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讀懂孩子:掌握愛與教育的祕訣

為何當夫妻和解,兒子就回歸正軌、不再逞凶鬥狠?以「系統觀」為親子關係與孩童發展找到出路。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9 324
    360
  •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家庭/兩性愛/親情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周鼎文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心靈工坊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8/04/24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詳述如何透過「愛與歸屬感」改善孩子的行為、情緒、健康與人際關係。
‧透過「家庭系統排列」為親子關係與孩子的發展找到出路。
‧論及單親、重組家庭、隔代教養、墮胎、親人死亡等深入議題。

 

當孩子出現情緒、健康、學習或行為問題時,
你知道他其實想表達對父母的愛嗎?

 

為何當夫妻和解,兒子就回歸正軌、不再逞凶鬥狠?
為何重拾與母親的連結,孩子就能克服恐懼與退縮,勇敢邁向心上人?

 

歸屬感就像是孩子心靈的食物,孩子為了得到它會採取行動,讓一些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只是這些事情並不一定對他有利。──周鼎文

 

「家庭系統排列」是一種心理療法,多用於家族治療,以團體形式進行,透過釐清家族的系統性動力來解決問題。在排列師指引下,能夠具體找出當事人家庭成員的互動模式和動力,進而撫平內心的傷口。

 

亞洲系統排列大會主席、道石教育創辦人周鼎文,十多年來在台灣各大兒童醫院、家扶及兒福機構、地方法院、身心障礙特教中心等輔導經驗中發現:「愛與歸屬感」是影響人生的關鍵。許多孩子的問題背後,其實是出自「盲目的愛」──因為害怕失去歸屬感,而讓自己用犧牲、承擔、跟隨或受苦的方式,與父母、家庭保有連結。

 

書中收錄23則真實案例、8則練習與眾多家長提出的常見問題,以國際知名的「家庭系統排列」角度,從整體家族運作來理解孩子的行為與問題,帶領大人重新讀懂孩子的心:
‧ 了解孩子對家的愛與承擔,陪他們一同面對成長的煩惱。
‧ 引導孩子管理情緒、建立界線,處理憤怒、不安或憂鬱。
‧ 找出孩子厭學、沉溺網路、尋釁滋事背後的情感因素。
‧ 改善人際畏縮、欺負弱小、過動、自閉等校園常見議題。
‧ 協助孩子面對手足對立、父母的衝突或離異。
‧ 陪伴孩子面對親人的死亡或家族的祕密。
‧ 幫助單親、重組家庭與隔代教養的孩子正向成長。

影音介紹


名人推薦

真誠推薦:
王理書(資深親職老師,神性母親排列推動者)
宋鴻燕(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諮商心理師)
柯志恩(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教授、立法委員)
陳紀英(著名心理專家、北京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心理中心創建人)
夏惠汶(開平餐飲學校創辦人暨關係動力學院創始人)
黃宗堅(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兼系所主任)
謝文宜(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副教授)
魏書生(著名教育家、東聯教育研究院院長)
顧瑜君(五味屋──囝仔們ㄟ店推手)
龔正行(著名學科專家、北京市第八中學老校長)
 

作者周鼎文利用「系統觀」來分析孩子的問題,從另一種全新的視角,找出潛藏在問題後面的原因,書中也找到了關鍵:「愛與歸屬感」。相信這本書可以幫助每位父母在與孩子甜蜜又混亂的戰爭中,找到一個不一樣的戰略!──柯志恩(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教授、立法委員)

 

本書帶領我們看見孩子疾病背後的問題真相,其實是對家庭系統衝突的呼喚與反撲,而所謂的問題小孩,往往是為愛承擔的代罪羔羊,或是渴望愛與歸屬的孤獨靈魂。作者提醒唯有更大的愛與慈悲,才能真正化解個人需求與系統需求之間的終極矛盾。──黃宗堅(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兼系所主任)

 

