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討好者的自適指南:將注意力從博取認同拉回,逐步還原關係裡的「真實我」(二版)

The People Pleaser,s Guide to Loving Others Without Losing Yourself
  • 79 308
    39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可不可以當個不被討厭、又真實的自己?

 

劃清「自我價值」與「外在認同」的界線,

一步步讓真實的我在原有關係中顯現

 

釋放5種社交需求,打破「討好慣性」,10 Steps實現自我價值

 

★ 正值「複製討好行為」的時代,小心在眾人眼光裡迷失自我

★ 怎樣是討好,怎樣是貼心?用【討好健康指數測驗】了解自己

※ 本書曾以《你可以當好人,但不要好得不像人》之書名上市

 

✧ 辛苦付出被當作理所當然,到最後被人予取予求

✧ 生活很充實,填滿了他人的需求

✧ 即使別人給你的肯定不嫌少,也還是自卑

 

每十個人當中就有五個屬於「討好型人格」,這類人即使深受討好所苦卻不能自拔。因為討好是人生教會我們的事,最初帶給我們好處,卻在過程中漸漸過度,因此損耗情緒。本質上,討好型人格是沒有滿足五種「社交需求」而形成與強化。

 

你覺得你是一個善良的人嗎?不用辛苦地活在別人的期望裡,

只要稍稍調整「討好」的使用方式及頻率,你會發現:

越讓自己幸福,你就會越使別人高興。

 

教育博士麥克運用其教育背景,將探討使人陷進恐懼的需求,並解說實現自我價值的要素,帶我們釋放內在恐懼、正視自我價值,改善我們與人連結的方式,藉此建立真正的人脈。

 

看見五種社交需求,打破討好慣性:

關係裡的許願池,有求必應──怕拒絕

從來不提出要求,就不會有被拒絕的問題,然而當他人有求於我,我卻來者不拒。「好人」當到底,別人開始予取予求。(第4章)

 

有些痛,這一生不該避開──怕衝突

只要旁人的想法跟自己不符,我習慣妥協或附和,便不必面臨否定或衝突。──這樣的人通常缺少靠一己之力解決對立的經驗。(第5章)

 

對於這個「我」,我很不滿意──怕不夠好

我們人類與幾個人共處,就有幾種臉孔,然而我們常忘記這點,總是將赤裸的真實自我,與別人修飾過的外在比較。(第7章)

 

自我提醒小語錄,無痛卸下好人面具──

☑️在聽別人分享最近有什麼新發現時,不要急於回應。

☑️如果要確實改掉比較心態,就要檢視、重建日常小慣例,比如「早點起床,提早出門」、「一天滑手機不能超過1小時」。

☑️在這個分心時代,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提高專注力與效率的方法,而是管理分神瑣事的能力。

☑️人遠比自己想像的更不在意旁人。你能形容上次在外用餐時隔壁桌的客人嗎?

 

※ 本書曾以《你可以當好人,但不要好得不像人》之書名上市

 

本書特色

1. 最新調查指出,自覺討好傾向的人數已超過50%。這些人深受討好所苦:難以跟他人建立界線、不知道自己的真實感受,擱置自己的人生目標等,導致內心過度損耗。
2. 市面上的書籍呼籲大家「停止討好」,儘管從中知道如何改變,卻很難在我們的日常實現,一不小心就偏向自私。作者以專業背景與角度來拆解討好的根本動機,讓讀者看清自己、建立自我認知系統,循序漸進地自我修正。

 

名人推薦

【坦率推薦】

精神科職能治療師/尼克小姐

IG心裡小心理、諮商心理師/莊芷昀

IG 語錄創作者/幹話心理學(以上按姓氏筆畫排序)

 

Goodread讀者4.5星推薦──

・我最有收穫的觀點是:如果動機正確,討好並非不好的事情。
・以前我想如果我把所有事情都做對了,我就會被喜歡。對由內而外尋找自我價值,本書給人完全不同的觀點。
・這是我今年做了最多筆記的書。
・每個人都可以從讀本書中獲得什麼,不只是這樣,每一章的真實故事都特別引人入勝。

・我在這本書畫了好多重點:要出於關心而不是表現得關心,表裡如一、真誠坦蕩。

・這本書讓我認清自己屬於哪一類的討好者,把不健康的討好模式戒掉,過上滿意且平靜的生活。

 

 

作者

麥克.貝勒 博士 Mike Bechtle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育博士,是美國知名講者。

麥克在富蘭克林柯維領導者訓練機構(FranklinCovey)擔任顧問30年以上,擅長建立方法架構,幫助人們有效解決生涯規劃、提升效能、高難度溝通等困擾。從《財星》五百大企業的管理者、到面臨婚姻危機的男女,至今數千人受惠。

麥克亦為《作者文摘》、《企業》(Entrepreneur)雜誌等專欄作家。至今出版七本著作,各國銷量超過40萬冊,包括《他在想什麼?》、《處理隱象》、《跟任何人都聊得來》、《不為他人抓狂》等。

 

譯者

謝慈


臺大外文系畢業,臺大翻譯所在學,熱愛文學與翻譯。

譯有《九型人格覺醒指南》《沒關係,是悲傷啊!》、《暈船診療室》等書。

歡迎來信指教:tracythekill@gmail.com

 

目錄

【目錄】

引言 不要低估善意的力量

 

Part 1 看見當下的狀態

第1章 與各種評價和平共處

第2章 我是哪一種討好者?

