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面對情緒攻擊的勇氣(暢銷新版):換個角度人際不糾結!擺脫對號入座的習慣反應,打造強大內在不再受傷

  • 79 237
    300
  •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自我成長情緒/壓力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水島廣子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張嘉芬
  • 出版社: 方言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09/26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本書簡介
別人存心令你難堪,反擊卻怕壞了交情;
默默承受有礙健康,不理會只能淪為內傷……
日本權威心理師,教你運用「5技巧+7法則」,99%都能解決!
學會「處理攻擊」擺脫糾結,不委屈自己也有好人緣!
以下狀況,是否曾讓你不知所措?
主管數落輕蔑,如何答話?
同事酸言諷刺,能否反嗆?
親友情緒勒索,怎麼化解?
網路突襲冒犯,該不該還擊?

★人際間的酸言冷語,讓你疲憊不堪?
明明沒錯,卻莫名遭受責罵、冷言冷語、無視......相信有多人會因為不想與人正面衝突,而選擇忍隱忍退讓,最後反而加深內心的挫折感。其實,你不必強迫自己反擊,也能化解這些委屈。人際心理治療師、本書作者水島廣子告訴你──記住一個大原則「會發動攻擊的人,都是有困擾的人」,就再也不用害怕莫須有的攻擊,並且能找到化解之道。
比方說,動不動就反應過度的人,往往來自「心靈曾經受創」、「難以適應變化」或「自卑」所致。面對這樣的人,以下幾種狀況特別容易引發他們的攻擊──
‧你簡單問好,對方覺得「隱私受到侵犯」;
‧你提出疑問,對方覺得「被責罵」;
‧你表達看法,對方覺得「自尊受創」;
‧你做了對方內心渴望的事,招致忌妒。

★學會5技巧,從衝突糾結中脫身,不再受傷!
當你自覺受到傷害的當下,或許會懷疑自己「做錯了什麼」?但與其自責,最重要的就是先接受這是一種「正常反應」,不讓情緒被對方牽著走。接著,利用書中傳授的5技巧轉念,就能把攻擊帶來的挫折感,化為勇敢面對的力量!不僅能保護自己不受傷,更能讓那些傷害「什麼都不是」。
例如──
【攻擊】資深同事出紕漏,卻指責都是我的錯。
【暗藏訊號】問題超過對方的能力範圍,又拉不下臉承認自己無能。
【轉念】「這是『求救』訊號,無須感到委屈,態度好一點就幫忙囉!」
►►指責是引誘你「對號入座」的陷阱,平靜看待免成受害者。

【攻擊】找朋友商量煩惱,對方竟說「你也太軟弱了」。
【暗藏訊號】認定別人「軟弱」的人,通常內心都有尚未痊癒的傷口。
【轉念】不做任何多餘詮釋,說聲「原來你這麼想」即可。
►►不妨評估對朋友的往來「有多少期待」,或找更合適的對象商量。

★擁有面對情緒攻擊的勇氣,不委屈也有好人緣
沒有人喜歡受到朋友忽略、同事白眼、上司看輕,甚至家人責難。不過,當你因渴求受人「重視、愛護」而採取行動時,可能會因為太過刻意造成反效果,跟著《面對情緒攻擊的勇氣》提供的方法,成一定能為旁人打從心底喜歡、深獲重視的人,例如──
►►【法則1】尊重自己的意願:別接下「受害者」的角色。
►►【法則2】拋開「施與受」的執念:越不求回報,別人給的越多。
►►【法則3】言行一致,容易贏得信任:今天親切有禮,隔天態度冷淡,令人無所適從。

本書特色
★ 5個轉念技巧,為內心撐起免受攻擊的防護傘;
★ 7條處世原則,大膽做自己也隨時受人呵護。

名人推薦

專業推薦
楊雅筑│諮商心理師

作者

作者簡介
水島廣子
知名精神科醫生,現任人際關係療法專科診所院長,日本心態療癒學會(Attitudinal Healing Japan, AHJ)代表。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院畢業、博士課程修畢。曾任職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院精神神經科、目前為該科講師。於2000〜2005年期間曾擔任眾議院議員,並積極投入於兒童虐待防治法等眾多法案之修正。
著有《遠離!傷人傷己的情緒風暴》、《用對情緒,可以幫自己療傷》等書。

譯者簡介
張嘉芬
成功大學中文系畢業,日本法政大學日本文學碩士,現為專職日文翻譯,擅長不動產、餐飲、長照、法律、商業、零售通路、旅遊、文學等領域之口筆譯。興趣是在日本度假務農。
譯有《任何人都喜歡你的好感說話術》、《剛剛好的情緒界線》等多本作品。