父母和子女都需要成長,鼎文提醒為人父母要敏銳地關切孩子、願意讀懂孩子,針對每一位他曾經接觸的案例,層層剝繭,讓孩子與父母重新回到健康的序位。書中還置入簡易的連環插畫,提供為人父母在親近孩子時能夠實際操作的管教方式,十分生動。──宋鴻燕(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諮商心理師)

 

在傳統倫理荒煙蔓草的現代,周鼎文與道石教育,以道為石,鋪上一條條石板路,讓家庭之道有了經緯,在情緒漫天失功能的家庭關係中,有了以愛前行的依據。 書中例子真實而觸動:墮胎、過動症、手足對立、耽溺網路......皆有直指核心的智慧解藥。──王理書(資深親職老師、神性母親排列推動者)

 

一本讓我們更瞭解孩子內心的心靈地圖。當我們從心出發,以孩子為本,我們就能真正看到孩子,瞭解孩子的內心。一旦內心的連結開始建立,父母和孩子的互動就能更加有愛、和諧。孩子也更容易接受我們的幫助,更健康地長大。──陳紀英(著名心理專家、北京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心理中心創建人)

 

這本書讓我更加堅信,沒有一個孩子是有問題的。那些我們表面看上去有「問題」的孩子,不過是我們沒有幫他們找到自身的優點和長處。如何讀懂孩子,讓他們更快樂地學習、成長,本書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讓家長們站在「系統」的高度,找出解決之道。──魏書生(著名教育家、東聯教育研究院院長)

 

如何減輕孩子過重的學習負擔,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除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思維,孩子的家庭關係也至關重要。家族系統排列是一個新視角,能讓我們更全面地瞭解孩子學習問題背後的原因,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家庭的支持下,更好地投入到學習和成長中去。──龔正行(著名學科專家、北京市第八中學老校長)

作者

周鼎文
 

國際知名系統排列導師,將系統排列引進華人世界的第一人,曾任亞洲系統排列大會主席,創辦台灣海寧格機構、道石國際系統排列學院(TAOS)。經常受邀至國際大會演說、至公私立單位授課演講及進行內訓,同時也應政府機關、法務部、大學研究所、醫院團體邀請指導授課。在海峽兩岸、香港和新馬等地都有他的課程,成功將系統排列運用於個人成長、家庭關係、企業與非營利組織,協助人們面對瓶頸,重新找到創意發展與解決之道。著有《愛與和解:華人家庭的系統排列故事》、《讀懂孩子:掌握愛與教育的祕訣》、《家庭系統排列:核心原理、操作實務與案例解析》等書。

目錄

來自各方的推薦
作者序:「愛與歸屬感」是孩子的答案
 

第一章 孩子如何愛自己的家
人的本能是什麼
良知警報器何時響起
看到如實生命,活出真正自己
愛就要實踐生命的五大法則
 

第二章 孩子是家庭最好的鏡子
靜觀鏡照,挖掘孩子行為背後的家庭真相
為愛承擔,問題孩子是家庭的「替罪羊」
家族系統排列,用一種新視角看見孩子
★練習:畫出家族系統圖
 

第三章 孩子的行為在說什麼
面對孩子的問題行為,家長要有所覺知
孩子心中需要爸爸的位置
離婚的夫妻如何陪伴孩子成長
特別話題:隔代教養
內在排列:面對父母衝突或離異
系統觀讀懂孩子:常見行為問題
家有兒女Q&A
★練習1. 稱讚孩子像對方的優點
★練習2. 如何幫孩子修正行為
 

第四章 孩子的情緒在說什麼
孩子情緒問題裡有多少承擔
與孩子一起走出親人過世的悲傷
墮胎,痛的絕非只有母親
內在排列:為墮胎的孩子祈禱
系統觀讀懂孩子:常見情緒問題
家有兒女Q&A
★練習1. 靜心呼吸,陪孩子調整情緒
★練習2. 當孩子有情緒時,具體的回應法
 

