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傾聽生命故事與敘說的療癒力: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會員好評 ★★★★★(1)
  • 1個人喜歡
  • 9 342
    38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阿德勒(Alfred Adler)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心理治療的貢獻,是其提倡社會情懷(social interest)的最佳驗證,至今我們仍然在領受他留傳下來的智慧。

本書是阿德勒心理學家曾端真教授將阿德勒心理治療的教學與實務工作,加以沉澱與整理,留下自己的學習記錄,也是學習個體心理學的最佳基本教材。

作者師事西北華盛頓阿德勒中心主任Henry Stein,感受最深的是治療師如何傾聽案主的生命故事,書名即為作者對這個治療學派的領悟──治療是一門傾聽的藝術,每位案主都在敘說自己的故事,治療師傾聽案主的故事,同時也引領案主傾聽自己的故事。

治療師不是案主人生的操盤手,而是從傾聽中,猜測案主故事中的隱喻,產生帶領案主的方向。案主在敘說故事的歷程,一邊說,一邊往內在去聽被自己所壓抑與塵封的故事。療癒力來自聽懂自己的故事,接納自己的故事,探照出生命故事中的意義和復原力。

名人推薦

誠摯推薦

「作者運用阿德勒學派的人性觀,解釋當事人困境的心理動力,並將理論與概念轉化為實際的治療操作歷程……在提供心理治療專業訓練教材方面,本書的貢獻甚巨。此外,單單從本書聞得古典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的風味,也就很值得了。」──劉焜輝(中國文化大學講座教授)
                                     
「從古典的投射到當代的建構,是作者真實地、用心地穿針引線,是學問也是行動,引導治療者進入一個作者認為沒有捷徑,但「越走越迷人」,能帶出復原力,走向療癒的成長之路。」──楊瑞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創所所長、教育系教授,台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理事長)

作者

曾端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諮商心理師高考及格,曾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及副校長。
 
投入阿德勒學派的教學與研究歷二十餘年,師事Henry Stein(西北華盛頓阿德勒中心主任),鑽研古典阿德勒學派,為亞洲首位獲得「古典阿德勒學派深度治療師」(Certification in Classical Adlerian Depth Psychotherapy, CADP)證照的心理治療師。迄今仍持續和Stein討論個案。
 
專長於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家庭諮商、親職教育。
 
著有《教出有勇氣與行動力的孩子》、《兒童行為的評估與輔導》、《親職教育模式與方案》、《婚姻與家族治療》、《現實治療理論與實施》等。
 
目前從事教學,以及心理師的培訓和督導,並熱衷於將阿德勒的理論推廣到學校班級經營和親職教育。平日最喜歡陪先生到郊外走走,以及含飴弄孫。

目錄

第一章    阿德勒心理學的人性觀
虛構論
原型與生命風格
生命風格
自卑感與優越感
家庭星座
社會情懷
生命風格與危險困境
生命風格的元素

第二章    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
治療是重寫生命故事的歷程
古典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
神經症


第三章  早年回憶
故事即人生
早年回憶的引導
早年回憶中的隱喻

第四章  早年回憶與生命風格分析
早年回憶分析守則:合作與平等
早年回憶與主題統一性
早年回憶與行爲動向
早年回憶與優越目標
早年回憶與私人邏輯
早年回憶與人生任務
早年回憶與社會情懷
早年回憶與當前困境的一致性
早年回憶與婚姻

第五章  生命風格的解構與重構
引導式想象
蘇格拉底問話
正在編織生命風格的兒童

第六章  晤談案例
發現復原力:鞏固自我價值
洞察夢境的意義:帶出生命風格的鬆綁
修復母女情:解開關係的迷思
看見深藏的父愛:尋回站起來的勇氣
理解母親的堅毅:重構忍耐的意義
掀開躲藏的斗篷:修復和自己的存在關係
撫慰鎖住的憂傷:邁開自我決定的腳步

第七章  古典阿德勒學派團體治療之旅
古典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大師
古典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大師
體驗性工作坊的學習與治療師證照課程
團體治療工作坊