第3章 把好人面具摘下

 

Part 2 善良者面向世界的五個不安

第4章 我需要你喜歡我:怕(被)拒絕

第5章 我需要你不生我的氣:怕衝突

第6章 我需要你的關注:怕被忽略

第7章 我需要你的肯定:怕自己不夠好

第8章 我需要被你需要:怕自己不重要

 

Part 3 找回內在力量的10個起手式

第9章 珍惜一次又一次的選擇

第10章 真切地與人連結

第11章 自信心的養成

第12章 坦誠地活著

第13章 打破你的語言界限

第14章 持續渴望,保持單純

第15章 懂得按暫停

第16章 專注,帶來當下的豐盛

第17章 感恩,帶出人生的積極面

第18章 改變觀點,重新看待每件事

 

Part 4 把夢想縮小

第19章 讓改變持續發生      

第20章 忠於自我

第21章 以真實自我面向世界

 

後記 我也仍在復原的過程中

 

序/導讀

【前言】

不要低估善意的力量

 

既然我注定令人失望,至少我不要再令自己失望。──無名氏

 

我之所以寫這本書,是因為我累了。

有生以來,我都努力討好別人。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因為這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是魚不會特別注意到水的存在那樣。我希望人們喜歡我,所以我所做的決定幾乎都以此為目標。

高中時期,我對自己很沒信心(但每個人都是這樣吧?)。於是,當我開始找工作時,總是選擇和朋友們不同的工作:在太平間上班、賣樂譜、經營商業印刷、主持通勤

時段的廣播節目、擔任婚禮攝影師等。我以為人們會注意到我的不同,並對我刮目相看。

我的計畫很成功,人們確實很佩服我。然而,我的不安並沒有改善。內心深處,我知道他們佩服的只有我的作為,而不是我這個人(至少我是這麼以為的)。我從未給他們機會看見真實的自己,因為這樣風險太大了。

我太過執著要當個「好人」。我所仰慕的人通常都是慈祥和藹、不輕易動怒的大人。他們個性穩定、始終如一,受每個人喜歡。我很好奇,他們為什麼不會對任何事生氣,我以為他們天生就沒有脾氣。因此當我生氣時,會學著壓抑怒火,不讓任何人知道。我或許氣在心裡,表面上卻會說:「沒關係。」

當然不是沒關係。我開始偽裝,但我以為,這是為了生存而不得不為。換句話說,我從不坦誠面對自己;為了討好其他人,我扭曲了自己的模樣。這並不容易,因為我必須隨時保持警覺,才能維持這樣的表象。漸漸地,表象成了自我認同,而我努力地偽裝下去。

我是個嚴重的討好者。

 

你仍然可以討好

 

最終,我開始燃燒殆盡。我意識到,自己一直為了其他人而活,而不是為了自己。但我覺得自己被困住了,找不到脫逃的方式。每個晚上我都因為內心焦慮而輾轉難眠。我知道自己撐不了多久,遲早會崩潰。

我當時心想,也許能從書上找到解決方法。於是我去書店翻閱一些書後,得到三個啟示:

一、討好別人不好。

二、我們不應該繼續討好別人。

三、停止討好別人的方法,就是專心討好自己。

 

乍看之下挺有道理的,但我就是無法信服。這些書似乎是要我激怒別人,搞得天怒人怨,只關心我自己。這和我一直以來的為人和形象截然不同。我不是個討厭鬼,我是個好人。如果停止當個好人,一切會變好嗎?

看完這些書,我又看了不同的文章和網站,看到的建議都大致相同,「我得轉移注意力,不再一味滿足其他人,而是把自己擺到第一位」。讀得越多,就會發現重點並無二致。假如真是如此,那麼我以往對其他人的關注,只是讓我不斷迷失自己。

顯然我必須更自私一些。

但我的內心深處,卻不斷浮現一些惱人的想法。

 

討好難道沒有好的一面嗎?

除了仰賴別人的看法外,有什麼更能提升自我感覺的方式嗎?

我能保有更健全的自我認同,同時繼續討好別人嗎?

我能更有自信、更堅強地關心別人嗎?

 

我的成長之路由此啟程。為了回答前述問題,我開始探索如何不將自我認同建立在其他人的看法上。假如我能看見真實的自己,學習接受自己的獨一無二,就不再需要尋求其他人的認同。可以單純把其他人放在心上就好。

除此之外,這本書將比市面上其他類似書籍再更進一步。如果藉由討好別人來提高

自尊,就是不健康的行為傾向;首先,我們可以學習更專注在自己身上,讓自己的身心更健康。

假如能達到這樣的健康心態,就能奠定穩健的基礎,成為「強大」的討好者。我們可以做對的事,幫助他人,滿足他們的需求。我們可以在接受真實的自己後,再真心地關注其他人。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21267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72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2025夏季暢銷展-共和國書籍任選兩本75折
預計 2025/09/22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