第五章 孩子的人際關係在說什麼
中斷的連結如何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
重新連結母親,幫助孩子建立人際親密
歸屬感對孩子等同愛和幸福
用更好的方式來面對家族祕密
內在排列:連結生命的源頭
系統觀讀懂孩子:常見人際問題
家有兒女Q&A
★練習1. 教孩子交朋友,加入新團體
★練習2. 如何面對其他孩子的嘲笑戲弄
 

第六章 孩子的疾病在說什麼
看見孩子,而不只是看見疾病
過動孩子的背後,是充滿爭吵與衝突的家
愛阻塞,所以心也阻塞
戰爭創傷對後代影響有多大
對不起,我們不該恣意傷害你們
內在排列:對世間萬物的祈禱
系統觀讀懂孩子:常見疾病
家有兒女Q&A
 

第七章 我的教育觀
什麼是真正的成功
愛的系統教育
永遠不能忘記品德教育
表達自己、關懷他人就是成功的情緒教育
孩子,我們這一生為何而來
★練習:48小時內行動

 

[附錄1] 給家長的家族關係檢視表
[附錄2] 讀懂孩子──生命教育/家庭教育在校專案實施計畫
[附錄3] 百萬家庭讀懂孩子 讀書會籌辦計畫與討論題綱
[附錄4] 道石教育集團簡介
[附錄5] 延伸閱讀

序/導讀

【作者序】「愛與歸屬感」是孩子的答案
 

這些年,我幫助了許多孩子和家庭朝向幸福快樂。我看到每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也看到每個孩子都愛自己的父母與家人。但既然都有愛,為什麼還是出現了許多問題——行為偏差、情緒困擾、學習問題、人際關係出狀況,甚至生出許多疾病?
 

這些問題都是不好的嗎?它們是否在告訴我們什麼?
 

想瞭解這些問題背後的根源,我們就要學會用一種新視角來看孩子,那就是用「系統觀」來看孩子,孩子的生理心理系統、家庭家族系統、人際關係系統,以及社會國家集體系統,乃至更大的生態系統對孩子都有重大的影響。透過系統觀,我們才能更好地瞭解孩子,讀懂孩子。
 

在輔導了數千個家庭之後,我發現這所有的系統影響孩子最關鍵的點就在——「愛與歸屬感」。它幾乎是每個人心中的渴望,也是我們在溫飽後要達到人生理想的那座橋樑。尤其對正處於成長階段的孩子而言,它更顯重要。在幫許多家庭做輔導時,我發現許多孩子的問題就出在找不到「愛與歸屬感」。
 

因此,如果你不瞭解「愛與歸屬感」,就沒有辦法真正瞭解你的孩子。
 

本書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告訴你,愛與歸屬感是什麼,愛與歸屬感在孩子的深層心理、家族系統,以及社會、生態系統裡如何影響孩子。透過實例與解說,從孩子們的行為、情緒、人際關係和疾病四個面向來瞭解與引導孩子。更重要的是,我們找到了轉化的鑰匙,讓愛與歸屬感不再是負面的負擔,反而可以成為孩子成長的助力;讓家族的系統動力不再是孩子的牽絆,而能轉化成孩子堅強的靠山。如此一來,危機就能變成轉機,煩惱就能變成智慧,疾病就變成了祝福。
 

要如何辦到呢?父母要以身作則。
 

想瞭解孩子,首先我們要瞭解自己,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孩子。你要覺察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你有怎樣的身心、情緒、行為與人際模式?你是如何過你的人生?
 

