,她告訴我,當時她對工作感到滿滿無力感,在google隨意鍵入「要怎樣才能找到喜歡的工作?」時,發現了「人生研究所」網站,沒想到裡頭與職場有關的文章,一篇篇都打中當時對工作迷惘、對自己不夠自信、而且還非常年輕的她。
「打中」這個關鍵詞,對身為編輯的我們來說,也就等同「出版」的同義詞了。從過往邀書稿的經驗裡深知機會稍縱即逝,常常只差那麼一兩天,好作者就被其他出版社簽走了。於是我放下手邊即將出版的書稿,花了一整個下午滑了「人生研究所」網站,不意外的,對於工作與求職的迷惘,還真是不分年齡、性別,英雄所見略同啊!
在人生二三十載的職涯旅程中,我們經常會遭遇挫折和失敗,而失業無疑是其中一個最具挑戰性的經歷之一。「人生研究所」的創辦人王木木生動地描述了自己在失業期間所經歷的種種挣扎和困境。然而,也正是在這段艱難的時期裡,透過大量閱讀及自我學習,王木木逐漸發現了內在的力量和自我價值;經過反思和自我探索,她逐漸明白失業並不是失敗的代名詞,而是一個重新定義自己的機會。
於是她離開居住了近三十年的天龍國,與先生搬遷到台中,定期寫部落格文章、發電子報,提供職涯線上諮詢服務,並開始了線上課程,然後,還生了一個孩子,過著充實而真正有意義的生活。
今年一月中旬初次見到王木木時,對她所展現的穩定情緒和富有邏輯的談吐印象深刻,再較之她筆下所呈現的人生價值觀也毫無二致,身為編輯的我這下終於完全放了心,我們即將呈現給讀者的王木木以及她的故事《感謝失業,讓我成為更好的人》,不僅貨真價實,內容也絕對值得讀者期待及實踐。
本書不僅是一本關於作者失業的心理回顧,一本關於內在成長和自我發現的指南,作者同時也分享了許多寶貴的自我檢測工具,幫助讀者重新審視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選擇與挑戰,並如何勇敢地面對。她鼓勵讀者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地追求內心的熱情和目標。
此外,本書還探討了一系列重要的問題,如何定義工作的意義?成功的定義是什麼?怎麼樣的學經歷才算夠好?怎樣找到合適的工作?這些問題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作者通過自身經歷和深度反思,為讀者提供了有價值的見解和指引,希望讀者從本書中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答案,盡早脫離不斷離職、倉皇就職的盲目迴圈。
轉換時空,當我們學會以不同的角度看待眼前的困境,很可能就能把困境變成我們成長的契機。我雖然在職場翻滾了二十多年,但一樣常常對工作感到迷惘與無助。《感謝失業,讓我成為更好的人》為我帶來了極大的啟發,深信對於渴望重新定義自己的讀者來說,也有滿滿的收穫。
目錄
#誰是王木木
#自序:我被資遣了
Chapter 1 二十九歲,我登出職場了
希望這篇文章永遠不要幫到你
被資遣了怎麼辦?
被資遣不丟臉,是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
迷惘的你「不該」做的五件事
待業期間可以做什麼?——四件事幫你降低焦慮,加值錄取機會
走過資遣打擊,培養自信的四個方法
向人生中的每個失敗說聲「謝謝」
Chapter 2 工作的本質與意義
人生是憑實力說話嗎?不,老闆說的話才算
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
你想做英雄,還是做將軍?
打造自己的鐵飯碗
為什麼工作沒有意義?
找到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人生就幸福了嗎?
如何創造工作的成就感?
Chapter 3 建立自信,從低谷爬起
撕下「二十八歲年薪百萬新創公司主管」標籤
別人的薪水總是比我高
容許自己不夠好,人生會輕鬆很多
怎樣的學經歷才算是「夠好」?
如何不在意別人眼光?——三個方法,幫你找回自主權,勇敢做自己
這輩子,只能這樣嗎?