譯者

譯者簡介
張嘉芬
成功大學中文系畢業,日本法政大學日本文學碩士,現為專職日文翻譯,擅長不動產、餐飲、長照、法律、商業、零售通路、旅遊、文學等領域之口筆譯。興趣是在日本度假務農。
譯有《任何人都喜歡你的好感說話術》、《剛剛好的情緒界線》等多本作品。

目錄

目次
前言 寫給不想再被傷害的你

STEP 1 面對攻擊,先為心撐起防護傘
傷害你的人,往往自認受到威脅
五種情況,觸發攻擊地雷
自卑感越深,越愛用偏見壓人
STEP 2 當個「旁觀者」,退一步取得化解空間
受到攻擊,這樣做才是贏家
「找麻煩」也是一種「求救」訊號
為難你的人,其實也在為難自己
不對號入座,自然免受傷害
STEP 3 人際斷捨離,情緒風暴傷不了你
根據「在乎」程度,找對因應方式
不揣測背後理由,讓攻擊停在對方身上
把挑釁當「狗吠火車」,避免惡性循環
STEP 4 終結無理責難,從讓對方「放心」開始
四大原則,遠離攻擊的地雷
遇上找碴,以親切化解糾紛
面對駁斥,用反問免除爭論
若對方不講理,先傾聽再關心
STEP 5 當網友變酸民,受害情緒如何克服?
酸民的惡意留言,來自內心有困擾
私事被公開,這樣處理不傷和氣
STEP 6 七個處世原則,讓你隨時受人呵護
學會「控場能力」,情緒攻擊不上身
愛自己,不落入「受害者」陷阱
不奉承,保有關係平等的從容
不帶成見,接受對方的真實面貌
言行一致,容易贏得信任
廢話少,沉默帶來安心感
越不求回報,別人給的越多
我就是我,不虛假才得人愛

結語 懂得轉念,化解所有情緒攻擊

序/導讀

前言
寫給不想再被傷害的你

• 主管只把我一個人當眼中釘;
• 資深前輩老是對我冷嘲熱諷;
• 年輕同事擺出一副瞧不起我的態度;
• 另一半總是責備我;
• 男(女)朋友老是用「高高在上」的態度否定我;
• 被朋友排擠;
• 鄰居都在背後閒言閒語。

到底為什麼「那個人」要傷害我呢……?
生活中有許多像這樣來自他人的攻擊。尤其是來自上司、前輩、伴侶或交往對象等親朋好友的非難,應該讓很多人都深感頭痛吧?
我們既然是人,若突然遭受責備,當然會覺得「為什麼找上我?」並感到很受傷。
這些來自切身關係的「攻擊」,是一種令人逃也逃不掉的壓力,會讓人持續累積不滿和壓力,有時甚至還會發展到心理疾病的地步。
究竟該怎麼做,才能保護自己免於受到這種難纏的傷害呢?我想很多讀者應該會懷疑是否真能「立刻消除攻擊」?心想:「怎麼可能有這麼神的事,到底是什麼樣的魔法?」本書並不打算談魔法。
然而,「立刻消除攻擊」這件事,的確辦得到!
讓傷害「消失」的方法有很多種。有些是實際讓我們不再被對方攻擊的方法。
換言之,就是使對方的行為出現變化。或是對方的行為雖無改變,但那些以往會讓你認為是非難的事情不再是非難,亦即不再感到受傷。
不論採取哪一種方法,對當事人而言效果都一樣。不過,以往動不動就覺得「被攻擊了!」的那些狀況,若能轉念想成「攻擊不存在」,其實有著數不盡的好處。
這樣的想法,和「受到攻擊,但只能忍耐」完全是不同的境界。
因為要是「攻擊不存在」,就沒有必要忍耐了。
我是執業精神科醫師,專長「人際心理治療」(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簡稱IPT)的精神療法,為許多患者做過診療。此外,我也以義工身分投入心態療癒(attitudinal healing,簡稱AH),以及從事演講活動,因而結識了許多人。
認識了這麼多人,讓我切身感受到:如何看待別人的攻擊,將大大地改變我們的人生。
我們究竟是要一直受人攻擊,活成一個可憐的沙包,還是要學會感受自己內心湧出的溫暖力量,邁向豐富精彩的人生?各位可以為自己做決定。