參考文獻

序/導讀

推薦序文一

聞得古典阿德勒的風味  
劉焜輝

曾端真教授投入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的鑽研超過十五年以上,在這方面所下的功夫已是國內佼佼者,本書的付梓是其在阿德勒心理治療教學與實務上的結晶。
    
阿德勒是佛洛伊德心理學週三會的創始會員,1911年離開佛洛伊德,自創個體心理學派,1914年發表其核心理論「心理與教育」,至今已超過一個世紀。他自己曾說:「有一天也許個體心理學學派會被遺忘,但是在這個領域工作的任何人都會像跟我們一起學習般行動。」果然,阿德勒心理學家謝利(C. A. Shellry)說,2007年歐美以「阿德勒心理學」或「個體心理學」為名的大學講座或課程迄今,我們仍然感受到阿德勒對人格理論、心理治療、教育、健康心理學等領域的影響力。歐美的大城市幾乎都設有阿德勒訓練機構或研究所,國際個體心理學會或各國阿德勒心理學會的活動也都非常活躍。
    
阿德勒的理論是國內心理師養成院校幾乎都會教到的主題。史佩利(Sperry, L.)提到自認為是阿德勒學派者有三類:一為保守的接受其基本概念者,二為擴充其基本概念者,三為只接受其基本概念的一部分或完全未接受者。致使許多人對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有所誤解。阿德勒說:「心理治療是共同體感覺的實驗室與教室」,希望國內有心研究阿德勒理論者要謹記這個要旨。
    
在美國,以史泰因(Stein, H.)為中心的舊金山阿德勒心理研究所,致力於維護與傳承古典阿德勒的理論與思想。本書作者就是史泰因的門生,在史泰因嚴謹的訓練和督導之下,所學得的是道地的古典阿德勒學派。作者學成之後,經過十餘年來的實作、深思與沉澱,寫成本書,其珍貴自不在話下。
    
阿德勒以人體器官毀損的補償作用說明自卑感的克服,佛洛伊德從性的角度去探討神經症,阿德勒則從優越感的追求、迴避自卑感的威脅去說明人格的基礎。本書對於阿德勒理論的核心概念,用清晰而簡要的方式加以介紹,讓讀者容易窺見此學派的要旨。
    
本書最難得的部分是七個案例,都是作者親身處理的個案。作者運用阿德勒學派的人性觀,解釋當事人困境的心理動力,並將理論與概念轉化為實際的治療操作歷程。案例的晤談實錄,是國內此領域的著作中極為少見的。在提供心理治療專業訓練教材方面,本書的貢獻甚巨。此外,單單從本書聞得古典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的風味,也就很值得了。
    
回想曾端真教授於1982年以非本科系生考進臺灣師範大學心輔所碩士班、1987年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在中國文化大學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服務。即使後來擔任副校長職務仍不忘研究,在學術上成就斐然。她是阿德勒學說的活範例,筆者相信,阿德勒學說在台灣的紮根與推展會因她的努力而有美好的展望。


(本文作者現任中國文化大學講座教授)


推薦序文二

是學問也是行動
楊瑞珠

我自1983年正式在美國接觸阿德勒心理學至今已將近三十五年了,在歐美常聽到圈內同事論辯阿德勒應屬的學派,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慘痛洗禮的歐洲人講究古典傳統,今天仍看阿德勒心理學是精神分析學派中針對個體的深度心理治療系統。大部分美國同事則活潑地指出阿德勒心理學已廣泛地影響當代完形、人本、存在主義、現實、認知行為、焦點解決、正向心理及社會建構敘事等著重發展及系統導向的諮商學派中,並應用於治療、諮商與教育。拙作《勇氣心理學》便有將阿德勒心理學在一百年後用行動帶入二十一世紀的理想。