我們活著,不是為了滿足家人期待
《無限賽局》心得:沒有贏家的遊戲
不知道想做什麼工作,乾脆創業好了?
人生沒有「正確答案」,所有選擇都是對的
Chapter 4 跳脫離職的迴圈
兩次離職教會我的事
對工作沒熱情、沒興趣,我該離職嗎?
年終到手,要離職了嗎?
不想上班?——擺脫職業倦怠的三個方法
工作越換越差,真的很可怕嗎?
找不到適合的工作?那就自己創造一個
「你」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四個指標,找到喜歡的工作
還在想離職不離職?用「測試」來決定吧!
為失敗作準備
Chapter 5 找到更好的自己
遇到人生難題?你要做的,不是急著解決問題!
重新認識自己——生命歷程圖分析法
四個微行動,開始改變自己
用「地圖思維」規劃你的人生
如何熱愛自己的工作?
越想財富自由,就越無法自由
成功的定義是什麼?如何成功?
影響圈——把人生往上推的方法
附件 // 王木木人生迷惘自救書單
序/導讀
序
我被資遣了!
「你很努力,但是請你做到明天。」
我睜大雙眼,不敢相信這句話會從老闆口中說出來。一時間,震驚、錯愕、疑惑、痛苦、不安的情緒全部堵上心頭。
「等等我會請行政同仁拿文件給你簽。」老闆說完這句話就離開會議室,獨留我一人。積在眼框中的眼淚終於潰堤,撲簌簌的掉下來。
我出身一個標準的公務員家庭,一家四口除了我,其他人全是公務員。
爸媽管教嚴格,不僅對成績非常要求,對生活習慣也非常嚴謹。我媽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連這個也做不好,出社會等著被人開除!」
我從小就被灌輸讀好書、進好校、做好工作的線性成功學,人生只許成功,不許犯錯,最好跟他們一樣當公務員,安安穩穩抱一輩子鐵飯碗。
不過我的成績一直都很普通,高中連前三志願的門都看不到,一直到高三突然開竅,掌握到唸書的訣竅,把握時間唸書,有效率地做筆記、背單字和刷題本(相信我,考試是一門技術,跟聰明才智沒有絕對關係),不小心被我矇到個政大廣告系。
這個經驗告訴我一件事: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至於為什麼是廣告系?我對傳播很有興趣嗎?其實並沒有,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只是分數剛好到了,從落點分析中選一個看起來比較好玩的科系而已。
畢業後,經歷幾次工作轉換,我進到一間軟體新創,擔任社群專員,負責公司的社群媒體行銷。剛進去的時候,二十人的團隊擠在一間公寓二樓。公司正處在草創階段,又有金主支持,發揮的舞台很大。
我負責管理公司粉絲專頁,除了想辦法把臉書的流量引進公司網站,各個能導流量的地方,我都盡可能地努力,無論是做影片、直播、經營 Instagram、廣告投放、辦活動,甚至找主動網紅合作(當時網紅行銷的概念在台灣尚未普及)。
畢竟是新創公司,很多行銷方式沒人有經驗,我就是擔任那個開疆闢土的人,也的確做出一些可以拿來說嘴的成績。
我也繼續發揮我的看家本領:努力。有任何學習資源、講座、書籍,我近乎飢渴的抓住每一個努力的機會,甚至和幾個做行銷的朋友自組讀書會,互相學習交流;我連程式語言都能自學,只為了可以自己從網站上撈資料,以提升我的行銷成效。
很幸運地,入職一年半之後我獲得賞識,晉升為主管,管理底下三個部門、含工讀生共十幾人的團隊,薪水也比我剛進公司時,翻漲了一七○%。
以當時文組、不到三十歲,能領到這樣水平的薪水,我真的覺得自己超級厲害,走起路來都有風、整個人都在發光。下一步應該就是部門總監,薪水三級跳,走上人生的康莊大道吧?我也能登上商業雜誌,成為人生勝利組嗎?這再次印證我之前學到的經驗: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不過我在這間公司的巔峰,也就在這裡止步了。
俗話說,第一次當主管,是職涯最容易夭折的時候,講的完全就是我。我非常熟悉社群行銷,也做出成績,這不代表我知道怎麼管人。雖然我依然拿出過去積極學習的態度,讀管理書、上課、聽講座,但人心和臉書不一樣,人心沒有數據,我無法假設、測試、驗證,同事嘴上說好,心裡白眼翻了三圈。每個上班族一定都有類似的經驗。
行銷教我讀數據,卻沒教我怎麼讀心啊!
