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T 技巧訓練手冊(下冊)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目錄
(下冊)
第八章 人際效能技巧
一、模組目標
二、干擾人際效能的因素
三、概論:人際效能的核心技巧
四、澄清人際情境中的目標
五、目標效能技巧:如你所願
六、人際效能技巧:維持關係
七、自我尊重效能技巧:尊重自己
八、評估選項:要求或拒絕態度的強弱
九、人際效能技巧:疑難排解
十、概論:建立新關係與結束傷害性關係
十一、尋找可能成為朋友的人的技巧
十二、對其他人的了了分明
十三、如何結束關係
十四、概論:行中庸之道的技巧
十五、辯證
十六、 認可技巧
十七、改變行為策略
第九章 情緒調節技巧
一、模組目標
二、概論:了解並命名情緒
三、情緒的功能
四、造成情緒調節困難的因素
五、情緒模式圖
六、觀察、描述及命名情緒
七、概論:改變情緒反應
八、核對事實
九、為相反行動與問題解決做準備
十、採取跟當下情緒相反的行動
十一、問題解決
十二、複習相反行動與問題解決
十三、概論:減少情緒心的脆弱性
十四、累積正向情緒:短期
十五、累積正向情緒:長期
十六、處理情緒性情境的技巧:建立自我掌控與預先因應
十七、要照顧你的心,先照顧你的身體
十八、做噩夢的因應步驟
十九、良好睡眠習慣
二十、概論:管理極端情緒
二十一、對當下情緒了了分明
二十二、管理極端情緒
二十三、情緒調節技巧的疑難排解
二十四、複習情緒調節技巧
第十章 痛苦耐受技巧
一、模組目標
二、概論:危機生存技巧
三、辨認危機情境
四、立即停止問題行為
五、用優缺點分析做行為決策
六、以改變身體化學狀況技巧管理極端情緒激發
七、用智慧心接納轉移注意力
八、自我撫慰
九、改善當下
十、概論:接納現實技巧
十一、全然接納
十二、轉念
十三、我願意
十四、微笑與願意的手
十五、允許你的心:對當下想法了了分明
十六、概論:當危機是成癮行為
十七、辯證式戒癮
十八、澄明心
十九、社區增強
二十、斬斷牽連,重建新世界
二十一、替代性叛逆與適應性否認
序/導讀
試閱
什麼是 DBT?
本手冊提供的技巧訓練立基於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DBT 是一種基礎深厚的認知行為療法,原本是為了有慢性自殺傾向的邊緣性人格疾患( b o r d e r l i n 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患者而發展的治療,結合個別心理治療、團體技巧訓練、電話輔導及治療師諮詢團隊,DBT 是第一個藉由對照試驗證明對BPD 患者有效的心理療法。1 自那時起,多種臨床試驗顯示 DBT 不只對BPD 患者有療效,對許多疾病與問題都有幫助,包括情緒缺乏控制和過度控制,以及相關的認知和行為模式。此外,愈來愈多研究(總結於本章最末)指出,單是這些技巧訓練,對於有酗酒問題、自殺者的家人、家庭暴力受害者等許多族群,都是很有效的處遇技巧。
DBT,包括 DBT 技巧訓練,是以心理疾患的辯證與生物社會理論為基礎,著重於調節情緒與行為的困難任務,不管是控制不足或過度控制。許多心理衛生問題 2 都源於情緒調節(emotion regulation)、衝動控制( imp u l s e c o n t r o l ) 、人際關係(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與自我形象(self-image)的不穩定模式,這些都與情緒失調(emotion dysregulation)有關。DBT 技巧直接對準這些功能失調的模式。DBT 技巧訓練的整體目標在於幫助個人改變與生活問題相關的行為、情緒、思考及人際模式。因此,要能夠有效運用本手冊,就必須以整體觀來了解 DBT 的治療哲學與理論基礎。這種理解決定了治療師對於治療及個案的態度,而此種態度又是治療師與個案關係的重要元素,經常是有效治療的核心,尤其對於有自殺傾向與嚴重失調的個人特別重要。
預覽本手冊包含兩個主要部分:第一部(一到五章)幫助讀者了解 DBT 及DBT 技巧訓練,第二部(六到十章)是教導特定技巧的詳盡指南。每個技巧訓練模組提到的講義與作業單都可以在網站(www.guilford.com/skills-trainingmanual)上找到。讀者可列印作業單給個案,也可根據特定的場合加以修改。此外,專門供個案使用的講義與作業單另有專書可購買,也可上網自行列印。我在本章將闡述本療法的辯證世界觀及其假設,然後描述嚴重情緒失調(包括 BPD)的生物社會模式和發展過程,以及此模式的變化如何應用到一般的情緒失調。如前所述,本手冊教授的 DBT 技巧是特別為治療情緒失調及其不當的後果而設計。第一章將簡述標準 DBT 的研究(個別心理治療、電話輔導、諮詢團隊和技巧訓練),以及DBT 技巧訓練的研究(不包含個別治療)。第二到五章討論技巧訓練的實務層面:規劃技巧訓練,包括針對個案族群和場合設計不同的技巧課程表(第二章)、建構課程並展開技巧訓練(第三章)、DBT 技巧訓練的目標與程序(第四章),以及將其他的 DBT 策略與程序運用於行為技巧訓練(第五章)。這些章節能夠為特定的診所或臨床機構做好進行技巧訓練的準備。第一部的附錄包含了十一種不同的技巧訓練課程。