本書中會談到兩種攻擊,一種是真正的攻擊;另一種則是「看似攻擊,實則有其他解讀」。
其實我想透過本書,讓各位了解一件事:我們認為的攻擊,其實全都只是「攻擊」而已。換句話說,世上沒有真正的攻擊。
此外,我也不只是想探討「遭受攻擊時該怎麼辦」,也會介紹一些妙招,讓你成為「備受呵護的人」。
只要確實做好心理準備,不把別人發動的攻擊視為攻擊,就不容易受到傷害了。
這些心理變化的機制,接下來會詳細探討,敬請期待。
期盼各位在讀過本書之後,都能懷抱「我才不怕攻擊」的想法。

試閱

內容連載
◎ 傷害你的人,往往自認受到威脅(節錄)
假設你遭到他人「攻擊」,相信對方應該不會在沒有任何導火線、毫無理由的情況下這麼做。
基本上,我們可以把「攻擊」視為人類感到有威脅時的一種反應。
當我們感到威脅時,就生物本能而言,大多數情況下逃跑最為安全,但在現代社會中,若因為人際關係出問題而不斷逃避,恐怕會被大家稱為「魯蛇」,故而有不少人會選擇反擊。
此外,以往曾遭遇虐待或霸凌,知道反擊後下場只會更慘的人,多半會採取比較安全的因應措施,而不在意是否會被人視為魯蛇。不過,就算沒有實際發動攻擊,很多人會在心裡非難別人,若無法好好面對這些人,我們就會成為這種對象。
當你在心裡責難他人時,多半是出於對他人心懷恨意、憎惡或遭人在背後說長道短;反之,當這些責難對象是自己時,我們可能會感到沮喪,覺得「人家這樣對我,一定是我不好」、「我竟然無法堅強地面對這些攻擊,真是爛到極點了」。
此外,選擇逃避的人,是否就沒有攻擊別人呢?並不盡然。即使當事人認為自己已經選擇閃避衝突,有時反而讓對方覺得這其實是一種攻擊,因為他們可能認為你的閃避,就是讓自己「被忽視」、「被瞧不起」、「被孤立」的原因。
由上可知,儘管每個人面對攻擊的反應不盡相同,但當我們感受到「被擺了一道!」、「這樣下去會被害慘!」等威脅時,請記住要好好面對。

§ 容易感到威脅的人
接下來,我會向各位介紹一些人類心理。是否了解這些心理機制,將大幅影響一個人對於威脅的感受強弱。闔上本書後,想必各位將比較不容易從他人的非難中感到威脅了。因為你將滿懷「我知道該怎麼處理,所以無所謂」的從容自得。
此外,有一些容易讓人感到威脅的決定因子,就讓我來為各位介紹兩種容易感到威脅的人。

﹝1﹞ 心靈受創的人
以往曾受過嚴重創傷的人,多半會變得特別敏感。這些人因為不想再度受傷,會很敏感地察覺到可能與受傷相關的徵兆。所以,即使別人不認為是威脅,他們也比較容易感到危險。
當這份「創傷」不僅止於特定範圍,而是涉及廣泛層面的情況下,換言之,就是曾在受虐環境中成長的人,對威脅的感受也會隨之擴大。只要別人持不同意見,這些人就會倍感威脅,後面會深入探討相關議題。

﹝2﹞ 難以適應變化的人
有些人純粹只是難以適應變化。他們的個性比較容易焦慮,或是因為亞斯伯格症等因素而有發展障礙的人,只要身旁出現任何變化,對這些人而言等同於威脅。即使仔細分析後,就能明白這些變化根本稱不上威脅,但他們就是會將「變化」視為威脅。
在我們過往的生活經驗中,若我們毫無惡意,對方卻突然暴怒時,有些案例或許就是出於對方難以適應變化。