在阿徳勒心理學中,早期回憶一向被視為一個人的心理「投射」,是當事人不自知但有目的的一個選擇,所反映出來的是這個人對自己、他人和周遭環境所持有的主觀態度。從一個人的記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的生命風格,是這個人未來的情緒、認知和行動的指引。回憶不等同於經驗的陳述,個人回憶起經驗彷彿歷歷在目,記憶的存在對他/她而言,就像一堂堂習得小型的生命課程,而個人對於所回憶事件的詮釋,則在提醒他/她對生活參與應有的目標和限制,早期回憶所揭示的也包括此人的倫理信念和行動計畫。我們記憶之浮現絕不是偶然拾得的,記憶的形成乃是我們基於孩提時代所發展的性格和我們當下的需求,針對現在生活調適有目標地經由提取、再造,甚至新創的一個「建構」的歷程。

我第一次認識曾端真老師是在1991年從賓州回台南大學客座的時候,那時只記得她人如其名,做學問態度十分嚴謹。我雖二度回台任教,在閱讀本書時才知她在教學及行政工作百忙之中,還跟隨古典阿德勒學者Dr. Henry Stein經歷遠距教學、數百小時電話互動,及遠跨太平洋多次體驗性工作坊的學習,欽佩不已。書中提到Dr. Stein讀阿德勒原著二十二次,我也是三十幾年下來讀到書頁紛紛掉落,才覺得終於看懂了些。我在此要恭喜本書讀者有福,不但可在本書中看到作者對阿德勒人性觀精深的整理和呈現,也可學習如何從早期回憶實例中看見阿德勒心理學理論精髓。最難得的是作者以示範闡述的方式探討進行案例分析其生命風格,並用後現代社會建構論中解構與再建構之故事敘說方式帶出阿德勒心理治療的脈絡。從古典的投射到當代的建構,是作者真實地、用心地穿針引線,是學問也是行動,引導治療者進入一個作者認為沒有捷徑,但「越走越迷人」,能帶出復原力,走向療癒的成長之路。


(本文作者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創所所長、教育系教授,北美阿德勒心理學會Diplomate、台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理事長)

試閱

推薦序文一

聞得古典阿德勒的風味
文╱劉焜輝

曾端真教授投入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的鑽研超過十五年以上,在這方面所下的功夫已是國內佼佼者,本書的付梓是其在阿德勒心理治療教學與實務上的結晶。

阿德勒是佛洛伊德心理學週三會的創始會員,1911年離開佛洛伊德,自創個體心理學派,1914年發表其核心理論「心理與教育」,至今已超過一個世紀。他自己曾說:「有一天也許個體心理學學派會被遺忘,但是在這個領域工作的任何人都會像跟我們一起學習般行動。」果然,阿德勒心理學家謝利(C. A. Shellry)說,2007年歐美以「阿德勒心理學」或「個體心理學」為名的大學講座或課程迄今,我們仍然感受到阿德勒對人格理論、心理治療、教育、健康心理學等領域的影響力。歐美的大城市幾乎都設有阿德勒訓練機構或研究所,國際個體心理學會或各國阿德勒心理學會的活動也都非常活躍。

阿德勒的理論是國內心理師養成院校幾乎都會教到的主題。史佩利(Sperry, L.)提到自認為是阿德勒學派者有三類:一為保守的接受其基本概念者,二為擴充其基本概念者,三為只接受其基本概念的一部分或完全未接受者。致使許多人對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有所誤解。阿德勒說:「心理治療是共同體感覺的實驗室與教室」,希望國內有心研究阿德勒理論者要謹記這個要旨。

在美國,以史泰因(Stein, H.)為中心的舊金山阿德勒心理研究所,致力於維護與傳承古典阿德勒的理論與思想。本書作者就是史泰因的門生,在史泰因嚴謹的訓練和督導之下,所學得的是道地的古典阿德勒學派。作者學成之後,經過十餘年來的實作、深思與沉澱,寫成本書,其珍貴自不在話下。

阿德勒以人體器官毀損的補償作用說明自卑感的克服,佛洛伊德從性的角度去探討神經症,阿德勒則從優越感的追求、迴避自卑感的威脅去說明人格的基礎。本書對於阿德勒理論的核心概念,用清晰而簡要的方式加以介紹,讓讀者容易窺見此學派的要旨。