最重要的是,覺察你是如何在愛?覺察自己的愛是「盲目的愛」還是「成熟的愛」。什麼是「盲目的愛」?就是害怕失去歸屬感而讓自己用犧牲、承擔、跟隨或受苦的方式,重複家族不幸命運的愛。什麼是「成熟的愛」?就是能回到自己的序位,尊重家族系統中所有成員的愛,遵循「生命五大法則」的愛。我們能否將「盲目的愛」轉變為「成熟的愛」,不僅為孩子做了一個示範,更直接影響著我們能否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瞭解自己才能瞭解孩子;改變自己,孩子也會跟著改變。
 

我在輔導的過程中看到許多家長和孩子,因為明白了什麼是成熟的愛,明白了生命的法則,他們的人生確實發生了令人欣喜的改變。懷著這一份感動,我寫了這本書。這本書凝聚我多年觀察與工作的經驗,有新興的理論支持與真實的案例解說,再加上內在引導與具體實用的練習。各位讀者,不管是家長孩子、教育學者或專業助人者,如果能用心跟著本書的內容走,領悟與實踐其中的道理,熟練這些引導與練習,我確信會讓你在陪伴孩子的過程裡,學會愛、收穫愛、成就愛,從而將自己與孩子帶往一種光明、理性、成熟的愛當中。
 

如何讀這本書?關鍵就是要敞開心胸,反觀自己,並親身去探索與實踐。有伴侶的,最好跟伴侶一起讀,這樣你們可以共同成長,一起討論如何教導孩子。你也可以讀給孩子聽,循序漸進,一次讀一個段落,並和孩子一起做練習;大一點的孩子也可以自己讀,相信孩子們會在潛移默化中自行吸收領悟。老師們可以帶學生讀並做練習,安排進度讓學生分組運用創意,例如表演、朗讀與討論等方式,把書中的知識用相對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學生自己會領悟得更多。
 

本書最後一章是未來教育所關注的新焦點,也就是愛的系統教育、品德教育、情緒教育及生命教育的結合。我在這章做了扼要的重點說明。這幾項教育項目在過去已有許多進展,如能有所結合將為更多家庭與孩子帶來甚多益處,我極欲推廣讓更多人受益。
 

本書能夠付梓要感謝海寧格老師及我所有的老師,還有 TAOS 道石教育、出版人貝為任先生、心靈工坊所有工作人員,柯琳娟老師、吳慧玲老師及所有參與者的付出。最要感謝的是所有曾來找我協助的家長與孩子們,你們用生命來增長我們的智慧,你們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渴望成長的決心更令人欽佩。在我心裡,這本書是我們共同的著作,是用心、用愛、用專業、用辛酸、用血淚、甚至用生命所寫的一本書,我在這裡極力推薦給大家,只要是當過孩子的人都要讀。
 

是的,孩子是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因為我們每個人也都曾經是孩子。這本書不但可以啟發孩子,更可以啟發我們自己,讀完本書你會發現,孩子問題的背後都是愛,每個孩子的心靈都是美好的,你也會發現自己的心靈也是美好的,透過這份啟發,我們將實現更美好的未來!

試閱

4-1
第四章 孩子的情緒在說什麼


「我跟隨你……我為你分擔。」

「我們家族有著未被療癒的創傷。」

孩子情緒問題裡有多少承擔

近幾年我遇到越來越多有情緒問題的孩子,而且越來越低齡化。調查資料顯示,學齡前兒童以焦慮、恐懼、抑鬱為主要情緒問題的發生率已經達到了17.66%,而青春期的孩子,這個數字更高。

為什麼孩子有這麼多的情緒問題?很多人給過答案:學習壓力大、父母管教嚴格⋯⋯但更多時候,孩子的情緒出問題跟對家庭的愛有關。當然,承認真正的答案需要巨大的勇氣,就像《國王的新衣》中,那個勇敢地說出國王沒有穿衣服的孩子。

四種情緒

情緒有幾種類別:本能情緒、替代情緒、承接的情緒及超越的情緒。

本能情緒又叫原始情緒,是一種直接的情緒表達,高興的時候笑,難過的時候哭,生氣時憤怒表達,事情一過情緒立刻消失。嬰兒期的小孩的情緒表達就是這樣的,最直接。

替代情緒指的是一種派生的情緒。比如我們常說的惱羞成怒便是這一類,原本的情緒是害羞,但用生氣來替代。又比如家人過世都會有悲傷或無力感,但有的人會用憤怒或者疏離來替代。替代情緒主要是在逃避或掩蓋原始情緒的表達,所以它的特徵是誇大,甚至有人會閉上眼睛歇斯底里地發洩,為的是引人注意並且逃避面對原始情緒。有的孩子會有這種情況,這時候家長不要深陷其中,被孩子的情緒控制,而是要把孩子從這種情緒裡引導出來。