◎ 為難你的人,其實也在為難自己(節錄)
要把那些令人不悅的非難,當作是「有困擾的人」來看待,對某些人來說或許還是很難接受。
想必你會覺得:這個人對我做了這麼過分的事,為什麼還要對他好?
然而,請先了解一件事:「換個角度思考」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對方。
倘若你一直以受害者自居,心中的「受害者心態」就會越來越強烈,也會加深自己「束手無策」的無力感。可是,只要願意走下受害者的寶座,就能為自己做主,自由選擇如何處理眼前的狀況。
最重要的,就是當你抱持著「哦,那個人有困擾」的觀點時,會比覺得自己「被擺了一道!」更從容自在。
還有一個重點,那就是為難你的人,其實一點都不好過——明白這個事實,應該對會有些幫助。
某些情況下,發動攻擊的人,看起來的確像是在享受這份的樂趣。這種情況,確實很難把對方看作是「有困擾的人」。
然而,除了極少數的喪心病狂(這種人真的非常稀少),人在為難他人時,其實也是在為難自己。
請試著假想一下自己在責備別人時,應該不會覺得舒暢快活才對。你會膽戰心驚、身心處於高度緊繃的狀態,擔心自己會不會有哪裡被挑戰。會有這種反應很正常,因為攻擊他人,等於向對方宣告「反擊的目標就在這裡」。
只要稍有破綻,就會被反將一軍。因此會一直處於劍拔弩張的緊繃狀態,必須不斷嚴格地挑剔自己,簡直跟打仗一樣。
此外,你也會開始在意,這些言行對周遭的人際關係會產生什麼影響。例如,你責備完別人後,是否曾想告訴其他人自己說了哪些話?
這個反應並非純粹想炫耀自己的英雄事蹟。一方面是因為需要支持,得到其他人的共鳴,聽到「說得好啊」、「你就應該這樣說」之類的回應。
畢竟在對某個人發動攻擊後,儘管當下打了勝仗,但若眾人選擇同情對方而孤立攻擊者,那可就不妙了。此外,還會擔心是否被視為「暴躁易怒的危險人物」,伴隨著種種不利因素。
換言之,攻擊別人等於攻擊自己。
習慣性發動攻擊的人,除了是旁人眼中不討喜的角色之外,自己也隨時都在吸收有害物質。
這種人往往也很討厭自己,我想這點也很理所當然。因為每當他們對別人說三道四的同時,自己也從中吸收了負能量。

§ 如果你還是自認有錯
有時候,雖然理智上明白「會發動攻擊的人,就是有困擾的人」,但只要創造出攻擊契機的是自己,就會覺得自己還是有錯。
然而,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學會不去想「因為我有錯,所以才會遭到攻擊」,貫徹「因為對方有困擾,才會攻擊我」的觀點,至關重要。
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1﹞ 當對方言之有理時
來自主管的指責,在形式上看似惱人的攻擊,但有時這些指責,確實是有值得虛心聆聽之處。
根據前述內容,有人可能會提出質疑:難不成應該把所有攻擊者都當成有困擾的人嗎?
我的答案是「YES」。為什麼這麼說?倘若把對方的一言一行,都當作針對自己的攻擊時,就很難坦然接納對方真正想傳達的內容。
代表自己的身心尚處於「受打擊模式」,會想方設法地自我保護,睜大眼睛找尋自身的不足之處,以至於很難平心接受對方給的忠告。
主管的說詞固然言之有理,但既然是以攻擊的形式呈現,就代表主管正在發愁。
倘若真的想站在教育的立場,把言之有理的內容告訴部屬,那麼即使發言聽起來有點攻擊意味,主管應該能讓部屬聽出「啊,主管是為我好,才會把話說得這麼重」的感覺或以好言勸慰取代責備。
當上述情況都沒出現時,代表主管自己也在焦頭爛額。亦即,主管並沒有仔細考量清楚才指導部屬,而且有些部分流於情緒。
因此,「會發動攻擊的人,就是有困擾的人」在這裡也適用。
當我們把觀點改換成「主管有困擾」後,應該就不會再做出過多的防衛。
只要回顧各種狀況,想想自己做了什麼讓主管煩心的事,就能從主管的「哀號」中,找出「想表達的重點」。接著,就能毫無抗拒地向主管坦然道歉,說聲「這次真的很不好意思,我下次會注意!」讓主管放心。
若對方是講理的主管,說不定能趁機了解彼此真正的想法。

﹝2﹞ 認為自己真的有錯時
有時候,事情已超越虛心聆聽的境界,而是我們衷心認為自己有錯,輕易被罪惡感擊潰。不過,即使如此,懂得懷抱「會發動攻擊的人,就是有困擾的人」的觀點,仍然相當重要。為什麼?因為罪惡感是一種非常自私的情緒。
當我們被罪惡感擊潰時,其實我們只考慮到自己——滿腦子都是「有錯的自己」,完全沒有顧慮到「那個正在煩惱的人」。
即使想為對方做些什麼,思考仍會聚焦在「該做什麼才能求得原諒」,看不到「方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越是真心認為自己有錯,越會想為對方做些什麼。
所以,這時懂得把對方當作「有困擾的人」,尤其重要。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64350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192
    • 商品規格
    • 21*14.8*1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