本書最難得的部分是七個案例,都是作者親身處理的個案。作者運用阿德勒學派的人性觀,解釋當事人困境的心理動力,並將理論與概念轉化為實際的治療操作歷程。案例的晤談實錄,是國內此領域的著作中極為少見的。在提供心理治療專業訓練教材方面,本書的貢獻甚巨。此外,單單從本書聞得古典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的風味,也就很值得了。

回想曾端真教授於1982年以非本科系生考進臺灣師範大學心輔所碩士班、1987年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在中國文化大學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服務。即使後來擔任副校長職務仍不忘研究,在學術上成就斐然。她是阿德勒學說的活範例,筆者相信,阿德勒學說在台灣的紮根與推展會因她的努力而有美好的展望。

(本文作者現任中國文化大學講座教授)

推薦序文二

是學問也是行動
文╱楊瑞珠

我自1983年正式在美國接觸阿德勒心理學至今已將近三十五年了,在歐美常聽到圈內同事論辯阿德勒應屬的學派,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慘痛洗禮的歐洲人講究古典傳統,今天仍看阿德勒心理學是精神分析學派中針對個體的深度心理治療系統。大部分美國同事則活潑地指出阿德勒心理學已廣泛地影響當代完形、人本、存在主義、現實、認知行為、焦點解決、正向心理及社會建構敘事等著重發展及系統導向的諮商學派中,並應用於治療、諮商與教育。拙作《勇氣心理學》便有將阿德勒心理學在一百年後用行動帶入二十一世紀的理想。

在阿徳勒心理學中,早期回憶一向被視為一個人的心理「投射」,是當事人不自知但有目的的一個選擇,所反映出來的是這個人對自己、他人和周遭環境所持有的主觀態度。從一個人的記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的生命風格,是這個人未來的情緒、認知和行動的指引。回憶不等同於經驗的陳述,個人回憶起經驗彷彿歷歷在目,記憶的存在對他/她而言,就像一堂堂習得小型的生命課程,而個人對於所回憶事件的詮釋,則在提醒他/她對生活參與應有的目標和限制,早期回憶所揭示的也包括此人的倫理信念和行動計畫。我們記憶之浮現絕不是偶然拾得的,記憶的形成乃是我們基於孩提時代所發展的性格和我們當下的需求,針對現在生活調適有目標地經由提取、再造,甚至新創的一個「建構」的歷程。

我第一次認識曾端真老師是在1991年從賓州回台南大學客座的時候,那時只記得她人如其名,做學問態度十分嚴謹。我雖二度回台任教,在閱讀本書時才知她在教學及行政工作百忙之中,還跟隨古典阿德勒學者Dr. Henry Stein經歷遠距教學、數百小時電話互動,及遠跨太平洋多次體驗性工作坊的學習,欽佩不已。書中提到Dr. Stein讀阿德勒原著二十二次,我也是三十幾年下來讀到書頁紛紛掉落,才覺得終於看懂了些。我在此要恭喜本書讀者有福,不但可在本書中看到作者對阿德勒人性觀精深的整理和呈現,也可學習如何從早期回憶實例中看見阿德勒心理學理論精髓。最難得的是作者以示範闡述的方式探討進行案例分析其生命風格,並用後現代社會建構論中解構與再建構之故事敘說方式帶出阿德勒心理治療的脈絡。從古典的投射到當代的建構,是作者真實地、用心地穿針引線,是學問也是行動,引導治療者進入一個作者認為沒有捷徑,但「越走越迷人」,能帶出復原力,走向療癒的成長之路。

(本文作者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創所所長、教育系教授,北美阿德勒心理學會Diplomate、台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理事長)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693886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96
    • 商品規格
    • 21*15*0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共1 則好評)
  • mi***on4 說:
    2022-04-07
    對與阿德勒的心理學
    本書不只在理論上有詳盡的梳理
    且在輔導現場的實踐上
    提供實際且溫暖的敘事典範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10/06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