承接的情緒是心理學上的大發現,它是一種比較難覺察到卻會帶給我們很大影響的情緒,尤其是孩子莫名的情緒,很多都是承接而來的。在系統排列中常見的承接情緒有三種,第一種是孩子承接爸爸媽媽的情緒。比如爸爸或者媽媽壓抑心中的憤怒,孩子也會感受到並承接它;如果爸爸或媽媽想要離開家,孩子心中也會產生想要離開家的感覺;如果爸爸或媽媽在潛意識中有想以死的方式離開的念頭,孩子承接的情緒就會變成「爸爸╱媽媽,我會跟著你一起死」,甚至是「爸爸╱媽媽,我會替你去死」。有的人年輕時為了生活背井離鄉,但心中充滿了對故土的懷念,缺乏歸屬感,他們的後代子孫也會莫名地對歸屬感有非常強烈的渴望。第二種是承接某些親人的情緒。有些親人,我們甚至素未謀面,但依然能感受到他們的情緒,並承接他們的情緒。比如我們會承接被墮胎的或早夭的兄弟姐妹的孤獨感,或承接被家族排除在外的成員的情緒。

第三種是承接家族系統裡沒有表達的情緒。當一個家族經歷了某些重大事件,這種巨大的衝擊會對家族成員造成巨大的不安,如果發生事件的那一代沒有和解,這些情緒就會被後代承接。例如家族中有人自殺或被殺,家族成員沒有消化驚恐、悲傷等情緒,若孩子承接這些情緒便會在生活中產生莫名的驚恐、悲傷或憤怒。我在系統排列中經常碰到這種情況,某個家族好幾代人都有情緒問題,或者好幾代人都有意外死亡的事情發生,或者好幾代人都出現離婚或手足間失和的事。如果是這種情況,通常就是整個家族的人共同承接了類似的集體情緒。

有時候,這種情緒不僅從家族裡來,還會擴大到社會國家的系統脈絡裡。在我的工作坊,我經常會看到一個人如何承接家族,甚至國家、民族歷史事件所造成的情緒,而最常見到的情緒就是悲傷、憤怒與恐懼。

承接的情緒是在集體潛意識的層面,當它發生時,往往連當事人都覺得莫名其妙,身邊的人更是感覺詫異,為什麼他會有這些反應?系統排列能讓我們更清楚地看見它,瞭解與面對它,學會放下與轉化。

超越的情緒是助人工作者們需要擁有的,是所有需要專注、冷靜地處理事情的人需要擁有的。它是超然的,超越所有情緒之上,因此也可以說是一種沒有情緒的情緒。這不是抽離,處於這種情緒當中我們仍然會感受到原始情緒的本能。它是讓我們只專注於當下,回歸於系統裡自己的位置,以一種深層的、沉靜的、覺醒的態度,觀照所有事情的發生,並採取行動來支援需要幫忙的人,支持那些受困於替代情緒、承接情緒的人。這是一種沒有同情的愛,甚至看起來是一種冷酷的超越之愛,從這樣的愛中生出的行動更強勁有力。所有從事助人工作的人,都需要擁有這種超越的情緒。

孩子的情緒在說「我跟隨你⋯⋯我為你分擔」如果家長留心就會發現,每當家中發生大衝突的時候,孩子也會出一些狀況,比如生病,在學校裡跟老師、同學發生衝突,或者情緒不好、特別消沉。而在家庭氣氛融洽的那段時間,孩子的身體、學習情況都會比較良好。可見,孩子對環境是非常敏感的。這是因為孩子的情緒是從系統內部承接過來的,是對父母情緒的承接,而且是最直接最強烈的。所以,父母越放鬆,孩子越開朗。反之,家中氛圍沉悶,比如父母在冷戰,孩子也一樣會變得心事