本書第二部從第六章開始 DBT 的正式技巧訓練單元,包括如何向個案介紹 DBT 技巧訓練及其目標。接下來是如何教導特定技巧的準則,分別見於四大技巧模組: 了了分明技巧(第七章)、人際效能技巧(第八章)、情緒調節技巧(第九章)及痛苦耐受技巧(第十章)。
每個技巧都提供個案講義並附上練習這些技巧的指示。每份講義至少有一種(通常多於一種)作業單,以供個案把練習過程記錄在表格中。這些表格(英文版)都能夠在 Guilford 出版社的網站找到,也有紙本的(中文版)工作手冊可購買。在第六章到第十章的教學筆記中,每個主要單元一開始都有一個文字框簡要說明這些講義與作業單。
在此要說明,雖然我的診所提供個別的技巧訓練,但是我們臨床試驗的所有技巧訓練都是以團體的形式進行。這本手冊許多治療準則也以團體方式進行,主要是因為從團體的技巧訓練修改為個別形式比較容易(下一章會討論團體與個別技巧訓練的議題)。
這本手冊是從我另一本更詳盡的DBT 教科書:《邊緣性人格疾患的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BehavioralTreatment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3 延伸而來。DBT 對於 BPD以外的疾患也有療效,了解這種療法的基本原則有其重要性。因為我在本手冊常會提到那本教科書,為求簡便就稱之為《DBT 教科書》。我在《DBT 教科書》的第一章到第三章詳細陳述理論的科學基礎與參考文獻,在此不再贅述。辯證的世界觀與基本假設顧名思義,DBT 立基於辯證的世界觀。將「辯證」(dialectics)運用在行為治療有兩層意義:直指現實的本質,以及有說服力的對話與關係。辯證身為一種世界觀或哲學觀,乃是 DBT的基礎。或者也可以說,身為一種對話與關係,辯證是治療師推動改變時所使用的治療取向或策略。這些策略在《DBT 教科書》第七章有詳細討論,本手冊第五章也有摘要。
對於現實與人類行為本質的辯證觀點有三個主要特徵。第一,與動力系統觀點相同的是,辯證強調現實的基本相關性或整體性。也就是說,在辯證取向中,對一個系統個別部分的分析,需要釐清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聯才有意義。因此,辯證引導我們去注意系統中的個別部分(如某一特定行為),同時也注意這個特定部分與其他部分之間的相互關聯(如其他行為、環境脈絡),以及與更大的整體的關聯(如文化、世界情勢)。就技巧訓練來說,治療師首先需要考量的是技巧不足的相互關聯性。除非能夠同時學習其他相關的技巧,否則要學會一組新技巧是很困難的,但是要同時學習數個技巧的挑戰更大。辯證觀點和心理治療的環境脈絡、女性主義者的觀點是相互呼應的。當一個人缺乏當前環境或更多文化的支持,要學習行為技巧特別困難。因此,個人不只需要學習自我調節技巧及影響其環境的技巧,也要知道何時調節它們。
第二,現實並非靜止的,是由內在相對的力量(正題〔thesis〕與反題〔antithesis〕)所構成,而其又形成了一組新的相對力量。辯證思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所有的命題都包含與其相反的命題。如同 Goldberg 所言,「真理是自相矛盾的,每種智慧都包含與其相反的成分,亦即真理是並存的」(pp. 295-296)4。以此看來,辯證與心理治療的心理動力衝突模式是相通的。二元對立與極端的思考、行為、情緒被視為辯證的失敗,個人被卡在對立的兩極(polarities)中,無法邁向統合(syntheses)。就行為技巧訓練而言,有三個特定的兩極很容易讓人卡住而無法進步。治療師必須注意到每一個兩極,幫助個案邁向切實可行的統合。第一個辯證的兩極是個案需要接納自己,同時又需要改變自己。這個特定的辯證是所有心理治療中最基本的張力所在,治療師需要有技巧地協商,才能促成改變。
第二個張力存在於個案需要變得更有能力,而一旦他們變得更有能力又會失去某些東西。我曾經有一位個案在接受技巧訓練時,每週都說她沒有做任何行為作業,堅稱治療沒有效果。六個月後,我建議這種治療可能對她無效,她才告知其實一直都在嘗試新技巧,而這些技巧確實對她有幫助。她一直不讓我知道,擔心如果她好轉了,我就會請她離開技巧訓練。
第三個非常重要的兩極是個案一方面需要維持個人的完整性,承認自己的困難,另一方面也需要學習新技巧,進而超越個人的痛苦。如果個案因為學會新技巧而減輕痛苦,就確認了之前的困擾是源自個案沒有足夠的技巧可以幫助自己,而不像其他人所指控的想操弄別人。個案並不想傷害他人,也並非缺乏正向的動機。但是,個案學會新技巧在某方面也確認了他人的看法始終是對的(個案是錯的),或者說個案就是問題所在(而不是環境的問題)。辯證不只聚焦於個案如何卡在兩極當中,也指出走出困境的方法(請參考《DBT 教科書》第七章)。
依循上述兩個特徵,第三個辯證的特徵是假設:現實的本質是歷程與改變,而非內容或結構。最重要的是,個人與環境都不斷在變動,因此治療的重點非是提供一個穩定、一致的環境,而是要幫助個案更容易接受改變。例如,我們在技巧訓練團體會鼓勵成員不要每次上課都坐同樣的座位。進行技巧訓練時,治療師要持續注意個案的變化,也要隨時留意他們自己和治療的變化。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