為了迫使團隊夥伴拿出成績,證明自己是個「有用的主管」,我用很糟糕的方式管理團隊,成為公司裡「有毒的成員」。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作法非常不成熟,也沒有大局觀,更嚴重傷害團隊的士氣和信任。難怪最後的下場會是老闆說的那句話:「你很認真,但是請你做到明天。」
還記得離開公司那天,我就跟電視劇演的一樣,抱著一個紙箱,裡面裝著文件匣、筆筒、杯子和小盆栽,漫無目的地走出公司。
最慘的是,那天還下雨,我都分不清楚臉上濕濕的到底是雨還是淚了。
剛被資遣的第一個禮拜,是我最沮喪的日子,我每天哭著入睡、哭著醒來,醒來就在為過去懊悔:
「為什麼是我?」
「到底哪一步走錯了?」
「我真的跟媽媽說的一樣,被人炒魷魚了,真可笑!」
「我已經這麼努力了,為什麼沒辦法成功?我是不是真的很爛?」
當過去一直相信的信念被瓦解時,那種無力感,讓自己好像一個廢棄的塑膠袋,沒有重心,沒有價值,只能被風吹得飄到空中,又落在沒人在乎的髒亂巷子。
幸好,前公司蠻大方的,給了一筆豐厚的遣散費,外加政府發的失業補助,我有一段時間可以不愁吃穿,暫時不用為下一步煩惱。
這段期間,我除了出國散心,也開始對人生和工作感到懷疑:
|我們為什麼要賺錢?只有工作才能賺錢嗎?
|如果我不缺錢,為什麼我們要把三分之一的人生花在工作上?
|工作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我的人生目標是什麼?功成名就是我想要的嗎?
|人生的目的是什麼?工作是人生的意義嗎?
|我到底想做什麼工作?為什麼人力銀行看來看去,都沒有我想做的工作?
|世上真的有同時兼具興趣、意義和收入的工作嗎?
反正失業嘛,也沒什麼特別的事,於是我的努力特質又開始自動運轉——我大量閱讀,聽講座,上課,拿這些問題四處問朋友,甚至拿去問面試官,試圖從各個角落找出答案。而這本書,就是針對這些人生問題,我目前找到的最佳解答。
這不是一本教你怎麼成功、怎麼在職場步步高升的書,更不是一本倡導「找到熱情就萬事 OK 了」的書,但如果你曾在夜半時刻,問自己這些問題:
|不知道人生目標是什麼,把工作當成人生的全部
|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找不到自己的熱情
|不喜歡現在的專業,又不知道想轉什麼跑道
|在職場和工作上很努力,卻得不到想要的結果
|覺得工作學不到東西,又腳麻無法離職
|對未來、職涯和金錢感到非常焦慮
這本書從我的角度出發,試著解答你心中的那些人生疑惑。
不過,雖然說是寫給你,我私心更覺得,這本書是寫給當時被資遣的自己,是一本和過去和解的書。
這本書的內容,大部分來自我的部落格「人生研究所」。二○一九年開始,我在人生研究所記錄從失業、迷惘到明朗期,一路以來的學習和思考。網站至今已經累積三百萬次瀏覽、一百七十萬人次造訪,以及近一萬名的電子報訂閱者,我也幫助超過兩百名學員,啟程尋找自己的人生藍圖。
本書記錄了我的成長與蛻變,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逗點。希望這本書也能為你的人生畫上逗點,讓你接續寫出更豐盛的生命故事。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