有一個案例,一個19歲的男孩一直不接受自己的體型和外貌,覺得自己太胖(62.5kg),而且不夠高(172cm),所以天天節食減肥,他的父母為此憂心忡忡。通常一般的孩子不接受自己,可能是因為父母離婚。他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完美,不夠可愛,做得不夠好,所以爸爸媽媽才會分開,會無意識地背負起爸爸媽媽離婚的責任。但是這個孩子的父母很恩愛,那麼只有一種可能,就是這個孩子承接了父母雙方或其中某一方的情緒。我詢問爸爸媽媽後發現,媽媽從小是被領養的,她被親生父母遺棄了。被遺棄的孩子會有一種想法:「會不會我太醜了?會不會我太傻了?是不是我太胖了?是不是我做得不夠好?你們才不要我,你們才把我送走。」這個孩子正是承擔了媽媽對自己的不認可,所以才會覺得自己不夠高,才會覺得62.5kg的自己太胖。只有當媽媽在內心跟自己的親生父母和解,孩子才會好轉。後來,在我的引導之下,媽媽紅著眼圈對自己的媽媽說出「我愛你,媽媽,你給了我最珍貴的生命,我不再怨你了,你是我最正確的媽媽」時,孩子明顯挺直了自己的胸膛,更重要的是他開始接受自己,也願意學習了。

除了分擔,有時候孩子還會用「跟隨」的方式來表達對爸爸、媽媽、對這個家的愛和忠誠。

有一個叫玲的女孩,年紀很大了,但完全沒辦法跟異性發展好的親密關係。爸爸得了糖尿病,可是他還是一天三頓酒,玲和姐姐雖然非常擔心,但怎麼勸、怎麼求都沒用。姐姐也離婚了,她覺得生活特別無趣。但是透過系統排列,我們看到的真相是,爸爸一直在朝向早逝的爺爺的方向,朝向死亡的方向走——爸爸在慢性自殺,所以有慢性病還不斷喝酒。玲不能有男朋友,姐姐也離婚了,因為爸爸在走向死亡,作為女兒怎麼還可以有自己的婚姻與幸福?可見,她和姐姐都是在用自己的不幸來阻止爸爸走向死亡。孩子對家族、對父母、對親人有一種盲目的忠誠,而且無論年齡多大,就像玲的父親,雖然兩個女兒都已經成年,但他依然想跟隨自己死去的父親。孩子們天真地以為,只要讓自己的命運跟父母的相同,就可以維繫與父母間的連結,於是盲目地犧牲自己的健康、幸福,甚至生命,以此來表達對父母的忠誠。這樣的愛顯然是盲目的、不成熟的。

孩子的莫名情緒在說「我們的家族有著未被療癒的創傷」

在經歷、目睹或遭遇一些災難或者意外後,比如美國911事件、台灣的921大地震等,有的人在事件結束後的一段時間內就恢復了,但有的人,事情過去很久了,還是感覺驚慌、害怕,甚至會因此影響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心理學稱這類症狀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家族創傷同樣會帶來創傷後的壓力。家族中如果經歷了某些創傷,比如親人突然離別、家人發生意外,或某人因為疾病突然死亡。這種事件對整個家族來說是一種驚嚇。因為太過突然,令人不知所措,所以無法面對。這個時候,家族的生命力會因此部分凍結,對發生意外的這個人的愛也會被暫時凍結。當我們把一部分的生命力停留在某件事情上,我們就無法用全部的生命力活在當下。這時候,我們就會無意識地產生莫名的情緒,或者發生意外、疾病,甚至無意識地走向死亡。

如果親身經歷這種事件的這一代成員沒有正確面對這件事,這種壓抑的情緒就會轉變為家族裡隱藏的內在能量,對後代成員產生持續的影響,甚至影響到第三代、第四代,尤其是孩子。

有一位女士說她女兒才十來歲就失眠。我們一起探討這背後的深層系統動力,發現這位女士的父親曾經在晚上突然被抓走,關了許多年。之後,整個家都陷入極度的恐慌,尤其到了晚上更需要保持一份警覺,害怕這種事再度發生。由於這種巨大的恐慌情緒困在家族裡未曾疏解,所以直到下一代還是被家族成員分擔著。現場,我們讓這位女士重新面對這個家族創傷,深深地表達著家族中未盡的恐慌情緒。隔天,她告訴我,她女兒當晚能放鬆睡覺了。
每個人都與自己的家族系統緊密相連,並都在系統中擁有屬於自己的序位。越早進入系統的人,層級越高,力量越強大,對系統的依賴越小;越晚進入系統的人,比如孩子,層級越低,力量越弱小,得到的照顧越多,對系統的依賴也越大。一旦家族創傷發生,往往家族中的孩子會心甘情願地為父母和長輩們奉獻自己。他們會毫不遲疑地用自己的健康、幸福,甚至生命來修補前人留下的未盡之事,這其中就包括沒有被疏解的情緒。因此,他們雖然沒有直接經歷當時的事件,但他們會產生與創傷者相同的情緒或行為。

曾經有一個媽媽帶著她患有憂鬱症的女兒來到我的工作坊。我們一起探索這個家深層的集體情緒,讓我看到了這個家族當中沒有表達的悲傷是如何一代代傳遞到女兒身上的。在排列現場,我看到,媽媽很小就失去了自己的父親,結婚後生下女兒不久又失去了丈夫,於是女兒承接了兩代人的悲傷,怎麼可能不憂鬱呢?
家族裡深層的情緒問題,如果上一代未能解決,下一代就會承接下來。如果下一代的成員同樣沒有正向面對,這種情緒就會代代相傳,來到孫子輩的孩子身上。

愛需要成熟,也需要勇氣

面對家族中的創傷,面對家族中沒有表達的情緒,我們要用愛來療癒。但愛需要成熟,也需要勇氣。

有一個女孩,她到處流浪,在英國待幾年、在紐西蘭待幾年,但是無論去到哪裡,她都沒有辦法下定決心定居。後來我們才知道,她的這種漂泊感來自她的媽媽。她媽媽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再婚後又很快離婚。所以,她媽媽從小就在各個親戚家裡流轉著長大,心中一直帶著離家漂泊的悲傷。這個女孩承接了媽媽的悲傷,所以流浪到世界各地尋找歸屬感。

潛意識中,如果父母不幸福而孩子幸福,孩子會感覺對不起父母,生怕自己和父母不一樣、斷掉跟父母的連結。但事實上,孩子與父母的連結是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自然擁有的關係,是無論做什麼都無法改變的事實,即使口頭上說斷絕父母子女的關係,也無法改變這個連結的事實。當孩子明白這一點,他就會努力過自己的人生,用成熟的愛來報答父母。比如這個到處流浪的女孩,她想要結束這種宿命般的流浪,就需要有勇氣來承擔自己比媽媽更幸福而產生的罪惡感。作為家長,一方面我們要保持覺知,勇敢地承擔起自己的人生比父母的人生更幸福的罪惡感,同時也要注意時時引導孩子,讓他們有勇氣比我們更幸福。我們要讓孩子明白,他有一個責任,那就是,不管家裡發生什麼樣的事情,他都要把自己的人生過好。

愛,需要尊重。孩子要尊重父母本來的樣子,不能要求父母成為他希望成為的那個樣子。否則,孩子就會比父母「大」,序位就錯亂了。同時,孩子也要學會尊重父母的命運,尊重家族長輩們的命運,不要去做評判或拯救。如此,我們才能讓隱藏的、盲目的愛,轉變成為有覺知的、光明的愛。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357118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8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0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